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多數恐龍不同,歷史上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的棘龍似乎更喜歡水。
棘龍已經進化出水生的特徵
這個觀點基於本周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對埃及棘龍尾部化石的分析。
棘龍是一種獨特的大型獸腳類恐龍,在過去的歷史上,被認為是在水域邊緣以魚類為食的近岸生活的大型恐龍。這種恐龍比霸王龍和暴龍都要大,它們生活在白堊紀時期,距今約1.455億至6550萬年前。
研究人員說,在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邊緣的距今9500萬年前的凱姆凱姆河床中發現了一條幾乎完整的亞成年棘龍尾巴。研究人員表示,尾巴幫助棘龍在水中移動和捕獵。
歷史上發現的棘龍化石几乎都是不完整的,此前發現的一個相關標本在二戰中被毀。
此前對於非鳥類恐龍的研究表明,這些動物僅限生活在旱地環境,曾有一些關於部分恐龍生活在水環境中的說法頗具爭議,幾十年前就被拋棄了。
但是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系列已知最大的埃及棘龍的支持半水生動物生活方式的支撐進化。其中包括後肢退化、寬腳、大而平的腳趾骨和長而密但有利於浮力的骨頭。更重要的是,埃及棘龍有著一套與眾不同的顱骨特徵,比如鱷魚般的牙齒和下顎,以及適合潛水的鼻子。
現在還不清楚棘龍如何在水下移動。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尼扎爾·易卜拉欣說:「在很多方面,此前的夢想成真了。作為科學家,你總是希望能作出一項改變人們對一門學科看法的發現,這次是古生物學。」
2018年,研究人員又取得了大部分的重大發現,他們發現了30多個棘龍椎骨,約佔原來尾巴長度的80%,是目前非洲大陸白堊紀食肉恐龍最完整的骨骼。
研究人員發現,棘龍的尾巴有著意想不到的獨特形狀,他們將這種形態和兩種陸生恐龍、兩種半水棲四足動物和一種人工控制的動物尾巴進行了比較,測試了棘龍尾巴的遊泳潛能。
結果表明,棘龍的尾巴在水中可以產生比其他獸腳類動物尾巴形狀大8倍以上的推力,而且效率也提高了一倍以上。這表明它很可能可以在深水中遊泳捕食,而不僅僅是在海岸附近。
這種變化很可能是棘龍為了避免和陸地上的大型食肉恐龍直接競爭而產生的進化,但是隨之而來的結果是,它們不得不和「校車一樣大」的水中獵手競爭食物。
易卜拉欣說:「幾十年來,人們一直非常堅定地把恐龍放在陸地動物的世界中,其中有一些會飛,且有一個相當強烈的共識:恐龍從來沒有真正入侵過水上世界(請注意,魚龍、蛇頸龍和滄龍事實上都不屬於恐龍)。這次的發現為恐龍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可能,這是作為一名恐龍古生物學家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時刻。」
【來源: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