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基因檢測市場和競爭能力—新一年基因檢測選哪家

2021-01-15 騰訊網

2020在一片疫情消息中悄無聲息的過去了,去年我第一次給大家介紹了下國內基因檢測市場的情況。按照慣例,又到了給大家總結一下2020年基因檢測市場發展和競爭現狀,以便腫瘤患者等有檢測需求的同志們,有針對性的選擇。

鑑於還有很多人不清楚基因檢測是什麼我再重複的說說

基因檢測技術概況

基因檢測技術

基因檢測通過血液、組織或細胞分泌物,對生物染色體、DNA分子進行檢測的技術。從染色體結構、DNA序列、DNA變異位點或基因的表達豐度,可以為受患者和醫生提供一些與基因遺傳有關的疾病、體質或個人特質評估的依據。

在疾病預防和治療方面,基因檢測可以鑑定基因突變,對那些可能致病的突變能起到提前預知和預防的作用,對已患病者則可以提供有針對性、有效的治療。

基因檢測應用場景

之前總有人諮詢兒童天賦檢測或是一口唾沫檢測患病風險的問題,經常搞混檢測的應用,今天就清楚的再說一下。

基因檢測在醫療領域應用分三類:科研級、臨床級和消費級。

科研級應用面向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藥企,跟平常人關係不大

臨床級應用面向患者,檢測結果應具有臨床意義,可作為醫生診斷、治療依據。腫瘤的基因檢測就是此類。

消費級應用面向普通消費者,包括祖源檢測、運動能力檢測等。依然是我以前的態度,騙子最多,最沒有意義的一類。

其中臨床級目前應用範圍最廣、商業價值最大。孕產婦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單基因遺傳病診斷、腫瘤用藥伴隨診斷等。我經常給大家科普介紹的也是我最熟悉的一類就是腫瘤的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技術分類

基因測序技術、PCR技術、FISH技術等,其中PCR技術因操作相對簡單、成本更低,率先得到大規模應用。而基因檢測行業真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有賴於NGS(二代測序)的發展。

基因測序技術發展至今分三代,第一代測序(Sanger測序技術)、第二代測序技術(NGS測序技術)、第三代測序(單分子測序技術)二代測序技術使基因檢測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得基因檢測進入大眾市場。

2020年國內基因檢測行業情況

前面介紹了這麼多,無非還是方便大家理解後面的內容,說到底要落在到在過去的2020年中國內基因檢測市場,到底誰主沉浮?哪家檢測公司實力百尺竿頭,而哪家公司又創業未半中道崩殂。

行業情況

目前基因檢測行業還處於早期階段,行業內有五花八門的檢測公司不下上千家,不僅有華大基因、貝瑞基因等頭部公司上市還有一些不太方便說出名字的小公司,還有一些掛羊皮賣狗肉的用自己名字實際是外包的公司,當然外包的也有水平高低之分。各公司對同一檢測項目的檢測結果可能存在較大差異,都拼增加新用戶,對檢測分析等數據挖掘不夠,用戶對基因檢測的整體認知度不高。

2010年以前,僅有華大基因、達安基因、博奧生物等依託大學、科研機構進入基因檢測領域。2010年-2012年前後,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又有一批公司相繼成立。

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還是幾個頭部公司,華大基因、安諾優達等在前期積累了大量樣本的基礎上,紛紛發力雲計算平臺領域,建設大數據基因庫。但目前中遊基因檢測服務商大多還處於數據積累階段。

各公司競爭情況

行業內,上市企業成立較早的主要有華大基因、迪安診斷和達安基因,總部集中在北杭廣深地區。但實際有些企業是鑽國外檢測公司不能在華獨立檢測的空子,用自己名義但是外包給羅氏檢測。

細分市場格局:腫瘤領域競爭激烈,檢測在腫瘤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腫瘤易感預測、腫瘤早期診斷、個體化用藥、術後檢測。其中,技術發展的成熟度是腫瘤進展晚期的檢測技術較早期技術越成熟,排列順序從成熟到早期依次為:個體化用藥>術後檢測>早期診斷>腫瘤易感預測。

腫瘤診斷與治療被視臨床級基因檢測又一快速增長市場。就患者數量和需求程度看,腫瘤市場規模大得多,預計腫瘤領域可產生更多頭部公司。有近70%的公司把腫瘤診斷與治療作為重點發展業務,其中華大基因、貝瑞基因等頭部公司,成立時間較長、在腫瘤業務線上具有資金、品牌等優勢。燃石醫學、世和基因、泛生子基因等公司,專門布局腫瘤基因檢測,也已初步獲得市場認可。

但由於腫瘤疾病比較複雜,加之液體活檢等技術還面臨許多挑戰,目前該市場尚未成熟,還處臨床試點階段,其面臨生化檢查等傳統檢測手段競爭。該領域產品也多基於已被公開驗證的基因突變類型,呈現同質化傾向。

