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告訴你恐龍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2020-12-05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古生物學家告訴你恐龍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全文4200字,閱讀需要大約10分鐘

圖註:《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你知道恐龍是什麼顏色的嗎?很多人會說:不就是電影《侏羅紀世界》裡的顏色嘛!我必須認真的告訴你電影中恐龍的顏色都是推測和想像出來的,那麼我們能否科學還原恐龍的顏色呢?本文將為你盤點科學家已經還原顏色的恐龍們。

圖註:早期藝術家復原的雷龍,圖片來自網絡

恐龍到底是什麼顏色的?這肯定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但遺憾的是我們發現的恐龍化石都是沒有顏色的。為了還原恐龍的顏色,一代代的古生物學家和藝術家們可謂是絞盡腦汁,他們參考了今天與恐龍親緣關係較近的爬行動物,又研究了今天不同物種在自然環境之下的保護色,以此來還原恐龍們可能會有的顏色。經過一番推測,那些大型的植食性恐龍體色總是以灰色和綠色為主,而大型食肉恐龍的顏色則是以灰褐色為主等等。

圖註:中華龍鳥的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1996年,古生物學家研究了來自中國遼寧省的一塊恐龍化石,發現這種恐龍竟然長著羽毛。之後越來越多長羽毛的恐龍被發現,古生物學家開始傾向於長羽毛的恐龍像今天的鳥類一樣豔麗多姿,但這依然是推測。很快,古生物學家就找到了還原恐龍顏色的鑰匙,它就是黑素體。

圖註:黑素體在不同動物上的類型及排列,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鳥類豔麗的羽毛來自黑素體的排列,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孔雀豔麗的羽毛來自於黑素體的排列,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羽毛化石中的黑素體,圖片來自網絡

黑素體到底是啥玩意?其學名為:Melanosome,也稱黑素小體。是黑色素胞、黑素細胞中的色素顆粒,其分布排列形成了顏色。黑素體普遍存在於今天鳥類和哺乳類羽毛和毛髮的黑素細胞之中。既然鳥類羽毛的顏色是由黑素體決定的,那麼恐龍的羽毛顏色也應該是由黑素體絕對的咯。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只要找到了保存非常好的恐龍羽毛化石,然後研究其中黑素體就可以還原恐龍本來的顏色了!第一種被還原顏色的恐龍正是來自於我們中國的第一隻長羽毛的恐龍——中華龍鳥。

Number 1 中華龍鳥——第一種關於恐龍的彩色照片

學名:Sinosauropteryx

發現地:中國,遼寧省

生存年代:早白堊世

分類: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美頜龍類

命名時間:1996年

圖註:中華龍鳥化石中的羽毛印痕,圖片來自網絡

中華龍鳥可不是鳥,而是一種小型恐龍。中華龍鳥的化石發現於1996年,它可是我們發現的第一種長羽毛的恐龍。不誇張的說,中華龍鳥的發現又一次顛覆了我們對於恐龍的傳統認識,原來恐龍也可以是毛茸茸的。

中華龍鳥是一種小型恐龍,體長約1米,體重約3公斤。化石上的羽毛痕跡顯示中華龍鳥長有絲狀毛髮,屬於柔軟的原始羽毛。

對於中華龍鳥的研究並沒有結束。2010年初,中國、英國和愛爾蘭三國的科學家第一次在中華龍鳥的羽毛化石上發現了黑素體。經過與現代鳥類羽毛中黑素體的對比,古生物學家確定中華龍鳥的毛髮色彩呈現粟色或紅棕色,而尾巴則是橙白兩色相間,那樣子就好像今天的松鼠一般。作為一種主要在地面上活動的小型恐龍,中華龍鳥的體色有助於幫助其隱蔽和伏擊獵物。正是通過研究化石中的黑素體,中華龍鳥成為第一種彩色的恐龍!

