2020在一片疫情消息中悄無聲息的過去了,去年我第一次給大家介紹了下國內基因檢測市場的情況。按照慣例,又到了給大家總結一下2020年基因檢測市場發展和競爭現狀,以便腫瘤患者等有檢測需求的同志們,有針對性的選擇。
鑑於還有很多人不清楚基因檢測是什麼我再重複的說說
基因檢測技術概況
基因檢測技術
基因檢測通過血液、組織或細胞分泌物,對生物染色體、DNA分子進行檢測的技術。從染色體結構、DNA序列、DNA變異位點或基因的表達豐度,可以為受患者和醫生提供一些與基因遺傳有關的疾病、體質或個人特質評估的依據。
在疾病預防和治療方面,基因檢測可以鑑定基因突變,對那些可能致病的突變能起到提前預知和預防的作用,對已患病者則可以提供有針對性、有效的治療。
基因檢測應用場景
之前總有人諮詢兒童天賦檢測或是一口唾沫檢測患病風險的問題,經常搞混檢測的應用,今天就清楚的再說一下。
基因檢測在醫療領域應用分三類:科研級、臨床級和消費級。
科研級應用面向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藥企,跟平常人關係不大
臨床級應用面向患者,檢測結果應具有臨床意義,可作為醫生診斷、治療依據。腫瘤的基因檢測就是此類。
消費級應用面向普通消費者,包括祖源檢測、運動能力檢測等。依然是我以前的態度,騙子最多,最沒有意義的一類。
其中臨床級目前應用範圍最廣、商業價值最大。孕產婦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單基因遺傳病診斷、腫瘤用藥伴隨診斷等。我經常給大家科普介紹的也是我最熟悉的一類就是腫瘤的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技術分類
基因測序技術、PCR技術、FISH技術等,其中PCR技術因操作相對簡單、成本更低,率先得到大規模應用。而基因檢測行業真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有賴於NGS(二代測序)的發展。
基因測序技術發展至今分三代,第一代測序(Sanger測序技術)、第二代測序技術(NGS測序技術)、第三代測序(單分子測序技術)二代測序技術使基因檢測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得基因檢測進入大眾市場。
2020年國內基因檢測行業情況
前面介紹了這麼多,無非還是方便大家理解後面的內容,說到底要落在到在過去的2020年中國內基因檢測市場,到底誰主沉浮?哪家檢測公司實力百尺竿頭,而哪家公司又創業未半中道崩殂。
行業情況
目前基因檢測行業還處於早期階段,行業內有五花八門的檢測公司不下上千家,不僅有華大基因、貝瑞基因等頭部公司上市還有一些不太方便說出名字的小公司,還有一些掛羊皮賣狗肉的用自己名字實際是外包的公司,當然外包的也有水平高低之分。各公司對同一檢測項目的檢測結果可能存在較大差異,都拼增加新用戶,對檢測分析等數據挖掘不夠,用戶對基因檢測的整體認知度不高。
2010年以前,僅有華大基因、達安基因、博奧生物等依託大學、科研機構進入基因檢測領域。2010年-2012年前後,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又有一批公司相繼成立。
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還是幾個頭部公司,華大基因、安諾優達等在前期積累了大量樣本的基礎上,紛紛發力雲計算平臺領域,建設大數據基因庫。但目前中遊基因檢測服務商大多還處於數據積累階段。
各公司競爭情況
行業內,上市企業成立較早的主要有華大基因、迪安診斷和達安基因,總部集中在北杭廣深地區。但實際有些企業是鑽國外檢測公司不能在華獨立檢測的空子,用自己名義但是外包給羅氏檢測。
細分市場格局:腫瘤領域競爭激烈,檢測在腫瘤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腫瘤易感預測、腫瘤早期診斷、個體化用藥、術後檢測。其中,技術發展的成熟度是腫瘤進展晚期的檢測技術較早期技術越成熟,排列順序從成熟到早期依次為:個體化用藥>術後檢測>早期診斷>腫瘤易感預測。
腫瘤診斷與治療被視臨床級基因檢測又一快速增長市場。就患者數量和需求程度看,腫瘤市場規模大得多,預計腫瘤領域可產生更多頭部公司。有近70%的公司把腫瘤診斷與治療作為重點發展業務,其中華大基因、貝瑞基因等頭部公司,成立時間較長、在腫瘤業務線上具有資金、品牌等優勢。燃石醫學、世和基因、泛生子基因等公司,專門布局腫瘤基因檢測,也已初步獲得市場認可。
但由於腫瘤疾病比較複雜,加之液體活檢等技術還面臨許多挑戰,目前該市場尚未成熟,還處臨床試點階段,其面臨生化檢查等傳統檢測手段競爭。該領域產品也多基於已被公開驗證的基因突變類型,呈現同質化傾向。
預計2-3年內,若有相關產品正式獲監管部門批准,屆時該市場將迎來洗牌,深耕某些細分癌種的公司較具競爭力。
本土企業佔領當地市場
近年來,我國大大小小的測序服務機構層出不窮,呈野蠻增長之勢,我國主要有200餘家機構從事基因測序服務相關業務,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武漢、蘇州等經濟發達的地區,競爭十分激烈。
基因測序下遊應用終端方面:華大基因優勢顯著
對於基因測序下遊應用終端領域而言,基因測序技術還未得到全面推廣,市場競爭主要集中在醫療領域。同測序服務環節一樣,國內市場華大基因也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