預計2-3年內,若有相關產品正式獲監管部門批准,屆時該市場將迎來洗牌,深耕某些細分癌種的公司較具競爭力。

本土企業佔領當地市場

近年來,我國大大小小的測序服務機構層出不窮,呈野蠻增長之勢,我國主要有200餘家機構從事基因測序服務相關業務,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武漢、蘇州等經濟發達的地區,競爭十分激烈。

基因測序下遊應用終端方面:華大基因優勢顯著

對於基因測序下遊應用終端領域而言,基因測序技術還未得到全面推廣,市場競爭主要集中在醫療領域。同測序服務環節一樣,國內市場華大基因也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相關焦點

  • 華大智造發布首款可攜式基因測序系統 基因檢測行業邁入「場景競爭」
    華大智造方面表示,將藉助這幾款新品進一步拓展設備應用場景,切入臨床腫瘤檢測,病原快速鑑定、無創產篩、個人健康及疾病風險、司法現場檢材、環境檢測、野外勘察等多個細分市場。隨著基因測序儀不斷地升級迭代,逐漸實現國產化替代,測序成本持續下降等趨勢,基因檢測行業已從「儀器競爭」邁入了「場景競爭」。
  • 2020年基因檢測行業能否有望回暖?
    據了解,此次合作旨在提升中國基因檢測與精準診斷的技術能力,提升醫生和公眾對於基因突變所致癌症及其診療的作用規範的認知。10月9日,諾禾致源和微芯生物成功籤署腫瘤新藥伴隨診斷產品開發合作協議,共同開發腫瘤新藥伴隨診斷產品。諾禾致源將根據微芯生物提供的基因和位點列表開發檢測方法,並構建陰陽性標準品來對其分析性能進行驗證。
  • 安我基因:突圍消費基因檢測市場
    由於晶片技術的成熟和產品成本的大幅下降,消費基因檢測近幾年開始走進大眾視野。 據了解,中國消費基因檢測市場早在2008年就出現了萌芽,但過高的價格並不利於產品走向市場。直到2015年,23魔方等多家公司基於晶片技術的產品問世,產品價格降至1000元左右,中國市場逐步被打開。
  • 騙子,瘋子,傻子:華大基因,中國基因檢測行業絕對龍頭和"黃埔軍校"
    ,在不同領域與其構成了競爭關係,與之爭奪市場。截至2019年底,華大基因BGISEQ-500已經有超過120家產前診斷中心(全國共371家)配置超過140臺測序儀,在海外也有多個國家或地區在運行。此外,華大基因檢測試劑也是最早2014年6月獲批的,比競爭對手貝瑞和康早了半年多;檢測軟體同樣是最早2017年3月獲批,比競爭對手貝瑞和康早了2年多。
  • 消費級基因檢測低價攬客
    根據23魔方發布的降價公告,由於公司自建了檢測中心,不斷提升檢測的效率,加上檢測用戶的增多,單個檢測的成本不斷下降,公司決定將基因檢測產品的價格從499元降至299元。值得注意的是,這距離上次23魔方基因檢測產品降價不足一年,與最初的價格相比,降幅近七成。2017年8月,23魔方率先將原先千元左右的標準套餐價格進行腰斬式降價,套餐價格從此前的999元降至499元。
  • 2019年消費基因檢測行業白皮書
    中國消費基因檢測市場現狀中國消費基因檢測市場發展空間關鍵檢測維度與資本助力,推動市場快速前行艾瑞認為,對標美國消費和認知水平,中國消費基因檢測服務將首先在一線與新一線城市中爆發。2019年,中國消費基因累計用戶規模將達到220.7萬。
  • 腫瘤用藥基因檢測納入醫保 千億市場放量第一步
    一家試劑盒獲批企業用了兩年半,為1000多位患者做了超過1萬例檢測,拿到這些臨床數據後,該公司試劑盒才得以獲批。但近一年後,拿證企業也並非在市場迅速鋪開。原因在於獲批產品的檢測範圍有限,只能滿足少數腫瘤患者,絕大多數患者依然需要將樣本送至第三方實驗室。此外,「硬體安裝、醫院人員操作培訓、產品招標,產品入院過程十分緩慢和複雜。」上述企業的人士稱。
  • 國內基因檢測行業細分趨勢:62起融資、吸金超200億元,競爭向醫院院...
    一年來,採用院內模式和院外模式的產品和服務此消彼長,各自的產品服務化、服務產品化特徵也清晰了許多。實際上,在此前若干年,如果基因檢測的關鍵詞是場景、醫生、患者、高危人群、用戶或者產品。那麼2020年,基因檢測的關鍵詞只有一個,便是醫院。
  • 23魔方發布第四代基因檢測產品
    新一代的產品在檢測內容的豐富性和檢測準確度上都有大幅提升。  此次發布會以「生命的力量」為主題,著眼於通過技術升級迭代,使大眾能更好通過基因檢測來獲知生命的信息。23魔方CEO周坤介紹說,新一代的產品將V1.0版本的生物晶片升級到了V2.0版本,祖源分析增加到40個民族血統,遺傳檢測新增了ABO血型、蠶豆病等全新優質項目。
  • 國內基因檢測行業細分趨勢:62起融資、吸金超200億元 競爭向醫院院...
    一年來,採用院內模式和院外模式的產品和服務此消彼長,各自的產品服務化、服務產品化特徵也清晰了許多。實際上,在此前若干年,如果基因檢測的關鍵詞是場景、醫生、患者、高危人群、用戶或者產品。那麼2020年,基因檢測的關鍵詞只有一個,便是醫院。
  • 2018腫瘤基因檢測市場研究報告丨鯨準研究院
    初期便確定基因檢測將走向院內檢測的方向,由此將試劑盒產品作為戰略重點。國內醫療器械審批一般需要三年以上時間,進入創新審批通道可縮短至一年半至兩年,這意味著產品率先獲得的審批的公司具有先發優勢,可通過試劑盒批量銷售,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2.戰略優勢。
