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象、披毛犀……北京自然博物館明起上演「古獸傳奇」

2020-12-04 北京日報客戶端

6月9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館、大連自然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臨時展廳(幼兒廳)開展。想了解更多關於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的奧秘,那就趕快來到這裡開啟奇幻又神秘的探索之旅吧!

在經歷了中生代末期的生物大滅絕後,地球進入了新生代。新生代是地球歷史的最新階段,分為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本次展覽以新生代最後(最新)的一個紀——第四紀為背景,以大連自然博物館館藏的第四紀古生物化石標本為主,介紹大連地區第四紀的考古新發現、新進展,同時展示大連遠古時期的動物群面貌。

本次《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以「冷暖交替的第四紀」「大連地區的第四紀古生物」「化石骨架展示區」三個單元介紹第四紀的由來、劃分和氣候;大連地區第四紀的考古新發現、新進展等內容,並結合相關動物骨架及獨立化石標本,集中展示第四紀哺乳動物群。

本次展覽展出標本共209件,以大連馬、猛獁象、披毛犀、裴氏轉角羚羊等大型動物骨架化石為主要展示對象,介紹第四紀哺乳動物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等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設計「互動觸摸展區」,觀眾可通過觸摸猛獁象腿骨化石、披毛犀下頜骨化石,進一步了解新生代後期的哺乳動物。

