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武恐龍化石造化的震撼,這些寧夏遠古時期的見證者

2020-08-31 妤朵花開

這些寧夏遠古時期的見證者,為我們漸漸揭開了重重迷霧。在地質年代,它們曾盡情享受著巨無霸式的生活。直到6500萬年前,一場神秘的災難,使它們一個不剩地在地球上滅亡了。對於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靈武恐龍化石的面世再一次對世人提出了警醒。

靈武市磁窯堡煤礦東南1千米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村東側是一片貧瘠的山梁。山梁的東南處就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的邊緣。

稀疏的植被,乾涸的河流,真實地展示著這裡在生態上的荒涼和掩隱在這種荒涼後的滄桑。2004年,當地青年農民馬雲發現了一塊不尋常的化石,並報告了靈武市文管所和銀川市文物局。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點,工作人員開始向四周進行挖掘。

很快,他們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了化石。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也越來越大。2005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專家徐星對靈武化石進行鑑定,他認為這極有可能是一種大型的蜥腳類恐龍

恐龍專家們來到南磁灣,與靈武文管所發掘人員一起拉開了發掘靈武恐龍化石的序幕,大量形狀各異的化石一塊塊被暴露出來。他們挖出一塊長達2.1米的化石,接著,與之相連的一塊形似動物髕骨的化石也露了出來。

隨著發掘的深入,長達7.2米的幾十節恐龍腰椎和尾椎,以保持原始自然關聯的形態呈現出來,如果將這隻恐龍進行復原,它至少有23米長、10米高。發掘驚喜一個接著一個。

在2號發掘坑,發掘人員又發現大量恐龍化石,其中有3隻保存完整的恐龍肩胛骨化石竟有1.8米長,一隻椎體直徑長達1.1米,遠遠超過原亞洲最大恐龍——四川合川馬門溪恐龍的肩胛骨和椎體,徐星博士譽其為「北半球第一龍」。走進寧夏恐龍地質公園

靈武恐龍化石點是近年來中國蜥腳類恐龍化石發現最重要的地點之一。該遺址埋藏面積大、分布集中,恐龍化石骨架大多為半關聯埋藏,化石保存比較完整,屬於比較罕見的國家級重大發現,在國內外考古學術界具有重要意義。它對研究史前西北地區的生態、地理、氣候,恐龍種屬的繁衍、遷徙、滅亡及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和重要科學信息。

當我們走進寧夏恐龍地質公園,仿佛來到了遠古的「恐龍世界」。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座被打開的恐龍公墓,只見數具恐龍骨架錯落橫陳,橫七豎八地鑲嵌在砂石中。

走進大廳,一具仿真的恐龍骨架像一座小山似的矗立在那裡,它向上甩著長尾巴,威風凜凜、神氣十足,龐大的身軀和粗壯的四肢,顯示出當年的強悍,令人震撼。展廳內,除了恐龍,還陳列著從這個化石遺址出土的近20種共生動物化石標本,如魚類、龜類、蛇頸龍類、翼龍類的化石標本,向遊人展現出一幅古生動物群圖。

