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發現第一種會遊泳恐龍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科學家發現半水棲「怪獸」——棘龍。圖片來源:Davide Bonadonna

  古生物學家日前公布了世界上第一種已知會遊泳的恐龍——這隻15米長的龐然大物長了一張與鱷魚類似的面孔,4隻腳非常適合划水,並且在脊柱上生有帆一樣的結構。它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以巨鯊、鋸鰩和肺魚為食,是迄今發現的唯一能適應水中生存的恐龍。

  研究人員在最新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這種棘龍屬的生物同時擁有不同尋常的骨密度,這或許能夠幫助它們沉入水底捕捉獵物。

  主持這項研究的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的Nizar Ibrahim表示:「這是第一種表現出了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適應性的恐龍。」Ibrahim說:「毫無疑問,在我的腦海裡,棘龍大部分的捕獵行為都是在水裡完成的。」

  研究人員一直懷疑,一些恐龍會偶爾「泡個澡」;作為現代的恐龍,許多鳥類也是水棲的。然而除了可能是恐龍划水在河床上留下的腳印外,科學家卻很少發現任何遠古水生行為的證據。

  2010年,地球化學家利用化石骨骼中的氧同位素推斷,棘龍及其近親的大部分時光是在水中度過的,就像鱷魚和河馬那樣。然而迄今為止,科學家尚缺乏足夠的棘龍骨骼,從而重建其骨架,並驗證這一假設。德國古生物學家Ernst Stromer於1個世紀之前在埃及發現了部分棘龍骨架,但這些化石卻在1944年盟軍對慕尼黑的轟炸中毀於一旦。

  2008年,當Ibrahim結束了在摩洛哥的化石探尋之旅時,一個男人在沙漠小鎮Erfoud走近他,並給他看裝在一個紙板箱中的一些骨頭。由於懷疑這些化石很重要,Ibrahim將它們送往卡薩布蘭卡市的哈桑二世大學。

  第二年,當Ibrahim拜訪義大利米蘭自然歷史博物館時,這裡的同事向他展示了一些來自摩洛哥的棘龍化石。「我的心開始撲通撲通直跳——這些骨頭的顏色、質地和大小與那個男人在紙板箱中向我展示的神秘骨頭一模一樣。」Ibrahim說。

  Ibrahim隨後返回摩洛哥,並找到那名男子,之後在他的帶領下來到了埋藏這些化石的山洞。

  在這裡,研究小組發掘出更多的棘龍化石,並將它們與包括來自米蘭的其他棘龍化石混合在一起。連同Stromer的筆記以及其他近親恐龍的化石,古生物學家最終拼湊出這具9700萬年前的棘龍的迄今最詳盡的畫面。

  Ibrahim等人於9月11日在華盛頓國家地理博物館巨大的棘龍復原模型前,向媒體介紹了這種恐龍的獨特之處。它的鼻孔長在頭頂上部,這使它們能邊遊邊呼吸;扁平的大腳、長長的前肢、短小的後肢和骨盆使它適合划水或在泥漿中行動;它的骨頭緻密,因此能像企鵝一樣控制在水中的沉浮,而不是簡單地漂在水上。Ibrahim說,這種恐龍與以往熟知的都不同,「研究這種恐龍就像研究來自外太空的外星人一樣」。「它的腳甚至可能生有腳蹼。」研究小組成員之一、米蘭博物館的Simone Maganuco表示。

