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現中國最長肉食恐龍足跡 69米石灘80個腳印

2020-12-05 搜狐網

  繼去年8月巖壁發現恐龍腳印後,瀘州古藺縣再現恐龍迷蹤。在古藺桂花鄉,村民們發現,在當地一個名為石鳳窩的地方,有著不少恐龍足跡。昨日,中外權威專家對恐龍足跡進行了實地考察。

  據專家介紹,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跡近300個,至少含3個種類的恐龍,判斷為白堊紀早期遺蹟。其中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行跡為中國最長的肉食龍行跡,長度為69米,約有80個,最長腳印60釐米。腳印如此密集,究竟隱藏著何種秘密?

  1

  偶然發現6次考察後發文引古生物學家關注

  「從今年 4 月中旬到 7月初,一共來石板灘查看了6次,並於7月初在網上發布了關於恐龍腳板印遺蹟的文章。」昨日,古藺縣桂花鄉政府黨政辦工作人員徐挺告訴華西城市讀本記者,自己從小就對大自然很感興趣,是一名生態愛好者,曾在鄉楠小學當過校長,今年四月中旬被調到桂花鄉政府黨政辦,協助旅遊開發工作。

  自從聽說漢溪村村民反映石鳳窩石板灘上的腳板印,不知是龍還是鳳,為確定這些腳板印是什麼動物留下來的,徐挺多次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通過資料分析和實地查看,徐挺初步認為石板灘上的腳板印可能是恐龍遺留下來的。

  在最後一次考察之後不久,徐挺便在網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恐龍腳印的報導,頓時引起了國內外著名古生物學家的關注,便於兩日後趕往現場進行實地勘察,「其實剛開始時大家都不認同我的看法。」徐挺回憶道。

  2

  昨日親歷69米含80腳印為目前最長肉食恐龍行跡

  昨日中午,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同國內外知名古生物專家一起驅車,從桂花鄉出發前往恐龍腳印所在地石鳳窩,相距有10裡。在行駛到一半,因為沒有公路,車輛無法再前進,只能靠步行。步行上山近一小時後,記者看到了這片有著恐龍腳印的長石灘。這片石灘長近 650米,石面上幾乎隨處可見大小不同的石坑。

  剛踏上石灘,專家便激動地說,「這就是恐龍腳印!」隨後,專家走向石灘裸露比較明顯位置的最高處,開始拉線畫探方,每兩米便做一個標記。在畫探方的同時,專家一邊清理坑中落葉,並用不同顏色粉筆標記出不同行跡的恐龍腳印。

  據專家的初步統計,這些腳印留存於白堊紀早期。另據初步統計,此次發現的恐龍腳印有近300個,其中一道恐龍行跡長69米,含有約80個腳印,這一串腳印已經確定為中國目前發現的最長的肉食龍行跡,甚至可能會成為亞洲最長。

  3

  試圖還原至少3種恐龍留蹤跡來此歇腳喝水獵食

  「現場的發現令我非常震撼。」來自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原館長、研究館員彭光照說,昨日發現的恐龍足跡群不僅面積大、腳印多,並且類型豐富。彭光照介紹,根據腳印的行走方向和大小,現場發現至少應該有3種不同種類的恐龍腳印,分別是蜥腳類、鳥腳類和獸腳類動物。「最大的、圓形的是蜥腳類,稍小的三趾形並帶有尖銳爪痕是獸腳類,最小的 有 著 圓 鈍 趾 頭 是 鳥 腳類。」

  同時,經專家的現場考察及推測,這片長石灘在恐龍存在的時期應該是一片巨大的湖灘,而不遠處應有湖的存在。「根據我們的考察,可以推斷出這裡應該是恐龍喝水的地方。這些小腳印(鳥腳類)是與湖盆方向垂直或成一定角度行走的,而大點的腳印(獸腳類)因為是食肉動物既要喝水又要捕食,所以腳印是沿著湖邊行走的。」彭光照還說,根據足跡化石的證據,可以推斷出當年這些恐龍在這裡曾發生過精彩的獵殺。傳說故事石達開和紅軍長徵曾從腳印上經過

