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足跡化石群或有上千腳印

2020-12-03 齊魯晚報網

  一隻小型獸腳類恐龍由南向北留下了7個足跡。本報記者 邱明 攝

     本報臨沂7月3日訊(記者 邱明) 6月17日,一支由多名學者組成的考察隊對外發布消息,在臨沂市郯城縣李莊鎮發現一處白堊紀恐龍足跡化石群(詳見本報6月22日A05版報導)。7月初,在該化石群南側約100米處的水塘邊上,又有數十枚恐龍足跡化石被發現,隨著這個化石群範圍逐步擴大,有學者推測此處的恐龍足跡化石可能有上千個之多。
  郯城李莊恐龍足跡化石群詳情對外公布後,當地政府在現場豎起了兩塊保護告示牌,並拉起保護線安排專人看護,防止這些化石受到破壞。「來來回回聽專家講多了也學到了一些識別化石的知識,前幾天我去水塘邊巡視就有了意外發現。」馬振明是附近村莊的村主任,在他負責看護化石群期間,巡視到已知化石群南側的水塘邊時,一塊巖石上的兩個類似雞爪形的三趾印跡引起了他的注意。7月2日,化石群發現者、臨沂大學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客座教授唐永剛聞訊前來查看,不僅確認了這兩個印跡屬於小型獸腳類恐龍足跡化石,並在附近清理發現了更多的恐龍足跡化石。
  7月3日,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處新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點大約有70平方米,距離此前發現的化石群約有100米。同一塊巖層上分布著大小不一的三趾和五趾足跡,前者形狀像是放大了的雞爪,屬於獸腳類恐龍;後者呈近圓形,是蜥腳類恐龍。唐永剛判斷,其中一處由7個足跡等距連成串的化石點,是屬於一隻小型獸腳類恐龍由南往北行走時留下的「腳印」。據現場看護人員介紹,這裡原本是水塘,最近的高溫天氣導致水位下降比較快,水退下去後這些化石才逐漸顯露出來。
  除了這串小型獸腳類恐龍足跡,讓唐永剛欣喜的是,在多個獸腳類恐龍足跡上還留存有未風化的沉積覆蓋物。「這處足跡化石點長時間處在水面以下,完整保留了當年蜥腳類恐龍路過後足跡很快風乾並被沉積物填充掩蓋的原始狀態。」根據這些足跡沿南北方向由淺變深的特點,唐永剛判斷白堊紀時代這裡也是一個水塘,而且水塘應該是靠近北側,越往北地質越軟,所以恐龍留下的足跡越深。同時他根據現場地形地貌和已發掘地塊恐龍足跡化石的密度判斷,李莊恐龍足跡化石群可能保留了上千個恐龍足跡化石,遠比現在已知的近400個要多。

