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不是旱鴨子嗎?最新研究發現:世界上真的存在水生恐龍

2020-12-05 騰訊網

目前,人類已知的恐龍種類超過一千種,遍布地球的每片大陸。在陸地上,恐龍是當之無愧的霸主。那麼在江海湖泊中,恐龍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在恐龍時代,海洋裡確實有不少名字帶「龍」的古生物,比如蛇頸龍和魚龍,但它們並不真正屬於恐龍家族。科學家們一直未能找到恐龍留在水生環境中的化石遺蹟,有些甚至認為恐龍作為變溫動物無法長期生存於水中。

那麼,恐龍究竟是不是旱鴨子?還是說,它們也會在水中生活,只是沒有留下遺蹟證據?對此,科學家們也是一頭霧水。

直到2020年4月,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欣(Nizar Ibrahim)團隊發表在《自然》的研究,提供了最關鍵的化石證據。作為「棘龍專業戶」的他們,找到了一條棘龍的側扁的大尾巴,並聯合哈佛大學模擬測算出:這條尾巴能產生巨大推進力——說明棘龍可以在水中生活。這一新發現終於證明了世界上真的存在水生恐龍[1]。

棘龍外貌復原圖 | Wikimedia Commons,Mario Lanzas / CC BY-SA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耽擱棘龍發掘的…是二戰?

非洲北部的沙漠裡,不僅塵封著數千年前的法老亡靈,還埋藏數千萬年前的恐龍化石,等待幸運的探險家將其喚醒。

1912年,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在埃及發現了巨大的肉食恐龍骨骸,包括一人多高的背椎、巴掌大的錐狀牙齒,還有超過一米長的下巴。斯特莫根據背椎上高高的神經棘(脊椎骨骼向背側凸出的細長部分),將其命名為「埃及棘龍」(Spinosaurus aegyptiacus)。

神經棘是脊椎骨向背側突出的細長部分,在人身上也被稱為棘突,可以用手摸到 |

Wikimedia Commons,Henry Vandyke Carter / CC BY-SA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這批棘龍化石存放在慕尼黑古生物博物館,不幸的是,它們統統毀於1944年的二戰炮火。從此以後,埃及的巨大肉食恐龍成為了傳說,人們只能從斯特莫的文字中揣測棘龍的模樣[2]。直到1995年,斯特莫的孫子捐出爺爺的素描手稿,上面精細地畫著每一塊棘龍化石碎片。古生物學家們這才想起繼續研究棘龍,開始瘋狂找尋化石。

經過多年探尋,人們發現摩洛哥的卡瑪卡瑪地層(Kem Kem beds)出產棘龍化石最多。米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沙索(Cristiano Dal Sasso)就在這裡收穫了棘龍頭骨的前半部分——將近一米長的上頜骨殘段[3]。沙索由此推測,棘龍的完整頭骨很可能超過兩米,體長甚至能有20米,是霸王龍的兩倍!因此,棘龍獲得了「世界上最大肉食恐龍」的威名。

最大的肉食恐龍排名:棘龍、鯊齒龍、南方巨獸龍、霸王龍 | Wikimedia Commons,Matt Martyniuk / CC BY-SA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隨著化石殘骸不斷地出土,棘龍在科學家們腦海中的形象越來越清晰,但是大家心中的問號卻越來越大。這是因為,棘龍的樣貌和它的食肉類近親相比實在是太奇怪了

叛逆的長相是為了…捕魚?