圖註:中華龍鳥的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中華龍鳥和今天的歐亞紅松鼠很像,圖片來自網絡

論文:

Zhang, F.; Kearns, S.L.; Orr, P.J.; Benton, M.J.; Zhou, Z.; Johnson, D.; Xu, X.; Wang, X. (2010). "Fossilized melanosomes and the colour of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birds". Nature. 463 (7284): 1075–1078. Bibcode:2010Natur.463.1075Z. doi:10.1038/nature08740. PMID 20107440.

Number 2 近鳥龍——紅褐色的頭冠

學名:Anchiornis

發現地:中國,遼寧省

生存年代:晚侏羅世

分類: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鳥翼類——近鳥龍科

命名時間:2009

圖註:近鳥龍的正模標本,圖片來自網絡

近鳥龍在2009年被命名,其體長只有34釐米,體重約100克,和一隻鴿子差不多大。精美的化石保存證明近鳥龍是長有羽毛的,它的頭上還有小羽冠呢。

圖註:近鳥龍最早的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近鳥龍最早的復原圖採用了麻雀的羽毛顏色,以棕色為主。2010年,中國和美國的古生物學家在一塊近鳥龍化石(編號BMNHC PH828)上發現了黑素體,經過與現代鳥類羽毛中黑素體的對比,證明近鳥龍面部羽毛以黑色為主,外圍散布著紅褐色羽毛,腦袋上的羽冠為紅褐色,前後肢的羽毛以黑白為主,後肢羽毛為灰色,腳掌和腳趾的羽毛為黑色。2015年的一項研究表明,近鳥龍並不都是一個顏色,其性別不同、年齡不同,羽毛的顏色也是存在差異的。近鳥龍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恐龍,其體色能夠更好的與森林背景融合,鮮豔的羽冠則可以用來求偶。近鳥龍是第二種被還原顏色的恐龍,這種恐龍在研究鳥類演化中有重要的意義。

圖註:通過今天鳥類羽毛復原近鳥龍的顏色,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近鳥龍體色的科學復原,作者:儒略·斯託尼

圖註:近鳥龍的顏色與今天的北美黑啄木鳥相似,圖片來自網絡

論文:

Li, Q.; Gao, K.-Q.; Vinther, J.; Shawkey, M. D.; Clarke, J. A.; d'Alba, L.; Meng, Q.; Briggs, D. E. G. & Prum, R. O. (2010). "Plumage color patterns of an extinct dinosaur". Science. 327 (5971): 1369–1372. Bibcode:2010Sci...327.1369L. doi:10.1126/science.1186290. PMID 20133521.

Number 3 小盜龍——黑的漂亮

學名:Microraptor

發現地:中國,遼寧省

生存年代:早白堊世

分類: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鳥翼類——馳龍科——小盜龍亞科

命名時間:2000

圖註:北京自然博物館中保存的小盜龍化石,圖片來自論文

小盜龍是我最喜歡的恐龍,所以我的網名才會叫「江氏小盜龍」。小盜龍發現於遼寧省,它的發現與著名的「古盜鳥事件」聯繫在一起。小盜龍同樣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恐龍,體長在0.45至1米之間,體重1公斤左右。小盜龍最特別的地方是長有四個翅膀,也就是前後肢都是翅膀,這是奇特的四翼結構。

圖註:研究人員拿著小盜龍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2012年,中國與美國的古生物學家在收藏於北京自然博物館的一具小盜龍化石上找到了黑素體。經過對比復原,復原出一隻通體黑色的小盜龍。小盜龍的黑可不是一般的黑,其黑色羽毛表面有彩虹結構色,類似於今天家燕背部和烏鴉的羽毛顏色,能夠呈現出彩虹般的金屬光澤。小盜龍的黑原來就是傳說中的「五彩斑斕的黑」啊。

小盜龍黑色羽毛的作用同樣是為了隱蔽在高高的樹上,可以隨時撲向它的食物!

