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億年前的恐龍腳印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2021-01-16 四川日報



    

  巴中市通江縣毛浴鎮一個小山坡的石板上發現了疑似恐龍腳印,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
34處
●目前,全川共發現34處恐龍足跡化石點,分布在10個市(州)的16個縣(區)
85%
●從地理分布上,四川盆地南部(樂山、自貢、內江、宜賓、瀘州)與涼山州地區的恐龍足跡化石點最為豐富,分別有16處和13處,佔全川恐龍足跡化石點的85%
獨一無二
●地質年代分布上,四川的恐龍足跡化石涉及的地質時代連續而齊全,從晚三疊世-早侏羅世-中侏羅世-晚侏羅世-早白堊世-晚白堊世各個時代的地層中均有發現,在我國獨一無二

川內幾處知名的大規模恐龍足跡化石群
1 峨眉川主恐龍足跡化石點
2 古藺漢溪恐龍足跡化石點
3 資中金李井恐龍足跡化石點
4 昭覺三比羅嘎恐龍足跡化石點

恐龍腳印如何形成化石
  可以想像這樣一幅畫面:1.3億年前的一天,風和日麗,一隻恐龍從溼軟的河灘地走過,留下了一串腳印。隨後,太陽曬乾了泥土,腳印像泥塑一樣被封存下來。
  此次發現恐龍腳印的地方,曾長期被當地群眾用作天然曬壩。對於石板上的印記凹痕,當地村民並沒有當回事兒,戲稱,「只不過是當地道教名地雞子頂山上的雞留下的『雞腳印』。」
  但成都5歲男孩楊哲睿來此地看望外公時,卻不相信這個虛無縹緲的傳說。秉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小朋友根據相關知識判斷,「雞的腳印不可能這麼大」,堅持認為「這是恐龍腳印,還是獸腳類恐龍的腳印」。這一判斷最終得到邢立達的證實。
  這塊20平方米大的大石板表面,共發現有5個足跡,初步判斷系白堊紀早期恐龍,距今約1.3億年。「這組足印為獸腳類,行跡清晰,步幅較大,說明行走速度相對較快。」邢立達介紹,足跡長約35釐米,每個足跡有3個趾,推測恐龍的體長有4米多。
  這些腳印是如何形成的?可以想像這樣一幅畫面:1.3億年前的一天,風和日麗,一隻恐龍從溼軟的河灘地走過,留下了一串腳印。隨後,太陽曬乾了泥土,腳印像泥塑一樣被封存下來。
  但此時,這組腳印還只是「坯」,想要在1.3億年後和人類見面,還需要藉助地表的沉積物把自己「藏」起來,再「慢慢修煉」變成化石,等待後人揭開面紗。
  古生物遺骸要變成化石其實很難,而腳印化石的形成更是非常不易——如果億年前的地面太過幹硬,恐龍走過後只能留下淺淺的印痕,足跡很快便消失了;然而如果地面過軟,腳印又很快會被周圍流動的泥沙埋沒。只有在泥沙的溫度、黏度、顆粒度都很合適的地面,恐龍足跡才可能被保留下來。而且,這些腳印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空氣暴露,等留有痕跡的沉積物受到一定程度的「風乾」後,再「及時」被之後的沉積物覆蓋,且覆蓋的時間「必須不早不晚」。