  • 基因檢測市場大 現實混亂坎難過
    3000元、4500元、9000元,這分別是北京協和醫院、深圳華大基因優康門診和北京迪諾基因公司對女性乳腺癌基因檢測一項報出的價格。「朱莉效應」讓乳腺癌、基因檢測等專業醫療術語普及全球,並迅速攪動了國內相關基因檢測市場。日前,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因預防性切除雙乳乳腺,首次登上美國《時代》周刊人物封面。
  • 價格戰「停火」 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將迎轉機?
    報告也可以根據最新研究成果實現更新,為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提供了更多可能。   價格戰「停火」   2017年,頭部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將原價999元「祖源+遺傳健康」的基因檢測產品降至499元。競爭對手微基因緊跟其後,也將999元的基因檢測產品價格腰斬一半。   自此,消費級基因檢測價格戰打響。
  • 基因檢測增長迅猛,「微基因」突破「芯」技術,構建基因+健康管理生態
    經過接近十年的市場教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基因檢測的價值。在美國,近幾年個人基因檢測服務市場增速極快,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的 23andMe、主打祖源服務的 AncestryDNA 等公司,檢測人數已超過 2500 萬。而在我國,大眾市場對基因檢測的接受度也開始提高。
  • 2020年全球基因檢測行業發展研判及趨勢分析
    產業鏈中遊以基因檢測服務提供商,為企業收集的數據提供數據分析服務的雲平臺存儲分析企業為主。中遊服務環節應用市場廣泛,不同應用市場發展成熟度差異化大,商業可變現價值高,因此市場參與者眾多。中遊的基因測序服務,是目前國內公司競爭最激烈的地方,國內已有數百家公司提供基因測序服務。
  • 2020,為什麼基因檢測不火了?
    儘管如此,網站銷售應該能夠很好地反映消費者對血統和健康基因檢測的興趣的總體趨勢。23andMe和Ancestry拒絕對這些數字發表評論。這裡有幾個潛在的原因,包括市場飽和、隱私問題和用途有限。檢測的有用性也有限。對許多人來說,DNA試劑盒可能是一次性的東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3andMe和Ancestry都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測試。23andMe確實提供了超過150份個性化基因報告,可以檢測你的一切,從你的乳糜瀉傾向到你是否喝了太多的咖啡因。
  • 基因檢測價格戰打響?23魔方CEO回應不存在惡性競爭
    「不論是出於商業上的考慮,還是出於儘快擴大中國人群隊列數據以便更快的進行產品迭代考慮,市場都要求我們去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同時,鄭強也在回復用戶的疑問時提到,「降價是一次惡性競爭導致的。」對於消費型基因檢測行業的「惡性競爭」說法,8月11日,周坤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不存在惡性競爭的說法,降價對用戶和行業來講都是好事。「通過這次降價,可以讓更多的人體驗基因檢測服務,真正以用戶利益為優先考慮的公司不斷降低成本不斷優化服務一定是會脫穎而出的。
  • 基因檢測並非無所不能 理性看待基因檢測
    有些宣稱個人全基因測序的體檢項目,收費高達數萬元。近年來,基因檢測發展迅速,可以通過分析DNA來診斷人們是否有可能患有家族遺傳病。但是,從基因檢測走向市場以來,人們對它的質疑就沒有停過,基因檢測到底能不能預測疾病?基因檢測究竟是否準確呢?
  • 大數據和算法助推基因檢測對抗腫瘤
    其中,MSK的基因檢測平臺MSK-IMPACT,它能夠對468個基因的基因突變及遺傳變異進行快速靈敏的檢測;FMI的基因檢測平臺FoundationOne CDx(F1CDx)包含315個基因和基因組特徵的變異檢測。
  • 基因檢測增長迅猛,「微基因」突破「芯」技術,構建基因+健康管理生態
    經過接近十年的市場教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基因檢測的價值。在美國,近幾年個人基因檢測服務市場增速極快,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的 23andMe、主打祖源服務的 AncestryDNA 等公司,檢測人數已超過 2500 萬。而在我國,大眾市場對基因檢測的接受度也開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