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館搬進書店,小讀者近距離接觸遠古生物化石

2021-01-16 北京日報客戶端

「快看,快看,原來劍齒虎就長這樣啊!」幾個好奇的小讀者正跟從資深的昆蟲學者王浩,通過一件件化石、琥珀、昆蟲標本細數著從寒武紀、奧陶紀到侏羅紀、白堊紀,跨越古生代、中生代直到我們現在生活的新生代生物進化的歷程。

如今,這些蘊藏著各時期生物的「生命密碼」長卷被一個名叫「石探記」的科學家團隊收藏進了位於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四層的「石探記」博物館,這是國內首家坐落於書店的自然博物館。博物館由來自中國科學院等頂尖科研單位的科學家們共同創辦。

走進170平方米的「石探記」博物館,不論愛好科學的成年人,還是充滿好奇心的青少年,即刻化身為地球壯闊生命史詩的見證者,在半小時內穿越地球的生命歷史,一覽地球五億多年的生命變遷歷程。

館內展出的展品是專家們多年來在東南亞、非洲、亞馬孫雨林和中國各地的科學考察中親手採集和收藏的昆蟲標本、無脊椎動物標本、珍稀化石和琥珀,數千種奇異豔麗的甲蟲、蝴蝶和竹節蟲標本,上百件從寒武紀到我們現在生活的新生代,橫跨地球整個生命史的遠古生物化石,無聲地述說著大自然生命更迭的故事。

因為當下疫情,原本的幾十種活潑可愛的活體蜥蜴、蛙類和昆蟲被團隊轉移搬至了新家。即便如此,館藏的稀世珍品依然吸引著慕名而來的自然科學迷們。他們沿著博物館的「時空隧道」前行,「跟隨」距今4.75億年的角石化石,2018年中國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的一枚恐龍羽毛琥珀,2016年中國科學家發現來自一億年前包裹著「獨角蟻」的琥珀,尚在研究中的世界上已發現最大的蜥蜴琥珀和最大水生螺類琥珀,甚至還有中國科學家從馬達加斯加帶回珍貴的恐龍糞便化石,一探地球生物進化的奧秘。

在這個特殊時期,博物館不僅為前來參觀的讀者們提供了安心的參觀環境,還特備了「神奇的動物朋友」科普直播、「生物學家一刻鐘」線上公益課等服務,並在室外開設了「曬曬我的寶貝們」標本交換市集,通過線上線下使讀者和各年齡段的自然科學愛好者們暢遊奇妙的自然世界。

「我們不想將這些科研標本和成果束之高閣,而是希望公眾與這些科學珍寶儘可能地『零距離』接觸。」石探記科學家團隊的成員們說出了他們的初衷,希望專業「硬核」的科學走進市民的生活。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方非

