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古生物學家邢立達,琥珀中的帶毛恐龍是如何被我「捕獲」的,問...

2020-11-25 澎湃新聞

我是古生物學家邢立達,琥珀中的帶毛恐龍是如何被我「捕獲」的,問我吧!

12月9日凌晨,在線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披露,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這件標本是一條長約3.85釐米、長滿毛的恐龍尾巴。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小的非鳥恐龍,據推斷,其身長約為18.5釐米。經年代測定,這一琥珀化石形成於白堊紀中期,大約9900萬年前。
我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講師邢立達,我和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的教授瑞安·麥凱勒(Ryan C. McKellar)共同主導了這一古生物學研究。
我自幼喜歡恐龍,高中時期便隨同國內著名恐龍學者——董枝明教授前往雲南野外挖掘恐龍。我曾在中國祿豐恐龍研究中心、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化石,之後前往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生物科學系求學,現回國任教。我曾創辦中國大陸第一個古生物網站、曾擔任常州中華恐龍園科研科普部負責人,作為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出版古生物科普書數十種。我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古脊椎動物、尤其是古脊椎動物遺蹟學領域。關於這次劃時代的發現,歡迎提問。

相關新聞

新穎、大膽、專業、有趣的好問題更有機會獲得回復,開始提問吧!

71個回復 共224個提問,

熱門

最新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6個回答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15個回答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3個回答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2個回答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2個回答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3個回答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8個回答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3個回答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1個回答

