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昨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恐龍溝和寧夏靈武市兩處恐龍發掘點開始發掘。初步研究表明,寧夏靈武發現的恐龍化石為梁龍化石,這在亞洲地區為首次發現。同時記者從新疆奇臺縣恐龍化石發掘現場獲悉,科學家們確認26日發掘的一具恐龍化石為馬門溪龍,體長達35米,是亞洲最長恐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莫進尤博士說,梁龍化石以前只在南半球的坦尚尼亞、阿根廷、北半球的北美洲發現過,亞洲的蒙古國也曾發現疑為梁龍化石的恐龍化石,但其具體類別目前學術界爭論依然很大。莫進尤說,寧夏靈武恐龍化石可以確定是梁龍化石,且基本每個部位都能找到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梁龍化石完整度接近50%。據悉,梁龍與圓頂龍為蜥腳類恐龍的兩大支系,蜥腳類恐龍是地球曾出現的最大陸生動物,在侏羅紀晚期,蜥腳類恐龍可長達40多米,體重高達100多噸。另外,記者從新疆奇臺縣恐龍化石發掘現場獲悉,科學家們確認26日發掘的一具恐龍化石為馬門溪龍,測量其體長達35米,是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龍」。這具蜥腳類食草恐龍化石與1987年在同一地點發掘的恐龍化石都是馬門溪龍,身體總長度為35米,比中加馬門溪龍長5米。令人驚訝的是,這條恐龍僅脖子就長15米,是世界上脖子最長的恐龍。此前,中加合作考察隊在距離這具恐龍化石100多米的山上,發現了多具恐龍化石,其中一具蜥腳類食草恐龍化石,根據其頸肋長1.4米推斷,它身長約30米、高約10米、重約50噸。當時,這條恐龍被確定為亞洲第一大恐龍,被命名為中加馬門溪龍,其化石現藏於北京自然博物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新疆恐龍發掘現場總指揮王海軍確認26日發掘的這具恐龍化石,已經取代中加馬門溪龍而成為新的「亞洲第一龍」。靈武發現8隻恐龍化石
據新華社電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寧東鎮南磁灣恐龍化石遺址截至26日,已發現8隻恐龍的化石。據寧夏靈武恐龍地質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劉宏安介紹,在化石遺址1、2號坑發現的恐龍個體比較大,而3號坑發現的恐龍個體小得多,比較年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認為,靈武恐龍化石點是近年來中國蜥腳類恐龍化石發現最重要的地點之一。該遺址埋藏面積大、分布集中,恐龍化石骨架大多為半關聯埋藏,化石保存比較完整,這種情況在蜥腳類恐龍化石發現中比較罕見。
靈武發現保存完整的恐龍牙床化石
據新華社電寧夏靈武市磁窯堡鎮南磁灣恐龍化石點發掘出保存完整的牙床化石。專家認為,這在此類發掘史上極為罕見。據靈武恐龍化石發掘現場的有關專家介紹,靈武牙床化石顯示出清晰的牙齒排列和數目痕跡。牙齒化石是辨別恐龍種類的重要依據。同時,在世界範圍內的考古發掘中,能找到的恐龍頭骨化石很少,這次發掘出恐龍牙床化石也是一個可喜的信號,因為牙床屬於頭部,考古人員希望藉此能有更為重大發現,尋找到完整的恐龍頭骨化石。
內蒙古發現大面積埋藏的白堊紀恐龍化石
據新華社電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內蒙古自治區二連盆地恐龍化石自然保護區內,發現大面積埋藏的白堊紀恐龍化石。目前已清理出近80平方米的恐龍化石堆積埋藏地。據內蒙古龍昊地質古生物研究中心教授譚琳介紹,這個恐龍化石堆積埋藏地估計有幾百平方米,從目前的發掘和研究來看,基本確定是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且屬種多達十餘種,其中不少是具有二連盆地特色的屬種,如鐮刀龍類二連龍和內蒙古龍。就埋藏情況看,這些恐龍是最晚期的屬種。二連盆地是亞洲和我國白堊紀恐龍化石較集中的區域,也是最早發現恐龍化石蛋的地區之一,這裡古生物化石種類繁多、門類齊全,是世界上少有的古生物化石寶庫。
恐龍滅絕之謎的諸多猜想
據新華社電稱霸地球一億六千萬年之久,最後卻神奇地滅絕了。恐龍到底是怎樣突然滅絕,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據了解,科學家們研究恐龍的歷史還不到200年時間,而且主要是通過遠古時期留下來的恐龍化石來探究恐龍的生活和滅絕原因,這就形成了恐龍滅絕之謎的種種猜想。目前關於恐龍滅絕的猜想有一百多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猜想是隕星撞擊說。這種猜想認為恐龍的滅絕和6500萬年前的一顆大隕星有關。據研究,當時曾有一顆直徑7-10公裡的小行星墜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場大爆炸,把大量的塵埃拋入大氣層,形成遮天蔽日的塵霧,導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暫時停止,恐龍因此而滅絕了。小行星撞擊理論,很快獲得了許多科學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發現一個發生在久遠年代的隕星撞擊坑,這個事實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觀點。但也有許多人對這種小行星撞擊論持懷疑態度,因為事實是:蛙類、鱷魚以及其他許多對氣溫很敏感的動物都頂住了白堊紀而生存下來了。這種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麼只有恐龍死光了。除了「隕星碰撞說」以外,關於恐龍滅絕之謎的主要猜想還有氣候變遷說。6500萬年前,地球氣候陡然變化,氣溫大幅下降,造成大氣含氧量下降,令恐龍無法生存。也有人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身上沒有毛或保暖器官,無法適應地球氣溫的下降,都被凍死了。物種鬥爭說也是諸多猜想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說法。恐龍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出現了,這些動物屬嚙齒類食肉動物,可能以恐龍蛋為食。由於這種小型動物缺乏天敵,越來越多,最終吃光了恐龍蛋。此外還有大陸漂移說、地磁變化說、被子植物中毒說等。關於恐龍滅絕原因的每一種假說和猜想,在科學界都有支持者,但每一種猜想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還有待於人們的進一步探究。
靈武恐龍將揭秘六大懸疑
據新華社電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寧東鎮南磁灣恐龍化石的發掘現場,26日將揭秘關於「靈武恐龍」的六大懸疑。懸疑一:靈武可能出土亞洲及北半球從未發現過的梁龍,能否對大陸漂移學說產生影響?懸疑二:靈武恐龍脊柱的高度能否成為亞洲第一?懸疑三:靈武恐龍遺址為什麼好幾隻恐龍疊加在一起,別的地方又從來沒有出現過,是否出現過恐龍追擊?懸疑四:此次挖掘到的靈武恐龍能否成為亞洲最大的恐龍?懸疑五:能否找到真正的大型恐龍化石頭骨,看到真實的恐龍面目?懸疑六:為什麼同一時期的植物化石都裸露在地表,而恐龍化石卻埋藏於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