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測序實驗室信息化管理

2020-08-30 大數華創


隨著生命科學領域實驗技術的快速發展,科學儀器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數據產出能力有了質的提升。同時,生命科學研究對分析測試的要求無論在樣品數量、分析周期、分析項目和數據準確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生物實驗室產出的信息呈幾何級數增長。

在傳統的生物實驗室中,由於數據管理分散、類型多樣、格式不一,使對數據的保存、交換、查詢、分析、維護都很不方便,也嚴重阻礙了研究人員之間的信息交流。在此背景下,基因測序實驗室管理系統開始被應用於生物實驗室的信息化管理,其目的在於通過數據的管理和共享提高實驗室工作效率,並加強數據的安全。

通過基因測序實驗室管理系統的建設可實現實驗室檢測過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提高實驗效率,是實現實驗室質量保證的重要技術支撐,是實現全透明化數字實驗室、提升數據交互能力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契機,是滿足實驗室不斷發展產生新需求的需要。

我們今天給大家來梳理一下用於基因測序或其他複雜基因組研究的實驗室管理系統應考慮哪些功能?


客戶管理

針對第三方檢測機構、企業用戶,將客戶的管理嵌入到實驗室管理系統中,實現自客戶端開始的實驗室訂單全流程管理。客戶可自主填寫個人信息創建測序管理系統帳號,個人登錄帳號可填寫訂單並上傳,系統可記錄有關訂單客戶的相關信息、樣品的相關信息、實驗要求和特殊要求等信息。訂單下發完成後,客戶可實時查詢訂單的測序進度、測序詳情以及結果報告等信息,支持客戶單個或批量下載訂單結果。在實驗室的整個訂單進行過程中產生任何的異常情況,可以通過郵件或客戶端信息發送的形式通知客戶。

實驗管理

系統支持對接設備儀器,可以對儀器分析數據自動採集、質檢結果自動判定、自動生成質檢報告、自動進行實驗流程的流轉,系統可以設定在流程的某個環節自動列印報告,或以電子郵件或系統公布報告的形式,及時、準確地反映質量情況。若實驗數據存在一定的疑問,需要對某些實驗數據進行重做,就可以通過系統自動返回這條實驗操作,實驗人員則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後,重新創建一個新實驗來重新處理這些數據。為實驗室的工作流程建立嚴格程序,實現工作流程化、規範化。

樣品管理

樣品管理是實驗室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系統可記錄樣品從交接到檢測結束直至樣品返還的整個生命周期的管理,實現對高通量樣品測序與樣品分析全流程、高效率地管理與監控。系統應該採用條碼等方式對樣品進行標識,並保證樣品標識的唯一性以方便樣品在整個檢測過程中的傳遞和查詢。

統計分析

由於測序技術的發展,目前基因檢測數據量越來越龐大,通過系統建立自己的數據統計分析庫,可以化繁為簡,將大量的分析比對工作交由系統來處理。系統能對每個訂單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提供各類統計圖表,為實驗室各類人員分析決策提供依據。

權限管理

系統支持靈活的權限設置,對所有的功能操作都可以進行權限的分配。可根據人員角色設置不同的授權情況,菜單權限,並根據這些授權情況進行流程上的控制。保證數據保密性,避免數據洩密;角色職責不同,展示不同的功能模塊,保證操作效率,避免頁面幹擾,保證系統安全,避免操作風險。


大數華創一代測序實驗室綜合管理平臺是以實驗室業務為中心,將人員、儀器設備、樣品、試劑耗材、實驗方法、環境等關鍵因素有機結合在一起,採用計算機、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提供流程化、標準化、系統化的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從客戶端訂單上傳、樣品交接、實驗室端訂單下發、實驗過程(包括儀器自動採集數據)、報告生成、數據及報告的審核批准、報告籤發列印(包括電子籤名)、帳單生成、付款統計、數據統計等全過程管理。通過系統實現了對實驗室及客戶端管理過程信息化、規範化、全面化的管理,提高實驗室的質量水平和服務能力。

