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龍是水生動物?最新研究顛覆認知,水陸兩棲的它太強大了

2020-12-03 科普探空使者

如果說眾多恐龍種類中,哪種恐龍最讓你生畏,相信很多朋友都會說暴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霸王龍。霸王龍的身體條件確實是眾多肉食類恐龍中非常出色的,它在擁有12、13米身體的同時還能保持敏捷的身手,這足以讓它站在了當時食物鏈的頂端。今天來聊聊跟霸王龍一樣兇猛的遠古猛獸,它就是棘龍。

前段時間,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支考古隊伍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他們關於棘龍的最新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古生物學家尼扎爾·伊布拉辛與他的團隊輾轉多個國家進行長期的考古研究後,發現棘龍實際上可能是一種水陸兩棲動物,或者是水生動物,這與人類對它的傳統認知截然不同,因為考古人員從棘龍的化石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細節。

最早發現棘龍化石的是一位名為恩斯特·斯特莫的德國考古學家,他在埃及進行考古研究時發現了一些零散的恐龍化石,經過鑑定這些化石並不屬於已知的恐龍,於是他將其定義為新恐龍種類。在之後的研究中,斯特莫將有限的考古結果與其他肉食恐龍的特徵結合起來,於是就出現了第一幅棘龍的原貌圖。但後來這幅原貌圖被推翻了,只因它的證據不充足。

隨著越來越多棘龍化石的出現,全世界研究這方面的古生物學家都致力於恢復棘龍的真實面貌,於是才有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樣子。然而伊布拉辛和他的團隊經過長期的考古研究後認為,人類對棘龍外形的現有認知同樣存在較大的偏差,棘龍更可能是生活在水中的。伊布拉辛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提出了該觀點的論據,他們在新發現的棘龍化石中發現了不同點。

考古人員發現棘龍後肢的腳趾結構與現在的鴨子存在相似的地方,這意味著棘龍的後腳也可能長出了腳蹼。同時他們發現棘龍的身體普遍比較細長,這樣的體型更適合水生環境。此外,他們還發現棘龍的嘴巴結構和鱷魚的很相似,而鱷魚是水陸兩棲動物,因此種種發現讓研究人員將棘龍與水陸兩棲動物甚至是水生動物聯繫了起來。

伊布拉辛早在2008年就發現了棘龍的形象可能存在偏差,當時他的觀點受到了不少質疑。但在2018年發現的棘龍化石中,他發現了能夠有力支撐他的結論的證據,其中就有保存較為完整的尾椎和腳爪。那麼棘龍是陸生生物?還是水生生物呢?從目前的考古情況來看,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伊布拉辛表示,他們的團隊接下來還會對棘龍進行研究,他們將把重點放在水生動物與陸生動物體內同位素的分布差異上,通過對這方面的研究來進一步確定棘龍是什麼樣的生物。

