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Portsmouth視頻截圖)
6500萬年前,恐龍經歷了非常糟糕的一天,一顆直徑10公裡的巨大小行星撞向墨西哥灣,結束了1.7億年的恐龍統治。而在這之前恐龍一直被認為是陸地上的霸主。
但實際上,恐龍的活動足跡可能並非只局限於陸地上。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摩洛哥發現的一個新的尾巴化石顯示,擁有可怕尖牙的埃及棘龍在白堊紀時期是個遊泳健將。這種恐龍能在深水中追逐獵物,而且它的大部分時間可能都在水中度過。
為方便研究,恐龍可分為鳥類和非鳥恐龍。其中,非鳥恐龍只生活在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已於6500萬年前全部滅絕。此前,學術界基本認為非鳥類恐龍只能在陸地上活動。新發現則打破了這一論斷。
埃及棘龍早前就被懷疑為半水棲動物
埃及棘龍 意思為「有棘的蜥蜴」,是一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的非洲北部,時間約為公元前11200萬年到9300萬年。棘龍最初是在1912年德國·由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現於埃及,並在1915年加以敘述、命名。最初的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摧毀。
因為棘龍長著蹼的腳、圓錐狀的牙、細長的嘴部、與鱷魚一樣緻密的腿骨、針對棘龍科牙齒的氧同位素組成研究,認為棘龍是水生動物。不過這一看法存在爭議。
2014年發現了另一具非常完整的刺龍化石。據美國《科學》雜誌報導,根據有關化石分析得出的證據,埃及棘龍可能是地球上第一種半水棲的恐龍,它的體形長達15米,比此前記錄的體形最大的恐龍霸王龍還要長近3米,且遊泳能力強,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以巨鯊、鋸鰩和肺魚為食,是迄今發現的唯一能夠適應水中生存的恐龍。
新發現的尾巴化石進一步證實埃及刺龍能適應水生生活
新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觀點,得出的結論是,埃及恐龍是一種真正生活在水中的動物,它的巨大鰭狀尾巴表明它很好地適應了水生生活方式。
該尾巴化石是在摩洛哥東部撒哈拉沙漠的白堊紀沉積巖中發現的。它的尾巴和其他食肉目獸腳類動物的尾巴完全不一樣,又高又平,像鰭一樣。為了測試尾巴在水中的表現,研究人員製作了一個尾巴的塑料模型,並將其連接到機器人控制器上。
他們發現,尾巴在水中產生的推力是其他兩種獸腳類動物(異特龍和腔骨龍)的8倍。它的運動效率也是這兩種陸生恐龍尾巴的2.6倍。相反,它的行為更像是現代鱷魚或現代冠蠑螈的尾巴,這兩種水生動物也可以在陸地上活動。
研究人員表示,刺龍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好的證據,證明恐龍——或者至少是這種特殊的物種——可能會遊泳。這一發現徹底否定了非鳥類恐龍從未入侵水生世界的觀點。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www.scmp.com/news/china/society/article/3082134/coronavirus-particles-linger-air-medical-settings-research-shows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