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別人度個假,都能發現恐龍足跡化石……我酸了

2020-12-03 騰訊網

國慶期間,四川一名5歲男孩楊哲睿在回巴中通江老家度假時,在山間發現了恐龍足跡化石。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趕赴現場確認,證實了這一發現。

專家判斷足跡化石的主人為白堊紀早期恐龍,距今約1.3億年。

這是四川盆地北緣(廣元、巴中和南充)第一次發現白堊紀恐龍足跡,表明約一億年前此地有恐龍活動。(PS:在北京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內,專家也曾發現過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也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證據。)

四川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圖片來源邢立達

足跡化石是啥?它的發現又意味著什麼?

足跡化石( track fossil)是遺蹟化石的一種。

指保留於沉積巖層面上的動物足印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而恐龍足跡作為恐龍研究的一個新分支,是由恐龍腳丫兒「踏」出來的化石,它有著恐龍骨骼化石無法替代的作用。

骨骼化石保存了恐龍生前身後一些支離破碎的信息,足跡化石保存的卻是恐龍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一瞬。

這些足跡不僅能反映恐龍日常的生活習性,行為方式,還能解釋恐龍與其環境的關係,這些都是古生物學家夢寐以求的寶貴信息。

山東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群,圖片來源 sina

恐龍的足跡是怎麼變成化石的呢?

恐龍足跡化石的形成並不簡單。

足跡只有剛剛出現後就被掩埋在沉積物中才會變成化石。

如果恐龍在沙灘上潮溼的沙子上留下了腳印,這些腳印可能會被隨後來臨的潮水帶來的沉積物掩埋。

或者,洪水會將泥土覆蓋在恐龍留在河岸上的足跡上。只有當新的沉積物與足跡所在地的沉積物不同時,足跡才會變為化石。

圖片來源 zhihu

也就是說,這些足跡化石,原本來自於恐龍踩在湖底淤泥中的腳印。

在漫長的時間洪流中,腳印被湖水裡漂浮的泥沙覆蓋,隨著湖泊的逐漸擴大,被掩埋在越積越深的沉積物中。

又經過幾十或上百萬年的地表沉降,那攤印著腳印的沉積物逐漸變成巖石。

在經歷幾億年的地表抬升、褶皺成山、風化侵蝕等作用後,那塊印著腳印的巖石出現在某個地方,被人們發現,經專家認證為足跡化石。

一處不足10平方米的沙泥巖層上發現的多個恐龍腳印化石,圖片來源 cctv

足跡化石極為脆弱,如果沒能在幾個星期內將化石挖掘出並運送至博物館儲藏起來,化石可能會結霜破裂,或被水衝走。

很多足跡化石在被研究前就已消失。這也說明了足跡化石的罕見與珍貴。

這些恐龍的足跡化石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當前的恐龍足跡研究大致分為兩個傾向。

一種是研究它的地質意義。

這一方向的研究專家認為,恐龍足跡並不是恐龍主體的一部分,也不是恐龍的遺物(如蛋化石、糞化石),它只是恐龍走路時留下的腳印的痕跡。

所以它只有地質學上的意義,如鑑定地層是否逆轉,鑑定恐龍足跡形成時的地質時代,以及提供古地理學、古生態學方面的信息。

而另一個方向則是研究這些恐龍足跡在生物學上的意義。

專家們認為,恐龍足跡能清晰地反映出造跡恐龍腳的構造,能區分是哪一大類恐龍留下的。

通過足跡,我們可以知道造跡恐龍的體長、體重,可以知道它們是怎樣行走的——有的恐龍是蹠行的或半蹠行的,有的是趾行的。

成群的足跡能反映恐龍群居、遷徙的情況,有時也能反映肉食性恐龍與素食性恐龍之間的爭鬥情況,以及恐龍之間的關係等。

廣東南雄發現一批珍稀的鴨嘴龍類恐龍足跡化石,

圖片來源 nigpas

除此之外,專家們通過對恐龍足跡的測量,能按一種計算公式測算出造跡恐龍的奔走速度,而骨骼化石是不可能提供這些信息的。

所以恐龍足跡不僅在地質學上很有意義,在生物學上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次的恐龍足跡化石的發現者楊哲睿小朋友只有五歲,從小就喜歡恐龍,他也是國內年紀最小的恐龍發現者。這是我們國家自然科學普及和素質教育巨大成功的表現,我們的下一代,未來可期。