相關焦點

  • 棘龍的身份再次成謎,它的尾巴像一面船帆,可能是水生恐龍
    但這依然無法說明棘龍科動物是水生生物,因為熊也喜歡捕魚,但它們不是水生生物。之後有研究學者提出利用同位素對棘龍進行檢測,將檢測結果作為判斷棘龍是否為水生生物的證據之一。因為生物學家從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的對比中發現,兩者體內的同位素分布情況存在明顯的差異。於是有研究人員對棘龍的化石進行同位素分析,結果發現其同位素分布情況更接近於水生生物。
  • 棘龍的身份或許讓你驚訝,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它其實生活在水裡
    未必如此,因為最新研究發現棘龍恐怕要更出色一些。前段時間,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尼扎爾·伊布拉辛和他的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棘龍的最新研究報告。該研究報告指出,伊布拉辛和他的團隊經過多年的研究,並且結合最新發現的棘龍化石,推斷棘龍更可能是水生恐龍或者水陸兩棲恐龍。
  • 關於「棘龍」的最新研究可能顛覆你的認知
    2014年,尼扎爾·易卜拉欣在摩洛哥的沙漠裡挖出了另一枚棘龍的骨骼化石,傳說中的棘龍終於重出江湖。新發現也顛覆了以往對以往棘龍形象的認知,尼扎爾·易卜拉欣認為,棘龍可能是四足行走的恐龍,因為棘龍後肢明顯比其他的肉食性恐龍要短。
  • 棘龍會遊泳再添實錘 但水生動物身份仍然存疑
    究竟長啥樣 研究不斷刷新認知  「棘龍是一種巨型獸腳類食肉恐龍,生存於白堊紀中期,約1.1億年前至9400萬年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徐星表示,根據已有化石推測,棘龍龐大的身軀足以力壓群雄,成為目前人類已知的最大肉食性恐龍。
  • 棘龍的身份一直被誤解,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它可能生活在水裡
    根據環球網6月份的報導,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辛將他和團隊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期刊上,易卜拉辛和他率領的團隊在多年輾轉多地對棘龍化石進行深入研究後,發現棘龍的真實樣貌可能和人們已有的認知不同。它可能是一種尾巴大得像船槳的水生動物,這足以顛覆人類對棘龍的傳統認知。
  • 水陸兩棲的王者帝王鱷與棘龍對決,誰更厲害?
    而現在地球生存的最大鱷魚便是大名鼎鼎的「灣鱷」,一隻成年的灣鱷最長體長可以達到7米以上,體重更是超過了1600公斤,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爬行動物,真正的水陸兩棲王者。如果灣鱷回到恐龍時代,與同樣食肉性動物的棘龍相遇,在爭奪獵物上,誰會更具有優勢一點呢?
  • 科學家:入侵水生動物,埃及棘龍不一樣
    通常情況下,我們將恐龍統一視為一類在中生代生活的蜥形綱動物,而其中作為獸腳亞目恐龍的埃及棘龍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主要原因是這種生活在白堊紀非洲北部的恐龍,大家難以在它們是否會遊泳這件事上達成一致。儘管這個最早的埃及棘龍標本因為當時的社會事件而被毀壞,但好在考古學家們又於2014年挖掘出另外一具更為完整的恐龍化石。之所以不少人不贊成埃及棘龍有可能在水裡生活,主要是根據它們的誕生地來進行推測。但是,從最新的埃及棘龍化石研究來看,已有明確的證據可以證明埃及棘龍的確算得上是一種水生生物。
  • 棘龍究竟是怎樣一種生物?棘龍和霸王龍究竟誰更厲害?
    究竟長啥樣 研究不斷刷新認知「棘龍是一種巨型獸腳類食肉恐龍,生存於白堊紀中期,約1.1億年前至9400萬年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徐星表示,根據已有化石推測,棘龍龐大的身軀足以力壓群雄,成為目前人類已知的最大肉食性恐龍。科學家通過化石發現,棘龍背部有一個很大的背帆,因此將其命名為棘龍。
  • 霸王龍和棘龍誰更厲害?能在水裡生活的它,才是最強恐龍
    如果不是一場天災的降臨,它們或許還能存活更長的時間,所以這至今都是科學家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在人們的普遍印象裡,霸王龍是整個恐龍家族中的佼佼者,它們擁有較強的攻擊性,加上體型較大,很少有相匹配的對手存在。不過,最新研究卻顯示,棘龍或許比霸王龍還要強大。
  • 走進校園之微景觀--水陸兩棲缸
    水陸兩棲缸是在微景觀的基礎上,加上了水生植物和水生生物,擁有了一個小生態系統。無論是在種植還是觀賞方面已然超過了純陸缸。作為植物的愛好者,沒有幾個人會願意錯過微景觀,同樣也不會錯過水陸兩棲缸。 所以作為植物的教育與分享者,我們也不會錯過。繼上次微景觀--水陸兩棲缸課程之後,我們再次被「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中學」邀請給同學們講課,並帶領同學們親手做出自己的微景觀--水陸兩棲缸。講師在為同學們講授水陸兩棲缸的相關知識