圖註:小盜龍的體色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小盜龍顏色的科學復原,作者:趙闖

圖註:黑色中帶著金屬光澤的烏鴉,圖片來自網絡

論文:

1.Li, Q.; Gao, K.-Q.; Meng, Q.; Clarke, J.A.; Shawkey, M.D.; D'Alba, L.; Pei, R.; Ellision, M.; Norell, M.A.; Vinther, J. (2012). "Reconstruction of Microraptor and the Evolution of Iridescent Plumage". Science. 335 (6073): 1215–1219. Bibcode:2012Sci...335.1215L. doi:10.1126/science.1213780. PMID 22403389.

2.Wilford, John Noble (8 March 2012). "Feathers Worth a 2nd Look Found on a Tiny Dinosaur".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Retrieved 22 April 2012.

Number 4 鸚鵡嘴龍——躲藏起來

學名:Psittacosaurus

發現地:亞洲東部

生存年代:早白堊世

分類:恐龍——鳥臀目——鸚鵡嘴龍科

命名時間:1923年

圖註:鸚鵡嘴龍化石,圖片來自論文

鸚鵡嘴龍是一種小型的植食性恐龍,曾經廣泛分布於亞洲東部和東北部,除了中國,在蒙古、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等地都發現過它的化石。不同種類的鸚鵡嘴龍體型也不相同,最大的蒙古鸚鵡嘴龍可以長到2米,體重約20公斤。

2016年,英國古生物學家在研究一具鸚鵡嘴龍化石的時候注意到其保存的皮膚軟組織上也有黑素體。利用三維建模,古生物學家重現了鸚鵡嘴龍的顏色,它的面部顏色較深,背部為深褐色,腹部膚色逐漸變淺,前肢有黑色斑點,後腿皮膚上有條紋。鸚鵡嘴龍的這種體色分布被稱為「反蔭蔽」,是現代動物經常使用的偽裝技巧,特別是在光線漫射的環境(比如森林)中。鸚鵡嘴龍的顏色是為了隱蔽,躲開兇猛的食肉恐龍。

圖註:鸚鵡嘴龍體色的三維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鸚鵡嘴龍體色的科學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鸚鵡嘴龍的體色分布與野驢有點像,圖片來自網絡

論文:

Vinther, Jakob; Nicholls, Robert; Lautenschlager, Stephen; Pittman, Michael; Kaye, Thomas G.; Rayfield, Emily; Mayr, Gerard; Cuthill, Innes C. (2016). "3D Camouflage in an Ornithischian Dinosaur" (PDF). Current Biology. 26 (18): 1–7. doi:10.1016/j.cub.2016.06.065.

Number 5 北方盾龍——紅色的戰車

學名:Borealopelta

發現地:加拿大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

分類:恐龍——鳥臀目——結節龍科

命名時間:2017

圖註:北方盾龍的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北方盾龍可是2017年發現的最著名的恐龍之一,因為其化石保存的非常好,甚至還有肌肉內臟的部分呢。北方盾龍屬於甲龍類之下的結節龍科,體長可達5.5米,臀高1.7米,體重約1.5噸。作為身上有裝甲的恐龍,北方盾龍可謂是武裝到了眼睛,其小腦袋的骨頭得到了硬化加強,眼睛兩側向外長出了骨質的脊突,脖子和肩膀兩側也長有保護用的棘刺。在北方盾龍的背上和尾巴上長有呈規律排列的小骨片,四肢上也有類似的骨片。

北方盾龍的化石不僅包含了有關其外形和身體內部結構的細節,甚至還包括了顏色的信息。通過研究化石中保存的細小鱗片,古生物學家成功還原了北方盾龍的體色,它的背部呈現出偏紅的顏色,而腹部的顏色較淺。在研究論文中,古生物學家特別分析了北方盾龍的體色,並且認為其具有「隱身」的功能。當光從上向下照在動物身上的時候,它的背部由於反射光線會變得明亮,腹部由於避開了大部分光線顏色反而要淡很多,所以單一體色的動物很容易被發現。其實北方盾龍的體色與鸚鵡嘴龍一樣,都屬於「反蔭蔽」。

圖註:北方盾龍的顏色,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採用「反蔭蔽」體色的北方盾龍,圖片來自論文

論文:

Brown, C.M.; Henderson, D.M.; Vinther, J.; Fletcher, I.; Sistiaga, A.; Herrera, J.; Summons, R.E. "Supplemental Information: An Exceptionally Preserved Three-Dimensional Armored Dinosaur Reveals Insights into Coloration and Cretaceous Predator-Prey Dynamics" (PDF). Current Biology. doi:10.1016/j.cub.2017.06.071.

