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點雲:網際網路+高通量基因測序,讓基因解讀更容易

2020-12-07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ilieyun)武漢】8月9日報導 (文/何卓憂)

基因檢測,相對而言,可能顯得過於高大上。「科學前沿」、「實驗室成果」是基因檢測常被貼上的標籤,給人感覺十分遙遠。然而,最近幾年,基因檢測已經走進了大眾生活領域。眾多基因檢測公司,也開始逐漸將技術的觸角,伸向日常生活。

華點雲自主研發的CelLoud雲平臺是基於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NGS的生物信息分析雲平臺,致力於為合作夥伴提供實現基於高通量基因檢測技術最終應用的全面解決方案,是我國最早自主研發並在臨床醫院推進使用的生物信息分析雲平臺之一。

隨著科學研究對於疾病分子機理的認識、第二代測序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基因測序的分子診斷法被包括癌症檢測、遺傳學檢測、藥物基因組學檢測、病原微生物檢測等分子診斷領域所重視。通過對測序獲得的基因序列數據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計算,能夠發現基因序列上的突變、插入缺失、多態性等多種與疾病發生發展相關的基因變異類型。

通過「網際網路+」模式,將測序後得到的基因數據生物信息分析及應用流程,封裝成一個App,並使其部署在專屬生物信息分析所需的雲端,從而構建出一套解決大樣本量、大數據量、大運算量的全自動化解決方案;最終以醫生最容易接受的、最容易使用的定製化可視報告的形式落地醫院,是華點雲在做的事情。

在高通量測序技術逐漸普及的今天,華點雲立足臨床高通量基因檢測NGS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不足的現狀,基於生物信息分析工具,集合生物信息資源數據,為臨床提供優質的生物信息流程,幫助醫院利用高通量測序儀,為健康事業做出更大努力。使用者只需將測序後的數據上傳至CelLoud雲平臺分析,即可獲得相應報告,為臨床應用提供建議。

在此過程中,華點雲主要運用以下技術手段,提升計算性能,並通過數據的運算、存儲與管理,優化信息流程,提高可靠性:

- 自主研發混合雲架構及數據安全加密措施,在開放數據上傳入口的同時,加密用戶數據、基因數據等資料,保障數據安全性;

- 自主研發針對高通量基因測序NGS專用數據壓縮技術,減少傳輸和存儲的成本;

-自主研發基於Spark技術對高通量基因測序NGS分析流程各環節的生物分析,對底層算法進行重構,讓計算機更符合生物學架構;在高通量基因測序NGS分析中最為耗時Alignments,Variant Calling環節,自主研發了準實時計算分析工具SparkQC、SparkSNAP及SparkSNP,加速性能顯著;

- 採用深度學習模式,基於機器學習自主研發「小易機器人」,自主學習學術文獻,可幫助用戶從海量學術文獻中發現知識,幫助工作對比;

- 開源算法優化,自主編寫幾十項生物信息分析流程及加速算法。

華點雲技術雲平臺現階段除服務醫療機構,使用技術手段協助解決臨床科研問題、為醫生提供醫療建議外,還服務於科研機構及生物信息公司。該平臺從2005年開始籌劃,積累沉澱技術,2012年正式以公司身份成立,同步啟動平臺與產品;目前已與國內近百家醫院、醫療機構合作,部署了針對臨床常見的高通量檢測項目十餘項,涉及生育生殖健康、腫瘤個體化診療、遺傳病檢測和病原微生物檢測等領域,積累了數百項生物信息應用;現正持續快速開放部署其他應用,主要涉及醫學、健康、工業、科研等多個領域。

團隊以研發為主導,核心團隊由十餘名跨學科人員組成,跨界涵蓋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計算機技術、系統集成、網絡技術、大數據分析、生物信息技術、公共衛生、統計學和臨床醫學,貫穿了從臨床至雲平臺體系的人才鏈條。

基因檢測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應用場景, 華點雲作為基因檢測的數據分析雲平臺,懷著「讓基因解讀更容易」的願景,有著更大的想像空間。

 