  • 棘龍是非典型水生恐龍?水生恐龍到底存不存在?
    1912年,人們在埃及發現了獸腳亞目恐龍的一種——棘龍的化石,它生活在距今大約1.1億至9350萬年的白堊紀時期。據科學家們公布的早期數據顯示,棘龍體長為12.6米至18米,重量為7噸至20.9噸。近年來,更完整的標本支持了早期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棘龍可以長到15米至15.6米的長度。不過最新數據估測其重量為6.4噸至7.2噸。
  • 考古學家新研究曝出棘龍為「水陸兩棲」鐵證!
    (網絡圖片) 經典電影《侏羅紀公園3》中,棘龍一嘴咬死前兩集的王者「霸王龍」(T-Rex)後,恐龍迷對「史前霸主」稱號歸於何者一直議論紛紛,最新一份研究為棘龍再添分數,科學家認為,棘龍與大多數恐龍(包括霸王龍)不同,在水中也能靈活動作。
  • 大量的牙齒化石證實了棘龍是一種水生恐龍
    棘龍是絕對的食肉動物,據估計,它的體長可達18米,體重超過20噸。棘龍擁有筆直的圓椎狀牙齒,背部有著特有的長棘,長棘之間形成一個巨大帆狀物。在今年4月,一項新的發現表明,它並不是電影《侏羅紀公園3》中那種破壞飛機的怪物。它的尾巴化石殘骸首次被發現,揭示了一個槳狀的形狀,非常適合推動恐龍在水中追逐獵物。 從其他解剖特徵來看,這種水生生活方式早已被推測出來。
  • 最新化石證據表明,棘龍或是一類非常適合水中生活的恐龍
    棘龍復原圖——長而窄的吻部生有圓錐形的牙齒,獨特的尾巴適應水生生活。(自然科研/供圖) Davide Bonadonna繪製 攝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公眾最為熟悉的認知中,遠古恐龍時代,陸地上奔跑著高大威猛的恐龍,空中有展翅翱翔的翼龍。那麼問題來了,水中有恐龍嗎?
  • 最新研究發現:世界上真的存在水生恐龍
    直到2020年4月,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欣(Nizar Ibrahim)團隊發表在《自然》的研究,提供了最關鍵的化石證據。作為「棘龍專業戶」的他們,找到了一條棘龍的側扁的大尾巴,並聯合哈佛大學模擬測算出:這條尾巴能產生巨大推進力——說明棘龍可以在水中生活。這一新發現終於證明了世界上真的存在水生恐龍[1]。
  • 科學直播課堂第六彈—水陸兩棲船
    這次呀我們就要做一個利用反作用力奔跑的水陸兩棲船!         實驗目的:通過對水陸兩棲船的拼裝,讓學生認識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及螺旋槳的相關知識。         實驗認知:(1)力總是成對出現的,其中一個力(叫做作用力)對應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叫做反作用力。(2)螺旋槳通過轉動對空氣施加一個向後(前)的作用力,空氣就會對螺旋槳產生一個向前(後)的反作用力,推動水陸兩棲船行駛。
  • 棘龍化石尾巴暗示它是一位遊泳健將
    ,非常適合水生生物。新的化石發現揭示了埃及棘龍不一樣的一面,它有一條槳狀的尾巴,這可能幫助這種掠食者像鱷魚一樣優雅地在水中穿行。從摩洛哥9500萬年前的巖石中發現的化石尾巴是有史以來最完整的棘龍尾巴。研究人員在4月2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說,其不尋常的形狀表明該恐龍可能是水生生物,這與流行的觀點認為恐龍僅是陸地生物相反。
  • 新的化石改變了棘龍的外觀,並重寫了恐龍的故事
    討論棘龍和霸王龍哪一個更強大也是恐龍愛好者們的話題。早期的棘龍形象最早的棘龍化石是1912年在埃及出土的,但是它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摧毀了。在2005~2008年發現了新的棘龍化石,根據估算,它的長度可達15~16米,重量在6.4~7.5噸之間。
  • 從恐龍中的霸主到「水底老漁夫」,棘龍的形象都經歷了啥?
    對棘龍的新研究表明這種恐龍具有適於遊泳的尾鰭研究發現棘龍具有尾鰭,這為棘龍的水生習性增添了新的證據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古生物愛好者們的反應那麼大,畢竟從看上去無比強大的一方霸主到如今的「水生老漁夫」,棘龍的形象變化實在是太大了。那麼,棘龍的形象都經歷了哪些變化呢?
  • 圖集:水陸兩棲飛機的前世今生和關鍵技術
    肖特「桑德蘭」多用途四發水陸兩棲飛機(圖片) 從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後期,美國西科斯基公司(Sikorsky)的S系列水陸兩棲飛機廣泛用於全球的航線跨洋飛行,格魯曼公司(Grumman)研製的輕型多用途水陸兩棲飛機鵝式(Goose)和野鴨(Widgeon)進入民用市場,美國空軍發現了它潛在的軍用價值,水陸兩棲飛機開始在軍用和民用方面廣泛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