Number 6 彩虹龍——彩虹一般的恐龍

學名:Caihong

發現地:中國,河北省

生存年代:晚侏羅世

分類: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鳥翼類——近鳥龍科

命名時間:2018

圖註:彩虹龍的化石,圖片來自論文

彩虹龍是最新發現的被還原顏色的恐龍,其與今鳥類屬於同一個家族,也是小型的羽毛恐龍。其體長約0.4米,體重475克,還沒有常見的喜鵲大。

圖註:彩虹龍與人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彩虹龍的腦袋大而長,脖子較短,身體瘦,尾巴不長。彩虹龍的前肢沒有後肢長,後肢上長有翹起的能夠用於捕獵的爪子。彩虹龍的體型很瘦,但是它的身上長有羽毛。彩虹龍的前肢上長有飛羽,形成一對小翅膀,在它的後肢上也有羽毛,不過羽毛長度較短。彩虹龍最長的羽毛在它的尾巴上,長長的羽毛對稱的從尾巴上長出來,就像大葉片一樣。

研究人員在彩虹龍化石的不同部位提取了66個樣本,然後與現代鳥類羽毛中的黑素體對比,這些黑素體呈扁餅狀,與現代蜂鳥的黑素體外形和排列很像,這證明彩虹龍有著非常鮮豔的羽毛,在不同的角度顯示出不同的金屬光澤。從整體上看,彩虹龍的身體羽毛是黑色的,脖子、胸部和尾巴根部的羽毛具有彩虹般漂亮的顏色。彩虹龍的顏色同樣是適應森林環境,其脖子上彩虹般的羽毛則是用於展示。

圖註:彩虹龍與蜂鳥羽毛的黑素體對比,圖片來自論文

圖註:豔麗的蜂鳥,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彩虹龍的體色復原

論文:

Dongyu Hu; Julia A. Clarke; Chad M. Eliason; Rui Qiu; Quanguo Li; Matthew D. Shawkey; Cuilin Zhao; Liliana D』Alba; Jinkai Jiang; Xing Xu (2018). "A bony-crested Jurassic dinosaur with evidence of iridescent plumage highlights complexity in early paravian evolu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9: Article number 217. doi:10.1038/s41467-017-02515-y.

上面就給大家介紹了目前古生物學家已經成功復原顏色的全部6種恐龍,這裡不包括始祖鳥。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新化石的發現,我們將會重新越來越多恐龍本來的顏色,還原一個真實色彩的恐龍世界!