  在棘龍生存的年代,如今的摩洛哥東部地區遍布湖泊、河流與三角洲。作為一個頂級捕食者,棘龍所處的生態系統中充滿了巨大的鱷魚、大型的鋸鰩和汽車般大小的腔棘魚。

  與其他獸腳類的肉食恐龍相比,棘龍的後肢較短。Ibrahim認為,這意味著這種恐龍主要靠4隻腳行走,其重心相對靠前,便於在水中遊動。

  還有一個突出特點是,棘龍背上有一個像船帆一樣的背翼,長達2.1米,創造了最長的恐龍背翼紀錄。Ibrahim說,棘龍遊泳時,這種背翼會有部分露出水面,它應該與遊泳能力無關,但「可以傳遞一些重要信息,比如告訴其他恐龍別靠近我的獵場」。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第一種吃巨鯊會遊泳的「怪獸」恐龍
    據美國《科學》雜誌報導,根據有關化石分析得出的證據,埃及棘龍可能是地球上第一種半水棲的恐龍,它的體形長達15米,比此前記錄的體形最大的恐龍霸王龍還要長近3米,且遊泳能力強,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以巨鯊、鋸鰩和肺魚為食,是迄今發現的唯一能夠適應水中生存的恐龍。新華社記者鮑丹丹攝
  • 第一種遊泳恐龍被發現!科學家:入侵水生動物,埃及棘龍不一樣
    通常情況下,我們將恐龍統一視為一類在中生代生活的蜥形綱動物,而其中作為獸腳亞目恐龍的埃及棘龍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主要原因是這種生活在白堊紀非洲北部的恐龍,大家難以在它們是否會遊泳這件事上達成一致。 可能有人會疑惑,為什麼會有恐龍的名字叫埃及棘龍,這其實是因為這種棘龍是1912年在埃及發現的,而埃及棘龍這個名字則是在
  • 發現非洲第一塊鴨嘴龍化石 或證實恐龍也曾漂洋過海
    發現非洲第一塊鴨嘴龍化石 或證實恐龍也曾漂洋過海(Credit: Raul Martin / Dr Nick Longrich)(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華網:英媒稱,英國研究人員在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中揭示
  • 首個已知會遊泳的恐龍被發現:長著巨大鰭狀尾巴,體型比霸王龍還要大
    首個已知會遊泳的恐龍被發現:長著巨大鰭狀尾巴,體型比霸王龍還要大  olivia chan • 2020-04-30 16
  • 專家在非洲發現第一頭鴨嘴龍化石,這種恐龍曾穿越海洋抵達非洲?
    近日,古生物學家在非洲摩洛哥發現了一種新的鴨嘴龍,它來自白堊紀馬斯垂克階時期,它是岡瓦納古大陸第一個被認為僅可能出現在勞亞古大陸的恐龍代表。這種鴨嘴龍化石在非洲被發現,這使得專家們相信,鴨嘴龍曾經穿越大洋到達非洲大陸。這種新恐龍(Ajnabia odysseus),是一種食草的鴨嘴龍家族的成員,它的化石在非洲摩洛哥一個礦山的巖石中被科學家發現,其生存的年代可追溯到大約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專家在非洲發現第一頭鴨嘴龍化石,這種恐龍曾穿越海洋抵達非洲?
  • 亞洲第二例,中國發現肉食恐龍也會遊泳
    2016年9月5日,中外古生物學者宣布,他們在雲南省中部的恐龍山鎮,發現了中國首例的肉食龍和植食龍遊泳足跡。這類足跡目前在全球僅發現數例,亞洲此前只有一處記錄。「這是典型的恐龍遊泳跡」,邢立達回憶道,「足跡分成兩種類型,其中的肉食龍遊泳跡這是中國第二次發現這種足跡,另外幾個很可能是植食龍留下的,這在中國還屬首次,這些足跡對復原當地的古生態,古行為學的研究有重要的意義。」長期以來,恐龍會不會遊泳?是古生物學界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
  • 如何證明恐龍會遊泳?棘龍:一條扁尾巴
    原創 王維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目前,人類已知的恐龍種類超過一千種,遍布地球的每片大陸。在陸地上,恐龍是當之無愧的霸主。那麼在江海湖泊中,恐龍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 盤點2020年度十大最酷的恐龍研究發現
    「直播科學網(www.livescience.com)」通過梳理2020年度關於恐龍的研究進展,選列出了2020年度全球十大最酷恐龍研究發現。1. 棘龍(Spinosaurus)--會遊泳的恐龍恐龍為陸地生活的大型爬行動物,能在水中遊泳十分罕見(雖然魚龍生活在水中,但它們並不屬於恐龍)。棘龍是生活在白堊紀的大型獸腳類肉食性恐龍,它比霸王龍還大。
  • 恐龍掉進水裡後:原來個個都是遊泳好手-恐龍,生物,奇趣,遊泳...
    一支由恐龍組成的隊伍能否贏得奧運接力賽跑還有待討論,但它們不大會害怕跳入水中。古生物學家認為,所有的恐龍都會遊泳。雖然姿勢可能不會很優雅,但它們確實會遊泳。想想大象或馬等動物,雖然它們的體型看起來不像是會遊泳的,但實際它們都很會遊泳。
  • 10米長的鴨嘴龍化石,在非洲被發現,它是如何跑到非洲的?
