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生物學家,近十年內對於恐龍的9大最新發現!

2021-01-20 騰訊網

恐龍出現在這個地球上已經幾億年了,從輝煌到衰落,在地球上也留下了諸多的「痕跡」。當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察·歐文發現第一塊恐龍化石以來,人類對於恐龍的探索就從未停止過,隨著更多恐龍化石的發現,科學家們對恐龍家族有了更深的了解。最新研究發現,恐龍家族有著驚人的多樣性:它們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是食肉動物,有的卻是是草食動物,有的會飛,還有的是長有羽毛的,但卻只用來炫耀和求愛。

奧氏高頂龍

奧氏高頂龍學名Acrotholus audeti,是北美發現的最古老的骨冠恐龍,它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骨冠恐龍。科學家通過對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南部發現的兩塊恐龍顱骨的研究,證實了這種恐龍的存在。圖為奧氏高頂龍復原像。

竊蛋龍搖尾求愛

某些恐龍在求愛時也會搖尾巴。科學家在研究了不會飛的小恐龍、現代鳥類和爬行動物後得出了這個結論。它們的尾巴強壯而柔軟,上面有五顏六色的羽毛。這可是他們可以炫耀的資本。

斯氏棘面龍

斯氏棘面龍學名Spinops sternbergorum,重約2噸。這種恐龍於1916年被發現,並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保存了幾十年。最後,古生物學家意識到了這些化石的價值,並在它們被清理乾淨後進行了研究。在201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他們正式命名了斯氏棘面龍。

恐龍殺手

隨著一些化石被發現,古生物學家在很多破損的骨骼上,他們還發現嵌在年幼恐龍股骨中的鱷類動物牙齒。這一發現表明,作為恐龍並不意味著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在中生代,恐龍或許會被其他更強大恐龍殺死,也會被遠古的巨型鱷魚殺死。

尼亞薩龍

尼亞薩龍學名Nyasasaurus parringtoni,尼亞薩龍雖然不是最古老的恐龍,但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像」恐龍的生物。根據上世紀30年代在坦尚尼亞發現的一塊上臂骨和六塊椎骨化石,科學家認為尼亞薩龍與拉布拉多獵犬大小相同,但尾巴較長。最近,科學家發表論文指出,尼亞薩龍生活在大約2.43億年前的盤古大陸南部,尼亞薩龍比所有其他已知恐龍至少早1000萬年。

非洲厚顎龍

非洲厚顎龍學名Pegomastax africanus,直接翻譯的意思是「來自非洲的厚顎」。這些恐龍化石是上世紀60年代在非洲南部巖石中發現的,2019年,科學家對哈佛大學保存的化石進行了新的研究,最終確認了它們的身份。非洲厚尾龍有一個鸚鵡般的喙和長長的牙齒,就像自動鋒利的剪刀。非洲厚吻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先進的食草恐龍之一。這種恐龍沒有家貓那麼大,也有可能長滿了像豪豬一樣的鬃毛。

阿氏似松鼠龍

在2017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指出,圖片中保存完好的化石是一隻年輕的阿氏似松鼠龍,學名為sciurimimus albersdorferi。它全身覆蓋著一層蓬鬆的「外衣」。作為恐龍族譜的一個古老分支,松鼠狀恐龍的發現表明,羽毛在恐龍家族中比大多數科學家預期的更為常見。

埃德蒙頓似鳥龍

有翼飛行的起源一直是古生物學研究的熱點。根據2020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恐龍進化翅膀和羽毛的時間可能比之前想像的要早。在對埃德蒙頓似鳥龍的化石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翼狀前肢和數百個絲狀痕跡,表明它們有羽毛。然而,埃德蒙頓和鳥龍一樣,不會飛,體重約150公斤。它的翅膀可能有其他功能,如求偶或孵化。類似鳥龍的化石可以追溯到數百萬年前。後者是一種有羽毛的恐龍,今天的鳥類或許是它們的後代。

新種四角恐龍

2018年10月,加拿大科學家將一種奇怪的有角恐龍命名為xenoceratops formostensis。直譯的意思是,「怪異的長角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並不是一個最新的發現,因為這種類型的恐龍化石早在1958年就被發現了,但它只是近幾年才被命名的。這種恐龍生活在8000萬年前,比包括三角龍在內的大多數有角恐龍都要早。據估計,它們長6米,重約2噸。它們有鸚鵡般的喙,以植物為食。