肉食恐龍都屬於獸腳類恐龍家族,大部分成員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兩足行走,仰著大腦袋和血盆大口,舉著一對小短手,發達的後肢強勁有力,一條圓木般的粗尾巴保持平衡。

粗壯的大腿是肉食恐龍的典型特徵之一 | Wikimedia Commons,Marcin Polak / CC BY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棘龍也是獸腳類恐龍,但是長得十分叛逆:棘龍的頭型出乎意料的長,有很長的吻部,很像鱷魚;背上立著一個巨大的背帆,人們卻不清楚它的用處;最奇怪的是,一般獸腳類恐龍後肢粗壯,前肢短小,而棘龍卻長著小短腿,提著鐮刀般的爪子。柔弱的小腿總讓人擔心,它能否支撐這個舉世最大食肉恐龍的體重。

由此,古生物學家們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棘龍或許是一種吃魚的水生動物?如此一來,大長嘴和小短腿就合情合理了——修長的吻部有利於減小水下捕獵的阻力,短小的四肢和扁扁的指節骨則有利於划水[4]。

除此之外還有別的證據嗎?

古生物學家的腦洞一旦打開,就一發不可收拾。這個疑似水生動物的每一個解剖細節,都被仔細考量:棘龍的鼻孔和眼睛靠近頭頂,更方便浮出水面呼吸和觀察水上情況,與鱷魚和河馬類似[5];它錐形的牙齒還帶有縱紋,和鱷魚、蛇頸龍的牙很像,適合捕魚;CT設備透視內部結構發現,棘龍嘴巴最前端的小孔甚至有對水波的感受器[6];如果把棘龍的骨骼切開,能發現骨骼中的髓腔很小[4,7],這種密實而笨重的骨骼能抵消水中的浮力,蛇頸龍、海牛也有這樣的特點;研究者們甚至把牙齒和骨骼磨碎溶解,分析出其中的元素成分也更接近水生動物[8]。

棘龍牙齒化石特寫 | Wikimedia Commons,Ghedoghedo / CC BY-SA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儘管古生物學家們使出了渾身解數,還是有很多人懷疑棘龍不是水生恐龍。畢竟,在已知的一千多種恐龍中,沒有一種被證實可以生活在水中。「棘龍是水生動物」,這樣的想法太離經叛道了

有些人質疑新發現的那些化石碎片並不屬於棘龍,也有的認為棘龍可能只是像棕熊一樣在河邊摸魚,不一定會在水下生活。

下定科學結論極其困難,要經得起全世界科學家的挑戰與驗證。那麼,到底有沒有棘龍是水生恐龍的直接證據呢?

棘龍會遊泳的實錘…看尾巴?

說來奇怪,過去的一百多年,我們發現了棘龍的頭骨、大部分脊椎和四肢,拼湊出了大半個棘龍骨架,卻唯獨沒有發現連續的尾椎,所以不知道棘龍的尾巴長什麼樣,有些學者乾脆給它安上了和其他獸腳類一樣的圓木粗尾巴。

人們過去憑想像製作的棘龍骨架模型,尾巴形態並不正確 | Wikimedia Commons,Mariomassone / CC BY-SA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如今,依然在北非,依然在摩洛哥的卡瑪卡瑪地層,一條幾乎完整的棘龍尾巴化石給尼扎爾·易卜拉欣帶來了驚喜。

為了找到他最愛的棘龍化石,尼扎爾·易卜拉欣已經在這個地點發掘了多年。但這一次,在往年發掘化石的洞穴裡,30多枚連續的尾椎顯現了出來,上面長著高高的神經棘。尾椎前部的神經棘有椎體的3倍高,後部神經棘的長度更是達到了椎體的7倍,看起來就像節魚類的尾椎,背面立著高高的「刺」。尾巴的腹面還有細長的脈弓,共同塑造出了一條如船槳般側扁的大尾巴(脈弓是脊椎骨向腹部凸出的部分,與神經棘相似,只是朝向不同)。

此次發現的棘龍尾巴化石,椎骨上長著高高的「刺」 | 參考文獻[1]

哈佛大學的實驗團隊專門為這條尾巴做了一個機器模型,放到水槽中讓它擺動,測算棘龍尾巴能產生的推進力,並與其他肉食恐龍做了比較。實驗發現,棘龍尾部能產生的推進力比其他獸腳類都要大,是腔骨龍的八倍,只比水生能力更強的鱷魚、蠑螈略小一點。

本次研究利用計算機復原的棘龍外貌 | 參考文獻[1]

