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敘永首現罕見鳥腳類恐龍足跡 距今約一億年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專家測量龍井村發現的鳥腳類恐龍足跡

  繼今年7月10日專家在瀘州敘永縣大石鄉發現恐龍足跡後,近日,在距離上次發現恐龍足跡直線距離1500米遠的位置,村民又發現了眾多可疑的足跡。前日,由國內幾位知名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組成的專家團一行,對可疑足跡的發現地點進行考察研究,證實此處新發現的足跡為恐龍足跡。同時,此次足跡中還發現了11個鳥腳類恐龍足跡,專家稱這在中國非常罕見。

  村民發現

  當地人都說是犀牛腳印

  「小時候這裡就有了,聽家裡的長輩說,這裡很早以前就有這些『坑』了。」家住大石鄉龍井村(小地名牛咡洞)的村民李錦勤說,從小他就愛到這些坑坑窪窪的地方玩,也很奇怪這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坑」。每當問起長輩這些坑是什麼時,長輩們總告訴他這是犀牛腳印。

  「其實根本就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長大後的李錦勤不再去追究這些「坑」是怎麼來的了。然而今年7月,幾名恐龍專家到山的那邊考察,發現了7個恐龍腳印,一下便激發了李錦勤的想法,這會不會是恐龍腳印?

  「我有個朋友在縣委工作,最近一次他到我們這裡來,我便告訴了他這裡的情況,叫他跟我來看看。」李錦勤說,他告訴了朋友自己的疑惑,隨後他便帶著朋友一起上了山。到達現場後,朋友立即用相機拍了幾張照片,下山後,朋友告訴李錦勤,他將把這些照片發給相關的專家鑑定。

  專家考察

  恐龍生活時代距今一億年

  在鑑定為恐龍足跡後,專家們決定到敘永縣進行實地考察。9月15日,由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葉勇研究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博士組成的專家組一行對瀘州市敘永縣大石鄉境內新陽、龍井兩村發現的恐龍足跡進行實地考察研究。

  通過現場考察發現,在大石鄉龍井村有多道恐龍足跡,其中一道蜥腳類行跡長度超過10米,包括了20對後足跡。蜥腳類恐龍是恐龍時代中最大型的陸生爬行動物,中身長最大能超過30米,有很長的頸和尾,粗壯的四肢支撐著如大酒桶般的身軀。

  隨後,專家組對大石鄉新陽村桫欏溝恐龍足跡進行考察,龍井和新陽兩地相距直線距離約1500米。在上次發現獸腳類恐龍的巖石上,專家又再次發現蜥腳類恐龍。「這裡保存著極好的獸腳類恐龍行跡。」獸腳類恐龍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恐龍,是當地發現的蜥腳類足跡和鳥腳類足跡的造跡者的天敵。從足跡可推斷獸腳類恐龍長約4-6米。生活年代在白堊紀時期,距今約一億年。

  罕見足跡

  首次發現鳥腳類恐龍足跡

  而令考察者感到驚喜的是當地村民發現的一道鳥腳類行跡。就在距離蜥腳類恐龍足跡的不遠處,村民發現一排不一樣的足跡。「這是鳥腳類恐龍足跡。」看到這一排足跡,邢立達當場驚呼了起來。

  「鳥腳類恐龍行跡在中國非常罕見,以前在重慶綦江發現過。此次敘永發現的鳥腳類恐龍足跡屬於卡利爾足跡,這類足跡由禽龍類所留。」邢立達說,「禽龍類是一種大型的植食性恐龍,嘴巴裡有大量的牙齒用來碾磨食物。」通過對現場的清理,總共發現了11個鳥腳類恐龍足跡,但專家預計,在一些未清理的地方,應該還有此類恐龍的足跡。

  據專家介紹,此次敘永發現的鳥腳類恐龍足跡長約23釐米,根據足跡推斷,造跡者屬於中等大小,體型適中,可能是未成年的個體。「這種恐龍時常社會性生活,如果能在周圍多加尋找,很有可能發現更多的足跡。」

  認識發現的三類恐龍

  1

  蜥腳類恐龍

  如果時光倒流1.5億年,那時陸地上的統治者就是巨大恐龍群,其中的主角則是有100多個種類的蜥腳類恐龍。蜥腳類恐龍中身長最大的超過30米,有很長的頸和尾,粗壯的四肢支撐著如大酒桶般的身軀。當時,雖然陸地上的生命已出現了4億年,但是除了蜥腳類恐龍之外,陸生動物中沒有身長超過20米的。

