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重慶綜合 與恐龍賽跑、與恐龍比咬合力、親手拼接恐龍骨架, 戴上高科技的VR眼鏡,騎上一架動感單車,與暴龍一起賽跑……10月1日,國慶長假第一天,擁有全國最大恐龍展廳的重慶自然博物館成了孩子們感受自然與高科技的樂園。
市民從一具恐龍模型前走過
恐龍「復活」還會擺動吼叫
走進展廳,觀眾便就被4隻恐龍拼插模型吸引住了眼球。恐龍模型的材質採用的是體現環保理念的本色瓦楞紙,其中腕龍模型還藉助機電裝置「復活」了。每隔幾分鐘,它就會擺動頭部,發出吼叫,一副傲視群雄、高高在上的模樣。再往展廳裡走,會不時碰見多隻不同種類的形態各異的恐龍拼插模型,這給市民的恐龍探索之旅帶來了不小的新奇與刺激。
工作人員在向小朋友講解恐龍的知識
高科技展示恐龍「復活」
展題上的「復活」並不是像《侏羅紀公園》電影裡面表現的那樣,利用從琥珀化石昆蟲血液中提取到的DNA來復活一隻真實的、鮮活的恐龍。這裡的「活」更帶有科學復原和博物館展示的意義,從科學復原的角度,呈現古生物學家們是如何以化石為起點,通過對骨架、姿態、肌肉、皮毛、行為、習性等的研究,還原千姿百態的恐龍世界;從展示技術的角度,通過音頻、視頻、幻影成像、AR、VR等手段,讓恐龍吼叫起來、站起來、動起來……
此外,展覽還從「科學復原」這個角度切入,按照「恐龍印象-化石發掘-骨骼搭建-形態外貌-行為習性」的脈絡,結合恐龍復原科學研究中的經典案例,展示恐龍科學復原的過程。
市民在一具恐龍骨架化石前拍照
最新研究成果琥珀中的恐龍尾巴
展覽還呈現了恐龍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如棘龍生活習性的最新認識、鸚鵡嘴龍的體色、琥珀中的恐龍尾巴、古鳥類視覺分析……好些都是2016年取得的最新發現和認識,以及正在進行的科學研究。其中既包括經典的形態學和比較解剖學研究,也包括諸如顯微CT、同步輻射、X射線螢光成像、X射線近邊吸收譜、同位素測定等高科技手段的應用。
市民在恐龍牙齒化石前拍照
互動體驗觀眾與暴龍「賽跑」
在互動區,一些小朋友紛紛參加「追上暴龍VR體驗」。觀眾騎著動感單車戴上VR頭盔,便完全置身於恐龍世界之中,身臨其境,追趕暴龍。
一名小朋友通過VR體驗與暴龍「賽跑」
「誰的力氣大,與恐龍比比怎樣?」觀眾還可以展示自己的臂力,與暴龍的咬合力一比高下。「挖掘體驗」,小恐龍迷來到恐龍發掘模擬現場,體驗化石發掘的樂趣。「棘龍骨架拼搭DIY」教育活動,小夥伴們通過拼搭大比拼更深地了解恐龍骨架結構,體會動手做的樂趣。
一名小朋友在動手拼接一隻棘龍的骨架
市民互動參與「綠色發展」
除了恐龍展廳之外,自然博物館其它展廳也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目光。除了展示重慶的植物、動物、自然生態、發展變遷的展廳之外,自然博物館還專門設置了綠色發展展廳。觀眾還紛紛互動體驗,在一面電子顯示屏上,是一棵巨大的重慶市樹黃葛樹,觀眾在屏幕上寫下有關綠色發展的祝福語和自己的名字,點擊確認,祝福語便變成一片綠葉,飛向黃葛樹的枝椏。寓意黃葛樹枝繁葉茂,重慶更加環保綠色、更加美麗。
市民在長江魚類標本前面拍照
重慶自然博物館館長歐陽輝介紹,重慶自然博物館擁有全國最大的恐龍展廳,展品豐富。此次恐龍展,將恐龍研究的新知與現代高科技手段相結合,增強互動體驗,讓青少年學生在參觀中感受,在感受中領悟,在領悟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觀眾在動手組裝一隻「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