    我們都知道,根據化石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恐龍出現早期,也就是三疊紀中後期的時候,地球上的恐龍體型普遍較小,後來經過漫長的演化,恐龍種類越來越多,體型也越來越大,到了白堊紀時期,很多恐龍的體型都是非常驚人的,鴨嘴龍也不例外。鴨嘴龍是什麼樣子的呢?通過化石,科學家們還原出鴨嘴龍的形態特徵,首先,從它們的名字上我們就可以看出,鴨嘴龍的嘴巴和鴨嘴很像。
  • 發現恐龍新物種!科學家首次在非洲發現翼龍化石,翼展長達4米
    隨著英國古生物學家發掘出一種會飛的翼龍新物種,恐龍的發現受到了極大的歡迎。這種有翼恐龍是自2月以來發現的第四種恐龍,也是在非洲土地上發現的第一種。翼龍是不太為人所知的恐龍的近親,其特徵是它們的飛行能力。據樸茨茅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稱,翼龍化石通常在歐洲、中國和巴西被發現。
  • 科學家發現億年前會遊泳棘龍化石 骨骼完整(圖)
    化石的完整程度之高,就連科學家也是前所未見,骨齡達到9500萬的殘骸更是證實了研究人員長期以來的假設:棘龍不僅是已知最大的肉食性恐龍,還是最早會遊泳的恐龍。棘龍像划槳一般平整的腳以及如同鱷魚腦袋頂上的鼻孔成為支持這一理論的證據。圖為與實物大小一致的棘龍模型。
  • 四張骨骼線圖,帶你了解恐龍界真正會遊泳的水中霸主
    沒有哪種恐龍像棘龍這樣經歷著大起大落,從第一塊棘龍化石被發現開始,一個多世紀以來,它的形象不斷被重塑,一次次突破我們想像的邊界。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無法弄清棘龍的真實面貌?棘龍究竟長什麼樣?棘龍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中?我們不妨以時間為軸線,去回溯棘龍跨世紀的變身史。
  • 重大發現!棘龍是長魚尾巴的遊泳高手!
    重大發現!棘龍是長魚尾巴的遊泳高手!棘龍(Spinosaurus)一直以來都是知名度非常高的巨型肉食性恐龍,曾經與霸王龍爭奪最大食肉恐龍的寶座。隨著越來越多化石的發現,我們也越來越接近棘龍真實的模樣。古生物學家剛剛公布了新發現的完整棘龍尾椎,顯示它的尾巴上有寬大的鰭,能夠左右擺動,就像鱷魚一樣。
  • 恐龍不是旱鴨子嗎?最新研究發現:世界上真的存在水生恐龍
    目前,人類已知的恐龍種類超過一千種,遍布地球的每片大陸。在陸地上,恐龍是當之無愧的霸主。那麼在江海湖泊中,恐龍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在恐龍時代,海洋裡確實有不少名字帶「龍」的古生物,比如蛇頸龍和魚龍,但它們並不真正屬於恐龍家族。
  • 大發現!棘龍原來是長魚尾巴的遊泳高手!
    重大發現!棘龍是長魚尾巴的遊泳高手!隨著越來越多化石的發現,我們也越來越接近棘龍真實的模樣。古生物學家剛剛公布了新發現的完整棘龍尾椎,顯示它的尾巴上有寬大的鰭,能夠左右擺動,就像鱷魚一樣。這一發現再次改變了棘龍的形象,讓它成為最會遊泳的恐龍! 大發現引發的大發現 位於非洲北部的摩洛哥是古生物學家的天堂,因為這裡具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
  • 南極,恐龍曾經的故鄉--中國數字科技館
    自從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查理德·歐文創造了「Dinosaur(恐龍)」這一名詞以來,恐龍就一直是最引人矚目的一類古生物,也是科學家關注與研究的焦點。  1822年,英國探險家曼特爾發現了第一塊恐龍化石,從那以後,人們在北美洲、亞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世界各地,陸續發現了大量恐龍化石。 截至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1 000種恐龍。
  • 邢立達:遊泳像狗刨,偶遇群架就逃跑,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恐龍
    首先,恐龍足跡的信息偏少,而且很多恐龍足跡都在懸崖上面。你可能會想:太奇怪了,恐龍又不會飛簷走壁,為什麼恐龍足跡會在懸崖上呢?這是因為非常強有力的地質運動,把平地變成了山,滄海變桑田。下圖是在北京延慶,一個公路邊的懸崖上面發現了幾百個恐龍足跡。
  • 邢立達:遊泳像狗刨,偶遇群架就逃跑,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恐龍
    恐龍足跡的研究,跟傳統的化石研究有很大差異。首先,恐龍足跡的信息偏少,而且很多恐龍足跡都在懸崖上面。你可能會想:太奇怪了,恐龍又不會飛簷走壁,為什麼恐龍足跡會在懸崖上呢?這是因為非常強有力的地質運動,把平地變成了山,滄海變桑田。下圖是在北京延慶,一個公路邊的懸崖上面發現了幾百個恐龍足跡。
  • 全球最知名的10種恐龍:中華鳥龍驚豔白堊紀
    第1頁:細數全球最知名的10種恐龍 第2頁:細數全球最知名的10種恐龍 第3頁:細數全球最知名的10種恐龍  如果我要列出恐龍的所有種類的話,那估計有數萬種,這個已經滅絕了的陸地爬行動物王國裡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我們常常會設想這種生物如果又回到地球上會如何,我們大概都不知道這個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