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2日召開的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上通報,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福建發現的恐龍腳印
11月7日,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在上杭縣龍翔大道旁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坡進行勘探時,從坡面覆蓋的紅褐色風化土層下,意外發現了一枚三趾型恐龍足跡。
馬門溪龍名聲在外,被稱為「亞洲第一龍」
恐龍中所有的大類群都在中國有化石發現,蜥腳類恐龍也不例外。像大家熟悉的馬門溪龍(Mamenchisaurus),還有今年新報導的神奇靈武龍(Lingwulong shenqi)。
馬門溪龍
馬門溪龍是中國發現的最著名的大型恐龍,它長著長長的脖子和尾巴,以柱子一樣的四條腿走路。馬門溪龍看上去似乎笨笨的,缺乏自衛能力,其實它有自己的殺手鐧,那就是長在尾巴末端的尾錘!
馬門溪龍名聲在外,被稱為「亞洲第一龍」,其發現能夠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的1952年,當時一支在四川省宜賓市修築公路的施工隊炸山開路時意外發現了恐龍化石,這種恐龍後來被中國古生物學泰鬥楊鍾健先生命名為馬門溪龍(Mamenchisaurus)。
2004年在甘肅蘭州劉家峽地區發現了一些蜥腳類恐龍的化石碎片,被定種為劉家峽黃河巨龍(Huanghetitan liujiaxiaensis),化石包括左肩胛骨,一些肋骨碎片,幾乎完整的薦椎和兩塊尾椎。劉家峽黃河巨龍體長大約15米,只能算蜥腳類中的小個子。
黃河巨龍
人為什麼要研究龍?
世界各地都有發現恐龍的足跡,像在中國的福建,臺灣都發現很多恐龍足跡。
目前,研究恐龍依賴的是它們遺留在巖層中的遺骸(遺體)、遺蹟(皮膚、足印)、遺棄物(蛋和糞)化石。中國已記述的恐龍屬種100餘個(包括恐龍蛋和足印化石),在恐龍的2目24個科中我國幾乎都有代表。諸城出土了大量的恐龍遺骸、恐龍腳印、恐龍蛋化石。到目前為止,已發現有蜥腳類、鴨嘴龍類、甲龍類、角龍類、仲頭龍類等草食性恐龍化石以及霸王龍類、暴龍類、虛骨龍類等肉食性屬種的恐龍化石,並且角龍化石在亞洲是首次發現。
恐龍是一類古老的爬行動物,出現於2億多年前的三疊紀,至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滅絕,稱霸地球長達1億6千萬年。所以,我們要研究恐龍在地球上形成和演變的來龍去脈,主要研究恐龍從生存、繁衍、演化直至毀滅的發展歷程,我們從中掌握它的規律,對於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