相關焦點

  • 古生物學家告訴你恐龍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這肯定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但遺憾的是我們發現的恐龍化石都是沒有顏色的。為了還原恐龍的顏色,一代代的古生物學家和藝術家們可謂是絞盡腦汁,他們參考了今天與恐龍親緣關係較近的爬行動物,又研究了今天不同物種在自然環境之下的保護色,以此來還原恐龍們可能會有的顏色。經過一番推測,那些大型的植食性恐龍體色總是以灰色和綠色為主,而大型食肉恐龍的顏色則是以灰褐色為主等等。
  • 盤點中國發現最著名恐龍:中國第一隻蜥腳類恐龍
    原標題:盤點中國發現最著名恐龍:中國第一隻蜥腳類恐龍   師氏盤足龍,1922年至1923年,在山東蒙陰(現新泰市),由奧地利的師坦斯基和中國地質學家譚錫疇發現。化石被運到瑞典烏普薩拉大學,1929年由瑞典著名古生物學家維曼研究命名,它是中國第一隻蜥腳類恐龍。華麗羽王龍復原圖。 Brain Choo繪圖  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我國遼寧省西部發現了迄今為止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化石。
  • 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食肉恐龍兩個月換一口新牙!
    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食肉恐龍兩個月換一口新牙!我們人類一生只換一次牙,所以大家對自己的牙齒倍加愛護和珍惜。食肉恐龍就不一樣啦,古生物學家最近的研究證明有一種食肉恐龍兩個月就能將滿嘴的牙換一遍,這換牙頻率真的是逆天啦。
  • 盤點恐龍滅絕最驚人10大假說:因屁中毒而死
    原標題:盤點恐龍滅絕最驚人10大假說:因屁中毒而死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8月22日報導,巨大的恐龍在一段令人難以置信的長時間裡統治著我們的星球。然而它們的滅亡原因始終籠罩在謎雲之下。儘管對此有諸多的假設,但是都經不起推敲。其中最新的一個版本,例如,認為這群陸地恐龍死於蝴蝶之手。
  • 盤點史前最奇特恐龍:「香蕉頭」的副櫛龍
    原標題:盤點史前最奇特恐龍:「香蕉頭」的副櫛龍   盤點史前最奇特恐龍:「香蕉頭」的副櫛龍  來源:新浪科技查看評論棘龍:用來炫耀的鰭狀凸起  身長60英尺(約合18米)的棘龍曾是地球上最大的肉食恐龍
  • 7.5米食肉恐龍踩個腳印,被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了!
    幾天前,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公布了在江西發現的暴龍類化石,不過不是骨骼化石,而是罕見的腳印化石。贛州大腳印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古稱虔州。很多人對贛州的印象可能來自於贛南臍橙,但是在古生物學家眼中,贛州可是化石寶庫,這裡已經發現了包括暴龍類在內的大量恐龍。
  • 英國古生物學家發現恐龍先前未知物種的遺骸
    圖片來源網絡莫斯科(人造衛星)--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周三發布的一份新聞稿顯示,他們發現了一些他們認為是以前未知物種恐龍的骨頭。「南安普敦大學古生物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最近在懷特島發現的四塊骨頭屬於獸足類恐龍的新物種,這種恐龍包括暴龍和現代鳥類。這隻恐龍生活在1.15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據估計有4米(13.1英尺)長,」該大學在新聞稿中說。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原標題: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 gertschi。
  • 到底誰才是體型最大的恐龍?盤點那些恐龍「巨無霸」
    在人類還沒有出現在地球之前,就有一群龐然大物主宰著地球,它們就是大名鼎鼎的恐龍。恐龍的種類有很多,體型有大有小,雖然年代久遠,但人類對恐龍的研究從未止步。隨著研究的深入,人類對於恐龍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從1677年,英國普洛特發掘第一具恐龍化石起,這場探索之旅便開始了。
  •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具新的棘龍尾巴化石,它將改寫恐龍歷史
    恐龍是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史前巨獸,恐龍的體型巨大,以往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只是傳統的陸生動物(翼龍和蛇頸龍不屬於恐龍)。然而古生物學家在一次考古中發現了一種能夠水路雙棲的恐龍,這種恐龍的出現「重寫了恐龍歷史」,也徹底否定了非鳥類恐龍從未入侵水生世界的說法。
  • 棘龍的身份或許讓你驚訝,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它其實生活在水裡
    在龐大的恐龍家族中,霸王龍雖然出現的時間比較晚,但它的名聲在如今全世界範圍內應該是最大的。根據考古發現,成年的霸王龍體長至少可以長到10米以上,而且奔跑速度比其他種類的肉食恐龍要快,這些優勢都為它登上食物鏈頂端奠定基礎。那麼霸王龍真的是最強的肉食性恐龍嗎?
  • 美國古生物學家:發現霸王龍始祖