相關焦點

  • 腦癌細胞系全基因組測序完成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瓊森綜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1月29日的《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專刊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首次完成了腦癌細胞系全基因組測序,這也是截至目前對單個癌症細胞系所做的最為徹底的測序分析。
  • 解碼「基因組學之父」桑格:測序,測序,測序—新聞—科學網
    「測序,測序,測序」 獲得195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之後,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學和學術報告邀請紛至沓來,而桑格卻並不打算離開自己所鍾愛的實驗室生活,他一一婉拒,繼續躬耕實驗。 1962年,桑格參與籌建了隸屬於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後來成為世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聖地」,迄今為止誕生了1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然而作為創建元老的桑格,卻始終沒有擔任太多職務,因為「參與管理事務太痛苦了」。 在研究年鑑上,桑格曾以「測序,測序,測序」作為題目總結自己一生的工作。
  • 新冠病毒變化多端,基因測序怎麼跟節奏
    然而,指南表示,基因測序涉及的成本和工作量是巨大的,各國實驗室需要對這項投資的預期公共衛生回報有一個清晰的想法。  指南還警示稱,儘管基因測序有「把關人」的存在,但重要的是,那些制定目標、進行基因組分析和使用結果數據的人要意識到基因測序受某些力量主導而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潛在的偏見來源。
  • 未來40年基因測序展望
    研究人員對基因測序數據的需求越來越大。Eric Green、Edward Rubin和Maynard Olson三位科學家對未來40年基因測序技術的應用進行了展望。四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前,兩篇論文首次報導了確定DNA片段中化學鹼基順序的簡易方法。在此之前,分子生物學家們只能檢測DNA片段,而不能檢測鹼基。
  • 解碼生命,精準基石—基因測序行業深度報告
    精準醫學基石,產業空間巨大:新一代基因測序可以高效地構建大樣本量的基因組資料庫,結合個體臨床數據進行解讀可以實現基因與疾病和用藥的關聯,幫助臨床為不同個體提供精確合理的疾病預防幹預、診斷治療、用藥指導和健康管理,是精準醫療的基石和精髓。未來全球基因測序行業有望保持2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並在2-3年後達到百億美元以上的規模。
  • 華大基因上市三周年:基因測序第一股「王者歸來」
    來源:藍鯨財經三年前的7月14日,華大基因(300676.SZ)以「基因測序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錚然有聲地叩響了資本市場的大門。硬核科技創新,打造全產業鏈生態圈近年來,中國基因測序技術已位列全球領先水平,在這其中,華大基因作為基因測序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創新精神,在基因技術應用領域進行前瞻性的布局。自上市以來,華大基因年度營業收入以超過兩位數的增長率穩步提升。
  • 全球TOP10頂尖基因測序公司出爐,基因測序市場有多大?
    「100美元完成一個人全基因組測序」是基因測序行業的共同目標,全球基因測序從業者都在為此衝刺。2006年,全基因組測序費用從最初的上億降至2000萬美元。2007年,第二代基因測序技術出現,生物技術公司 Knome 以35萬美元的價格提供了第一項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組測序服務。2008年,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20萬美元。
  • 動物檢疫實驗室管理存在的問題及信息化系統建設建議
    動物檢疫信息化管理基層動物檢疫作為保障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的一項工作,當前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宣傳力度不足、經費投入不足、管理模式還相對落後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動物檢疫實驗室工作的開展。在實際的檢疫工作當中,大多是通過肉眼觀察來進行檢疫,實驗室檢測失去了價值作用。除此之外,當前各個地區均落實了動物檢疫申報制度,並設置了相應的檢疫申報點,但是由於缺乏專項經費,導致動物檢疫申報工作較為落後,極大的降低了檢疫工作水平。 3.屠宰檢疫的規範性嚴重缺失。屠宰檢疫作為動物檢疫的重要內容,由於缺乏專業的官方獸醫,導致檢疫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實。
  • 華大基因:用科技護佑生命與健康
    華大基因的創新永不停止,在上述提及的火眼實驗室「氣膜版」的基礎上,公司又進一步將可移動的實驗室方案拓展為車載實驗室,通過車載或車掛形式,將PCR實驗室與大型貨車結合,進一步突破了場地的限制,具備迅速響應、迅速移動、迅速投產、智能管理、空間可拓展的特點。三款名為華景、華翔、華瑞車載火眼實驗室,將更有效地應對可能在秋冬季再次「抬頭」的新冠肺炎疫情。