相關焦點

  • 恐龍的真實顏色?大型植食恐龍的身體顏色多數以灰色和綠色為主
    恐龍的真實顏色?大型植食恐龍的身體顏色多數以灰色和綠色為主你知道恐龍是什麼顏色嗎?很多人會說這不是電影《侏羅紀世界》中的顏色。我必須嚴肅地告訴你,電影中恐龍的顏色都是推測和想像的,所以我們能科學地恢復恐龍的顏色嗎?恐龍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這些帶有金屬色澤的顏色,是我們首次用肉眼看到大約1億年前恐龍看到過的顏色。」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
  • 你有沒有想過,真實的恐龍可能跟我們現在看到的完全不一樣?
    恐龍到底長什麼樣子?又是什麼顏色的呢? 我們現在知道,白堊紀末期的許多恐龍,比如赫氏近鳥龍,其實都長有羽毛。當只涉及到身體結構和皮膚紋理時,骨骼殘骸和皮膚化石的印跡就可以提供足夠的信息,從而可以忠實地再現出這些動物的樣子。然而,化石無法告訴我們它們的顏色。 要讓化石指示顏色,必須要有有機物,只有骨頭是不夠的。
  • 卡通世界粉粉的恐龍真的存在嗎?一切皆有可能,如今恐龍顏色都是...
    正是得益於此,曾經認為,恐龍都是棕色、綠色或淡白色的,且皮膚粗糙的巨人,到現在,我們認識到恐龍不光是「赤身裸體」的,有的也存在羽毛。 然而,化石並不能直觀告知我們恐龍的顏色,畢竟經歷數千年,顏色已經沒有往日的絢麗,有的只是黃褐色或棕色的化石顏色。
  • 恐龍的骨板到底有什麼用?有人說是加熱裝置,也有人說是散熱裝置
    恐龍的骨板到底有什麼用?有人說是加熱裝置,也有人說是散熱裝置《侏羅紀世界》播出之後,讓很多人對恐龍世界產生了很大的興趣,眾所周知,恐龍是一種遠古生物,是生活在三疊紀晚期,經歷侏羅紀,然後在白堊紀晚期消亡的一種大型爬行動物。
  • 遺憾地告訴你,那些你印象中的古生物形象,其實基本上都是錯誤的
    > 而由此電影所衍生出的很多大作,也讓我們見識到了侏羅紀世界的各種生物,諸如早在侏羅紀就已經形成團體意識且可以進行簡單交流的迅猛龍,被追尋了近一個世紀現在還無法解開的尼斯湖「蛇頸龍」之謎,這些都促使著我們對於那個時代的特有生物展開聯想可是在這裡小編要告訴大家的是
  • 《侏羅紀世界》沒告訴你的恐龍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侏羅紀世界》沒告訴你的恐龍冷知識,你知道多少?2億多年前,地球迎來了巨型恐龍的時代,體長十幾米、體重數噸的恐龍隨處可見。看過《侏羅紀世界》電影後,你了解了這種曾經稱霸地球的生物嗎?下面,本期主題團帶你了解恐龍冷知識。
  • 重新定義恐龍:是什麼特徵讓一種恐龍區別於另一種?
    最近,科學家對這一分類方式的基礎提出了新的觀點 是什麼特徵讓一種恐龍區別於另一種恐龍?這個問題可能會讓很多人聯想到霸王龍巨大的下顎、角龍和劍龍身上獨特的角和板,以及蜥腳類恐龍及其近親的超大身軀。但對於古生物學家來說,要對不同的恐龍進行分類,關鍵在於這些動物的骨骼形態。
  • 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食肉恐龍兩個月換一口新牙!
    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食肉恐龍兩個月換一口新牙!我們人類一生只換一次牙,所以大家對自己的牙齒倍加愛護和珍惜。食肉恐龍就不一樣啦,古生物學家最近的研究證明有一種食肉恐龍兩個月就能將滿嘴的牙換一遍,這換牙頻率真的是逆天啦。
  • 7.5米食肉恐龍踩個腳印,被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了!
    霸王龍是最著名的巨型食肉恐龍,分布於晚白堊世的北美洲。霸王龍所在的暴龍家族生存範圍廣及整個北方大陸,它們留下了許多骨骼化石。幾天前,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公布了在江西發現的暴龍類化石,不過不是骨骼化石,而是罕見的腳印化石。贛州大腳印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古稱虔州。
  • 英國古生物學家發現恐龍先前未知物種的遺骸
    圖片來源網絡莫斯科(人造衛星)--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周三發布的一份新聞稿顯示,他們發現了一些他們認為是以前未知物種恐龍的骨頭。「南安普敦大學古生物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最近在懷特島發現的四塊骨頭屬於獸足類恐龍的新物種,這種恐龍包括暴龍和現代鳥類。這隻恐龍生活在1.15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據估計有4米(13.1英尺)長,」該大學在新聞稿中說。
  • 我們是怎麼知道恐龍長什麼模樣的?
