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敘永首現罕見鳥腳類恐龍足跡 距今約一億年
前日,由國內幾位知名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組成的專家團一行,對可疑足跡的發現地點進行考察研究,證實此處新發現的足跡為恐龍足跡。同時,此次足跡中還發現了11個鳥腳類恐龍足跡,專家稱這在中國非常罕見。在上次發現獸腳類恐龍的巖石上,專家又再次發現蜥腳類恐龍。「這裡保存著極好的獸腳類恐龍行跡。」獸腳類恐龍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恐龍,是當地發現的蜥腳類足跡和鳥腳類足跡的造跡者的天敵。從足跡可推斷獸腳類恐龍長約4-6米。生活年代在白堊紀時期,距今約一億年。
-
綦江發現世界最大白堊紀水鳥足跡 曾被認為是小型獸腳類恐龍的足跡
(中國地質大學供圖) 重慶日報訊 (記者何欣)近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獲悉,中外古生物學者宣稱,他們在綦江區三角鎮紅巖坪村蓮花保寨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白堊紀水鳥足跡,這些距今約一億年的足跡改寫了中國的下白堊統地層還沒發現過大型的水鳥骨骼化石的歷史,對研究早期鳥類的演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
大面積恐龍足跡群落被發現 專家起名「劉慈欣卡利爾足跡」
新浪科技訊 5月10日消息,今天,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瑞士巴塞爾自然歷史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等機構組成的恐龍足跡聯合研究團隊宣稱,他們在古藺縣桂花鄉石廟溝地域發現了大面積的恐龍足跡群落,這對研究早白堊世恐龍的分布、演化、行為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古生物學意義。
-
貴州茅臺鎮發現大規模蜥腳類恐龍足跡群
光明日報北京8月10日電(記者張蕾)來自中美德足跡考察隊的專家學者10日宣布,他們在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下侏羅統發現了大規模的恐龍足跡群,並確認這是一群蜥腳類恐龍在不同時段留下的,是我國侏羅紀早期規模最大的蜥腳類足跡群。
-
亞洲最古老蜥腳類恐龍足跡驚現大足 恐龍在重慶生活至少1億年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蜥腳類恐龍。 該成果指出,中國重慶發現了亞洲最古老的蜥腳類恐龍形跡,並展示了奇妙的寬間距,同時其中一條形跡呈明顯的轉彎現象,這對研究該區域的大型恐龍演化和行為學有著重要的作用。 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代輝博士告訴華龍網記者,這處恐龍足跡就位於大足區郵亭鎮一條廢棄鐵路邊一處傾角約60°的巖壁上。
-
福建首次發現8000萬年前恐龍足跡
考古現場發現的恐龍足跡 (供圖)中國日報福州1月12日電(記者 胡美東) 12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了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這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甘肅發現亞洲最多的恐爪龍類足跡
甘肅永靖恐龍足跡化石群復原圖,恐爪龍類行走在蜥腳類恐龍旁邊,重點是地上的足跡,因為恐爪龍類要保護腳上第二趾的「殺手爪」,所以在行進時會抬起第二趾,從而在地上留下兩趾形的足跡,看上去很「V」。(繪圖/Emily Willoughby)2012年6月,中、加、美、日、韓等國古生物學者宣布他們在甘肅省永靖縣的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發現了亞洲最多、最完整的恐爪龍類足跡,該足跡被命名為永靖馳龍足跡( Dromaeosauripus yongjingensis ),為一種新種的恐龍足跡。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福建省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發現地點位於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據介紹,2020年11月7日,在福建省直有關部門的倡議和指導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在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跡象 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
,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跡群化石位於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村西側,目前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這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跡象,從此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的歷史。至此,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僅天津、上海、海南、青海和港澳臺未發現過恐龍化石。專家表示,此次發現對全球白堊紀晚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多樣性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兩個月前,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在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距今8000萬年共240餘枚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 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上杭縣委宣傳部 供圖發現了至少八種造跡者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這些足跡都屬於什麼恐龍呢?「這次發現非常震撼,非常重要。」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出具了形形色色的多幅恐龍足跡化石照片。
-
福建發現中國迄今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新聞發布會(央廣網記者 張子亞 攝) 央廣網福州1月12日消息(記者張子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西側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這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福建上杭首次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福建上杭首次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1-01-13 09:58 央視新聞訊 1月12日,福建對外發布一項重大考古發現。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距今約8000萬年,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這不僅是福建省內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也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各趾平行的獸腳類恐龍足跡蜥腳類恐龍行跡近日,中外科學家宣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黑龍江化石資源豐富,是中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1902年,俄羅斯學者在黑龍江北部嘉蔭地區龍骨山晚白堊世漁亮子組發現了滿洲龍,它屬於鴨嘴龍類恐龍。該化石點還有暴龍類、馳龍類、鯊齒龍類、大盜龍類、似鳥龍類化石發現,但鴨嘴龍類的化石佔絕大多數。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這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從此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的歷史。目前,考察隊已在泥質粉砂巖或粉砂質泥巖層面上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八種造跡者(恐龍)。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圖為2020年11月10日,福建上杭,考古現場發現的鴨嘴龍類足跡。(圖片來源:中新社)中新社報導,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
上杭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為福建首次發現!(附現場圖)
記者從2021年1月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西側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恐龍足跡圖目前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造跡者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型鳥腳類、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多種恐龍足跡保存良好,印跡清晰。地層剖面保存了波痕、蟲跡、泥裂、微生物等豐富的地質遺蹟構造,復原了恐龍在湖畔活動的生活畫卷。
-
中國首次出土大型恐龍類足跡
位於中國福建省的龍巖上杭縣發現了恐龍足跡群,這也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經過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這些恐龍足跡群距今8000萬年、至少8種、240餘枚,是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
臨沂郯城發現首例群體性小型馳龍類恐龍足跡
18日,記者和發現這些恐龍足跡化石的國內知名「恐龍獵人」唐永剛一起驅車前往恐龍足跡所在地郯城縣李莊鎮。馳龍類的腳部只有兩個趾頭接觸地面。馳龍資料。「恐龍獵人」的意外發現:300個足跡齊聚 「侏羅紀公園」現世唐永剛是國內知名「恐龍獵人」,這片震驚世界的群體性小型馳龍類恐龍足跡就是他發現的。
-
依蘭發現大面積早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此次發現的僅有趾跡的鳥腳類恐龍足跡。 繼24日依蘭隕石坑被發現的消息公布後,25日,科研人員宣布在哈爾濱市又發現了一處史前遺蹟——早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具體地點還是在依蘭。 當天,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中外科學家宣布,研究團隊在依蘭縣境內發現大量恐龍足跡化石。這是我省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這些恐龍足跡數量多、保存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並對探索恐龍行為習性、生活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