得益於這條大尾巴,棘龍的遊泳效率非常高。如果在水裡舉辦恐龍遊泳比賽,棘龍遊泳速度能甩其他獸腳類恐龍好幾條街。尾巴,這塊棘龍骨架上的最後一塊拼圖,成為了史上第一種水生恐龍的鐵證。

科學家們此前細緻的解剖比較,先進的CT掃描,精妙的化學分析,絞盡腦汁的百般求索,都難以斷定棘龍的水生習性,現在卻被一條尾巴化石斷了案。這一發現看似偶然,背後則是古生物學家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棘龍尾巴化石的主要發現者易卜拉欣從小痴迷恐龍,他和研究團隊已經在撒哈拉沙漠挖掘了許多年。從史前巨鱷到大型腔棘魚,從陸地暴君鯊齒龍到河中巨怪棘龍,他們收穫頗豐,而新的發現仍將繼續[9]。正如探險家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Roy Chapman Andrews)所言:「總有一些角落值得探險,而這個世界充滿了角落。

作者名片

作者:王維

編輯:Kamin 範可鑫

排版:雷穎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參考文獻:

[1] Ibrahim, N., et al. Tail-propelled aquatic locomotion in a theropod dinosaur. Nature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190-3

[2] Stromer, E. Ergebnisse der Forschungsreisen Prof. E. Stromers in den Wüsten gyptens. II. Wirbeltier-Reste der Bahar je -Stufe (unterstes Cenoman). 3. Das Original des Theropoden Spinosaurus aegyptiacus nov. gen., nov. spec. Abh. Kgl. Bayer. Akad. Wiss. Math. Phys. Kl. München 28, 1–28 (1915).

[3] Dal Sasso, C., et al., New information on the skull of the enigmatic theropod Spinosaurus, with remarks on its sizes and affinitie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5 (4): 888–896 (2005).

[4] Ibrahim, N. et al. Semiaquatic adaptations in a giant predatory dinosaur. Science 345, 1613–1616 (2014).

[5] Arden, T. M. S., et al. Aquatic adaptation in the skull of carnivorous dinosaurs (Theropoda: Spinosauridae) and the evolution of aquatic habits in Spinosaurus. Cretac. Res. 93, 275–284 (2019).

[6] Dal Sasso, C. et al. A neurovascular cavity within the snout of the predatory dinosaur Spinosaurus. 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2009).

[7] Aureliano, T. et al. Semi-aquatic adaptations in a spin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Brazil. Cretac. Res. 90, 283–295 (2018).

[8] Amiot R., et al. Oxygen isotope evidence for semi-aquatic habits among spinosaurid theropods. Geology. 38 (2): 139–142 (2010).