    恐龍到底長什麼模樣?古生物學家是如何從現代鳥類和爬行動物身上獲得靈感,設計出栩栩如生的霸王龍?
  • 百年前非洲的驚人發現,刷新了古生物學家對恐龍家族的認知!
    水生恐龍之謎恐龍進化史上有一個最大的謎團,到底有沒有水生恐龍!可能很多朋友會對這個問題嗤之以鼻,魚龍、蛇頸龍和滄龍不都是水生的麼,難道還要把翼龍按水裡才相信有水生恐龍嗎?其實剛剛所列出來的「恐龍」都不是真正的恐龍,而只是恐龍的近親!
  • 古生物學家邢立達:成恐龍獵人 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他對恐龍科普是有貢獻的,推動了大眾了解古生物學。」一位古生物學家說,然而,7月22日,他作為第一作者的一篇文章在《自然》發表後4個月被撤稿,讓他作為學者的身份被重新探討和審視。所謂主龍,是現代鳥類及鱷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裔,包括已經滅亡的非鳥恐龍與翼龍;與之相對的概念是鱗龍,這一類型包括蜥蜴、蛇、蚯蚓等。  參與質疑的學者之一、來自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後王維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恐龍和蜥蜴的頭骨形態有天壤之別,不需要古生物學家,只需要上過普通動物學課程的本科生都可分辨。在這件琥珀的研究中,恐龍專家把蜥蜴當成恐龍,實在是匪夷所思。
  • 古生物學家徐星:講恐龍化石裡的中國故事
    儘管如此,這位50多歲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古生物學家依然無法抗拒大自然的吸引力,野外考察仍是他每年必備的工作項目。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尋找著億萬年前古生物的蛛絲馬跡。徐星享受這種探險的樂趣,他也一直堅稱自己是幸運的。
  • 古生物學家徐星:講述恐龍化石裡的中國故事
    儘管如此,這位50多歲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古生物學家依然無法抗拒大自然的吸引力,野外考察仍是他每年必備的工作項目。 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尋找著億萬年前古生物的蛛絲馬跡。徐星享受這種探險的樂趣,他也一直堅稱自己是幸運的。
  • 古生物學家徐星:講述恐龍化石裡的中國故事
    儘管如此,這位50多歲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古生物學家依然無法抗拒大自然的吸引力,野外考察仍是他每年必備的工作項目。  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尋找著億萬年前古生物的蛛絲馬跡。徐星享受這種探險的樂趣,他也一直堅稱自己是幸運的。
  • 4歲女童發現2億年前恐龍腳印 震驚古生物學家
    關注我們,每天收到你意想不到的好文,讓古生物學家震驚得直呼:「這是有史以來在海灘上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標本。」薩利說,她知道那個海岸上曾經發現過恐龍足跡的化石,但我不確定女兒發現的是真的恐龍足跡,於是將照片上傳到社群網站上,沒有想到立刻引起網友的關注。加的夫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Wales, Cardiff)的專家與懷爾德家族取得了聯繫。本周三(1月27日),博物館從巖石上取得了這枚恐龍腳印樣本。加的夫國家博物館是威爾斯國家博物館的一部分,位於威爾斯加的夫。
  • 古生物學家揭《侏羅紀公園》謬誤 稱越看越假
    文章稱,根據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該片一開始從琥珀中的蚊子體內提取恐龍血液就存在錯誤,「電影中出現的琥珀裡的蚊子根本不會吸血,而且那是一隻公蚊子」。  不僅是那隻小小的蚊子,影片中栩栩如生的恐龍也被當代古生物學家們所詬病。今晨,本報記者連線美國馬裡蘭大學古生物學高級講師湯姆·霍爾茨,他認為《侏羅紀公園》是一部很好的科幻電影,影響了一代研究古生物學的人。
  • 我是古生物學家邢立達,琥珀中的帶毛恐龍是如何被我「捕獲」的,問...
    ,琥珀中的帶毛恐龍是如何被我「捕獲」的,問我吧! 12月9日凌晨,在線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披露,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這件標本是一條長約3.85釐米、長滿毛的恐龍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