  2

  獸腳類恐龍

  最早的恐龍類群之一,具有快速奔跑和掠食的能力,包括兩類,一類個體較小,身體輕巧,肢骨內中空的虛骨龍類,另一類是個體中等到大型,身體沉重的肉食龍類。它們的後肢強健,有三個發揮作用的長腳趾著地,趾端長有鉤狀的爪子,前肢顯著短於後肢,適於抓捕獵物,有的種類前肢極度退化到「不起作用」的程度。

  3

  鳥腳類恐龍

  出現於侏羅紀早期,由於它們用強壯的後肢奔走,有的地方很像鳥,所以叫鳥腳類。其中,禽龍手上釘子般的大拇指是它的主要特徵。它可以用這個手指鉤斷樹枝,或抓握食物和自衛。它的頭較大,很像今天家馬的頭,有角質的喙嘴。此類恐龍在我國只有零星骨骼和足跡被發現。

  多知道點

  什麼是卡利爾足跡

  卡利爾足跡最初發現於巴西的魚河群地層,得名於卡利爾盆地,它是鴨嘴龍形類的一種,是由禽龍類恐龍留下。與單獨的足跡相比,有著連貫順序的「行跡」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重慶綦江蓮花保寨發現的足跡長度有40公分,清晰可見,非常罕見,故被命名為蓮花卡利爾足跡,它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美的鴨嘴龍形類足跡。

  相關新聞

  敘永發現恐龍腳印 村民以為是鴨腳板

  今年7月8日,古藺桂花鄉石鳳窩發現中國目前最長肉食恐龍行跡後,敘永縣大石鄉新陽村也發現了恐龍腳印。7月10日,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組彭光照等趕往敘永,對腳印進行實地考察。此次發現的腳印共有7個,種類為獸腳類肉食恐龍,從巖層判斷其產出年代為白堊紀,距今約一億年,這也是敘永縣境內首次發現恐龍腳印。

  「這肯定是恐龍腳印。」當地村民李增廣說,以前只有一個腳印露出來,大家都以為是鴨腳板印,小孩們放學回家還經常去那塊石頭上玩耍。因為修建公路改造,河沙把留存在石頭上的腳印都掩蓋了。(楊濤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肖婷)

