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探秘#在動物插圖中棘龍的尾巴顯示在這裡,非常適合水生生物。棘龍具有細長的下巴和圓錐形的牙齒,並具有獨特的槳狀尾巴。

尖齒的棘龍不只是站在淺灘捉魚「吃飯」。這隻恐龍可能是一位出色的遊泳運動員。新的化石發現揭示了埃及棘龍不一樣的一面,它有一條槳狀的尾巴,這可能幫助這種掠食者像鱷魚一樣優雅地在水中穿行。
從摩洛哥9500萬年前的巖石中發現的化石尾巴是有史以來最完整的棘龍尾巴。研究人員在4月2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說,其不尋常的形狀表明該恐龍可能是水生生物,這與流行的觀點認為恐龍僅是陸地生物相反。
底特律慈悲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Nazir Ibrahim說:「這基本上是河裡的怪物。」
匹茲堡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Matthew Lamanna說:「當我第一次看到尾巴的插圖時,我真的驚訝地笑著,而我通常不是一個傻笑的人。」他為《自然》雜誌評論了這篇論文。「尾巴看上去真是太不可思議了,看起來像是掠食性恐龍。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東西。」

眾所周知,棘龍生活在水邊,並以海鮮為食:該動物的圓錐形牙齒很善於咬住光滑的魚。Ibrahim說:「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更喜歡的是一隻涉水的恐龍,等待著魚遊過。就像灰熊會撲通一聲跳進水裡抓魚一樣。」
Ibrahim先前曾提出,棘龍不僅僅是偶然的涉水。在2014年《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中,他和他的同事報告說,這種生物比大多數其他獸腳亞目食肉恐龍(包括霸王龍和異特龍)的骨骼密度更高。更高密度的骨骼可能是一種進化適應,以適應更多的水生生活,從而更好地控制浮力。
2014年的研究是基於2008年在摩洛哥的Kem Kem河床發現的一塊化石,第一次是由一位業餘化石獵人發現的。Ibrahim的小組返回現場,並回收了更多化石骨骼。2014年論文發表後,他又回過頭去,把目標對準了原發掘現場旁邊的一塊大石頭。
他說:「我們擊中了『金子』。」一根化石骨頭接著一根化石骨頭露出來,將近露出一條近80%的完整尾巴。他說,那條尾巴上有很長的神經棘,在椎骨上有骨突出物,一起形成了一個高鰭狀結構,使它的尾部看起來像槳。
在尾巴的底部有一排V形的骨頭,叫做人字骨,這是許多恐龍都有的特徵。Ibrahim說,在大多數恐龍中,人字骨「在尾巴的底部相當長,然後逐漸變短」。但是在棘龍中,人字骨保持很長,直到接近尾巴的末端。
此外,它的尾巴非常靈活。許多獸腳亞目恐龍有堅硬的、不靈活的尾巴,這有助於恐龍在陸地上平衡體重。但是棘龍的尾巴有很大的運動範圍,因此可以向側面擺動。

這種運動能否轉化為動物在水中的自我推進是另一個問題。Ibrahim和同事們測試了棘龍尾巴形狀可能對其他動物的影響,包括兩種陸生獸腳亞目動物和兩種現代半水生動物,一種鱷魚和一種蠑螈。
不同形狀的塑料尾巴由水箱中的機器人控制器來回擺動,而傳感器則測量了尾翼的推進力。
他補充說,這一發現表明棘龍能夠在水中主動追逐獵物。「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恐龍從未入侵水生世界這一觀念應該要釘在棺材裡。」
不過,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Thomas Holtz指出,「這種尾巴也有可能是為了展示而不是遊泳「,他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他補充說:「但公平地說,這些並不是互斥的。」當考慮到尾巴的形狀以及其他不尋常的屬性(例如它的密集骨骼)時,「這都指向一點,這肯定表明它是水生動物。」
Holtz說,「如果這是真的,那將標誌著我們對恐龍的理解發生了「範式轉變」,以前人們認為恐龍完全是陸地動物。」但也有類似的例外。他說:「我們認為哺乳動物是陸地生物,但我們有鯨魚和蝙蝠。」
Holtz說,棘龍祖先的尾巴更堅硬,就像其他獸腳亞目一樣,這表明尾巴的形狀會隨著時間而演變。「有趣的是,看看是否有棘龍分支的成員(生活在晚些時候),而且該分支的水生動物數量更多。這正是我們要密切關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