說你什麼好呢

查看此問題的另外1個回答

相關話題

相關焦點

  • 視頻|邢立達:關於恐龍的冷知識
    視頻|邢立達:關於恐龍的冷知識 邢立達:關於恐龍的冷知識(18:20)
  • 視頻|琥珀裡有恐龍尾巴,還長著毛?近億年前化石在上海展出
    視頻|琥珀裡有恐龍尾巴,還長著毛?視頻來源 科普中國(02:18) 12月9日凌晨,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論文《白堊紀中期琥珀中一個長著原始羽毛的恐龍尾》(A Feathered Dinosaur Tail with Primitive PlumageTrapped
  • 古生物學家邢立達:成恐龍獵人 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參與質疑的學者之一、來自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後王維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恐龍和蜥蜴的頭骨形態有天壤之別,不需要古生物學家,只需要上過普通動物學課程的本科生都可分辨。在這件琥珀的研究中,恐龍專家把蜥蜴當成恐龍,實在是匪夷所思。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徐星是業界的學術明星。
  • 琥珀裡竟然有恐龍!邢立達老師帶你探索琥珀中的恐龍世界
    提到恐龍你會想到什麼呢?是博物館裡高高的骨架,還是《侏羅紀公園》裡兇猛的野獸?如果我說有人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你會相信嗎?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邢立達老師所在的團隊就在緬甸發現了世界上第一枚恐龍琥珀。琥珀是如何形成的?被琥珀包裹的是哪種恐龍?
  • 「恐龍獵人」邢立達: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參與質疑的學者之一、來自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後王維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恐龍和蜥蜴的頭骨形態有天壤之別,不需要古生物學家,只需要上過普通動物學課程的本科生都可分辨。在這件琥珀的研究中,恐龍專家把蜥蜴當成恐龍,實在是匪夷所思。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徐星是業界的學術明星。
  • 邢立達的琥珀標本:在巖壁上尋找恐龍的人
    12月9日,上海自然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博士等4位科學家介紹了他們發現的琥珀中的恐龍標本,詳細解釋了它的發現過程及研究成果,這是人類首次有機會一睹恐龍生前的真實面目更確切地說,這是一段屬於手盜龍中體型較小的非鳥恐龍的一小段帶有新鮮羽毛的尾巴。   有趣的是,這塊出產於緬甸的琥珀,一開始被命名為「螞蟻上樹」,兩隻螞蟻相當鮮活,而在琥珀中佔據一大部分面積的則被認為是一段植物的殘斷。但是這逃不過邢立達的火眼金睛,他一眼就看出來,這是一段脊椎動物的尾巴。   伴隨琥珀與恐龍一起受到關注的,還有邢立達本人。
  • 恐龍教授邢立達的奇幻人生
    原來,那幾天博主「嚶嚶怪」邢立達正在西藏考察恐龍足跡,這只是科考期間的一個小插曲。    說到「嚶嚶怪」的來歷,邢立達告訴記者:「我很喜歡海獺,海獺叫起來就是嚶嚶嚶的。」所以他總是在自己的微博語言中加上「嚶嚶嚶」語氣詞,不料這個語氣詞如今成了他的一個標籤。邢立達每天要發十幾條微博。
  • 邢立達:穿著緬甸裙子與當地人「鬥智鬥勇」
    在10月25日的思想湃上,邢立達分享了自己在緬甸琥珀礦區的一系列發現,以及自己如何與琥珀商販「鬥智鬥勇」的故事。「步入古生物學界的這二十年來,我從來沒想過會有機會與這些琥珀標本接觸。」邢立達說。他們在中國東北部的熱河生物群發現了帶毛的恐龍,美國西部發現了霸王龍-角龍-鴨嘴龍動物群,蒙古戈壁發現了竊蛋龍-特暴龍動物群。但一直未對東南亞進行挖掘研究。「白堊紀的東南亞可能是熱帶雨林、可能有恐龍,我們幾乎一無所知。」邢立達說。直到2013年,昆蟲學家張巍巍在緬甸發現了一塊帶有蜥蜴的琥珀。
  • 「恐龍獵人」邢立達
    地點就在歌樂山,萬萬沒想到,能在主城區發現恐龍足跡……」他說,其實在廣州再往北到河源、韶關一帶也有恐龍的足跡。7月13日,邢立達出現在央視新聞中,原來,中外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了古鳥類的新物種,標本距今約1億年,邢立達是其中重要成員。
  • 史上最小恐龍成學術烏龍?「恐龍獵人」邢立達的琥珀、論文和爭議
    圖/《自然》) 高產的古生物學家 2016年12月初,因發現了琥珀裡一段毛茸茸的恐龍尾骨,邢立達的恐龍研究引發了一陣轟動效應。以其發表的論文主題來統計,邢立達的主要研究領域首先是恐龍足跡,其次才是琥珀。
  • 邢立達 與恐龍對話的科學家
    邢立達的兩篇論文在那一年受到大規模關注:一篇寫的是他在琥珀中發現了白堊紀鳥類的翅膀,這個只有18毫米長的翅膀被命名為「天使之翼」;另一篇則是同樣發現於琥珀中的恐龍尾巴,這是人類第一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標本。在人類印象中,恐龍是電影中看到的樣子,龐大、醜陋、笨拙,但這一次,「時空膠囊」保存住了恐龍的真實模樣。
  • 古生物學家在白堊紀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鳥類?
    古生物學家在白堊紀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鳥類?這次古生物學家竟然在琥珀中發現一個完整的鳥頭,這隻鳥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小的鳥類! 被封印的鳥頭 緬甸琥珀產自緬甸北部的胡康谷地,這些琥珀形成於距今99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由於特殊的保存環境,胡康谷地中發現了大量的琥珀化石,琥珀之中的包含物成為我們探索恐龍時代的獨特途徑!
  • 【紫牛新聞】追尋恐龍足跡九死一生,恐龍教授邢立達的奇幻人生
    這位1982年出生、笑起來就像鄰家大男孩的年輕男子,已經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古生物學博士生導師、副教授,他發現了世界上首個琥珀中的恐龍以及琥珀中的鳥類、蛇類新物種,完成了200篇論文,出版近百本科普讀物,近日他又會同中外學者一起宣布在江西贛州發現亞洲首例暴龍足跡…… 邢立達和中外科學家發現的亞洲首例暴龍足跡化石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邢立達
  • 大新聞: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白堊紀的鳥
    大新聞: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白堊紀的鳥圖註:死亡後墜落地面腐化後被樹脂包裹的煎餅鳥。圖片來源:邢立達 | 繪圖:張宗達 2月2日上午,由中國、美國和加拿大古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公布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一塊來自緬甸的琥珀中找到了一隻白堊紀的鳥。琥珀中的鳥?
  • 邢立達:恐龍研究者中的「拼命三郎」
    這片位於緬甸北方,東接我國雲南省,周遭都是高聳入雲的山嶺的原始森林中,美麗琥珀包裹著大量沒有經過腐化的古生物遺骸,具有與生前幾乎無異的細節,是研究古生物演化的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素材。  隨著緬北地區局勢趨向平穩,琥珀產量增加,大量的琥珀從礦區到達密支那之後,逐漸在我國雲南騰衝形成市場。邢立達敏銳地把握到這個契機,陸續從各種渠道獲得了大量琥珀樣本。
  • 澎友問學者|中國人發現帶毛恐龍能獲諾獎嗎,能複製活恐龍嗎
    2016年12月9日,在線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細胞》出版集團旗下)刊發論文《白堊紀中期琥珀中一個長著原始羽毛的恐龍尾》,宣告了這一划時代的發現。發現的主導者、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講師邢立達博士正在澎湃問吧回復網友提問。他是如何發現這塊琥珀的?如何確定尾巴屬於恐龍而非古鳥類?有望獲得諾貝爾獎嗎?
  • 邢立達:與恐龍對話的「網紅」科學家
    邢立達展示琥珀。受訪者供圖更為轟動的發生在2016年。邢立達的兩篇論文在那一年受到大規模關注:一篇寫的是他在琥珀中發現了白堊紀鳥類的翅膀,這個只有18毫米長的翅膀被命名為「天使之翼」;另一篇則是同樣發現於琥珀中的恐龍尾巴,這是人類第一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標本。
  • 學者答澎友|中國人發現帶毛恐龍能獲諾獎嗎,能複製活恐龍嗎
    原標題:學者答澎友|中國人發現帶毛恐龍能獲諾獎嗎,能複製活恐龍嗎一塊雞蛋大的白堊紀琥珀中,留下了一段毛茸茸的恐龍尾巴,這是人類迄今以來接觸到的最新鮮的恐龍標本。2016年12月9日,在線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細胞》出版集團旗下)刊發論文《白堊紀中期琥珀中一個長著原始羽毛的恐龍尾》,宣告了這一划時代的發現。
  • 新·青年|追龍者邢立達:重建中國恐龍足跡學譜系
    從那時起,「恐龍」的種子在邢立達的心中埋下,他開始不斷去書店買與恐龍相關的書籍,試著進一步了解這些神奇的生物。初中的一天,《侏羅紀公園》出現在了邢立達的視野中。「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即使到現在我還會時不時想起影片中那些科學家登上小島後看到這些史前的巨大的動物活在眼前的場面和音樂。」邢立達回憶道,「這成為我心中的圖騰。」
  • 中國博士揭秘「琥珀恐龍」發現過程:目前無法復活
    以中國地質大學博士邢立達為首的科研團隊宣布,在一塊近1億年前的琥珀中,他們發現了一段恐龍的尾巴組織,這是有史以來人類發現的第一件琥珀中的恐龍標本。消息甫出,很多第一反應想到《侏羅紀公園》的網友熱議,這是否意味著憑藉琥珀恐龍裡的基因,可以讓恐龍「死而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