能不能找到那隻恐龍
  恐龍骨骼化石與腳印化石的形成條件可以說正好「相反」。恐龍腳印化石的形成,需要足跡暴露在空氣中一定的時間,這對包括骨骼在內的恐龍遺體恰恰是「致命的」。
  偵探片中,足跡常常是破案的重要線索,天才偵探往往能依靠案發現場的腳印迅速鎖定犯罪嫌疑人。
  確定是恐龍腳印後,人們不禁好奇,這隻留下腳印的恐龍會不會也生活在附近,它的骨骼化石是否也藏在附近某個角落?
  對此,邢立達持否定態度:「恐龍骨骼化石與其腳印保存在同一地點的概率微乎其微。」
  一方面,能讓恐龍骨骼成為化石的環境並非恐龍日常生活的環境。
  有恐龍腳印化石的地方,必須是恐龍曾經生存、活動的場所;但有骨骼化石的地方,卻並不如此。「恐龍死亡後,遺體需儘快進入有水的環境,並被細顆粒沉積物快速掩埋,才有機會成為化石。如長時間暴露在陸地空氣中,情況將大為不妙——風吹日曬、食腐動物侵擾、細菌分解等,都將極大降低其成為化石的概率。」邢立達指出,能最終成為化石的恐龍骨骼,最初多保存在水體中,但絕大多數恐龍卻只棲息在陸地上。
  另一方面,恐龍骨骼化石與腳印化石的形成條件可以說正好「相反」。
  恐龍腳印化石的形成,需要足跡暴露在空氣中一定的時間,這對包括骨骼在內的恐龍遺體恰恰是「致命的」。「可以設想,有一隻恐龍,正好走到可以留下腳印的地方,並『恰好』在那裡死亡。此刻,如果有沉積物把遺體及周邊環境快速掩埋起來,那麼恐龍骨骼有可能保存成化石;但留下來的腳印,由於時間太短,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風乾』,將極難留存。」邢立達解釋,「反之,若腳印保存了下來,則恐龍的遺體也必定在空氣中暴露了相當時間。這期間,自然界中的各種力量早就將恐龍軀體連同骨骼破壞殆盡了。」

小腳印探索遠古大世界
  通過恐龍腳印,古生物學家可以推測出恐龍的類型、大小、行跡等基本信息。在某些特殊條件下,恐龍腳印上還可能保存有皮膚印痕,可為研究恐龍皮膚結構、復原恐龍形態提供珍貴信息。
  「恐龍能留下足跡,說明當時的環境是溫暖溼潤的。」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介紹,遠古時代的四川盆地,草木繁盛、氣候溫和。「那時的四川地區,水系發育良好,類似現在的江漢平原,既適合恐龍生存,也為化石形成提供絕佳條件。」
  四川地區產出的恐龍化石數量豐富、門類眾多、保存完好,是我國發現恐龍化石數量和種類最多的地區之一。其中,又以自貢最為出名。據了解,自貢地區已發現有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劍龍類等多種不同的恐龍,貫穿整個侏羅紀早、中、晚期,其化石數量之多、保存之完整,為世界所罕見。
  除了骨骼化石,四川也有豐富的恐龍足跡化石,已經命名的就有14屬18種,是我國恐龍足跡化石種類最多的地區。
  通過恐龍腳印,古生物學家可以推測出恐龍的類型、大小、行跡等基本信息。在某些特殊條件下,恐龍腳印上還可能保存有皮膚印痕,可為研究恐龍皮膚結構、復原恐龍形態提供珍貴信息。
  腳印「暴露」恐龍的生活行跡,由此,我們可以判斷出恐龍的運動狀態,如行走、奔跑、跳躍甚至「泳姿」等,這將進一步助力對恐龍生活習性的研究,尤其是恐龍的社會性與群居性,以及不同恐龍種群間的關係。此外,恐龍足跡還可以提供研究特定遠古環境與生態的線索,例如古海岸線的位置與形狀、水深及水流方向等,其相關研究,對人們進一步探索恐龍動物群地層、遠古生態、古生物地理時空分布等具有重大意義。

四川特色恐龍知多少
馬門溪龍
  國內迄今為止發現的體型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之一,因在宜賓馬鳴溪渡口發現其化石而命名。據出土的骨骼化石推測,該類恐龍的脖子長度達12米,是當今世界上脖子最長的動物——長頸鹿的6倍。
峨眉龍
  中型長頸蜥腳類恐龍,生存於侏羅紀中晚期,因化石首先於1939年在峨眉山東邊的榮縣發現而命名,是中國最常見的蜥腳類恐龍之一。
四川龍
  中華盜龍科恐龍的亞種之一,與存在於北美洲的異特龍具有親緣關係。根據其骨骼化石測算,該類恐龍身長約8米,是存在於侏羅紀晚期四川盆地一帶極為兇猛的掠食性動物。
華陽龍
  生活於侏羅紀中期,是至今發現的最早的劍龍類恐龍。其化石首度出土於著名的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以四川古稱「華陽」命名,其發現讓侏羅紀晚期生活於四川盆地的沱江龍、嘉陵龍、重慶龍等劍龍類恐龍的進化關係更加清晰。