這不禁令人想到,在億萬年前,寧夏這方土地也是水草豐美。即使是在幾千年前,這裡也是氣候暖溼、林草茂密。靈武地區曾大量出土的犀牛、狍、鴕鳥化石就是證明。

相關焦點

  • 寧夏靈武兩具恐龍化石達到世界級標準
    新華網銀川8月25日專電  (記者 曹健 艾福梅)恐龍考古專家認為,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恐龍化石遺址2號坑發現的兩具恐龍化石達到世界級恐龍化石標準。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工程師王海軍認為,從現場發掘的一根高達1.1米的背椎化石判斷,這是世界級的恐龍化石,目前世界上恐龍背椎化石最高高度為1.5米,而亞洲目前已發現的恐龍背椎化石還沒有超過1.1米的。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員認為,靈武恐龍化石點代表近年來中國蜥腳類恐龍化石發現最重要的一個地點,意義極其重大。
  • 亞洲首例梁龍化石現身寧夏 新疆發現亞洲最長恐龍
    據新華社電昨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恐龍溝和寧夏靈武市兩處恐龍發掘點開始發掘。初步研究表明,寧夏靈武發現的恐龍化石為梁龍化石,這在亞洲地區為首次發現。同時記者從新疆奇臺縣恐龍化石發掘現場獲悉,科學家們確認26日發掘的一具恐龍化石為馬門溪龍,體長達35米,是亞洲最長恐龍。
  • 靈武恐龍化石目前要面對什麼
    央視對靈武恐龍化石挖掘現場直播的結束,使靈武恐龍化石現場稍稍平靜,慕名而來的參觀者比以往多了起來。8月31日,在靈武恐龍地質公園,挖掘工作已經停止。  據工作人員介紹,由於3號坑還沒有建起保護棚,挖掘出土的恐龍化石越多,反而不利於恐龍化石的保護,因此在直播之後,也就是8月27日,恐龍化石現場的挖掘工作就暫時告停。
  • 中國發現極為罕見的恐龍新品種,其生存於上億年前,人稱「神奇靈武...
    眾所周知,恐龍早已滅絕,但是出於對遠古生物的好奇,人們一直沒有停止對恐龍化石的研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恐龍化石被發現,給人們的探索之旅提供了詳實的研究數據。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來自中國中侏羅世早期(1.74億年前)的梁龍類新屬種的恐龍化石,並將其命名為「神奇靈武龍」,這一品種的出現,使人們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恐龍體系和分布情況。作為梁龍類新屬種的一員,神奇靈武龍在亞洲地區的化石,將影響早期提出的「亞洲隔離說」。
  • 專家認為靈武梁龍化石為大陸漂移學說提供支持
    新華網銀川8月27日電 (記者曹健晁旭)專家認為,寧夏靈武市寧東鎮發現的恐龍化石為梁龍化石,這在亞洲地區為首次發現,該遺址的梁龍化石可能與南半球曾發現的梁龍化石有某種關聯,這將為大陸漂移假說提供支持。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表示,梁龍屬種以前只在南半球的坦尚尼亞、阿根廷、北半球的北美洲發現過。
  • 專家:靈武梁龍化石將為大陸漂移學說提供支持
    新華網銀川8月27日專電(記者曹健晁旭)專家認為,寧夏靈武市寧東鎮發現的恐龍化石為梁龍化石,這在亞洲地區為首次發現,該遺址的梁龍化石可能與南半球曾發現的梁龍化石有某種關聯,這將為大陸漂移學說提供支持。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表示,梁龍屬種以前只在南半球的坦尚尼亞、阿根廷、北半球的北美洲發現過。
  • 寧夏村民水邊種地,意外發現湖怪,專家推測:可能是未滅絕的恐龍
    劃時代的《侏羅紀》系列電影中,早已經滅絕的恐龍,栩栩如生地出現在銀幕上,為我們還原了這種龐大而又致命的遠古生物。很多人相信,如果恐龍沒有滅絕,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可能無法進化到今天。但是在寧夏銀川出現的奇怪生物,似乎顛覆了大家的認知。
  • 梁龍化石首現亞洲(圖)
    本報北京8月22日訊 記者趙亞輝報導:我國科學家正在寧夏、新疆兩地進行的恐龍考古獲得重大發現。在寧夏靈武發掘現場,發現了以前從未在亞洲發現的梁龍類恐龍化石,初步鑑定為一個新的恐龍物種;在新疆昌吉發掘現場,有可能發掘出完整的恐龍大型頭骨化石,恐龍化石大小有可能創造新的亞洲紀錄。  負責此次挖掘行動的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介紹說,梁龍類恐龍是恐龍中最大型的一類,也是有史以來陸地上最長的動物之一,生活在侏羅紀中晚期到白堊紀時期,距今1.5億年左右。
  • 恐龍名聲在外,但你可知地球遠古時期兇獸橫行?遠比恐龍更加可怕
    說到遠古時期比較可怕的動物,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恐龍,確實恐龍相對於我們現在的動物來說體型龐大,而且有一些恐龍的種類屬於食肉動物,可以說是當時地球上當之無愧的統治者。在地球上幾乎沒有任何的天敵,恐龍在遠古時期的名聲也是響噹噹的。
  • 中國恐龍之鄉,在山東萊陽,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這裡發掘
    說起恐龍,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侏羅紀,但其實,白堊紀也與恐龍息息相關,恐龍的種類在這一時期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多,然而白堊紀之後,恐龍便遭到大規模滅絕。這是恐龍時代最後的繁榮,而山東萊陽,這座位於膠東半島的小城,便有一座神秘的「白堊紀公園」,忠實的印刻了這份遠古的記憶。