產品:華點雲
公司:上海華點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網址:www.celloud.cn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吉因加楊玲:腫瘤基因檢測的國產高通量測序一體化解決方案
    吉因加總裁楊玲博士介紹了國產高通量測序一體化解決方案。Gene+Seq-2000/200測序儀採用DNB納米球技術,基因檢測準確性更高,在通量的靈活性以及性價比等方面都有著一定的優勢。 2015年被稱為腫瘤精準醫療的元年,全球科學家在腫瘤基因組學上數據的積累,基因測序成本的降低以及液體活檢等革新式技術的成熟為腫瘤高通量測序(NGS)進入臨床奠定了基礎。
  • 中科院專家解讀基因測序行業
    基因測序的歷史追溯到1975年,上個世紀80年代,由美國人牽頭進行人類基因組計劃,準備搞清楚人體的整個基因組序列是什麼,解讀人體生命,發現我們掌握的知識還很不夠,後續還需要大量測序。方法上來說也有很大發展,傳統的方法是手工測序,直到05年第二代測序儀採用全自動測序,第二代儀器的標誌性特徵是高通量,通量從一天60萬到一天千億數量級的鹼基對。所以說科學技術在不斷地推升,不斷地發展。
  • 華大基因:宏基因組高通量測序具有檢測範圍廣、無需預先培養樣本...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4月29日訊,有投資者向華大基因提問, 請問尹總,1)華大與Illumnia的競爭策略具體是怎樣的?對多組學業務的前景有什麼展望?2)腫瘤的測序試劑盒定價策略,如何替代主流PCR試劑?3)感染防控的市場規模有多大?謝謝!
  • 解碼生命,精準基石—基因測序行業深度報告
    報告正文1、技術飛躍+政策護航,測序成為精準醫療基石基因測序技術由來已久,第一代測序技術已經發展成為鑑定DNA序列的金標準,而快速、低成本、高通量的基因測序方法的出現則極大地推動了科研的進步。因此,有較好渠道資源和政府背景的企業,能夠獲得更好的醫院應用埠,未來也更容易完成下遊滲透。市場準入逐步放開,新競爭者會陸續湧入:基因測序的臨床應用終端以醫院和獨立實驗室為主,由於擁有資質的試點單位和臨床應用尚且不多,因此商業渠道的通道成本較高,短期來看市場資源比較有限。
  • 國內基因測序儀市場迎來新入局者 泛生子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獲批
    當前,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在腫瘤基因檢測、無創產前檢測(NIPT)、微生物檢測等領域都有著廣泛應用,圍繞該技術應運而生的產品和服務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對於腫瘤基因檢測的臨床價值,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病理科副主任應建明認為,「從治療的規範化和有效性來講,每一個在基因層面上有機會得到治療方案指導的癌症患者,都需要做基因檢測,最理想就是高通量測序技術。」
  • 2015年基因測序領域產業格局分析
    ,大數據處理能力提升也為分析和解讀基因數據提供支持,測序技術及大數據分析能力的不斷提升將會推動精準醫學進入快速增長的軌道。2015年1月,國家公布了產前篩查與診斷高通量測序試點單位,4月公布了腫瘤診斷與治療高通量基因測序試點單位,表明了政府推動精準醫療發展的決心。5 月14 日,國務院頒布《關於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決定》,再取消49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不再保留「非行政許可審批」這一審批類別。
  • 貝瑞基因滿分通過「遺傳病高通量測序檢測生信分析」室間質評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NCCL)發布了2020年全國遺傳病高通量測序檢測生物信息學分析室間質量評價項目結果。貝瑞基因使用自建生物信息分析流程參加此次質評,以滿分成績順利通過。此次室間質評再一次肯定了貝瑞基因精準的檢測水平,以及高質量的生物信息分析能力和數據解讀能力。
  • 基因測序產業,目前成熟了嗎?
    二、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歷史基因測序指通過測序設備分析生物樣本(組織、細胞、血液樣本等)的 DNA鹼基序列信息,並解讀這些信息應用於生命調控機制研究、疾病發病機理研究、臨床醫學診斷、個體化用藥指導等領域。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歷史,是效率、通量和成本的變革歷史,促進了基因測序的普及,對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起到重大推動作用,也使得大規模商業化的應用變為可能。
  • 未來40年基因測序展望
    此後,DNA測序技術的發展一日千裡——從最開始的簡單檢測逐漸演變到今天的高通量測序。過去30年,數據生成呈指數增長,而過去10年裡,由於高通量測序,數據產生量呈超指數增長。並且,基因測序產生的數據已經在基礎生物學等諸多領域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應用範圍滲透到考古學、刑事調查和產前診斷等多個行業。那麼,未來40年基因測序會取得哪些發展?