相關焦點

  • 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巴中市通江縣毛浴鎮一個小山坡的石板上發現了疑似恐龍腳印,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4歲女童發現2億年前恐龍腳印 震驚古生物學家
    --英國一名4歲女童與家人在威爾斯巴裏海灘(Barry beach)散步時,在一塊巖石上發現距今2.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英國一名4歲女童在威爾斯巴裏海灘(Barry beach)發現距今2.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
  • 祿豐發現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多圖+視頻)
    這是1.5億年前鳥形恐龍在雲南祿豐留下的腳印!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7月22日正式宣布,他們在中國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這個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與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都有著重要意義。
  • 古生物學家發現 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
    發 現 這是一個奇怪的腳印,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度過了數億年時光,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7月22日,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在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 邢立達說,「足跡點就在恐龍谷博物館的後山,我們穿過一片玉米地,挖開浮土和落葉,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怪足跡。」
  • 人類的起源真相是什麼?專家發現2.9億年前的腳印,是否有聯繫?
    人類的起源真相是什麼?科學家發現2.9億年前的腳印,是否有聯繫?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可以知道人類是由古猿類進化而成的產物。我們現代人和猿類其實是有著共同的祖先,人類之所以可以能夠行走,是因為經歷了多年的演變。在演變過程中通過釋放出雙手,創造出了多種文明。
  • 恐龍稱霸地球多年,最後卻停止進化了,背後隱藏了什麼秘密?
    恐龍稱霸地球多年,最後卻停止進化了,背後隱藏了什麼秘密?回溯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事件,如果恐龍還在世的話,估計人類不可能統治地球,人類還要每天躲避恐龍的捕殺,所以說人類擁有的一切都是萬分慶幸的,也該感謝大自然。恐龍稱霸地球多年,最後卻停止進化了,背後隱藏了什麼秘密?
  • 雲南發現1.5億年前的鳥形恐龍腳印
    這是一個奇怪的腳印,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度過了數十年時光,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
  • 楚雄州發現1.5億年前的鳥形恐龍腳印
    ,它藏身在一片濃密的玉米地旁邊,度過了數十年時光,直到一群古生物學家的到來,才讓它「浮出水面」。今天上午,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美古生物學家正式宣布,他們在中國雲南祿豐發現的這批特殊的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的時候,這裡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該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與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都有著重要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 G.
  • 四川現中國最長肉食恐龍足跡 69米石灘80個腳印
    其中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行跡為中國最長的肉食龍行跡,長度為69米,約有80個,最長腳印60釐米。腳印如此密集,究竟隱藏著何種秘密?  1  偶然發現6次考察後發文引古生物學家關注  「從今年 4 月中旬到 7月初,一共來石板灘查看了6次,並於7月初在網上發布了關於恐龍腳板印遺蹟的文章。」
  • 韓國發現1.1億年前最小恐龍足跡 推測大小宛如麻雀
    原標題:韓國發現1.1億年前最小恐龍足跡 推測大小宛如麻雀   據美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研究人員在韓國挖掘現場發現1.1億年前如麻雀大小的恐龍足跡,足跡大小僅1釐米,據推算這種恐龍甚至可以放進我們的手掌。
  • 5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發現「人類」鞋印,誰留下的腳印?
