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5日,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麗霞,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所長李大慶等三位專家深入實地考察認定。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邢立達表示:
此次在上杭發現有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八種造跡者(恐龍)。
其中肉食性獸腳類為三趾型,並有著非常尖銳的爪痕;獸腳類中的恐爪龍類為二趾型,蜥腳類腳印由前後腳印組成,都像大型的圓坑,一些後腳印還有約三個粗壯的爪痕;鴨嘴龍類腳印的後足跡為三趾型,腳趾形似三葉草的葉片,爪痕非常粗鈍等。
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彭光照表示:
福建在恐龍化石資源方面的潛力還是很大的,尤其與江西、廣東毗鄰的閩西地區一些盆地,比如上杭、連城、武平、漳平、永安等,地表出露的大多是恐龍那個時代的陸相沉積地層。
這次上杭恐龍足跡群的發現是福建恐龍化石發現的一個良好開端,我相信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被發現,不僅恐龍足跡,還有恐龍骨骼,甚至恐龍蛋化石。
在上杭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後,市、縣高度重視,第一時間介入並採取各種保護性措施:
一是設置圍欄。
二是安裝監控設備。
三是聘請安保人員看守。
四是對足跡群現場進行應急保護。
下一步,龍巖市及上杭縣將進一步加強科學規劃,做好恐龍足跡群化石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加強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加快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和自然遺產傳承發展體系。
接下來,上杭縣將在五個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一是成立上杭縣恐龍足跡群保護工作機構。
二是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
三是加強原址保護。防止人為或自然力破壞。
四是搭建上杭國際恐龍足跡保護研究平臺。
五是做好保護利用規劃及項目策劃工作。
報導:925記者吳丁焱
編輯:許昕吟
編審:闕林福、肖燕
監製:林潮巖、張春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