[9]https://www.ted.com/talks/nizar_ibrahim_how_we_unearthed_the_spinosaurus/transcript?language=zh-cn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棘龍是非典型水生恐龍?水生恐龍到底存不存在?
    在恐龍進化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是:到底有沒有水生恐龍?雖然我們知道魚龍、蛇頸龍和滄龍都生活在水中,但根據它們在進化樹上的位置,嚴格說來都不屬於恐龍,只能算恐龍的近親。那麼為什麼水生恐龍如此罕見呢?棘龍是非典型水生恐龍?其實在所發現的恐龍化石中,也不是完全沒有在水中生活的恐龍。
  • 水生恐龍到底存不存在?
    近年來,更完整的標本支持了早期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棘龍可以長到15米至15.6米的長度。不過最新數據估測其重量為6.4噸至7.2噸。與大多數恐龍不同,棘龍背部長著一些獨特的刺,形成了帆狀結構。公開資料顯示,棘龍背部的刺至少有1.65米長。棘龍的刺是其椎骨的延伸,研究者認為這能幫助棘龍調節體溫或顯示其獨特魅力。 「將棘龍跟鱷魚對比後,人們認為,棘龍有可能是水生的。」
  • 蜥蜴人真的存在嗎?他們是恐龍的後代,生活在地下世界?
    萊塞塔檔案有人認為蜥蜴人只不過是科幻電影中的形象,但其實在網絡上流傳著一份萊塞塔檔案,她是一名生活在地下世界的蜥蜴人,當時來到了地面上,把這些信息都透露給了一位記者。其中便提到了蜥蜴人的誕生。那還是在6500萬年前,他們由恐龍進化而來。
  • 世界上還存在活著的恐龍嗎?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在地球上引發了巨大的地震、海嘯、火山爆發,恐龍在此次災難中滅絕。 這是關於恐龍滅絕最主流的說法,但恐龍真的全部滅絕了嗎?會不會有一群恐龍仍然生活在地球的某個角落,只是人類沒有發現而已?
  • 第一種遊泳恐龍被發現!科學家:入侵水生動物,埃及棘龍不一樣
    儘管這個最早的埃及棘龍標本因為當時的社會事件而被毀壞,但好在考古學家們又於2014年挖掘出另外一具更為完整的恐龍化石。之所以不少人不贊成埃及棘龍有可能在水裡生活,主要是根據它們的誕生地來進行推測。但是,從最新的埃及棘龍化石研究來看,已有明確的證據可以證明埃及棘龍的確算得上是一種水生生物。
  • 卡通世界粉粉的恐龍真的存在嗎?一切皆有可能,如今恐龍顏色都是...
    2006年,古生物學家雅各布·文瑟斯在一隻烏賊化石中發現了和顏色有關的小斑點,被稱為黑素體。 黑素體廣泛分布在於哺乳類和鳥類,是黑色素胞和黑素細胞中的色素顆粒。鳥類和恐龍有著親緣關係,因此,黑素體的發現,成為推斷恐龍顏色最重要的因素。
  • 霸王龍真的有天敵嗎 地球上有哪些比霸王龍更大的食肉恐龍?
    霸王龍真的有天敵嗎 地球上有哪些比霸王龍更大的食肉恐龍?時間:2018-02-03 17:55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霸王龍真的有天敵嗎 地球上有哪些比霸王龍更大的食肉恐龍? 說起霸王龍,人們往往認為它是遠古時期的王者,食物鏈頂端的生物,然而霸王龍也許也有天敵。
  • 剛果盆地深處發現恐龍後代,那裡真的還存在活著的恐龍?
    據科學研究發現,恐龍在6500萬年前已經滅絕了。而人類第一次發現恐龍化石是在1822年,是一位名叫吉迪昂·曼特爾的英國醫師發現的。而創立「恐龍』』的這一名詞的是英國古生物學家理察·歐文 。自1822年開始,全球各地陸續發現了恐龍化石。
  • 非洲大陸的神秘恐龍,剛果恐龍真的存在嗎?真相又是如何
    早在6500萬年前,恐龍已經消失,可是,自從人類發現恐龍的化石以來,人們對恐龍的好奇和猜測也越來越多。有很多人認為世界上還存在恐龍,只是我們人類一直沒有找到而已。其中,關於剛果恐龍的猜測是最多、最神秘的。
  • 如何證明恐龍會遊泳?棘龍:一條扁尾巴
    在恐龍時代,海洋裡確實有不少名字帶「龍」的古生物,比如蛇頸龍和魚龍,但它們並不真正屬於恐龍家族。科學家們一直未能找到恐龍留在水生環境中的化石遺蹟,有些甚至認為恐龍作為變溫動物無法長期生存於水中。那麼,恐龍究竟是不是旱鴨子?還是說,它們也會在水中生活,只是沒有留下遺蹟證據?對此,科學家們也是一頭霧水。
  • 百年前非洲的驚人發現,刷新了古生物學家對恐龍家族的認知!
