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祿豐發現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多圖+視頻)

2021-02-15 祿豐在線

★和小編做朋友,電話/QQ/微信同號:166-0878-5558

這是1.5億年前鳥形恐龍在雲南祿豐留下的腳印!

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7月22日正式宣布,他們在中國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這個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與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都有著重要意義。

這個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G.Lockley)教授、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安東尼·羅米裡奧博(AnthonyRomilio)共同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古生物學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Biology)上。2018年,邢立達副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雲南祿豐,對祿豐世界恐龍谷後山發現的足跡進行研究,並將這批足跡命名為三叉足跡。

足跡點在恐龍谷博物館的後山,足跡長度18.5釐米,寬度約35釐米。研究人員為足跡做了模型,後期做全球足跡化石對比的時候發現它們都有寬的趾間角,中指很短,長寬比為0.5至0.8,行跡很狹窄等。

邢立達副教授表示,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鳥足跡都是來自白堊紀早期,侏羅紀晚期的記錄非常少見,這次的新發現意味著鳥類的早期演化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複雜,大型化的趨勢出現得很早。

 

據了解,多年來,古生物學家在這一帶發現了大量的距今1.5億年前的侏羅紀動植物化石,其中更以大量的恐龍腳印化石而聞名世界。但是世界上的侏羅紀古鳥類或鳥形恐龍記錄非常少。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中生代鳥類與恐龍動物群的衍化分布都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