  傳說很多年以前,一次突然發生山體滑坡,形成了長650米,寬65米的石板灘,當時的人們在石板灘上發現了這些坑坑窪窪的腳板印,仔細一看,發現有的腳板印像鳳,有的腳板印像龍,在發現這些腳印不久後,人們便在石板灘下面修建了樓閣,由於當時人們的文化水平較低,無法辨別石板灘上的腳印究竟是龍還是鳳,但多數人認為是鳳,便取名為石鳳窩。

  為了確定石板灘上的腳板印究竟是龍還是鳳,樓閣村(2008年更名為漢溪村)老支書陳文思在今年四月,專程找到了古藺縣桂花鄉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徐挺,來石板灘查看腳板印。

  另據當地村民介紹,這條道路曾是一條「茶馬古道 」。 在 太 平 天 國 時 期(1862年),石達開在到達大渡河前曾在這裡居住了三個月的時間,在距離發現恐龍足跡不遠的地方還立有石達開的祭臺。紅軍長徵時期,紅軍四渡赤水,曾從這裡走過,還曾借宿過附近群眾家裡。

  祖輩口傳有龍腳印好幾代曾用來曬穀子

  「很早以前我們就知道這裡有腳板印了。」在距離發現恐龍腳印約300米的半山腰,村民劉延華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從他記事起,他便聽家裡的長輩說,附近的山上有龍腳印。

  「只知道是龍腳印,搞不懂是什麼動物,也不知道珍不珍貴。」劉延華說,因為這裡有龍腳印,附近的村民都知道,學校的老師和政府的工作人員也都來看過,但也一直都沒有變化。直到昨日有專家來考查,他才略微懂得,這些腳板印很珍貴。

  「那裡有一個很長、很平的灘子,家裡還在做農事時,會將收穫穀子的背上來曬。」劉延華的妻子張太群嫁過來已經有近30年了,她記得這裡以前是個很大的石灘,寬度有近50米,直接連到了兩側的山壁。她說,在石灘上除了中間的足跡比較多,現在被植被覆蓋的區域,也曾看到過龍腳印。專家釋疑

  1

  這些腳印能說明什麼問題?

  通過腳印距離 可推算恐龍奔跑速度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在讀博士生邢立達:昨日現場的工作主要對坑內清雜,將所有清晰畫上輪廓。接下來還將用薄膜把腳印覆蓋並臨摹下來,等回到北京後會對腳印做進一步的研究,確定屬種以及復原古生態。

  通過每個腳印之間的距離,可以推算出恐龍的奔跑速度,不同的快慢也可以體現出一些古動物群的細節。

  2

  同去年發現的另一處腳印是否有關?

  一個侏羅紀早期一個白堊紀 相差幾千萬年

  邢立達:整個四川盆地侏羅紀時期的恐龍非常發達,但是侏羅紀之後的白堊紀恐龍發生了什麼變化我們還不是很清楚。該地區的恐龍足跡群還可以和國內及世界同期的足跡做橫向對比,復原出整個盆地在白堊紀時期的古生態。