  • 華點雲:網際網路+高通量基因測序,讓基因解讀更容易
    「科學前沿」、「實驗室成果」是基因檢測常被貼上的標籤,給人感覺十分遙遠。然而,最近幾年,基因檢測已經走進了大眾生活領域。眾多基因檢測公司,也開始逐漸將技術的觸角,伸向日常生活。華點雲自主研發的CelLoud雲平臺是基於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NGS的生物信息分析雲平臺,致力於為合作夥伴提供實現基於高通量基因檢測技術最終應用的全面解決方案,是我國最早自主研發並在臨床醫院推進使用的生物信息分析雲平臺之一。
  • 中科院專家解讀基因測序行業
    基因測序的歷史追溯到1975年,上個世紀80年代,由美國人牽頭進行人類基因組計劃,準備搞清楚人體的整個基因組序列是什麼,解讀人體生命,發現我們掌握的知識還很不夠,後續還需要大量測序。方法上來說也有很大發展,傳統的方法是手工測序,直到05年第二代測序儀採用全自動測序,第二代儀器的標誌性特徵是高通量,通量從一天60萬到一天千億數量級的鹼基對。所以說科學技術在不斷地推升,不斷地發展。
  • 基因測序助益精準醫學高峰論壇
    第一個報告內容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核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創新課題組組長陳潤生院士。他是我國生物信息領域的開創者之一,曾參加人類基因組1%和水稻基因組工作草圖的研究。
  • 基因測序9股受益我國首座國家基因庫啟動試運行
    廣東省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副省長袁寶成,深圳市長許勤出席活動,並參觀了國家基因庫主體建築,聽取了基因庫建設、基因組大科學工程和基因組國家實驗室建設工作思路匯報。  深圳國家基因庫於2011年由國家發改委等部委批覆,依託華大基因組建、運營,主要存儲管理我國特有遺傳資源、生物信息和基因數據。該基因庫分兩期建設,建成運行後將在生物大樣本及資源存儲、基因測序、資料庫建設、產業應用等方面開展大量工作,其中作為生物樣本資源庫的溼庫將具備千萬級生物樣本、億級人源樣本的存儲能力。
  • 這家基因測序企業壟斷了全球測序儀器市場七成份額,一年裡它都經歷...
    上遊市場持續發力,向普通實驗室普及上遊市場一直是Illumina的核心優勢和標籤。2016年Illumina一共發布了兩款新產品,分別是下一代(NGS)靶向測序系統MiniSeq(同時還宣布了另一款仍在開發中的半導體測序儀)以及新一代腫瘤測序解決方案TruSight Tumor 170。
  • 食品藥品檢驗實驗室信息化建設探討
    摘要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是以實驗室為中心,將實驗室的業務流程、人員、儀器設備、標物標液、化學試劑、標準方法、實驗環境、樣品處置、量值溯源等影響分析數據的因素有機結合起來,採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資料庫技術和標準化實驗室管理,組成一個全面、規範的管理體系。
  • 我國基因測序產業上遊發展「困」與「惑」
    「在中國的測序市場扎穩腳跟,這單交易對Illumina公司也至關重要。」基因慧創始人汪亮是少數更全面的產業持續研究者,4月13日,他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指出,高通量測序產業化2007年才開始,2010年時市場還未培育成熟,後續基因測序的商業模式更無法確定。產業未穩,Illumina就從這筆大單中得到了發展的資本和市場知名度。
  • 基因測序行業深度研究:前景廣闊 相關公司發展不確定性高
    基因測序行業布局最早的華大基因,貝瑞和康等均未上市,而國內相關上市公司均處於業務培育或研發的早期階段,發展前景不確定性較大:①達安基因參股17%的愛健生物與美國Life Technologies公司合作,已能獨立開展基於二代測序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等服務,雖綜合配套管理能否跟進需要進一步觀察。
  • 西南大學完成桑樹基因組測序
    原標題:西南大學完成桑樹基因組測序  本報訊 (記者 李星婷 實習生 王濛昀)數千年來,家蠶只以桑葉作為唯一的食物。二者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9月23日,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布桑樹全基因組測序成果,成功分析出桑樹的染色體基數,以及各種基因的網絡和功能,為推動傳統蠶桑業的轉型、建立現代桑樹學奠定了科研基礎。
  • 基因測序技術的未來在哪裡?
    1977年,Sanger提出了雙脫氧核苷酸末端終止法,同年A.M.Maxam和W.Gilber也提出了化學酶解法,第一代測序技術誕生。  1998年,毛細管測序技術問世,基因測序速度提速10倍,原計劃15年才能完成的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進度大幅加快。
  • 探訪英國桑格基因測序中心
    在研究所的實驗室裡,一臺臺讀取基因組序列的白色方形機器整齊排列,看起來就像是一臺臺複印機。這些機器目前可同時讀取20個人的基因樣本,操作時間僅需45分鐘。《環球》雜誌記者/桂濤(發自倫敦)  英國桑格研究所是世界最著名的基因組測序研究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