相關焦點

  • 山東郯城恐龍足跡化石:四道平行"腳印"是最重大發現
    山東郯城恐龍足跡化石群中,4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龍足跡,說明當時這裡至少有4隻小型恐爪龍在集體活動。 除此之外,4道基本呈直線並且往同一個方向前進的兩趾型恐龍足跡引起了唐永剛的重視,「此前學術界對這類恐龍是群居還是獨行存有爭議,這片足跡有可能是該類恐龍群居性的直接證據。」  「當時不具備正式考察的條件,就先放了起來。」唐永剛介紹,這處恐龍足跡化石群緊靠村落,貿然考察既有可能得不出翔實的結論,還會導致化石遭受損壞。直到2017年4月,這個村落因當地發展整體搬遷。
  • 四川現60釐米巨型恐龍足跡 盤點史前十大恐龍(組圖)
    近日,瀘州市古藺縣桂花鄉恐龍足跡數量第三次得到刷新。記者了解到,繼前兩次發現500餘個恐龍足跡後,桂花鄉在小地名石廟溝、雷背、石花灣三個地點,又發現了70餘個恐龍足跡。中國地質大學博士生邢立達為探訪恐龍足跡第三次來到桂花鄉,據邢立達介紹,此次發現含蜥腳類、鳥腳類和獸腳類三類恐龍腳印。通過對腳印走向和大小的細緻勘察,發現了1億年前食草恐龍成群活動的證據和分布密集的中小型肉食恐龍足跡。
  • 五歲娃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真是恐龍腳印!
    ,為此,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特地趕往四川通江縣毛浴鎮考證,沒想到結果還真是,而這也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小朋友楊哲睿從小喜歡自然科學,這次和父母回四川老家,聽外公說山石上有超大號"雞腳印",小傢伙看了以後推斷這是恐龍足跡。他說雞腳印沒有這麼大,看起來像獸腳類恐龍的腳印,獸腳類就是吃肉的恐龍,它用兩個腳走路。
  • 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從晚三疊世-早侏羅世-中侏羅世-晚侏羅世-早白堊世-晚白堊世各個時代的地層中均有發現,在我國獨一無二川內幾處知名的大規模恐龍足跡化石群1 峨眉川主恐龍足跡化石點2 古藺漢溪恐龍足跡化石點3 資中金李井恐龍足跡化石點4 昭覺三比羅嘎恐龍足跡化石點恐龍腳印如何形成化石
  • 看到「雞腳印」,說出恐龍類別!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近日,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 發現恐龍足跡, 成國內最小年紀恐龍發現者, 讓網友直呼「了不起」!
  • 1.3億年前的恐龍腳印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早侏羅世-中侏羅世-晚侏羅世-早白堊世-晚白堊世各個時代的地層中均有發現,在我國獨一無二川內幾處知名的大規模恐龍足跡化石群1 峨眉川主恐龍足跡化石點2 古藺漢溪恐龍足跡化石點3 資中金李井恐龍足跡化石點4 昭覺三比羅嘎恐龍足跡化石點恐龍腳印如何形成化石  可以想像這樣一幅畫面:1.3億年前的一天,風和日麗,一隻恐龍從溼軟的河灘地走過
  • 怎麼別人度個假,都能發現恐龍足跡化石……我酸了
    這是四川盆地北緣(廣元、巴中和南充)第一次發現白堊紀恐龍足跡,表明約一億年前此地有恐龍活動。(PS:在北京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內,專家也曾發現過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也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證據。)
  • 怎麼別人度個假,都能發現恐龍足跡化石...我酸了
    專家判斷足跡化石的主人為白堊紀早期恐龍,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緣(廣元、巴中和南充)第一次發現白堊紀恐龍足跡,表明約一億年前此地有恐龍活動。(PS:在北京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內,專家也曾發現過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也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證據。)
  • 蘭溪驚現浙江省最小食草恐龍足跡!小恐龍腳印形似酒杯……疑似存在...
    「神仙馬蹄印」之一形似酒杯的小恐龍腳印省內尚屬首次發現那金幸生是如何斷定這些就是恐龍足跡的呢?它們又都是如何形成的呢?「你仔細看這些坑洞,都有恐龍腳爪的痕跡。」後來又有新的泥沙把足跡掩蓋了,隨後由於地殼抬升,河流變成了大山裸露在外,上面的覆蓋層就慢慢風化掉了。「因為新覆蓋上去的一層泥沙比下面早已定型的泥沙更容易風化。久而久之,足跡就形成了。」金幸生說,不過,但從肉眼觀察這些足跡,很難判斷他們屬於什麼恐龍,需要更詳細的對比。
  • 四川現中國最長肉食恐龍足跡 69米石灘80個腳印
    繼去年8月巖壁發現恐龍腳印後,瀘州古藺縣再現恐龍迷蹤。在古藺桂花鄉,村民們發現,在當地一個名為石鳳窩的地方,有著不少恐龍足跡。昨日,中外權威專家對恐龍足跡進行了實地考察。  據專家介紹,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跡近300個,至少含3個種類的恐龍,判斷為白堊紀早期遺蹟。
  • 福建首現恐龍足跡,八千萬年前的腳印,您仔細品!
    8千萬年前的腳印您仔細品2020年11月7日,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在上杭縣龍翔大道旁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坡進行勘探時,從坡面覆蓋的紅褐色風化土層下,意外發現了一枚三趾型恐龍足跡在約1600平方米的坡面上考察隊逐步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腳印它們分別屬於植食性蜥腳類、大型中型小型鳥腳類、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這個地方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240枚腳印距今8千萬年!中國首次出土大型恐龍類足跡
    位於中國福建省的龍巖上杭縣發現了恐龍足跡群,這也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經過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這些恐龍足跡群距今8000萬年、至少8種、240餘枚,是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 安順么鋪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足跡,研究者認為可能為這種動物足跡
    到了目的地,記者跟著該村的村主任陳恩詳和支書一同去往發現古生物腳印化石的地點,下車後步行十多分鐘路程便到了一座名為將軍山的山腳,那些古生物化石足跡就在此被發現。 在現場,記者看見古生物化石足跡的地方已經被村裡保護起來,加蓋了頂棚和拉上了隔離帶。走進,便可見巖石上面分布著形狀各異與大小不等的腳印,這些腳印,有的像牛蹄,有的像雞爪,還有的分辨不出形狀。除了足跡,現場還有很多條明顯的行跡交叉在巖石上。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福建省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發現地點位於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據介紹,2020年11月7日,在福建省直有關部門的倡議和指導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在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
  • 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系延安首例
    2020年8月的一天,延長石油杏子川採油廠勘探科職工惠瑞瑞與延長石油集團研究院駐廠人員馬浪、李欣偉外出勘查油區露頭巖石特性時,無意中在安塞馬家溝龍泉寺附近出露的地層中,發現有疑似爪型足跡。足跡化石足長介於35cm-45cm,足寬介於24cm-40cm。
  • 朝陽:鳳凰爪印實為恐龍腳印(圖)
    ,據該村書記張文彬介紹,他的爺爺講過,解放前就發現這裡的石頭上有一串串動物腳印。因為朝陽有九鳳朝陽的傳說,於是當地百姓把這些腳印叫做鳳凰爪印。村民說,多年來,不同膚色的人紛紛慕名而來,其中包括已知的美國、德國、俄羅斯、日本人來到這裡,拍照,採集標本。外國人的研究成果,無從知曉。這些腳印究竟是哪種動物留下的,一直是一個謎。
  • 1億多年前,山東為啥這麼多恐龍…
    馬陵山,橫跨山東臨沭、郯城和江蘇新沂等兩省的3個縣,是一條低山丘陵,北南走向綿延60餘公裡,以形似奔騰的駿馬而得名,是一處國家地質公園。馬陵山上的金雞嶺以出產鑽石聞名,當地居民曾在附近的地表先後發現了國內出產的兩顆最大的天然鑽石,分別重達281.25、157.786克拉。
  • 浙江自然博物館發現我省最早的恐龍足跡化石
    我省是恐龍化石最多的省份之一,已在18個縣市區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和恐龍足跡化石,東陽市還被命名為恐龍之鄉。迄今以我省發現的恐龍化石命名的恐龍種類,有浙江吉蘭泰龍、麗水浙江龍、中國東陽龍、天台越龍和東陽盾龍等6種恐龍,此外還有恐龍化石正在鑑定研究中,不久就會有新種恐龍被命名。我省此前發現的恐龍化石都在白堊紀的中晚期,同位素測定年齡為距今1億年左右。
  • 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近日,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 發現恐龍足跡 成國內最小年紀恐龍發現者 讓網友直呼「了不起」 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