編輯 王海萍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琥珀蝦、恐龍「便便」化石……來中關村這家書店覽盡地球五億年
    中國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枚距今約2280萬年的「琥珀蝦」,它是全世界首次發現的真蝦類琥珀,也是世界上現存報導的唯一一枚純水生生物琥珀化石。如今,這枚蝦琥珀有了新家——位於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的石探記博物科學館,這是國內首家坐落於書店的自然博物館。
  • 恐龍頭比貓頭還小?海裡也有恐龍?這個博物館一定要去!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在今年五一剛剛對外開放的國家海洋博物館裡,首批與觀眾見面的5000多件展品中,有琳琅滿目的遠古海洋生物化石、動物標本,接下來,就跟隨我們的記者去近距離接觸一下恐龍時代的海底雙龍。
  • 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成生物多樣性科普基地
    2021年元旦期間,每天有數千名來自省內外的觀眾來到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人們在觀看之際,紛紛讚譽點評,該館已成為生物多樣性的科普基地,成為各年齡層次了解地球生物進化的學習大教室。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于澄江動物群古生物國家地質公園內,投資6.3億元,佔地面積近20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該館以「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地球生命宏大的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重要的位置。遊客在博物館外合影留念  項目包含博物館主館、球幕影院和遊客接待中心、科研中心、研學中心、文化創意中心等。
  • 「中生代的龐貝城」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重現火山灰下的遠古生物
    熱河生物群(Jehol Biota)是東亞地區古老的生物群落,生活在距今約1.31億年至1.2億年。在我國,冀北——遼西——內蒙古中東部等為其主要生活地區。這一時期環境溫暖潮溼,伴有旺盛的火山活動。火山噴發出的有毒氣體導致大量生物死亡,火山灰很快將生物遺骸覆蓋,讓化石得以極為理想地保存下來。
  • 蟲豸魅影-浙江自然博物館中生代古昆蟲化石展
    國慶長假來襲,到處都是人人人,不如帶你的孩子前往浙江自然博物館去體驗下中生代古昆蟲化石的魅力。此次展覽由浙江自然博物館攜手靈珀閣共同舉辦。
  • 北京自然博物館展出209隻「遠古巨獸」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6月9日,《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在自然博物館臨時展廳開幕。展覽共展示標本209件,以「冷暖交替的第四紀」、「大連地區的第四紀古生物」、「化石骨架展示區」三個單元介紹第四紀的由來、劃分和氣候;大連地區第四紀的考古新發現、新進展等內容,並結合相關動物骨架及獨立化石標本,集中呈現第四紀哺乳動物群。展廳內,一架大連馬的大型骨骼標本最為引人注目。「大連馬主要發現於大連地區古龍山遺址和海茂化石點,所以以大連地區命名。」
  • 中關村圖書大廈:「自然交易大會」感受自然科學「魅力」
    8月22日、23日,中關村圖書大廈內的一場「石探記第五屆自然交流交易大會」吸引了不少自然愛好者和小朋友們參與其中。從昆蟲標本到各色珍稀化石,都可以在這場活動中找到,同時,石探記天文學團隊現身活動現場,用專業的知識與頭腦,與家長孩子們分享有趣的經歷和故事。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今日,走近我們「雲探秘」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的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隸屬於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由朝陽市政府投資建設,是一個集化石展覽、化石收藏、化石和地質知識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和趣味性,是自然科學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基地。
  • 紐約旅遊之「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奇妙夜
    紐約旅遊之「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奇妙夜如果你曾經看過《博物館奇妙夜》,那麼一定會對其拍攝地十分嚮往,狂暴的史前生物,野蠻的古代戰士,被時間的流沙埋掉的原始部落,非洲的草原動物以及改變了歷史的傳奇英雄。
  • 一起走近不可思議的遠古生物
    一起走近不可思議的遠古生物新華社記者董瑞豐、溫競華兩層樓高的恐龍化石標本,矗立在展廳中央,仿佛帶著億萬年前的氣息。北京,西直門外,中國古動物館。那些不可思議的遠古生物,在這裡一一被「喚醒」,向世人呈現神奇的進化之旅。
  • 自然博物館399件生物標本展現"生命之美"