  此外,去年專家考察團曾在古藺縣椒園鄉同樣發現過恐龍腳印,但上次所發現的腳印是侏羅紀早期的腳印,與此次發現的腳印相差了至少幾千萬年。

  徐挺 華西都市報記者劉建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肖婷 實習生 任燕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五歲娃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真是恐龍腳印!
    5歲大的小男孩,自稱發現了恐龍腳印,為此,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特地趕往四川通江縣毛浴鎮考證,沒想到結果還真是,而這也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本次四川之行,源於今年國慶期間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小朋友楊哲睿從小喜歡自然科學,這次和父母回四川老家,聽外公說山石上有超大號"雞腳印",小傢伙看了以後推斷這是恐龍足跡。
  • 四川現60釐米巨型恐龍足跡 盤點史前十大恐龍(組圖)
    近日,瀘州市古藺縣桂花鄉恐龍足跡數量第三次得到刷新。記者了解到,繼前兩次發現500餘個恐龍足跡後,桂花鄉在小地名石廟溝、雷背、石花灣三個地點,又發現了70餘個恐龍足跡。中國地質大學博士生邢立達為探訪恐龍足跡第三次來到桂花鄉,據邢立達介紹,此次發現含蜥腳類、鳥腳類和獸腳類三類恐龍腳印。通過對腳印走向和大小的細緻勘察,發現了1億年前食草恐龍成群活動的證據和分布密集的中小型肉食恐龍足跡。
  • 四川敘永首現罕見鳥腳類恐龍足跡 距今約一億年
    前日,由國內幾位知名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組成的專家團一行,對可疑足跡的發現地點進行考察研究,證實此處新發現的足跡為恐龍足跡。同時,此次足跡中還發現了11個鳥腳類恐龍足跡,專家稱這在中國非常罕見。然而今年7月,幾名恐龍專家到山的那邊考察,發現了7個恐龍腳印,一下便激發了李錦勤的想法,這會不會是恐龍腳印?  「我有個朋友在縣委工作,最近一次他到我們這裡來,我便告訴了他這裡的情況,叫他跟我來看看。」李錦勤說,他告訴了朋友自己的疑惑,隨後他便帶著朋友一起上了山。到達現場後,朋友立即用相機拍了幾張照片,下山後,朋友告訴李錦勤,他將把這些照片發給相關的專家鑑定。
  • 四川攀枝花發現2.1億年前怪獸足跡
    恐龍在大家的印象裡體型龐大,曾經是地球的霸主。而恐龍有天敵沒?這個問題現在有了部分答案—近日在金沙江畔,有一些奇怪的足跡被人發現。足跡距今約2.1億年,即三疊紀晚期。根據古生物學者研究後初步斷定,足跡的主人為「手獸」,屬於主龍假鱷類。這類怪獸體型超過5米,在三疊紀晚期的四川,乃至其他大陸來說,是毫無疑問的頂級掠食者,早期的恐龍根本不是它的對手,可被輕易「秒殺」,當做點心吃掉。
  • 看到「雞腳印」,說出恐龍類別!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近日,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 發現恐龍足跡, 成國內最小年紀恐龍發現者, 讓網友直呼「了不起」!
  • 四川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小朋友楊哲睿今年國慶期間,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聽外公說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從小喜歡自然科學的他,尤其對恐龍感興趣,看到這些「雞腳印」後,當場斷定是恐龍足跡,而且清楚地說出了恐龍類別。
  • 四川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封面導讀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專家本次通江之行,源於10月1日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小朋友楊哲睿今年國慶期間,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聽外公說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從小喜歡自然科學的他,尤其對恐龍感興趣,看到這些「雞腳印」後,當場斷定是恐龍足跡,而且清楚地說出了恐龍類別。孩子媽媽把圖片視頻傳給北京的專家,10 月10日,北京和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一行抵達現場予以了確認。
  • 亞洲第二例,中國發現肉食恐龍也會遊泳
    2016年9月5日,中外古生物學者宣布,他們在雲南省中部的恐龍山鎮,發現了中國首例的肉食龍和植食龍遊泳足跡。這類足跡目前在全球僅發現數例,亞洲此前只有一處記錄。「這是典型的恐龍遊泳跡」,邢立達回憶道,「足跡分成兩種類型,其中的肉食龍遊泳跡這是中國第二次發現這種足跡,另外幾個很可能是植食龍留下的,這在中國還屬首次,這些足跡對復原當地的古生態,古行為學的研究有重要的意義。」長期以來,恐龍會不會遊泳?是古生物學界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
  • 四川宜賓拍到巨大恐龍腳印,專家:是侏羅紀晚期實雷龍留下的
    紅星新聞10月23日消息,因為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在老家拍攝的疑似「恐龍腳印」的視頻,四川宜賓百花鎮的網紅周超(微博名@鄉村超娃)沒想到,自己竟真「招來」了古生物學專家,證實確實是侏羅紀晚期的恐龍足跡。10月18日,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一行來到四川宜賓百花鎮,現場考察發現了獸腳類實雷龍足跡,這是侏羅紀晚期巨大食肉恐龍足跡,也是在四川盆地首次發現的侏羅紀晚期大型食肉恐龍足跡。