  • 自然博物館搬進書店,小讀者近距離接觸遠古生物化石
    幾個好奇的小讀者正跟從資深的昆蟲學者王浩,通過一件件化石、琥珀、昆蟲標本細數著從寒武紀、奧陶紀到侏羅紀、白堊紀,跨越古生代、中生代直到我們現在生活的新生代生物進化的歷程。如今,這些蘊藏著各時期生物的「生命密碼」長卷被一個名叫「石探記」的科學家團隊收藏進了位於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四層的「石探記」博物館,這是國內首家坐落於書店的自然博物館。
  • 廣東發現大量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 恐龍為何偏愛這裡?
    距離廣州僅數裡之遙的南海大瀝北村發現恐龍蛋化石的消息,著實讓不少讀者津津樂道,畢竟這是近年為數不多的在廣佛核心區域發現的恐龍遺蹟。一時間,廣佛兩地市民都成了地理迷、歷史迷。那麼,7000萬年前的廣佛乃至廣東究竟是怎麼樣的地理地貌?為何這些史前龐然大物會喜歡在我們的大廣東溜達生活?
  • 全民恐龍樂園:開採化石,復活遠古恐龍!恐龍養成模擬經營小遊戲
    今日遊戲推薦全民恐龍樂園關鍵詞:模擬經營、寵物養成、地洞挖寶、合成遊戲簡介:《全民恐龍樂園》是一款趣味休閒的模擬經營小遊戲,恐龍公園地下蘊藏巨大寶藏,居然能復活恐龍!遊戲玩法歡迎來到《全民恐龍樂園》遊戲,在這裡,你將成為恐龍公園的園長挖掘骨頭碎片,復活恐龍化石,就能讓你發財致富哦!化石碎片埋藏在石頭下面,用鐵鎬敲碎石頭再把挖到的骨頭拼成完整化石當化石碎片數量充足時,就可以復活恐龍啦!
  • 中國發現「神奇靈武龍」化石 可能改寫恐龍譜系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福克斯新聞7月25日報導,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新的神奇靈武龍化石,發現結果已經刊登在了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這一新發現促使研究人員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恐龍的整個譜系。此類化石最早發現於西北靈武地區,後被命名為神奇靈武龍。神奇靈武龍屬蜥腳類食草恐龍,生活在1.7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其生活環境溫暖潮溼,植被茂盛。
  • 曝光恐龍時代的遠古巨人之謎,頭大如牛的巨人化石,身長2.6米
    ,神話中體型龐大的生物遠古巨人之謎之前相關報導稱遠古巨人腦袋大如一頭牛被發現的遠古巨人骨骼每具長約8尺,天哪,想想和這些巨人相匹配的動物物種也是非常巨大的。遠古時期存在恐龍與巨人再看看南美洲發現的JCD石雕,這些珍藏在博物館的石頭上,雕刻著許多難以置信的圖畫,石雕上遠古巨人與恐龍的比例差不了多少。
  • 遠古時期,水中的「移動坦克」,獵食恐龍如探囊取物,或許沒滅絕
    在洋務時期他始終有這樣的一個捕食者,堪稱水中的移動坦克,他們的身體非常的堅硬結實,並且體型也非常的大,對付一些小的恐龍如同探囊取物,如今可能還沒有滅絕。在遠古時期其實也是有著鱷魚的存在而通過化石我們可以得出當時的鱷魚主要是以劣勢一些來到水邊喝水的小型恐龍為主
  • 科學家在印度洋深海發現恐龍時期遠古微大陸
    聲納探測到的印度洋深海微大陸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科學家宣稱,在印度洋深海區域發現恐龍時代沉沒的遠古大型陸地。  科學家吃驚地發現多數海床不僅有正常的玄武巖,他們還打撈上來大塊的花崗巖、片麻巖和砂巖,這些巖石都通常發現於大陸地形。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海洋地球物理學家希伯來-魏塔克說:「一些樣本甚至包含著化石,很明顯這兩個微大陸塊是岡瓦那古陸從澳洲板塊移動至印度洋板塊時的殘留部分。」  遠古微大陸曾是起伏地形?
  • 「遠古印記與龍同行」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打造「科普+」創新模式
    12月18日,「遠古印記與龍同行——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簡稱「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在河南鄭州舉辦,會議宣布「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將於2019年1月20日在河南鄭州綠博園開幕。
  • 寧夏6名男子到 彬州市 挖掘「恐龍骨」及化石被警方勸離
    恐龍是遠古時代的一類爬行動物,體型巨大,食量也巨大。後來,由於地球環境的變化,恐龍這一類動物在很早很早之前就滅絕了。
  • 在遠古時期,神秘的遠古巨人是否真的存在呢?
    在世界各地大量考古發現中,都發現了大量的疑似遠古巨人的「人形骨頭化石」,我們不禁會問:在遠古時期,到底有沒有神秘的遠古巨人存在呢?關於神秘的遠古巨人是否真實存在的問題,是世界考古界不敢公開的秘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神秘的遠古巨人。大量的考古發現,指向了遠古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