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豐:恐龍家族不斷「添丁」

2021-01-09 雲南網

  原標題:祿豐:恐龍家族不斷「添丁」 

  

美編 張維麟 畫 

  話題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拉開的第二波祿豐恐龍化石發掘研究熱,至今熱度不減。這個地處南國的化石埋藏區內持續有新的發現及研究成果,使中生代生活於此的恐龍家族不斷「添丁」,為科學研究和文化旅遊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藏量豐富 世界公認的「恐龍墳場」

  1938年至今,祿豐境內發掘出的恐龍骨骼化石碎片數以萬計,組合裝架的完整個體超過120具。僅恐龍山鎮老長箐一處(今世界恐龍谷),科學家們根據地層埋藏密度預測,至少仍有400多具恐龍化石個體埋藏於地下。在東河、川街河峽谷一線,恐龍化石的埋藏密度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古脊椎動物學家驚嘆不已。就在不久前,棠海村一位小夥子放牛時還在一個山坡上發現了裸露於地表的巨大恐龍骨骼石頭。據說,在一些經過衝刷的溝壑中,恐龍骨骼化石甚至成為村民的建築材料。

  經過80年發掘與研究,祿豐恐龍化石被專家們劃分為三個動物群:「祿豐蜥龍動物群」「川街恐龍動物群」「馬門溪龍動物群」。其中,「祿豐蜥龍動物群」為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研究奠定了基礎,祿豐因而被國內外學術界稱為「恐龍墳場」。胡承志、董枝明、趙喜進等專家認為,祿豐盆地是中國的恐龍之鄉,是世界最著名的恐龍化石產地之一。「川街恐龍動物群」與「祿豐蜥龍動物群」一起可構成侏羅紀恐龍動物群演化、遷徙的完整系列。

  作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同一剖面上找到的侏羅紀早期、中期以及晚期三套不同類型恐龍化石的地方,祿豐阿納恐龍化石地點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和科普價值:祿豐地區川街盆地具有類型完整、連續的侏羅系剖面,恐龍化石及伴生的古生物化石數量巨大、種類繁多,時間連續且跨度大,在世界範圍內十分罕見,是我國繼自貢大山鋪之後又一個世界級恐龍墓地,其化石保存的數量和質量可能超過著名的美國猶他州恐龍紀念地。

  祿豐盆地大窪出土的恐龍化石及伴生動物化石,總稱「祿豐蜥龍動物群」。已出土的恐龍化石中,有蜥龍類、虛骨龍類、鳥龍類三個種類,達25屬35種,代表有許氏祿豐龍、巨型祿豐龍、金山龍、大地龍、馬門溪龍、雲南龍等,是我國乃至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豐富、最完整的古動物群之一。阿納發現的新恐龍化石種類,又極大豐富了「祿豐蜥龍動物群」的家族。在阿納同一系列剖面上連續出現早、中、晚三套侏羅世恐龍動物群化石和伴生的古生物化石,具有世界唯一性,從原蜥腳類到蜥腳類、獸腳類的演化,以及植食性恐龍、肉食性恐龍、脊椎動物化石與無脊椎動物化石共埋一地的少有奇觀,必將對侏羅紀恐龍動物群的演化、遷徙、區域分布以及原蜥腳類與蜥腳類之間的親緣關係等重大問題的研究有所貢獻。

  胚胎骨化石 有力終結「有龍無蛋」說

  至今為止,在祿豐縣境內還沒有發現恐龍蛋化石,這成為祿豐恐龍的「千古之謎」之一。

  2013年 4月,英國《自然》(Nature)雜誌以《恐龍胚胎骨化石》為題的「封面故事」指出:「恐龍胚胎化石極為少見,主要限於晚白堊紀。因此,人們對中國一個新發現的『早侏羅世』蜥腳類恐龍胚胎骨化石層很感興趣。這個骨化石層距今約1.90億至1.97億年,是迄今所發現最古老的這類化石層。」這枚化石的產地就在祿豐。