相關焦點

  • 鳥腳類恐龍足跡以《三體》作者劉慈欣命名(圖)
    >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瑞士巴塞爾自然歷史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等機構組成的恐龍足跡聯合研究團隊宣布,在我市古藺縣桂花鄉石廟溝發現的鳥腳類恐龍足跡為全新的遺蹟種
  • 古藺黃荊發現國內最清晰恐龍足跡丨專家還原一億年前的恐龍生活場景
    近年來,古藺縣境內及周邊地區陸續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出土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如2013年8月,古藺椒園發現侏羅紀早期的食草和食肉類恐龍;2014年7月,古藺桂花發現肉食恐龍行跡;2014年7-9月,敘永大石先後發現獸腳類恐龍和鳥腳類恐龍……
  • 古藺黃荊發現國內最清晰恐龍足跡丨專家還原一億年前的恐龍生活場景
    如2013年8月,古藺椒園發現侏羅紀早期的食草和食肉類恐龍;2014年7月,古藺桂花發現肉食恐龍行跡;2014年7-9月,敘永大石先後發現獸腳類恐龍和鳥腳類恐龍……2020年7月,一場大雨後,古藺縣黃荊鎮原林村金魚溪附近村民在清理河道時
  • 貴州茅臺鎮發現大規模蜥腳類恐龍足跡群
    2017年夏,看到該公司員工提供的照片後,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初步判斷這些印痕是侏羅紀早期蜥腳類恐龍所留。「該地恐龍行跡間距狹窄,爪痕跡較長,這是典型的早期蜥腳類行跡特徵,也與中國西南(如雲南祿豐等地)發現的此類骨骼化石相吻合。」
  • 福建首現恐龍足跡
    距今8000萬年、240餘枚!福建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該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新聞發布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汀江之畔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考古現場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生導師邢立達介紹:龍翔村恐龍足跡群化石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大型恐爪龍類行跡,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綦江發現世界最大白堊紀水鳥足跡 曾被認為是小型獸腳類恐龍的足跡
    (中國地質大學供圖)  重慶日報訊 (記者何欣)近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獲悉,中外古生物學者宣稱,他們在綦江區三角鎮紅巖坪村蓮花保寨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白堊紀水鳥足跡,這些距今約一億年的足跡改寫了中國的下白堊統地層還沒發現過大型的水鳥骨骼化石的歷史,對研究早期鳥類的演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 亞洲最古老蜥腳類恐龍足跡驚現大足 恐龍在重慶生活至少1億年
    該成果指出,中國重慶發現了亞洲最古老的蜥腳類恐龍形跡,並展示了奇妙的寬間距,同時其中一條形跡呈明顯的轉彎現象,這對研究該區域的大型恐龍演化和行為學有著重要的作用。  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代輝博士告訴華龍網記者,這處恐龍足跡就位於大足區郵亭鎮一條廢棄鐵路邊一處傾角約60°的巖壁上。
  • 福建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距今8000萬年、240餘枚福建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該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新聞發布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汀江之畔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240枚腳印距今8千萬年!中國首次出土大型恐龍類足跡
    位於中國福建省的龍巖上杭縣發現了恐龍足跡群,這也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經過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這些恐龍足跡群距今8000萬年、至少8種、240餘枚,是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 陝西靖邊縣驚現恐龍足跡化石距今約一億年前
    近日,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的工作人員在靖邊縣龍州鎮進行地質調查期間,在龍三村白土坪發現了疑似恐龍足跡的化石。隨後,省地質調查院與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研究團隊取得聯繫。9月18日,研究團隊專家專程來到靖邊,對疑似恐龍足跡化石進行現場確認,確定這是距今大約一億年前左右的恐龍足跡。2017年,陝西省地質調查中心曾在神木市發現恐龍足跡,這次在靖邊縣龍洲鎮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也是陝西省繼神木之後,第二次發現恐龍足跡化石。來源:第一新聞
  • 福建首次發現8000萬年前恐龍足跡
    考古現場發現的恐龍足跡 (供圖)中國日報福州1月12日電(記者 胡美東) 12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了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這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5歲小迷弟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判斷為距今約1.3億年白堊紀早期恐龍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從小喜歡自然科學的他,尤其對恐龍感興趣,看到這些「雞腳印」後,當場斷定是恐龍足跡,而且清楚地說出了恐龍類別。
  • 首次發現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恐龍足跡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在一塊面積約20平米的石頭表面,共發現五個足跡,專家判斷為白堊紀早期恐龍,距今約1.3億年。
  • 福建龍巖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在會上介紹,2020年11月7日,在福建省直有關部門的倡議和指導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科考隊,在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2020年12月15日,由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麗霞、專家委員彭光照、李大慶等人組成的專家組進行了實地考察。
  • 一億年前,有群恐龍在哈爾冰「玩耍」
    其實,在哈爾濱,除了雪,還有恐龍!12 月 25 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團隊對外宣布,他們在黑龍江省哈爾濱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足足有 70 個。據了解,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數量多,保存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同時,對進一步探索恐龍行為習性、生活環境,以及恢復該地區古環境和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 貴州茅臺鎮發現中國侏羅紀早期規模最大蜥腳類足跡群
    據悉,該恐龍足跡群為一群蜥腳類恐龍在不同時段留下,是我國侏羅紀早期規模最大的蜥腳類足跡群,該發現對研究中國侏羅紀早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2017年夏,該公司員工郭松波看到貴州習水恐龍足跡的報導後,認為後山的凹坑可能是某種足跡,並多方聯繫到邢立達副教授。「我看到郭松波提供的照片後非常激動,這些足跡是典型的侏羅紀早期蜥腳類恐龍所留,這些足跡是非常罕見,」邢立達回憶道,「該地恐龍行跡的間距非常的狹窄,爪痕跡較長,這是典型的早期蜥腳類行跡特徵,也與中國西南,如雲南祿豐等地發現的此類骨骼化石相吻合。」
  • 四川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在一塊面積約20平米的石頭表面,共發現五個足跡,專家判斷為白堊紀早期恐龍,距今約1.3億年。
  • 四川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封面導讀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專家本次通江之行,源於10月1日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從小喜歡自然科學的他,尤其對恐龍感興趣,看到這些「雞腳印」後,當場斷定是恐龍足跡,而且清楚地說出了恐龍類別。孩子媽媽把圖片視頻傳給北京的專家,10 月10日,北京和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一行抵達現場予以了確認。在一塊面積約20平米的石頭表面,共發現五個足跡,專家判斷為白堊紀早期恐龍,距今約1.3億年。
  • 山東現《侏羅紀世界》主角足跡化石 揭秘「白堊紀最危險獵手」
    近日,我國科研人員在山東地區發現了一處規模恐龍足跡點,多達300多個,是一億年前恐龍的生活痕跡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據介紹,2020年11月7日,在福建省直有關部門的倡議和指導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在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