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
昨天,中外古生物學家的專家學者宣布
他們在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
這是中國乃至亞洲
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
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
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等學者共同研究,論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國內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通報》上。
暴龍又名霸王龍,是一種超大型的肉食性恐龍,屬於獸腳類。典型的暴龍體長12.8米,高5.5米,重約6.8噸,長著一張布滿數十釐米長,香蕉形大牙的嘴巴,安裝在大型顱骨中,之後是粗壯的頸椎,前肢弱小,後肢和尾巴則非常發達。它們生活在晚白堊世的最後300萬年,距今約6850至6550萬年前,隨後在白堊紀—古近紀大滅絕事件中銷聲匿跡。暴龍的化石被發現於北美洲各地;亞洲則有其親戚——特暴龍、分支龍等。
這個標本最初是當地人在修路的時候發現,施工隊清理石頭時候發現一塊巨大的紅色砂巖上有一個奇形怪狀的印記。當地施工隊便派人聯繫並告訴了鈕科程,這個印記看起來像是由一隻恐龍或者是某種巨大的三趾動物留下的。「但足跡照片沒有比例尺,而且後來就聯繫不上這支施工隊,足跡也消失不知所蹤了,令我們十分遺憾。」執行館長鈕科程回憶道。過了兩個月,一位戶外愛好者徐承華突然聯繫了邢立達,說是贛州民間收藏界流轉著一個好像恐龍大足跡的化石,長度達58釐米!「我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看到照片之後我知道幸運女神又眷顧我們了,這就是此前消失的大腳印。」
「這個足跡的爪痕尖銳,蹠趾墊非常發達,表明恐龍腳部穩固,幾個趾頭,尤其是第II趾非常發達,它的旁邊還保存有一個小小的,外翻的凸起,這很可能是大拇趾的痕跡,所有證據都表明這個足跡與發現與美國的暴龍足跡非常相似,極可能為暴龍所留下的!」邢立達的腦子裡蹦出這個念頭。
古生物學家從足跡推斷恐龍的體長,認為這個暴龍足跡的造跡者體長可達7.5米。有趣的是,這個體長與贛州本地發現的暴龍類——虔州龍的體長非常相似,後者的體長約7.5至9米,「足跡和虔州龍骨骼化石的發現地相距不過33公裡!」邢立達強調,「從頂級掠食者的活動範圍看,該區的掠食者可能只有一種,此次發現的暴龍足跡非常可能是虔州龍留下的。」
目前,這個恐龍足跡館藏於福建省南安市的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該館執行館長鈕科程告訴記者,這個足跡化石尺寸驚人,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肉食性恐龍足跡之一,未來將與該館其它大量珍貴的各類足跡化石館藏一起陳列展示,向人們介紹恐龍足跡的有趣故事。
贛州·中國恐龍之鄉
2017年3月31日,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在北京召開贛州市申報"中國恐龍之鄉"評審會。評審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贛州符合中國化石之鄉評審標準,同意授予「中國恐龍之鄉」稱號。
▲2016年5月,瑞金市謝坊鎮一施工現場發現恐龍腳印
贛州轄區內恐龍化石資源豐富,已經發現並命名的斑嵴龍、中國贛南龍、贛州江西龍、江西南康龍、南康贛州龍、中華虔州龍等均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化石,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價值。
1
2016年5月11日
在瑞金市謝坊鎮新建村一村民自建房開挖山體的施工現場,發現恐龍腳印,從巖層判斷其距今的年代至少有7000多萬年!
2
2014年12月1日
贛州市章貢區沙石鎮一建築工地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一具恐龍化石,根據專家的初步判斷,這具化石是生活在六七千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
3
2012年8月
贛縣一處建築工地發現竊蛋龍類化石,生活在距今6600萬年到7200萬年間的晚白堊世。
4
2010年9月
在南康龍嶺工業園一工地發現霸王龍類化石,並推測極有可能是恐龍王國中新發現的成員,取名為「虔州龍」。
贛州恐龍化石資源如此豐富,榮獲「恐龍之鄉」稱號名副其實!
專家建議,將贛州的恐龍文化、紅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以及贛南石窟丹霞溫泉地質公園、礦山公園融為一體,打造贛州特有的旅遊城市品牌,使恐龍化石文化成為贛州一張新的名片,全面推進贛州旅遊事業的大發展。
江南君說
亞洲首例!
尺寸驚人!
江西這個重大發現
著實膩害!
為江西點讚!
來源:贛南日報、上觀新聞
編輯:肖琳琪
覺得文章不錯記得點個「
在看」分享給更多人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裡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