  2003年,來自寶島臺灣的著名古生物學者黃大一教授,在祿豐縣大窪恐龍山發現一枚世界最古老恐龍胚胎骨化石。黃大一教授領銜,學者們自費發起了這一研究項目。後來,國際著名古生物學家、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羅伯特·賴斯也加入到了這一研究行列。專家們通過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精密的紅外線光譜造影系統,在恐龍化石胚胎骨內發現了被保存近2億年的有機殘留物的關鍵證據。羅伯特·賴斯與黃大一均認為,這些有機物質是「膠原蛋白」。賴斯還指出:「胚胎骨化石中能找到複雜蛋白質的有機殘留物非常難得,特別是這些樣本中的有機殘留物,比過去歷來所發現的,在年代上更早1億年之久!」

  專家表示,這項深受國際矚目的新發現,首度開啟了「恐龍胚胎學」研究的新領域。

  持續發現 恐龍家族依然在壯大中

  2007年,在祿豐恐龍山核心區外圍區域早侏羅世地層中,我省科考人員發現一種與祿豐龍同一時期的小型食肉類恐龍化石。經過近7年的發掘、修復和科學研究,並在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和祿豐縣國土資源局資助下,目前這一科考研究已取得新的成果。2014年10月27日,《中國科學報》發表《雲南祿豐發現亞洲首個腔骨龍類恐龍》一文,文章源於《動物分類學》發表的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尤海魯等人的一項研究成果,該研究發現亞洲首個腔骨龍類恐龍,再次豐富了對該動物群的認識。

  腔骨龍類屬於基幹獸腳類恐龍,體型較小,僅發現於晚三疊世和早侏羅世,在北美和非洲具有豐富的化石記錄。尤海魯等人在祿豐早侏羅世地層中發現了一具保存較好的腔骨龍類恐龍新屬種——祿豐盤古盜龍,對研究該類恐龍的演化和分布,乃至早期獸腳類恐龍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盤古盜龍標本保存了較完整的頭部和頭後骨骼,體長約2米,高約0.5米,死時很可能接近成年個體。

  2018年8月,《科學報告》刊文報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尤海魯、中國地質大學王婭明及其同事,在祿豐縣發現了三具埋藏在一起、相互補充的骨架標本。這些骨骼標本,拼裝後成了一具幾乎完整保存的蜥腳型類恐龍,它後部背椎神經棘頂部具有橫向擴展的板狀頂,骶骨存有四塊薦椎,相對寬闊的肩胛骨,延長的恥骨板約佔恥骨總長的40%。考古人員認為它是蜥腳型類新屬種,取名為程氏星宿龍。

  2018年9月,《科學報告》在線報導了雲南祿豐基幹蜥腳型類另一新屬種——孫氏彝州龍的發現,種名獻給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家孫艾玲,紀念她為祿豐及中國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做出的傑出貢獻。孫氏彝州龍於2002年由祿豐縣國土資源局發現並組織挖掘,目前裝架並陳展於「祿豐世界恐龍谷」博物館中。該標本發現於毗鄰祿豐盆地的川街盆地,化石點位於祿豐組張家坳段的最上部。分支系統學分析結果顯示彝州龍屬於蜥腳型類,較祿豐目前已知的所有其他基幹蜥腳型類更為進步。

  文章第一作者、古脊椎所博士研究生張茜楠介紹,孫氏彝州龍的頭骨形態尤為特殊,如上頜開始出現唇側齒板,眶前孔和外下頜孔縮小,淚骨垂直等特徵都與蜥腳型類更為接近。新屬種的報導不僅提供了難得的較為完整而立體的頭骨形態學信息,也豐富了祿豐及中國基幹蜥腳型類的多樣性。同時,這一研究也表明頭骨的鑲嵌式演化在蜥腳型類不同屬種間的差異比以往認識的更為複雜,而彝州龍代表了向蜥腳型類起源的演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發現依然繼續,祿豐恐龍家族仍在壯大之中。(記者 李成生)