  • 基因測序概念是什麼意思?基因測序概念股有哪些?
    健康中國,醫藥 3 002642 榮之聯 8.52 -1.05% 依託華大基因布局「生物雲」,基因測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 -1.45% 公司是國內生產量最大、市場佔有率最高、品種最齊全、報批量最大體外診斷試劑生產企業,公司研發中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公司已開展基因測序相關的研發工作。
  • 後疫情時代,基因測序如何乘風破浪?
    從發展現狀來看,由於Sanger法存在通量低、成本高等因素,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第三、四代的單分子測序和納米孔外切酶測序,也出現錯誤率較高、分析軟體不夠豐富等原因,導致商用受到限制。而高通量測序技術(NGS),則憑藉著高通量、低成本、測序時間端等優勢,在全球測序市場中佔據著主導地位。
  • 中國進入基因時代 諾禾致源的高通量測序技術機會有多大?
    基因檢測技術可以通過更精確的檢測,評估潛在疾病的發生風險,提供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治療,預防和幹預。2004年,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被確診為胰腺癌之後,醫生曾斷言其活過1年的機率不足10%。但賈伯斯採用對其全部基因和腫瘤組織基因測序後再解讀,然後通過靶向治療,降低細胞癌變分子活動頻率的方式,成功延續了7年生命。2008年,基因檢測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年度全球50項最重要發明的首位。
  • 基因測序「黑科技」 給生命來完整「數位化解讀」
    6月21日,2019測序技術和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表示,在高通量測序技術自主化的基礎上,不斷有新的「黑科技」跟進,這使得人們將獲得更加準確的基因序列,作為生命數位化的「藍本」。吐口唾液就能測序,但基因組序列不完整吐口唾液郵寄,一個人的基因組序列就會得到分析。
  • 基因測序「黑科技」:給生命來個完整的「數位化解讀」
    基因測序「黑科技」:給生命來個完整的「數位化解讀」 原標題:   「測序技術抓住了生命科學技術的龍頭,基因組測序成本從最初的3000萬美元下降到1000美元甚至更低,使得每個人都可能為自己進行基因組測序
  • 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成果落地,萬乘基因獲500萬元天使輪融資
    krypton了解到,基因檢測初創公司萬城基因在投資人的共同投資下,已經獲得了5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這輪融資主要用於上海中心實驗室和代理網絡的建設,高通量核單細胞測序技術的開發,以及單細胞測序設備的設計和製造。
  • 中國疾控中心千萬元訂單背後:高通量基因測序市場之爭
    在中國採購網上發布的兩則公告顯示,將總共投入近1000萬元人民幣採購高通量基因測序儀。其中一筆採購訂單已經於4月2日以500萬元的價格成交,產品為10臺illuminaiSeq100高通量基因測序儀。利用科學技術的手段監測疫情風險,能夠幫助政府部門更早地進行決策。未來中國疾控中心系統裡,將把檢測新病毒作為一種常態。
  • 基因測序行業深度研究:前景廣闊 相關公司發展不確定性高
    CG自成立之初就定位於一家專注於提供高通量的人類基因組測序服務的公司,該公司使用的測序平臺採用DNA納米陣列與組合探針錨定連接測序法,具有自主專利。其產品之前只應用於人類全基因組測序,與華大的測序業務結合之後,能切分到多大的市場份額仍未可知。
  • 華大基因牽手華為雲,雲端解密基因奧秘
    雖然電影中探討的基因決定論目前仍是生物學界辯論的主題,但對於基因的「測定」與「解讀」是近些年生命科學領域最熱門的一項研究。實際上,人類對於生命科學的熱情從20世紀中葉就已經開始。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提出標誌著生命科學進入了一個新紀元,而電影所設定的那個「未來」,如今卻已然近在咫尺。
  • 基因測序行業前景及趨勢分析(附報告目錄)
    基因測序行業前景及趨勢分析(附報告目錄)1、行業發展歷程 Sanger 測序法誕生以來,基因測序技術已經發展出了高通量、單分子、納米孔等測序技術。1977 年 Sanger 發明了雙脫氧核糖核酸鏈末端終止法。
  • 「區塊鏈技術助力共建中國人群基因變異解讀標準資料庫」發布
    ,並在會上聯合發布「區塊鏈技術助力共建中國人群基因變異解讀標準資料庫」。所以閱讀了解DNA的數據,需要一個專門的核心工具,它叫做基因測序。目前華大已經成功自主研發第二代高通量測序儀和全套測序試劑,這也是國內唯一世界僅有的三家有能力量產臨床級別二代高通量基因測序的機構。不僅如此,通過自主研發科研創新的成果轉化,將基因測序技術與疾病防控緊密結合,建立了以出生缺陷三級預防、腫瘤早篩和精準治療,未知病原檢測三大方向為主的醫學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