    史前文明一直是現代人研究的課題,無獨有偶,1968年的6月份意外發現了5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本以為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化石,沒想到在化石上竟然意外發現了人類腳印,讓很多人不了解,在5億年前已經有人類了嗎?答案肯定是沒有的,那麼這一腳印是誰留下的?眾人紛紛懷疑到了史前文明的頭上。
  • 祿豐發現1.5億年前鳥形恐龍腳印
    近日,中外古生物學專家學者宣布,在西班牙北部阿斯圖裡亞斯省和中國雲南祿豐發現了一批特殊的足跡,這些足跡顯示在侏羅紀-白堊紀之交時,這些地區生活著一類奇特的古鳥或鳥形恐龍。該發現對研究歐洲與中國晚中生代鳥類和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恐龍腳印化石是怎麼留下的?
    身後的淤泥灘留下了一串難看的腳印。灼人的陽光沒用幾天就曬乾了你留下的足跡,而它的邊上,還有一堆紛亂的其他腳印。替換高清大圖旱季裡,恐龍走過露出的湖底,留下一串腳印雨季,昔日的小水坑重現碧波萬傾。水面以下,沒羞沒臊的魚兒正在用生命進行群P。湖水裡漂浮的泥沙慢慢沉到水底,覆蓋了死去的魚群,還有你的腳印。
  •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攀巖愛好者在歌樂山峭壁上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1.9億年前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所留,填補亞洲卡巖塔足跡空白。重慶歌樂山地區發現的恐龍足跡群 | 邢立達供圖作者 | 劉森 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展覽部主任責編 | 高佩雯清晨的陽光灑滿湖面,一隻恐龍開始了一天的覓食之旅。
  • 穿越者的足跡:踩在三葉蟲化石上的人類腳印
    ,並且在「羚羊噴泉」附近發現了一些三葉蟲化石,當梅斯特像往常一樣將這些化石敲開的時候,不由得大吃一驚,當下的發現使他甚至懷疑自己的眼睛,在他眼前距今已有3億年的三葉蟲化石巖石斷面中央有一個人的腳印,在這個腳印中間踩著一個三葉蟲。
  • 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算哪門子發現?
    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算哪門子發現?Patel翻譯 SME科技故事恐龍不怎麼注意個人衛生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實際上不管是哪一種恐龍在現實中都可能非常噁心。它們的頭皮屑成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距今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化石。這項發現不僅成為了一個調侃海飛絲的新梗,也的確解釋了恐龍脫皮的通用原理。
  • 3億年前就有人類腳印,是人類穿越時空,還是遠古文明滅絕?
    神秘的腳印自從「恐龍谷」被發現以來, 除了大量恐龍化石重見天日外,最令人吃驚和不可思議的就是,在「恐龍谷」中恐龍足跡化石旁,竟然發現了人類的腳印化石。1930年,科學家在美國肯塔基州3億年前的原生代的海岸沙灘上,發現了約10處相當完整的人類腳印化石。1968年,考古學家在美國猶他州的羚羊噴泉發現了與最古老的三葉蟲化石同時留下來的人類腳印化石。
  • 迄今最大恐龍腳印化石被發現,寬約1米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勞倫斯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堪薩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大衛·伯恩漢姆(David Burnham)稱:「這些恐龍的身軀真的龐大。」他所在的研究小組給這個恐龍取了一個綽號「大腳」,猜測這種恐龍身長約30米,幾乎與海裡的藍鯨一樣長。研究人員使用3D掃描並詳細測量,對比鰓恐龍腳印化石與其他恐龍腳印化石,確認這是迄今尺寸最大的恐龍腳印化石。
  • 四川攀枝花發現2.1億年前怪獸足跡
    攀枝花發現的手獸足跡。   恐龍在大家的印象裡體型龐大,曾經是地球的霸主。而恐龍有天敵沒?這個問題現在有了部分答案—近日在金沙江畔,有一些奇怪的足跡被人發現。足跡距今約2.1億年,即三疊紀晚期。根據古生物學者研究後初步斷定,足跡的主人為「手獸」,屬於主龍假鱷類。這類怪獸體型超過5米,在三疊紀晚期的四川,乃至其他大陸來說,是毫無疑問的頂級掠食者,早期的恐龍根本不是它的對手,可被輕易「秒殺」,當做點心吃掉。
  • 蘇格蘭現恐龍腳印 專家:越是研究天空島就越能發現更多的恐龍腳印
    2018年4月4日訊,(嚴玉潔)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4月3日報導,科學家近日在英國蘇格蘭天空島發現了世界最大恐龍的腳印,這些恐龍生活在距今1.7億年前。與此同時,科學家們還在同一地點發現了獸腳類恐龍的腳印。而在2015年,天空島上也曾發現了一些恐龍腳印,這些恐龍相對年輕,體型也相對較小。地質學家說,這些新發現很重要,因為中侏羅世時期的恐龍活動證據很少,在世界範圍內也鮮有這樣的化石遺址。這些發現進一步證明,在進化的關鍵時期,恐龍曾在天空島廣泛存在。它還表明,很多恐龍並不僅限於生活在陸地上,它們經常生活在水邊,可以穿越古老的洩湖去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