相關焦點

  • 楚雄祿豐恐龍家族不斷"添丁",完整骨架超過120具
    經過80年發掘與研究,祿豐恐龍化石被專家們劃分為三個動物群:「祿豐蜥龍動物群」;「川街恐龍動物群」;「馬門溪龍動物群」,其中「祿豐蜥龍動物群」為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研究奠定了基礎,祿豐因而被國內外學術界稱為「恐龍墳場」。
  • 電影「無問西東」裡的恐龍骨架許氏祿豐龍
    電影「無問西東」裡的恐龍骨架許氏祿豐龍因2011年是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為此而拍電影無問西東,中提到了一具恐龍化石,它發現於1941年,是在中國發現的第一具恐龍化石,第一具裝架的恐龍化石(1941年在重慶北碚裝架展出),由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奠基人楊鍾健院士於
  • 楚雄祿豐發現鳥形恐龍腳印
    原標題:祿豐發現鳥形恐龍腳印 這是一個奇怪的腳印,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 昨日上午,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正式宣布,他們在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該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與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中國恐龍家族中的五大明星
    (比如巨齒龍、禽龍)和命名恐龍(也創造了恐龍「Dinosauria」這個名字)的國家,雖然大家比較熟悉的霸王龍、梁龍、三角龍等都產自北美,其實,中國才是世界上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到2019年6月,中國已經研究命名了308種恐龍,居世界首位。而且,中國的恐龍研究十分活躍,新命名的種類每年還在以八九種的速度增加。在中國龐大的恐龍家族中,誕生了著名的「恐龍五寶」,它們是當之無愧的大明星。
  • 祿豐恐龍化石9月運香港 萬元徵暱稱卡通形象(圖)
    中新網6月23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雲南省人民政府贈予香港的中國已知的最古老恐龍─許氏祿豐龍化石將於9月啟運,10月完成布展並向香港市民開放。化石抵港後,特區政府計劃將其「安家」於香港科學館作長期展出,香港科學館將聯合中國祿豐世界恐龍谷會向全港徵集恐龍化石的暱稱、卡通形象和科幻故事。  這是中國首次將出土的恐龍化石贈予內地以外的地區。捐贈儀式22日上午在恐龍化石的故鄉—雲南楚雄祿豐「世界恐龍谷」舉行。香港特區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代表特區政府接受雲南省的送贈。
  • 祿豐發現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
    近日,中外古生物學專家學者宣布,在西班牙北部阿斯圖裡亞斯省和中國雲南祿豐發現了一批特殊的足跡,這些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時,這些地區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該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和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祿豐世界恐龍谷時空樂園6月30日開園 溫泉酒店同期開業
    (贏商網雲南站報導)「看恐龍,來祿豐」。祿豐世界恐龍谷於2008年4月建成開放。是一處以世界級的恐龍化石埋藏遺址為依託,按國家AAAAA旅遊區標準而建的,集遺址保護、科普科考、觀光遊覽、高科技娛樂和休閒度假於一體的,以「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為目標的科普旅遊基地和恐龍文化旅遊主題公園。
  • 在世界恐龍谷「趣玩」
    世界恐龍谷遊樂設施。世界恐龍谷景區供圖【故事案例】與恐龍為伴,漸入奇妙之夜,在博物館做一次「探險家」;以巨型川街龍為背景,與小夥伴們一起觀看經典電影《恐龍》;在脫口秀劇場,恐龍快樂家族「跳出」熒幕,與觀眾們親密互動……近來,雲南的「老」景區——世界恐龍谷,有了許多「新」變化。
  • 祿豐發現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多圖+視頻)
    這是1.5億年前鳥形恐龍在雲南祿豐留下的腳印!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7月22日正式宣布,他們在中國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這個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與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都有著重要意義。
  • 鄭州市動物園美洲紅䴉家族首次「添丁」