同時,本次展覽通過色彩運用的形式,結合彩色復原圖譜體現第四紀冷暖交替的特點,表現展覽主題。

最後,溫馨提示前來參觀的觀眾朋友們,本次《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為公益展,展期將持續至7月19日。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樂琪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209位「古獸」集體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
    大連馬、猛獁象、披毛犀……209位「遠古巨獸」集體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今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館、大連自然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在自然博物館臨時展廳(幼兒廳)開展。本次《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以「冷暖交替的第四紀」「大連地區的第四紀古生物」「化石骨架展示區」三個單元介紹第四紀的由來、劃分和氣候;大連地區第四紀的考古新發現、新進展等內容,並結合相關動物骨架及獨立化石標本,集中展示第四紀哺乳動物群。
  • 北京自然博物館展出209隻「遠古巨獸」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6月9日,《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在自然博物館臨時展廳開幕。據大連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劉思昭介紹,大連馬生活在距今17000年前遠古時期,外形跟現生的野馬相近,不過體型要大1/4到1/3。它們的祖先可能都是北京地區發現的大型野馬——『北京馬』。」除了大連馬以外,還有猛獁象、披毛犀、裴氏轉角羚羊等大型動物骨架化石,介紹第四紀哺乳動物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等內容。展廳還設計了「互動觸摸展區」,擺放著猛獁象腿骨化石和披毛犀下頜骨化石。
  • 北京自然博物館古哺乳動物專題展7月6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2019年7月6日,經過了一年多的籌備和半年的施工改造,北京自然博物館《古哺乳動物》大型專題展覽正式對公眾開放。  《古哺乳動物》大型專題展覽調整整體色調  新布展改造的《古哺乳動物》大型專題展覽整體色調採用了米黃色系,選用該色系是源於古哺乳動物化石原始埋藏地層中巖石的顏色。
  • 叫響「中國猛獁象故鄉」品牌 青岡化石推介會在北京舉行
    人民網北京11月21日電(高 媛)中國猛獁象故鄉——青岡化石推介會11月20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地質學會化石保護研究分會、北京大學化石保護研究中心主辦,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指導,黑龍江青岡縣猛獁象文化旅遊協會承辦,益民集團協辦。
  • 專家:「中國猛獁象故鄉」最有可能揭開猛獁象滅絕謎底
    專家:「中國猛獁象故鄉」最有可能揭開猛獁象滅絕謎底  【解說】11月20日,中國猛獁象故鄉—青岡化石推介會在北京舉行,並舉行委託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籤約儀式。當天,北大化石保護中心向青岡化石保護中心頒授研學基地牌匾,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賈躍明認為,青岡是最有可能揭開猛獁象滅絕謎底的地方。
  • 東北亞地區更新世晚期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古生態研究獲進展
    更新世晚期北半球的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Mammuthus-Coelodonta Faunal Complex)以真猛獁象(Mammuthus primigenius)、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草原野牛(Bison priscus)等食草動物的繁盛著稱。
  • 冰河巨獸——披毛犀
    ▶  隨著美國動畫片《冰河世紀》的公映,主角長毛象(猛獁象)——曼尼的形象已經家喻戶曉。其實在第四紀晚期的冰原上還生活著一種巨獸,那就是身披長毛的最後的披毛犀。它與猛獁象、野牛等構成了北方的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
  • 大慶博物館史前動物化石的視覺盛宴(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說她古老,那話可就長了——在第四紀更新世長達200多萬年的漫長歲月裡,這裡曾被遼闊的松遼古大湖所覆蓋;及至距今2萬年左右的晚更新世末期,巨獸猛獁象主宰這片土地,披毛犀和東北野牛也不甘寂寞、躍躍欲試;再後來,第四紀全新世時期古代先民曾在這裡打制精美的石器,依崗為獵、傍水而漁,又從石器時代邁入青銅時代,留下人類史上燦爛的白金寶文化……   如今,大湖、巨獸和先民都已走入歷史的深處,但在大慶博物館
  • 中外合作研究:四萬多年前東北亞真猛獁象主要以禾草苔草類為食
    科研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更新世晚期(距今約12萬年至1萬年)的東北亞地區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生活環境如何?食物來源有哪些?中外科研人員最新合作研究顯示,東北亞的真猛獁象均以禾草類及苔草類為主要食物來源,而披毛犀和野牛等其他哺乳動物的食物來源與真猛獁象明顯不同,且更為靈活多樣。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2001 年9 月,根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遼西項目組8 位專家的建議,朝陽市國土資源局向市政府提交了建設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的申請報告,並提出建設朝陽化石地質公園的設想。展廳一覽1.展陳距今幾十萬年的新生代哺乳動物猛獁象、披毛犀、原始牛化石。披毛犀與猛獁象一樣渾身披著長長的毛,生活在寒冷的西伯利亞以及我國東北的松嫩平原,最後一批約於4 000 年前滅絕,一個主要原因是古人類的狩獵活動,人類在建立物質文明的同時,導致了人類朋友的滅絕。③ 人文化石帶給我們遠古的故事。(4)走近白堊紀廳。
  • 黑龍江挖出巨牙:來自遠古猛獁象?
    有人猜屬於猛獁象高先生從泰來回到大慶,就開始上網查詢相關資料,可是一點線索也沒有。有人說,這牙齒比牛馬的大多了,肯定不是家畜的。也有人說,牙齒這麼平,肉食動物可以排除了,應該是大型食草動物的。還有人說,從牙齒的大小上來看,這種動物應該跟河馬、大象差不多大。「有沒有可能是猛獁象化石呢?
  • 「中生代的龐貝城」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重現火山灰下的遠古生物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熱河生物群——揭秘中生代的龐貝城」11月28日起將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幕,這是該館的年度大展。「帶羽毛的恐龍」「飛上藍天的恐龍」以及「人類的曾祖母」等60多種生物化石將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供圖胎盤動物的祖先類型——攀援始祖獸化石標本也將現身,這具標本不但保存了完整骨骼,甚至保留了部分毛髮和軟骨組織。展出的顧氏小盜龍化石,據古生物學家研究,其羽毛結構和功能已經能夠讓恐龍告別陸地、飛上天空。
  • 西伯利亞湖出土完好的猛獁象遺骸
    近日,俄羅斯科學家在西伯利亞北部的一個湖中,發現一具保存完好的猛獁象(woolly mammoth)骨架遺骸,有些出土的骨架上仍黏附著部分軟組織。此次發現相當罕見,將有助科學家深入了解古生物猛獁象的歷史 。
  • 「猛獁象故鄉――青岡特展」開展
    本報21日訊(記者董雲平)21日,「神奇之青岡猛獁象故鄉――青岡特展」在省博物館舉行,這也是省博物館「每月一縣」系列展之一。遠古時期,巍峨的冰川曾在這裡屹立,成群的猛獁象在這裡嬉戲。早在1.2萬年之前,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據考古發現,全縣有34處文物古蹟,其中省級文保單位何小懷古城遺址、德勝鎮英賢化石村古生物化石產地等成為青岡的文化品牌。此次展覽共分「萬古冰河古獸樂園」、「遼金溯源滄海桑田」、「猛獁故鄉幸福新城」、「文化積澱英冠故裡」四個單元,共展出更新世晚期普氏野馬頭骨、梅氏犀頭骨化石等65件精美展品。
  • 庫倫旗博物館古生物化石展廳正式對外開放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庫倫旗博物館古生物化石展廳於十月一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吸引許多居民遊客紛紛前來參觀。走進博物館古生物化石展廳,這裡異常熱鬧。很多居民和遊客細細地觀看著展廳內展出的第四紀猛獁象骨骼化石、披毛犀骨骼化石等展品,感受古生物化石的魅力。
  • 土生土長古長頸鹿,似霍加狓,身高讓人失望,麒麟獸來源山西獸?
    來認知國內一種土生土長的古長頸鹿——山西獸,是否接近麒麟神獸?一共發現了四件山西獸完整的化石,三件收藏在北京自然博物館,根據山西獸化石發現所在地,是在中國的山西發現的這種史前長頸鹿,所以命名也非常有中國特色的名字——山西獸,這種古長頸鹿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長頸鹿,是生活在山西中新世地層時代。
  • 帶你看看冰期披毛犀
    札達盆地冰期動物群長期以來已被認識到與更新世的全球變冷事件密切相關,其中的動物也表現出對寒冷環境的適應,如體型巨大,身披長毛,並具有能颳雪的身體構造,以猛獁象和披毛犀最具代表性。冰期動物群長期以來已被認識到與更新世的全球變冷事件密切相關,其中的動物也表現出對寒冷環境的適應,如體型巨大,身披長毛,並具有能颳雪的身體構造,以猛獁象和披毛犀最具代表性。西藏披毛犀的體重根據頭骨大小的估計可達1.8噸。哺乳動物的體型對決定其代謝水平至關重要,每單位體重的保溫需求隨著體型的增大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