    中新社休斯敦2月21日電 生物學專業期刊「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21日刊發研究文章稱:古生物學家在美國猶他州發現霸王龍始祖的化石。《自然》雜誌下屬在線開放期刊「通訊生物學」網站當日發表了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古生物學家林賽⋅贊諾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團隊將一具發現於猶他州中部的暴龍化石命名為「厄運的先兆」(Moros Intrepidus),並稱經過十年的發掘和研究發現,它是霸王龍的始祖。文章顯示,它是北美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暴龍化石,死亡時年近7歲,接近成年。
  • 遼寧發現會飛的恐龍,姿態猶如跳舞!
    【2020中國恐龍盤點】渤海舞龍(Wulong bohaiensis)中國東北部的熱河生物群是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寶庫,在這裡發現的羽毛恐龍改變了我們對於恐龍的傳統認知。羽毛不僅可以用來保暖,而且還是飛行的基礎裝備。2020年,古生物學家就命名了一種新的來自熱河生物群的羽毛恐龍,它就是渤海舞龍。
  • 內蒙古發現36種恐龍,它們如何被發現的?這幾大發現堪稱世界之最
    目前全世界發現的恐龍已超過1000多種,中國已經發現的恐龍有200多種,內蒙古發現的恐龍已達36種之多,12個盟市有9個盟市發現過恐龍化石。一、內蒙古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恐龍蛋的地方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的「恐龍的故鄉」展廳內,記載著:內蒙古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恐龍蛋的地方;也是發現最古老帶羽毛恐龍的地方;同時又擁有豐富的恐龍骨骼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還保存著世界罕見的風沙埋藏狀態的恐龍化石。
  • 盤點2020年度十大最酷的恐龍研究發現
    「直播科學網(www.livescience.com)」通過梳理2020年度關於恐龍的研究進展,選列出了2020年度全球十大最酷恐龍研究發現。1. 棘龍(Spinosaurus)--會遊泳的恐龍恐龍為陸地生活的大型爬行動物,能在水中遊泳十分罕見(雖然魚龍生活在水中,但它們並不屬於恐龍)。棘龍是生活在白堊紀的大型獸腳類肉食性恐龍,它比霸王龍還大。
  • 恐龍身體內竟然診斷出晚期骨癌,科學家首次發現,或揭示更多奧秘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大家正在對於新的病症有全面的研究和認識,這樣就能夠讓人類獲得更多的健康,所以我們應該更多的關注科學類的話題,這能夠讓我們每一個人及時地了解最新科學,掌握科學方面的一些知識,對於我們的生活也有很多的幫助,朋友們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一起來研究和探討相關的知識,希望朋友們能夠多多支持,美女小倩會給大家帶來一系列的相關新聞,讓朋友們能夠感受到科學的魅力。
  • 恐龍時代最恐怖10大霸主,誰才是最恐怖的哪個?
    恐龍是遠古時代的龐然大物,隨著地球環境氣候的變化,恐龍物種也在不斷的進化,一部分恐龍向鳥類過渡,這些恐龍有羽物種見證了恐龍過渡的歷程,下面是盤點的考古發現的十大寶貴恐龍有羽物種。3、顧氏小盜龍(Microraptor gui)顧氏小盜龍的發現,對於古生物學家理解恐龍向鳥類進化過渡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它們在腿部和前肢長著較長的羽毛,是迄今發現的第一種四翼恐龍。顧氏小盜龍生存於1.2億年前,是恐龍家族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其體長僅有42-83釐米,體重僅1公斤。
  • 盤點九大美女恐龍,始祖鳥不是鳥是龍?
    盤點九大美女恐龍,始祖鳥不是鳥是龍?恐龍向來給人以兇猛的印象,但是有些恐龍也長得很漂亮。所以我們常常會設想這種生物如果又回到地球上會如何,我們大概都不知道這個答案吧。話不多說了,我們就帶你看一看最讓人著迷的十種恐龍吧。
  • 恐龍不是旱鴨子嗎?最新研究發現:世界上真的存在水生恐龍
    直到2020年4月,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欣(Nizar Ibrahim)團隊發表在《自然》的研究,提供了最關鍵的化石證據。作為「棘龍專業戶」的他們,找到了一條棘龍的側扁的大尾巴,並聯合哈佛大學模擬測算出:這條尾巴能產生巨大推進力——說明棘龍可以在水中生活。這一新發現終於證明了世界上真的存在水生恐龍[1]。
  • 大新聞: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白堊紀的鳥
    大新聞: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白堊紀的鳥圖註:死亡後墜落地面腐化後被樹脂包裹的煎餅鳥。圖片來源:邢立達 | 繪圖:張宗達 2月2日上午,由中國、美國和加拿大古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公布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一塊來自緬甸的琥珀中找到了一隻白堊紀的鳥。琥珀中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