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二例,中國發現肉食恐龍也會遊泳

2020-12-07 IT之家

2016年9月5日,中外古生物學者宣布,他們在雲南省中部的恐龍山鎮,發現了中國首例的肉食龍和植食龍遊泳足跡。這類足跡目前在全球僅發現數例,亞洲此前只有一處記錄。

化石的研究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學者邢立達博士,張建平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馬丁·洛克利教授;祿豐縣國土資源局地質遺蹟保護所所長王濤等專家學者在《遠古世界》期刊上撰文描述了這批珍貴的標本。

「這個化石點的規模非常小,我當時正行走鄉村小道上,路邊非常清晰的波痕引起了我的注意,」恐龍足跡的發現者,王濤所長告訴記者,「當我走近這個因為開路而暴露出來的區域,忽地眼前一亮,出現在眼前的竟然是幾個極其奇怪的足跡,每個足跡都由三道長長的、平行的爪痕組成,沿著公路分布。這種類型的足跡在祿豐地區從來都沒發現過!」

「這是典型的恐龍遊泳跡」,邢立達回憶道,「足跡分成兩種類型,其中的肉食龍遊泳跡這是中國第二次發現這種足跡,另外幾個很可能是植食龍留下的,這在中國還屬首次,這些足跡對復原當地的古生態,古行為學的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長期以來,恐龍會不會遊泳?是古生物學界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肉食恐龍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有「恐水性」的,無數的科普材料無不這樣寫著:在被肉食龍追殺中的植食龍,急中生智跳入河水,肉食龍追到岸邊,只能幹瞪眼了。直到2007年,美國古生物學家才真正找到肉食龍能遊泳的證據。但這類標本非常稀少。中國的首次確鑿記錄是2013年,來自四川昭覺地區的重要發現,其行跡非常確切地表明了肉食恐龍會遊泳。

和昭覺的發現類似,恐龍山鎮的造跡者是通過後肢的交替運動,雙腿像槳一樣提供推力,這有些類似於現生的靠雙足行走的動物,比如水鳥。很可能和小狗會遊泳一樣,這也是兩足恐龍與生俱來的本領。

邢立達博士告訴記者,恐龍山鎮的肉食龍遊泳跡與昭覺的類似,但另外幾個足跡則非常特殊。這3個較小的足跡與澳大利亞發現的溫頓足跡非常相似,溫頓足跡目前被認為是鳥腳類(植食性)留下的遊泳足跡。從足跡來推斷,造跡者的臀部高度大約是0.45米,基於雙足恐龍的遊泳方式,這也是水的大致深度。此外,我們還發現了可能是這些鳥腳類造跡者留下的尾痕。

「在距今1億年前的侏羅紀-白堊紀之交時期,這區域很可能是一片湖泊的淺水邊緣」,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恐龍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教授告訴記者,「大量恐龍在此戲水、捕食,是一處非常罕見的,糅合了古行為學,古環境學的恐龍足跡學證據。」