    美洲紅䴉屬於鸛形目,䴉科,美洲䴉屬,是Ⅱ級保護動物。為了讓美洲紅䴉家族順利「傳宗接代」,鄭州市動物園在今年在溫度適宜的三月中旬才將它們轉移到了戶外籠舍。戶外籠舍提前做好了環境丰容,植被蔥蘢茂密,很適合敏感膽小的它們築巢隱蔽。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六站——探秘恐龍谷!中午十二點半準點開播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視頻][新聞背景]雲南楚雄---世界恐龍之鄉
    1938年10月26日,中國古生物學奠基人、中國恐龍研究之父楊鍾鍵先生和他的學生在楚雄州祿豐縣發掘出了中國第一具恐龍化石標本——許氏祿豐龍,在世界引起轟動,祿豐被稱為「中國恐龍原鄉」。1958年,國家郵政總局發行了世界第一枚「祿豐恐龍郵票」。
  • 江西植物家族「添丁」武夷山發現11個新物種
    【江西植物家族「添丁」 武夷山發現11個新物種】江西省是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的省份之一,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較為突出。
  • 巨型恐龍的進化原來是從「頭」開始的!
    雲南祿豐的新發現2002年,祿豐縣國土資源局對當地化石資源進行調查的時候發現了一具恐龍化石,經過挖掘和修復,恐龍化石被裝架陳列於「祿豐世界恐龍谷」的博物館之中。圖註:彝州龍的化石線圖級發現狀態線圖,圖片來自論文來自北京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和雲南省祿豐縣國土資源局的工作人員對化石進行了系統研究,並於2018年秋天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雲南下侏羅統祿豐組一具有「蜥腳類」頭骨的新蜥腳形類恐龍》(A new sauropodiform dinosaur with a 『sauropodan』 skull
  • 侏羅紀世界熱播及巨型恐龍遺址出土,再次激起恐龍熱潮
    很多小夥伴都有一顆對恐龍的好奇心。那麼恐龍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歷史上確實生存過恐龍。在地球歷史上的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也就是中生代時期,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約一億五千萬年。跟現在地球上生物一樣,恐龍也分很多種類。天上飛的地上走的,食肉的食草的。
  • 化石修復師這樣「復活恐龍」
    在熙熙攘攘的祿豐恐龍谷博物館展廳裡一件件造型精美的恐龍化石有序陳列王濤的工作檯見到王濤的時候,他正在工作檯上專心致志的修復一塊恐龍化石,伴著刺耳的「呲呲」聲,巖石碎屑不斷脫落,化石的輪廓慢慢清晰可見。
  • 恐龍:沒有人類的命,卻得了人類的病
    包括我們熟知的古生物恐龍,也會得各種各樣的病,這是生物的身體構造所難免的。很多人認為,恐龍和我們既不是同類,也不是同時代生物,得的病應該完全不同。實際上,大家都是脊椎動物,有時候也會有相同的病症。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科研人員在對上面這塊尾椎骨化石進行掃描和3D重建的過程中,發現了恐龍也會患這種疾病。看樣子,這種疾病的歷史,比我們想像中要長得多。它們為何會在動物不斷更替的情況下,依然留存到今天呢?這也是科學家們下一步的研究課題,通過對這種疾病歷史的研究,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和治療。
  • 哪些是中國著名恐龍化石?
    哪些是中國著名恐龍化石?從1902年中國第一具恐龍化石在黑龍家被發現開始,考古學家在中國的大地上已經挖掘出許多屬種的恐龍化石,中國恐龍化石中具有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的著名恐龍化石都有哪些呢?滿洲龍中國第一龍黑龍江滿洲龍於1902年在黑龍江嘉蔭被發現,被稱為「中國第一龍」。
  • 你對恐龍在中國了解多少?盤點一下中生代中國中的恐龍
    恐龍是一些史前爬行動物的通稱。他最早出現在2.3億年前,生活在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存在了1.5億年。恐龍的體形變化很大。已知的最小的恐龍只有一隻雞的大小-一隻老鼠龍,但大多數都是巨大的。最大的是蜥腳類恐龍-戈壁Calamari龍,他身長30多米,高10米,他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生物,僅次於鯨魚。幾乎所有的恐龍物種都在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滅絕,但有觀點認為現代鳥類與某些恐龍有關。1、永川龍永川龍是一種大型食肉動物恐龍。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一場恐龍時代奇幻之旅!
    他們讀恐龍的繪本,看恐龍的動畫片,買恐龍的玩具,聚在一起張牙舞爪地扮演恐龍,可為什麼不去試一試和恐龍來一場更親密的接觸呢?  近日,江西省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趁著這股熱潮,家長們不妨帶著孩子去國內的自然博物館一探究竟,共同開啟一段恐龍時代穿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