來源:雲南新聞七彩雲 楚雄臺 孟春暉 

張晧程 劉增慧 張晧程 劉增慧 報導

相關焦點

  • 祿豐發現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
    近日,中外古生物學專家學者宣布,在西班牙北部阿斯圖裡亞斯省和中國雲南祿豐發現了一批特殊的足跡,這些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時,這些地區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該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和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楚雄祿豐發現鳥形恐龍腳印
    原標題:祿豐發現鳥形恐龍腳印 這是一個奇怪的腳印,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 昨日上午,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正式宣布,他們在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該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與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罕見!雲南發現1.5億年前的鳥形恐龍腳印
    這是一個奇怪的腳印,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度過了數十年時光,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
  • 罕見!楚雄州發現1.5億年前的鳥形恐龍腳印
    今天上午,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正式宣布,他們在中國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該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與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都有著重要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 G.
  • 古生物學家發現 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
    發 現 這是一個奇怪的腳印,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度過了數億年時光,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7月22日,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在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 邢立達說,「足跡點就在恐龍谷博物館的後山,我們穿過一片玉米地,挖開浮土和落葉,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怪足跡。」
  • 1.3億年前的恐龍腳印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四川敘永首現罕見鳥腳類恐龍足跡 距今約一億年
    前日,由國內幾位知名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組成的專家團一行,對可疑足跡的發現地點進行考察研究,證實此處新發現的足跡為恐龍足跡。同時,此次足跡中還發現了11個鳥腳類恐龍足跡,專家稱這在中國非常罕見。  罕見足跡  首次發現鳥腳類恐龍足跡  而令考察者感到驚喜的是當地村民發現的一道鳥腳類行跡。就在距離蜥腳類恐龍足跡的不遠處,村民發現一排不一樣的足跡。「這是鳥腳類恐龍足跡。」看到這一排足跡,邢立達當場驚呼了起來。  「鳥腳類恐龍行跡在中國非常罕見,以前在重慶綦江發現過。
  • 祿豐:恐龍家族不斷「添丁」
    因此,人們對中國一個新發現的『早侏羅世』蜥腳類恐龍胚胎骨化石層很感興趣。這個骨化石層距今約1.90億至1.97億年,是迄今所發現最古老的這類化石層。」這枚化石的產地就在祿豐。  2003年,來自寶島臺灣的著名古生物學者黃大一教授,在祿豐縣大窪恐龍山發現一枚世界最古老恐龍胚胎骨化石。黃大一教授領銜,學者們自費發起了這一研究項目。
  •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攀巖愛好者在歌樂山峭壁上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1.9億年前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所留,填補亞洲卡巖塔足跡空白。重慶歌樂山地區發現的恐龍足跡群 | 邢立達供圖作者 | 劉森 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展覽部主任責編 | 高佩雯清晨的陽光灑滿湖面,一隻恐龍開始了一天的覓食之旅。
  • 4歲女童發現2億年前恐龍腳印 震驚古生物學家
    2.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讓古生物學家震驚得直呼:「這是有史以來在海灘上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標本。」英國一名4歲女童在威爾斯巴裏海灘(Barry beach)發現距今2.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本周三(1月27日),博物館從巖石上取得了這枚恐龍腳印樣本。加的夫國家博物館是威爾斯國家博物館的一部分,位於威爾斯加的夫。國家博物館表示,在取得威爾斯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s Wales, NRW)的許可後,將儘快將恐龍腳印化石挖掘出來加以保存。
  • 義烏髮現80多處恐龍腳印化石
    獸腳類恐龍腳印 義烏文物保護管理所辦公室提供恐龍腳印化石大多在這裡發現後巖頭山鳥瞰圖 浙江自然博物館提供按這種算法,一隻恐龍一生得留下多少腳印?但事實上,目前發現的恐龍腳印化石,少之又少。  所以當義烏髮現了80多處恐龍腳印化石時,簡直是驚呆了世界。  前天,由浙江自然博物館牽頭,來自中國、美國、阿根廷、葡萄牙等國的恐龍專家組了支近四十個人的小隊伍,去了義烏。對他們來說,80多處恐龍腳印化石,「實在太吸引人了」。
  • 楚雄祿豐恐龍家族不斷"添丁",完整骨架超過120具
    在東河、川街河峽谷一線,恐龍化石的埋藏密度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古脊椎動物學家驚嘆不已,就在不久前,棠海村一位小夥子放牛時還在一個山坡上發現了裸露於地表的巨大恐龍骨骼石頭;在一些經過衝刷的溝壑中,恐龍骨骼化石俯首可拾,甚至成為村民的建築材料。
  • 5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發現「人類」鞋印,誰留下的腳印?
    史前文明一直是現代人研究的課題,無獨有偶,1968年的6月份意外發現了5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本以為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化石,沒想到在化石上竟然意外發現了人類腳印,讓很多人不了解,在5億年前已經有人類了嗎?答案肯定是沒有的,那麼這一腳印是誰留下的?眾人紛紛懷疑到了史前文明的頭上。
  • 7.5米食肉恐龍踩個腳印,被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了!
    中國南方發現了罕見的霸王龍類腳印化石!霸王龍是最著名的巨型食肉恐龍,分布於晚白堊世的北美洲。霸王龍所在的暴龍家族生存範圍廣及整個北方大陸,它們留下了許多骨骼化石。幾天前,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公布了在江西發現的暴龍類化石,不過不是骨骼化石,而是罕見的腳印化石。贛州大腳印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古稱虔州。很多人對贛州的印象可能來自於贛南臍橙,但是在古生物學家眼中,贛州可是化石寶庫,這裡已經發現了包括暴龍類在內的大量恐龍。
  • 蘇格蘭現恐龍腳印 專家:越是研究天空島就越能發現更多的恐龍腳印
    2018年4月4日訊,(嚴玉潔)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4月3日報導,科學家近日在英國蘇格蘭天空島發現了世界最大恐龍的腳印,這些恐龍生活在距今1.7億年前。新華社圖(與本文內容無關)科學家在天空島的洩湖裡,發現了數十個早期蜥腳類恐龍的化石。這類恐龍至少長15米,重量超過10噸。
  • 祿豐恐龍化石9月運香港 萬元徵暱稱卡通形象(圖)
    祿豐恐龍化石9月運香港 萬元徵暱稱卡通形象(圖) 2008年06月23日 09: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他致詞時表示,這是香港擁有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這次捐贈標誌著滇港兩地科技文化更緊密交流的新開始。  雲南這次贈港的恐龍化石,是一具中國已知的最古老恐龍—許氏祿豐龍的化石,該龍長7.7米、高2.2米,生存於2億年前侏羅紀的植食性恐龍。
  • 盤點中國著名的恐龍之鄉
    代表恐龍25種恐龍蛋化石簡介1993年首次在河南南陽西峽縣發現數萬枚恐龍蛋的遺蹟化石群,其數量之多舉世罕見,在此之前全世界恐龍蛋化石數量不足500枚,隨後建立了第一座以恐龍蛋化石為主體的西峽恐龍遺蹟園。
  • 盤點中國著名的恐龍之鄉
    1993年首次在河南南陽西峽縣發現數萬枚恐龍蛋的遺蹟化石群,其數量之多舉世罕見,在此之前全世界恐龍蛋化石數量不足500枚,隨後建立了第一座以恐龍蛋化石為主體的西峽恐龍遺蹟園。、鳥的起源 時代 早白堊世(1.3-1.2億年) 規模 1萬平方公裡均有化石分布 代表恐龍
  • 韓國發現1.1億年前最小恐龍足跡 推測大小宛如麻雀
    原標題:韓國發現1.1億年前最小恐龍足跡 推測大小宛如麻雀   據美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研究人員在韓國挖掘現場發現1.1億年前如麻雀大小的恐龍足跡,足跡大小僅1釐米,據推算這種恐龍甚至可以放進我們的手掌。
  • 五歲娃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真是恐龍腳印!
    ,自稱發現了恐龍腳印,為此,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特地趕往四川通江縣毛浴鎮考證,沒想到結果還真是,而這也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本次四川之行,源於今年國慶期間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小朋友楊哲睿從小喜歡自然科學,這次和父母回四川老家,聽外公說山石上有超大號"雞腳印",小傢伙看了以後推斷這是恐龍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