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位「古獸」集體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

2020-12-04 北京日報客戶端

大連馬、猛獁象、披毛犀……209位「遠古巨獸」集體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今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館、大連自然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在自然博物館臨時展廳(幼兒廳)開展。

展現第四紀遠古動物「群像」

在經歷了中生代末期的生物大滅絕後,地球進入了新生代。新生代是地球歷史的最新階段,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本次展覽以新生代最後(最新)的一個紀——第四紀為背景,以大連自然博物館館藏的第四紀古生物化石標本為主,介紹大連地區第四紀的考古新發現、新進展,同時展示大連遠古時期的動物群面貌。

本次《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以「冷暖交替的第四紀」「大連地區的第四紀古生物」「化石骨架展示區」三個單元介紹第四紀的由來、劃分和氣候;大連地區第四紀的考古新發現、新進展等內容,並結合相關動物骨架及獨立化石標本,集中展示第四紀哺乳動物群。

展覽通過色彩運用的形式,結合彩色復原圖譜體現第四紀冷暖交替的特點,表現展覽主題。

一萬七千年前大連馬「現身」

「大連馬主要發現於大連地區古龍山遺址和海茂化石點,所以以大連地區命名。」展廳中一架大型骨骼標本最為引人注目,大連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劉思昭介紹,這是生活在距今17000年前遠古時期的大連馬,在它的身旁則擺放著一架栩栩如生的普氏野馬標本,「大連馬外形跟現生的野馬相近,不過體型要大1/4到1/3。而它們的祖先可能都是北京地區發現的大型野馬——『北京馬』。」

本次展覽展出標本共209件,除了大連馬以外,還有猛獁象、披毛犀、裴氏轉角羚羊等大型動物骨架化石,介紹第四紀哺乳動物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等內容。

猛獁象腿骨化石伸手可觸

「這是猛獁象的『龍骨』,我們經過了特殊的處理,觀眾可通過觸摸化石進一步了解新生代後期的哺乳動物。」本次展覽設計「互動觸摸展區」,展區擺放著猛獁象腿骨化石和披毛犀下頜骨化石。

「所謂『龍骨』並不是龍的骨頭」,劉思昭解釋,龍骨主要是指新生代後期未完全石化的脊椎動物的骨骼化石,如犀牛、馬類、鹿類、牛類和象類等,它們的牙齒就叫做「龍齒」。比如眼前的披毛犀下頜骨化石,上面就帶有幾顆巨大的犀牛牙齒,摸上去質感十分堅硬。

據悉,本次《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為公益展。展期將至7月19日。

服務信息

北京自然博物館每日限流200人,觀眾須至少提前1天進行網上預約。

公眾可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或官網(http://www.bmnh.org.cn/)進行門票預約。