  •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當時我和朋友因為走錯路無意中來到了這片崖壁旁,就在我們試圖徒手爬上這片崖壁時,我猛然發現石頭之上有一些動物留下的腳印。」足跡發現者,也是登山愛好者的景隨心說。這些足跡分布在整個峭壁的中部,大部分為三個趾頭,長得有些像是「雞爪」。景隨心將這些足跡拍下來,發給了北京的恐龍足跡學家邢立達。
  • 《恐龍足跡》匯集近400張珍貴照片 恐龍用兩足還是四足行走
    甘肅永靖縣鹽鍋峽,世界上最精彩的足跡化石點之一:一群30來米長的大夏巨龍到古湖畔喝水。禽龍群喜歡跟著這些大傢伙,因為總能揀到點便宜。幾隻肉食性馳龍尾隨而至,打算捕捉那些老弱病殘做大餐,驚起岸邊棲息的水鳥和翼龍——一億多年前的各大類生物,將腳印留在了同一片湖灘上。足跡獵人根據這些足跡化石,復原出當時的熱鬧場景。
  • 1.3億年前的恐龍腳印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34處●目前,全川共發現34處恐龍足跡化石點,分布在10個市(州)的16個縣(區)85%●從地理分布上,四川盆地南部(樂山、自貢、內江、宜賓、瀘州)與涼山州地區的恐龍足跡化石點最為豐富,分別有16處和13處,佔全川恐龍足跡化石點的85%獨一無二●地質年代分布上,四川的恐龍足跡化石涉及的地質時代連續而齊全,從晚三疊世-
  • 7.5米食肉恐龍踩個腳印,被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了!
    幾天前,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公布了在江西發現的暴龍類化石,不過不是骨骼化石,而是罕見的腳印化石。贛州大腳印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古稱虔州。很多人對贛州的印象可能來自於贛南臍橙,但是在古生物學家眼中,贛州可是化石寶庫,這裡已經發現了包括暴龍類在內的大量恐龍。
  • 蘭溪驚現浙江省最小食草恐龍足跡!小恐龍腳印形似酒杯……疑似存在...
    10月8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 Lockley)教授等中美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浙江省中西部蘭谿市發現了重要的大型恐龍足跡,而這些足跡長久以來被人們解釋為「八仙下棋」的遺蹟。該發現對研究中國白堊紀中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以及民間傳說對古生物學的影響都有著重要意義。
  • 中國發現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
    7月29日,邢立達等古生物學家宣布,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暴龍類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個發現「霸王龍」的足跡!我們常見的「霸王龍」形象,應該是暴龍科(Tyrannosauridae)多種恐龍的俗稱。 通常意義上,「霸王龍」指暴龍(Tyrannosaurus rex),名字意為「暴君蜥蜴」。霸王龍並不是肉食龍中最大的一種,也不是最長或最重的,但它絕對是最令人恐怖的捕食者。
  • 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巴中市通江縣毛浴鎮一個小山坡的石板上發現了疑似恐龍腳印,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首次發現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恐龍足跡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小朋友楊哲睿今年國慶期間,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聽外公說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從小喜歡自然科學的他,尤其對恐龍感興趣,看到這些「雞腳印」後,當場斷定是恐龍足跡,而且清楚地說出了恐龍類別。
  • 恐龍足跡化石群或有上千腳印
    一隻小型獸腳類恐龍由南向北留下了7個足跡。本報記者 邱明 攝      本報臨沂7月3日訊(記者 邱明) 6月17日,一支由多名學者組成的考察隊對外發布消息,在臨沂市郯城縣李莊鎮發現一處白堊紀恐龍足跡化石群(詳見本報6月22日A05版報導)。7月初,在該化石群南側約100米處的水塘邊上,又有數十枚恐龍足跡化石被發現,隨著這個化石群範圍逐步擴大,有學者推測此處的恐龍足跡化石可能有上千個之多。
  • 義烏髮現80多處恐龍腳印化石
    翼龍腳印 浙江自然博物館提供  鳥腳類恐龍腳印 浙江自然博物館提供  有人算過,四隻腳的動物,比如馬,一天至少要走6000步,如果每走一步留下4個腳印的話,一天至少會留下2.4萬個腳印。按這種算法,一隻恐龍一生得留下多少腳印?但事實上,目前發現的恐龍腳印化石,少之又少。  所以當義烏髮現了80多處恐龍腳印化石時,簡直是驚呆了世界。  前天,由浙江自然博物館牽頭,來自中國、美國、阿根廷、葡萄牙等國的恐龍專家組了支近四十個人的小隊伍,去了義烏。對他們來說,80多處恐龍腳印化石,「實在太吸引人了」。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等特點據由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麗霞,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所長李大慶三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於2020年11月7日發現的,是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