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裡真的恐龍,今天,就在上海自然博物館!

2021-02-21 上海自然博物館


今天早上,你是被鋪天蓋地的大新聞驚醒的嘛!

對,就是,琥珀裡,有恐龍!

12月9日凌晨,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細胞》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雜誌)的論文《白堊紀中期琥珀中一個長著原始羽毛的恐龍尾》(A Feathered Dinosaur Tail with Primitive Plumage Trapped in Mid-Cretaceous Amber)顯示,人類在琥珀中發現的第一件恐龍標本是一條長約3.85釐米、長滿毛的尾巴。根據同類恐龍的體型,研究人員推斷,這一恐龍身長18.5釐米。


就在今天,就是這件琥珀,就是這條尾巴,就在上海自然博物館

它的發現者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博士等四位科學家將介紹他們發現的這枚琥珀中的恐龍標本,並詳細解釋它的發現及研究成果!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邢立達博士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黎剛博士

物種網站長、德煦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長  冉浩研究員

中國臺灣臺北市立大學 曾國維教授

這次活動,也是綠螺講堂的全新子系列——「新問題沙龍」的首期講座!

在這裡,聚焦科學新看法、新觀點、新發現,

在這裡,科學家將與公眾一起進行探討、思辨。

快來報名吧!

報名方式:

你相信非鳥恐龍也會保存在琥珀中嗎?

在上海自然博物館官方微信頁面,

回復 綠螺報名+57期+你的答案+人數+年齡

講座地點:

上海自然博物館二樓報告廳

講座時間:

12月9日(周五)16:00-17:30


本文為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原創,

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聯繫tougao@sstm.org.cn。

相關焦點

  • 視頻|琥珀裡有恐龍尾巴,還長著毛?近億年前化石在上海展出
    視頻|琥珀裡有恐龍尾巴,還長著毛? 化石界的小鮮肉:史上最新鮮的恐龍化石今在上海展出in Mid-Cretaceous Amber)顯示,人類在琥珀中發現了第一件恐龍標本——一條長約3.85釐米、長滿羽毛的尾巴。
  • 琥珀裡竟然有恐龍!邢立達老師帶你探索琥珀中的恐龍世界
    提到恐龍你會想到什麼呢?是博物館裡高高的骨架,還是《侏羅紀公園》裡兇猛的野獸?如果我說有人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你會相信嗎?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邢立達老師所在的團隊就在緬甸發現了世界上第一枚恐龍琥珀。琥珀是如何形成的?被琥珀包裹的是哪種恐龍?
  • 長假到了 大批恐龍在重慶自然博物館「活過來」
    鳳凰網重慶綜合 與恐龍賽跑、與恐龍比咬合力、親手拼接恐龍骨架, 戴上高科技的VR眼鏡,騎上一架動感單車,與暴龍一起賽跑……10月1日,國慶長假第一天,擁有全國最大恐龍展廳的重慶自然博物館成了孩子們感受自然與高科技的樂園。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侏羅紀公園》真的要上演了嗎?
    最近有這樣一則新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博士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的瑞安·麥凱勒教授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研究論文就與恐龍有關。他們在一件琥珀中找到了一隻恐龍的尾部,這個部分被完整地保存在琥珀裡。據了解,這是一隻非鳥恐龍的琥珀。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來自緬甸的一個壯觀的新琥珀化石擁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史前恐龍的頭骨:一種生活在9900萬年前的類鳥生物,並不比今天活著的最小的鳥大。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這具化石,從後腦勺到鼻尖只有1.5釐米長,大約是指甲的寬度。
  • 「恐龍獵人」邢立達: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但實際上,早在2020年1月22日,即論文確定被《自然》接收後,該研究團隊就看到了聲明裡提到的新標本,且在3月12日論文發表前後已經獲得了新標本重要的CT掃描數據,更支持琥珀裡是蜥蜴的假設。  方涵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古生物學領域做錯事很正常,但最重要的一條:知錯就改。不能知錯不改,甚至將錯就錯。
  • 史上最小恐龍成學術烏龍?「恐龍獵人」邢立達的琥珀、論文和爭議
    在這件琥珀的研究中,恐龍專家把蜥蜴當成恐龍,實在是匪夷所思。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徐星是業界的學術明星。在《中國科學報》的一篇報導裡,徐星對此事評價說,研究人員找到化石首先會有一個基本預判,從自己研究的領域出發,認為可能是鳥類,這並沒有錯。
  • 古生物學家邢立達:成恐龍獵人 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但實際上,早在2020年1月22日,即論文確定被《自然》接收後,該研究團隊就看到了聲明裡提到的新標本,且在3月12日論文發表前後已經獲得了新標本重要的CT掃描數據,更支持琥珀裡是蜥蜴的假設。  方涵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古生物學領域做錯事很正常,但最重要的一條:知錯就改。不能知錯不改,甚至將錯就錯。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一截長毛的尾巴
    這是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圖片來源:Cheung Chung-tat這一標本被研究人員稱為「伊娃」,其神秘面紗將在上海被揭開。人類在琥珀中發現的第一個恐龍標本——伊娃。圖片來源:Royal Saskatchwan Museum(RSM/R.C.McKellar)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講師邢立達博士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的教授瑞安?麥凱勒(Ryan C. McKellar)領銜了這一古生物學研究。12月8日晚,邢立達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這可能是一隻幼年的恐龍,成年後,它可能更大一些。
  • 邢立達的琥珀標本:在巖壁上尋找恐龍的人
    12月9日,上海自然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博士等4位科學家介紹了他們發現的琥珀中的恐龍標本,詳細解釋了它的發現過程及研究成果,這是人類首次有機會一睹恐龍生前的真實面目更確切地說,這是一段屬於手盜龍中體型較小的非鳥恐龍的一小段帶有新鮮羽毛的尾巴。   有趣的是,這塊出產於緬甸的琥珀,一開始被命名為「螞蟻上樹」,兩隻螞蟻相當鮮活,而在琥珀中佔據一大部分面積的則被認為是一段植物的殘斷。但是這逃不過邢立達的火眼金睛,他一眼就看出來,這是一段脊椎動物的尾巴。   伴隨琥珀與恐龍一起受到關注的,還有邢立達本人。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恐龍:身長不足5.5釐米,愛食肉
    3 月 12 日,世界頂級期刊《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人的一項重大發現,研究團隊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從這次發現的頭骨尺寸來看,該恐龍體格比蜂鳥還要短一些,是迄今發現過的最小的古鳥類,同時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這一發現向我們表明,我們對恐龍時代小型脊椎動物的外貌只有很小的了解。」 參與本項研究的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拉爾斯・施米茨(Lars Schmitz)博士說道。
  • 人類首次見到恐龍真實形態 琥珀標本保存9900萬年前恐龍遺骸
    人類首次見到恐龍真實形態 琥珀標本保存9900萬年前恐龍遺骸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真的恐龍究竟長什麼樣?  研究者中國地質大學邢立達博士等四位科學家介紹了他們發現的琥珀中的恐龍標本,詳細解釋了它的發現及研究成果。這是人類首次有機會一睹恐龍生前的真實面目。此次發現的琥珀中雖然只有一段尾巴,但這卻是人類首次有機會見到非鳥恐龍的實物。琥珀中的恐龍標本則是直接來自動物本身,由於沒有經過化石化作用,因而保存極為完好,具有與生前幾乎無異的細節。
  • 從琥珀中蚊子肚子裡的血來復活已經滅絕的恐龍,這事兒真的不靠譜
    不過在這個電影裡面有一個橋段跟我們的寶石相關,那就是琥珀,科學家哈默得博士召集了大批的科學家,利用凝結在史前琥珀中的蚊子的恐龍血液提取出了恐龍的一串基因,然後將該DNA與青蛙的DNA結合在了一起,將已經在地球上滅絕6500
  • 白堊紀琥珀中驚現4釐米袖珍鳥
    由於特殊的保存環境,胡康谷地中發現了大量的琥珀化石,琥珀之中的包含物成為我們探索恐龍時代的獨特途徑!>2016年,雲南騰衝琥珀博物館館長陳先生與家人寬婭女士前往胡康谷地的琥珀礦區徵集琥珀標本,其中一個保存特別包含物的琥珀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 在這塊琥珀裡,我們終於看見了遠古鳥類
    25年前,麥可·克萊頓在小說《侏羅紀公園》裡想像,科學家在琥珀保存的蚊子體內找到了恐龍血的殘跡。這當然是科幻場景,但是現在我們有了比小說更好的現實——6月29日,《自然》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布了一項由中加兩國領銜的跨國合作研究,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時代的古鳥類,距今約9900萬年。
  • 展示生之快慰和死之平靜,老上海自然博物館小史
    上海自然博物館接收了來自英國亞洲文匯北中國支會下屬博物館的大量珍貴標本,震旦博物院的大部分優質標本則由中國科學院昆蟲研究所接收,但少量標本亦歸上海自然博物館所有——所有這一切都是歷史深處的饋贈,以後也會成為它在新時代裡的曖昧包袱。       1960年春節期間,上海自然博物館如期開放。
  • 中國博士揭秘「琥珀恐龍」發現過程:目前無法復活
    以中國地質大學博士邢立達為首的科研團隊宣布,在一塊近1億年前的琥珀中,他們發現了一段恐龍的尾巴組織,這是有史以來人類發現的第一件琥珀中的恐龍標本。消息甫出,很多第一反應想到《侏羅紀公園》的網友熱議,這是否意味著憑藉琥珀恐龍裡的基因,可以讓恐龍「死而復生」?
  • 古生物學家在白堊紀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鳥類?
    圖註:緬甸琥珀中保存的恐龍尾巴及復原,圖片來自邢立達 2016年,雲南騰衝琥珀博物館館長陳先生與家人寬婭女士前往胡康谷地的琥珀礦區徵集琥珀標本,其中一個保存特別包含物的琥珀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 琥珀中的白堊紀生物:世界最小恐龍比蜂鳥小卻有100顆牙齒
    眼齒鳥琥珀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獲悉,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該團隊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這一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 美國西部最大自然歷史博物館 恐龍展驚豔!
    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最值得說的當然是巨大的恐龍博物館展廳。其規模可以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相媲美。國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主題的則相對較少,或者有也不精緻,甚至很多博物館的恐龍主題無非是展示幾根恐龍骨架、恐龍蛋而已,毫無系統和觀賞啟發感。例如,黑龍江自然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