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6月9日,《古獸傳奇——大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特展》在自然博物館臨時展廳開幕。展覽共展示標本209件,以「冷暖交替的第四紀」、「大連地區的第四紀古生物」、「化石骨架展示區」三個單元介紹第四紀的由來、劃分和氣候;大連地區第四紀的考古新發現、新進展等內容,並結合相關動物骨架及獨立化石標本,集中呈現第四紀哺乳動物群。
展廳內,一架大連馬的大型骨骼標本最為引人注目。「大連馬主要發現於大連地區古龍山遺址和海茂化石點,所以以大連地區命名。」據大連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劉思昭介紹,大連馬生活在距今17000年前遠古時期,外形跟現生的野馬相近,不過體型要大1/4到1/3。它們的祖先可能都是北京地區發現的大型野馬——『北京馬』。」除了大連馬以外,還有猛獁象、披毛犀、裴氏轉角羚羊等大型動物骨架化石,介紹第四紀哺乳動物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等內容。
展廳還設計了「互動觸摸展區」,擺放著猛獁象腿骨化石和披毛犀下頜骨化石。「經過了特殊的處理,觀眾可通過觸摸化石進一步了解新生代後期的哺乳動物。」劉思昭介紹道。
據了解,北京自然博物館於6月2日起恢復運營,目前每日限流200人,觀眾須至少提前1天進行網上預約。此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19日。
【來源:北京商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