    小巧靈動的昆蟲,翱翔雲端的飛鳥,健步奔馳的走獸,遨遊水下的水生動物,挺拔俊俏的植物……千姿百態的生物共用著一片家園,也共同展示著自然界的美麗。「生命之美」展覽近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展覽以突破常規的陳列方式,展現該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就。
  • 209位「古獸」集體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
    大連馬、猛獁象、披毛犀……209位「遠古巨獸」集體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今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館、大連自然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在自然博物館臨時展廳(幼兒廳)開展。展現第四紀遠古動物「群像」在經歷了中生代末期的生物大滅絕後,地球進入了新生代。新生代是地球歷史的最新階段,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之二 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採訪活動現場 記者 李悅春 攝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昆明魚」化石標本......這些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的6萬餘件珍稀化石和現生動植物標本,集中收藏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裡,採用VR、AR、OLED 柔性屏幕等現代聲光電和先進的多媒體展示技術,鮮活地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起源及演化,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位置。
  • 北京自然博物館,邊玩邊漲見識
    不用苦惱,不用猶豫,帶著孩子一起去北京自然博物館,走起大自然的知識海洋,遊玩的同時還能漲見識。北京自然博物館有著特殊的文化環境,臨近天壇公園和天橋劇場,藏有文物、化石、標本10多萬件,琳琅滿目,應接不暇,其中黃河古象化石、三塔中國鳥化石、恐龍化石等更是名揚海外。
  • 原創4D動畫電影《重返二疊紀》首映活動在國家動物博物館舉行
    在講座中,他將自己從京動物園帶來的一些活的爬行動物展示給現場觀眾們,還讓在場的小觀眾們親手觸摸這些小動物。通過讓觀眾們近距離接觸這些看似冷冰冰的小動物,能夠更了解它們的外貌和習性,隨後他從人們對兩棲爬行類動物的誤解一一說開去,詳細介紹了兩棲、爬行動物的概念,共同特徵,各自的分類,這兩類動物的區別等等相關知識。用大量的圖片向觀眾們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而又不為人知的兩棲、爬行動物的世界。
  • 化石有哪些主要載體/奇蹟大陸唯一一座收藏化石的博物館在哪個國家?
    化石有哪些主要載體/奇蹟大陸唯一一座收藏化石的博物館在哪個國家?來看看博物館題目答案有哪些, 分別是什麼,看看化石有哪些主要載體/奇蹟大陸唯一一座收藏化石的博物館在哪個國家?奇蹟暖暖奇妙博物館遠古化石館高分搭配攻略>>>http://news.candou.com/825609.shtml奇蹟暖暖奇妙博物館遠古化石館搭配/答題攻略匯總>>http://news.candou.com/825603.shtml奇蹟暖暖奇妙博物館遠古化石館獎勵
  • 我在博物館修復古生物化石
    我在博物館修復古生物化石 天演博物館副館長韓霜正在組裝恐龍化石骨架。 工作人員使用工具清理魚化石。       6月25日,崇州天演博物館古生物化石修復中心,合肥工業大學資環學院古生物與地層學專業研究生李強用噴砂槍對排列有序的古生物化石一一進行清理。在他周圍,來自奧陶紀的震旦角石、志留紀的菊石、石炭紀的矽化木、二疊紀的海百合、三疊紀的魚龍等古生物化石環繞,構成了一個地球生命發展的全景圖。
  • 絲路風情之37——遠古生物
    獨特的地理位置、多變的氣候、複雜的環境,揭示了其地質歷史時期的滄桑巨變以及形態各異的生物群落物競天擇的演變。古生物化石就是這種變化的見證。甘肅地質歷史時期的古生物化石非常豐富,從太古代原始的菌藻類化石到有人類出現的新生代的哺乳動物化石,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包括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劍齒象——黃河古象,它身長8米高4米,門齒長3米多。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一具古象化石,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劍齒象骨架化石。
  • 去自然博物館探索飛行的奧秘
    放暑假了,不妨走進自然博物館探索「飛行的奧秘」,從中找尋答案。觀展·亮點戴上VR設備,體驗飛翔的感覺隨著暑假的到來,北京自然博物館也迎來了客流高峰,每天博物館都會迎來大量的學生客流。為了更好地激發孩子們探索飛行奧秘的興趣,此次展覽現場廣泛使用了多媒體及VR技術。
  • 市博物館科技活動周精彩多多!究竟有啥好玩好看的?
    走進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從遠古來——澄江古生物圖片展》科普圖片展板,講解員用生動有趣的語言為大家講解中國唯一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玉溪澄江古生物化石地的基本情況。,包括現今社會能夠找到的遠古生物的化石祖先都包含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