End

蝌蚪五線譜編創文章/轉載註明來源

責編/Akua

向左滑動,查看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新媒體傳播體系

點下在看再走唄

相關焦點

  • 怎麼別人度個假,都能發現恐龍足跡化石...我酸了
    怎麼別人度個假,都能發現恐龍足跡化石......我酸了 2020-10-14 1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距今8000萬年共240餘枚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 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
  • 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發現者是潮州仔!也曾首個發現琥珀中恐龍化石
    這塊暴龍足跡於2018年夏天被發現,為獨立的右腳足跡。據南都此前報導,該化石尺寸超過58釐米,古生物學家從足跡推斷其體長可達7.5米。邢立達告訴南都記者,這與此前在贛州發現的暴龍類虔州龍「無論是從地層還是身體尺寸都一致」,是非常難得的骨骼-足跡可對應化石記錄。
  • 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系延安首例
    近日,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職工在延安市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恐龍足跡化石一事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屬實。據了解,這是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
  •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據介紹,2020年11月7日,在省直有關部門的倡議和指導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在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 浙江自然博物館發現我省最早的恐龍足跡化石
    我省是恐龍化石最多的省份之一,已在18個縣市區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和恐龍足跡化石,東陽市還被命名為恐龍之鄉。迄今以我省發現的恐龍化石命名的恐龍種類,有浙江吉蘭泰龍、麗水浙江龍、中國東陽龍、天台越龍和東陽盾龍等6種恐龍,此外還有恐龍化石正在鑑定研究中,不久就會有新種恐龍被命名。我省此前發現的恐龍化石都在白堊紀的中晚期,同位素測定年齡為距今1億年左右。
  • 延安發現首例恐龍足跡化石
    近日 陝西延長油田職工在延安市安塞油區 地質勘查時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這一意外發現已獲得 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 這也是延安市區域內
  • 「落鳳坡」恐龍足跡化石及其發現經過
    當得知此傳說後,我走訪了樣田鄉楊家墳村的村民群眾,詳細了解了「落風坡「鳳凰足跡」的有關情況。2001年2月我騎自行車到「落風坡」進行了實地調查,果然,發現在赭紅色的沙粒巖上完好無損地保留著大量的形如雞爪一樣的「鳳凰足跡」,如群眾所傳說的情形一樣,令我激動不已。次日,相約職教中心的幾位教師專程赴落風坡」進行詳細的測量、拍照。
  • 安塞油田勘探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近日,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的職工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恐龍足跡化石,這一發現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屬實,為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2020年8月,杏子川採油廠勘探科職工惠瑞瑞與延長石油集團研究院駐廠人員馬浪、李欣偉在外出勘查油區露頭地層展布情況及沉積構造現象時,無意在安塞馬家溝龍泉寺附近出露的地層中發現疑似爪型足跡。三人現場分析周圍巖層沉積特徵,測量足跡後懷疑可能為某種古生物爪型足跡化石。
  • 「恐龍」來了! 安塞油田勘探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本報訊(通訊員 侯小龍 記者 李星棋)1月11日,記者從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獲悉,該廠職工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了恐龍足跡化石,近日被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查證實,這一發現為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
  • 福建龍巖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剖面的層面還保存有波痕、泥裂、蟲跡等豐富的沉積構造和遺蹟化石,顯示出多種恐龍在旱季湖畔(湖岸帶或湖灘)活動(如飲水、進食)的場景。「此次在上杭發現的恐龍足跡有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八種。」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福建省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發現地點位於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據介紹,2020年11月7日,在福建省直有關部門的倡議和指導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在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
  • 韓國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網友:不可思議(圖)
    韓國發現恐龍足跡化石。圖片來源:韓國國立文化遺產研究所的官方Facebook) 人民網12月5日訊 據韓國《亞洲經濟》報導,韓國國立文化遺產研究所日前在官方Facebook表示在蔚山蔚州郡的盤龜臺巖刻畫一代發現了恐龍足跡化石。
  • 陝西延安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近日,陝西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職工在延安市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恐龍足跡化石,這一意外發現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這也是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2020年8月,延長石油杏子川採油廠勘探科職工惠瑞瑞與延長石油集團研究院駐廠人員馬浪、李欣偉外出勘查油區露頭巖石特性時,無意中在安塞馬家溝龍泉寺附近出露的地層中發現疑似爪型足跡。發現這一遺蹟之後,三人開始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實物對比分析,通過對該區域沿線的地層追蹤,以及遺蹟化石點周圍地層巖性及巖石組合特徵,初步判斷其為恐龍活動足跡化石,產出於中侏羅世中晚期直羅組上段頂部。
  • 延安地區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新聞聯播》記者 李紅娟 李楠 安塞臺 張志林 郭旭琴 折臣龍 王秀) 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職工日前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一處恐龍足跡化石,經專家現場考證屬實,這是延安地區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
  • 陝西省北部發現多組恐龍足跡化石
    新華社西安9月20日電(記者楊一苗)記者20日從陝西省地質調查院了解到,科研人員日前在陝西省北部的靖邊縣發現多組恐龍足跡化石。這也是繼在陝西省神木市發現實雷龍、恐爪龍類足跡後,科研人員再次在陝西北部白堊紀時代地層中發現恐龍足跡。
  • 福建上杭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光明日報福州1月12日電(記者高建進)12日,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近日發現的化石為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安塞油田勘探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近日,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的職工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恐龍足跡化石,這一發現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屬實,為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2020年8月,杏子川採油廠勘探科職工惠瑞瑞與延長石油集團研究院駐廠人員馬浪、李欣偉在外出勘查油區露頭地層展布情況及沉積構造現象時,無意在安塞馬家溝龍泉寺附近出露的地層中發現疑似爪型足跡。三人現場分析周圍巖層沉積特徵,測量足跡後懷疑可能為某種古生物爪型足跡化石。
  • 山東郯城恐龍足跡化石:四道平行"腳印"是最重大發現
    受訪者供圖郯城恐龍足跡化石群中,一枚巨大的圓形蜥腳類恐龍足跡。邱明 攝  三年前偶然發現  去年正式開始考察  馬陵山,橫跨山東臨沭、郯城和江蘇新沂等兩省的3個縣,是一條低山丘陵,北南走向綿延60餘公裡,以形似奔騰的駿馬而得名,是一處國家地質公園。
  • 託一位化石愛好者的福,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2019年12月25日,中外科學家研究團隊宣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這些恐龍足跡數量多、保存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