相關焦點

  • 非洲發現第一種會遊泳恐龍
    科學家發現半水棲「怪獸」——棘龍。圖片來源:Davide Bonadonna  古生物學家日前公布了世界上第一種已知會遊泳的恐龍——這隻15米長的龐然大物長了一張與鱷魚類似的面孔,4隻腳非常適合划水,並且在脊柱上生有帆一樣的結構。它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以巨鯊、鋸鰩和肺魚為食,是迄今發現的唯一能適應水中生存的恐龍。
  • 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造跡者」或為正在小跑的中國龍
    6月1日,「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的消息刷上微博熱搜。南都記者從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獲悉,去年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發現一堆「雞爪印」,後經初步鑑定,為誕生於1億9000萬年前下侏羅統恐龍足跡群。目前該研究已發表在英國知名SCI期刊《歷史生物學》。
  • 重慶主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肉食恐龍證據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6月1日發布消息稱,2019年3月由攀巖愛好者在重慶主城區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附近發現的一堆「雞爪印」,經組織相關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的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如何證明恐龍會遊泳?棘龍:一條扁尾巴
    非洲北部的沙漠裡,不僅塵封著數千年前的法老亡靈,還埋藏數千萬年前的恐龍化石,等待幸運的探險家將其喚醒。1912年,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在埃及發現了巨大的肉食恐龍骨骸,包括一人多高的背椎、巴掌大的錐狀牙齒,還有超過一米長的下巴。
  • 重慶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正在「小跑」
    卡巖塔足跡造跡者中國龍復原圖(繪圖:韓志信-北京小天下)重慶市208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代輝介紹,卡巖塔足跡類廣泛分布在全球北美、歐洲東北部、非洲和亞洲侏羅紀地層中,我國主要分布於雲南祿豐、晉寧和四川攀西地區、陝西子洲的下侏羅統地層中。在北美,卡巖塔足跡「造跡者」為獸腳類雙脊龍類或基幹堅尾龍類,生活在全球侏羅紀早期,是最早出現的大型肉食恐龍之一。
  • 江西贛州發現亞洲首例暴龍類足跡 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
    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專家學者宣布,他們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霸王龍足跡的發現,能否有助於探尋白堊紀世界恐龍種群密碼?在著名電影《侏羅紀公園》中,霸王龍因為體型碩大、行動敏捷、生性兇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侏羅紀早期最強肉食恐龍曾出沒重慶城區 很可能是中國龍
    其中,第一層表面包含7條行跡(GLS-T1–T7)共計由32個足跡組成,另有12個孤立的足跡;第二層共計2個孤立的足跡。第一層7條行跡的足跡平均為24.1釐米,最大的足跡(GLS-T1–R1)長35釐米,最小的足跡(GLS-T3–L5)長16釐米。根據測量足跡的相對步幅長度,推測其為大中型獸腳類恐龍造跡而成,且當時「造跡者」正做小跑的步態。
  • 中國發現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肉食性恐龍足跡之一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家的專家學者宣布,他們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亞洲首例梁龍化石現身寧夏 新疆發現亞洲最長恐龍
    據新華社電昨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恐龍溝和寧夏靈武市兩處恐龍發掘點開始發掘。初步研究表明,寧夏靈武發現的恐龍化石為梁龍化石,這在亞洲地區為首次發現。同時記者從新疆奇臺縣恐龍化石發掘現場獲悉,科學家們確認26日發掘的一具恐龍化石為馬門溪龍,體長達35米,是亞洲最長恐龍。
  • 侏羅紀大型肉食恐龍「出沒」重慶中心城區 當時它正在「小跑」
    208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研究人員現場描繪恐龍足跡。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1日6時訊(記者 王瑋)去年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發現一堆「雞爪印」後,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隨即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進行考察、研究。
  • 中國發現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
    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化石發現於北美洲各地;亞洲則有其親戚——特暴龍、分支龍等。「尋找暴龍類的足跡,也就是最大的肉食恐龍足跡,長久以來是我的夢想之一。」邢立達激動地告訴北青報記者,「而這類足跡其實非常稀少,暴龍類的足跡目前主要分布在美國的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懷俄明州、蒙大拿州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
  • 重慶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最強肉食恐龍證據
    最新成果的科研論文發表在SCI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研究確認了該恐龍足跡為卡巖塔足跡(Kayentapus),為亞洲保存最完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重慶市208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代輝、重慶市地質調查院研究館員魏光飈等專家學者共同完成。
  • 原始肉食恐龍介紹以及簡筆畫
    原始的獸腳亞目恐龍化石太多比較零碎,年代比較久遠離今大約2億年,是2足恐龍,年代大約在三疊紀晚期和侏羅紀早期,食性可能是雜食,或者肉食,一些也可能是和禿鷲一樣食腐性的。化石發現於諾利階早到中期地層,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新獸腳類恐龍。理理恩龍Liliensternus,又譯流連龍,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約2億500萬年前。身長約5.15米,重量約127公斤。理理恩龍可能獵食草食性恐龍,例如板龍。
  • 我國將在7至8月執行首次火星探測;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丨...
    我國將在7至8月執行首次火星探測;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丨科技早新聞 2020-06-02 0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發現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
    7月29日,邢立達等古生物學家宣布,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暴龍類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個發現「霸王龍」的足跡!在同時代的巨型肉食龍中,霸王龍有著極佳的雙眼視覺、靈敏的嗅覺和比其他恐龍大近一倍的大腦。
  •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攀巖愛好者在歌樂山峭壁上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1.9億年前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所留,填補亞洲卡巖塔足跡空白。重慶歌樂山地區發現的恐龍足跡群 | 邢立達供圖作者 | 劉森 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展覽部主任責編 | 高佩雯清晨的陽光灑滿湖面,一隻恐龍開始了一天的覓食之旅。
  • 科學家發現億年前會遊泳棘龍化石 骨骼完整(圖)
    化石的完整程度之高,就連科學家也是前所未見,骨齡達到9500萬的殘骸更是證實了研究人員長期以來的假設:棘龍不僅是已知最大的肉食性恐龍,還是最早會遊泳的恐龍。棘龍像划槳一般平整的腳以及如同鱷魚腦袋頂上的鼻孔成為支持這一理論的證據。圖為與實物大小一致的棘龍模型。
  • 四川現中國最長肉食恐龍足跡 69米石灘80個腳印
    繼去年8月巖壁發現恐龍腳印後,瀘州古藺縣再現恐龍迷蹤。在古藺桂花鄉,村民們發現,在當地一個名為石鳳窩的地方,有著不少恐龍足跡。昨日,中外權威專家對恐龍足跡進行了實地考察。  據專家介紹,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跡近300個,至少含3個種類的恐龍,判斷為白堊紀早期遺蹟。
  • 中國發現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 專家談發現過程
    陳龍山 攝  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的專家學者宣布,他們在江西省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記者了解到,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 G.
  • 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在中國發現 化石尺寸巨大
    央廣網泉州7月29日消息(記者杜蘇閩)「7月15日,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在江西省贛州發現,這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今天(29日)上午,該重大消息於福建南安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宣布。同時宣布稱,此霸王龍足跡標本將收藏於南安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