    非洲摩洛哥有一個著名的「兇猛動物之家」,不過在那裡存在的都是地質史上留下和赫赫威名的史前動物,不過在摩洛哥的發現卻不是「更兇猛」這種刷屏的史前動物,而是一隻水生恐龍,它改變了人類對恐龍的認知!水生恐龍之謎恐龍進化史上有一個最大的謎團,到底有沒有水生恐龍!可能很多朋友會對這個問題嗤之以鼻,魚龍、蛇頸龍和滄龍不都是水生的麼,難道還要把翼龍按水裡才相信有水生恐龍嗎?
  • 水中也有恐龍?關於「棘龍」的最新研究可能顛覆你的認知
    《自然》雜誌最新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研究人員對一塊保存完好的埃及棘龍屬(Spinosaurus aegyptiacus)尾部化石的分析得出結論:「棘龍和其他非鳥恐龍不一樣,可能是一類非常適合水中生活的恐龍。」
  • 恐龍真的滅絕了嗎?地球是否還有恐龍存在
    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恐龍是當之無愧的地球霸主,在地球上生存了幾億年,統治著地球。結果在一次自然災難中讓恐龍從地球上消失的無影無蹤。現在地球上已經看不到恐龍的影子了。但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地球上還存在3種恐龍,分別是剛果恐龍、蛇頸龍、和翼龍。
  • 6500萬年恐龍腳印化石上,發現人類腳印!難道真的存在史前文明?
    所以,研究史前文明可是很重要的。不過,許多人對史前文明的存在保持質疑態度,畢竟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史前文明存在。接下來,玉京和大家聊聊史前人類腳印的發現。恐龍腳印化石恐龍是已經滅絕的史前動物,世界各地經常發掘出恐龍化石。
  • 最新!荊州這個地方疑似發現兩億年前與恐龍同時代古生物!
    最新!荊州這個地方疑似發現兩億年前與恐龍同時代古生物! 小龍蝦、皮皮蝦、大青蝦……這些出現在飯桌上的水生動物
  • 侏羅紀世界熱播及巨型恐龍遺址出土,再次激起恐龍熱潮
    最近電影院有部比較火的電影《侏羅紀世界2》,相信很多電影愛好者都去看過。從最初的《侏羅紀公園》到《侏羅紀世界》再到《侏羅紀世界2》。很多小夥伴都有一顆對恐龍的好奇心。那麼恐龍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歷史上確實生存過恐龍。
  • 恐龍難道還沒有滅絕嗎?剛果竟發現活恐龍,國外媒體了進行報導
    恐龍難道還沒有滅絕嗎?剛果竟發現活恐龍,國外媒體了進行報導恐龍化石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千萬元,但是人們直到19世紀才在世界各地發現恐龍的化石,才知道曾經有這麼奇特的動物存在過,但現在普遍認為他已經是滅絕的生物專業的化學教授,麥可收到了問專家吉姆鮑威爾的消息,據說在非洲剛果河附近有著火恐龍的消息。
  • 侏羅紀世界:我們真的能使恐龍復活嗎?
    據外媒報導: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近日發表英國肯特大學遺傳學教授達倫·格裡芬和英國肯特大學博士後麗貝卡·奧康納合寫的文章《侏羅紀世界:我們真的能使恐龍復活嗎?》稱,今年夏天,《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的第五部將登上大銀幕,進一步增強我們當中許多人從小就對恐龍產生的熱愛。
  • 棘龍是水生動物?最新研究顛覆認知,水陸兩棲的它太強大了
    前段時間,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支考古隊伍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他們關於棘龍的最新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古生物學家尼扎爾·伊布拉辛與他的團隊輾轉多個國家進行長期的考古研究後,發現棘龍實際上可能是一種水陸兩棲動物,或者是水生動物,這與人類對它的傳統認知截然不同,因為考古人員從棘龍的化石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細節。
  • 恐龍時期的海洋世界也很豐富,考古發現,這幾種恐龍真實存在過
    恐龍,被認為是曾經統治過地球長達兩億年的生物。從世界各地出土的化石情況來看,它們當時遍布了整個地球,甚至連現在的南極大陸上都有可能埋藏著恐龍化石。然而,這種曾經不可一世的物種最終還是被大自然淘汰了,否則後面也不一定會有人類的登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