相關焦點

  • 猛獁象、披毛犀……北京自然博物館明起上演「古獸傳奇」
    6月9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館、大連自然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臨時展廳(幼兒廳)開展。想了解更多關於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的奧秘,那就趕快來到這裡開啟奇幻又神秘的探索之旅吧!
  • 北京自然博物館展出209隻「遠古巨獸」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6月9日,《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在自然博物館臨時展廳開幕。展覽共展示標本209件,以「冷暖交替的第四紀」、「大連地區的第四紀古生物」、「化石骨架展示區」三個單元介紹第四紀的由來、劃分和氣候;大連地區第四紀的考古新發現、新進展等內容,並結合相關動物骨架及獨立化石標本,集中呈現第四紀哺乳動物群。展廳內,一架大連馬的大型骨骼標本最為引人注目。「大連馬主要發現於大連地區古龍山遺址和海茂化石點,所以以大連地區命名。」
  • 「中生代的龐貝城」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重現火山灰下的遠古生物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11月28日起將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幕,這是該館的年度大展。「帶羽毛的恐龍」「飛上藍天的恐龍」以及「人類的曾祖母」等60多種生物化石將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供圖近三十年來,遼西熱河生物群大量珍稀化石相繼被發現,使得這一地區生物組合類型越發豐富,為地球生態系統演化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和例證。由於被火山灰迅速掩埋,一些古生物的真實樣貌被保存下來,比如展覽中楊氏錦州龍和鸚鵡嘴龍兩具化石標本,就連皮膚都清晰可見。
  • 北京自然博物館|大力士的私密生活
    圖2 《我是大力士》曾國忠 (中國臺灣) 探路自然特別獎黃猄蟻是我國南方也是整個東南亞地區常見又有特點的一種金黃色螞蟻。它們是森林中高效的獵手,會大量捕食巢穴周邊的昆蟲。蟻群中的工蟻運動靈巧更擁有十足的默契,野外常能見到它們集體狩獵的場景。
  • 北京自然博物館實現立體化展陳 讓觀眾暢享大自然神奇之旅
    小巧靈動的昆蟲、翱翔雲端的飛鳥、健步奔馳的走獸、挺拔俊俏的植物……眼下,一場展示自然界生命之美的展覽,正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行。北京自然博物館現有建築面積2.1萬餘平方米,前身為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始建於1951年。該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要從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北京自然博物館藏品已超過30萬件,許多標本在國內、國際上堪稱孤品。」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孟慶金說。
  • 自然博物館觀「飛羽之美」,浙江自然博物館精美院藏北京展出
    今天,由北京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院共同製作的「飛羽之美——鳥類科學藝術展」開展。此次展覽,浙江自然博物院的精美院藏鳥類標本配以鳥類主題的繪畫和攝影,共同解讀鳥類的自然生態,展示鳥類的藝術之美。
  • 北京自然博物館在夜幕中等你 探索自然科學、學習科學知識
    2020-08-25 08:12:11 來源:北京自然博物館 8月23日,為期一周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夜間參觀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廣場上,「博物館之夜」的字形標示燈亮起,與溼漉漉的地面輝映成趣,給夜色中的博物館增添了神秘氣息,成為中軸路上引人注目的亮點。
  • 北京自然博物館原館長周國興教授:軍山變樣了
    北京自然博物館原館長周國興教授:軍山變樣了 2019-09-13 06:53:16 來源: 南通網 雖然常年居住在北京,但他無時無刻都在牽掛著家鄉的發展,對於軍山東南麓這片自然生態保護區,他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懷。    曾任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的周國興,長期從事人類學與博物館學研究,先後倡議並參與籌建了7座自然科學技術博物館。10多年前,他開始關注軍山東南麓這塊自然生態保留地,持續記錄相關物種及自然生態環境的變化。
  • 琥珀裡真的恐龍,今天,就在上海自然博物館!
    就在今天,就是這件琥珀,就是這條尾巴,就在上海自然博物館!它的發現者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博士等四位科學家將介紹他們發現的這枚琥珀中的恐龍標本,並詳細解釋它的發現及研究成果!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邢立達博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黎剛博士物種網站長、德煦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長
  • 重慶自然博物館新館免費開放 這裡有全國最齊全的恐龍家族
    今天,重慶自然博物館新館將正式開放,滄龍、上遊永川龍、中國最大的中華鱘標本、有著20萬年歷史的巴氏熊貓,以及西部地區唯一一個球面科學展示系統,都將現身展廳。重慶自然博物館新館坐落於北碚區縉雲山麓,2008年12月開工,2013年9月啟動陳列布展,今年10月全面建成。
  •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度先進集體...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度先進集體」稱號 2015-04-22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北京的冬天,周末帶孩子去哪兒玩?北京自然博物館,邊玩邊漲見識
    北京的冬天,寒風刺骨,時常還會有霧霾出來鬧鬧小脾氣,戶外的運動越來越缺乏吸引力了,周末帶著孩子去哪兒玩呢?不用苦惱,不用猶豫,帶著孩子一起去北京自然博物館,走起大自然的知識海洋,遊玩的同時還能漲見識。北京自然博物館有著特殊的文化環境,臨近天壇公園和天橋劇場,藏有文物、化石、標本10多萬件,琳琅滿目,應接不暇,其中黃河古象化石、三塔中國鳥化石、恐龍化石等更是名揚海外。恐龍公園,利用高科技手段將恐龍復原,配以聲光電,仿佛回到了億萬年前的遠古生態環境中,當孩子們見到栩栩如生的恐龍,它們的一動一靜都時不時地引來驚嘆,它們的叫聲讓人如同身臨其境。
  • 北京自然博物館、天文館等推出40餘項精彩活動
    今日起至20日,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天文館等多家科普場所將推出40餘項精彩豐富的活動。這是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首屆「科技周」的重要活動內容。武亦彬 攝資料圖北京天文館將舉行「天文館之夜」、「『一帶一路星空下』北科天文講堂」、「宇宙少年團」和「天文小講堂」等主題活動,其中「天文館之夜」活動包括「一帶一路星空下」首屆天文攝影師大賽頒獎禮、攝影展、望遠鏡觀土星、科普劇《月宮那些事》展演、手工拓印和活動留影牆等環節。
  • 7噸重大鯨魚成了北京自然博物館鎮館明星,它來自霞浦
    長鬚鯨2019年6月25日,由深圳博物館與北京自然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識骨尋守——透過骨骼窺視生物的深化》展覽正式開幕,展覽中最震憾的是位於大廳中央一具長達2 長鬚鯨骨骼的脫脂工序長鬚鯨體積較大,在脫脂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且鯨魚骨骼內的油脂量比其他物種相對的多,所以採用綜合性脫脂法: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重複操作,使標本呈現自然美觀,色澤鮮豔,並能長期保存。
  • 展館欣賞丨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世界一流自然歷史類博物館
    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創立於1906年,這座巨大的世界級博物館裡
  • 2020北京旅行必去的五大博物館,透過博物館看遍中華五千年上下
    01中國國家博物館去北京旅行,含金量最高的博物館絕對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這一點無可非議!從位置即可看出國博的重要性。03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 昆蟲化石展9月上旬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
    「恐龍時代的小精靈——昆蟲化石展」9月上旬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約400件產自燕遼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的珍貴昆蟲化石和現生昆蟲標本等配合詳盡圖板同時展出。    化石是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史的最直接物證。
  • 很值得走馬觀花:探索世界六大著名自然歷史博物館
    綜合媒體報導,多年前年上映的一部名為《博物館奇妙夜》(Night at the Museum)的奇幻喜劇片至今仍不失為家庭休閒看片活動的選擇之一。而電影中的自然博物館卻是比電影本身更吸引人的存在。儘管在今天,去博物館的人已然不如從前。
  • 自然博物館設計平面圖_2020年自然博物館設計平面圖資料下載_築龍...
    > 工程概況: 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分館)工程位於上海靜安區山海關路、武漢—— 一個濱江而立的現代都市,憑藉「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氣概和高效、務實、創新的發展理念,在不到五年的時間完成了長江文明館的建設同時又建成了一座獨具魅力的武漢自然博物館。 武漢自然博物館·貝林大河生命館位於長江文明館北邊,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8萬平方米。
  • 上海需要配一座頂尖的自然博物館-自然博物館 紫羚羊 自然之美...
    從外灘到靜安雕塑公園,上海自然博物館在150歲生日將近之際,悄然完成了從古老樸實到趣味時尚的轉變。本周日,自然博物館新館將正式對公眾開放,對於期待已久的市民、遊客來說,這不僅僅代表著一座新館的落成,更意味著上海這座城市又有了一處全新的歷史、文化地標;為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供了一架動力十足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