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年前,行走在浙江大地上的主角,不是人類,而是恐龍。如今,它們深埋在很深很深的白堊紀地層裡,有時很偶然,白堊紀地層會露出地面,這些龐然大物也會「穿越」過來,和現代人打個招呼。
從1962年浙江發現第一塊恐龍化石以來,新嵊、天台、小雄、仙居、壺鎮、永康、麗水、金衢和湖山等白堊紀盆地,都發現了恐龍和恐龍蛋化石。根據這些發現,浙江已命名了5種恐龍,分別是:浙江吉蘭泰龍、禮賢浙江龍、麗水浙江龍、中國東陽龍,和剛剛命名的天台越龍,也就是說這5種恐龍都是在浙江首先發現的新屬種。
昨天,《龍行浙江——浙江出土恐龍化石》在浙江自然博物館開展。不僅展出了近百件恐龍、恐龍蛋和恐龍腳印等化石標本,還能看到根據化石等復原的6件恐龍骨架。這個展覽將持續到4月28日,展覽免費開放(每周一閉館、除夕閉館),大家可以抽空去看看。
昨天我去看展覽的時候,工作人員推薦了幾個非常值得看的展品,我先給大家來簡單介紹一下。
天台越龍
發現時間:1998年11月
發現地:天台某工地
這個標本圓圓整整地擺在浙江自然博物館的展示櫃裡,紅色的巖面上,能清晰看到恐龍的部分骨骼。浙江自然博物館地球科學部館員鄭文杰說,天台越龍標本保存了頸椎、背椎、尾椎、脈弧、肋骨、肩胛骨、肱骨、尺橈骨、恥骨、坐骨、大腿骨、脛腓骨和趾骨等部位,是浙江省發現的保存最好的恐龍化石之一。
如果把恐龍化石標本裡的部位復原,這隻恐龍大概只有1.5米長,個頭和大狗相似。它屬於「迷你恐龍」,是體形最小的恐龍類群之一。
鄭文杰說,天台越龍是浙江恐龍的新屬種,目前推斷,它們應該生活在前白堊紀,也就是距今1億年前,很善於奔跑,平時以吃各種植物為生。
如果按照恐龍的類型來分,天台越龍屬於基幹鳥腳類。這是恐龍裡種類最多樣、分布最廣的一類,在全世界每個大陸都有發現。之前亞洲有4處發現過,分別是韓國、蒙古,還有中國的吉林、遼寧。
而在天台發現的這個恐龍化石標本,在中國東南部還是首次發現,也是目前亞洲所發現的基幹鳥腳類恐龍中所處緯度最低的。
正因為這個原因,前幾天,這塊恐龍化石被確認為新屬種。因為古時浙江被稱為越國,所以叫「天台越龍」,目前為浙江獨有。
中國東陽龍
發現時間:2009年
發現地:東陽
展覽上,你能看到中國東陽龍的復原骨架。
所謂復原,是根據化石標本,以1∶1的比例來複製。一般來說,恐龍化石的保存都不完整,所以只能先複製已有部位,缺失部位則參考近似種類的化石進行複製,最後組裝成整具恐龍骨骼。
東陽龍是大型巨龍形類恐龍,全身長15米,高5米,站在它的骨架標本下,你會頓時覺出自己的渺小。據推算,它們應該生活在晚白堊世早期,距今大約9000萬至1億年前,吃植物為生。
這種恐龍化石,全世界也只有浙江這麼一塊。它的發現,表明中國晚白堊世早期巨龍形類出現了更高程度的分化。
達爾文翼龍
達爾文翼龍,不是出自於浙江,但絕對是值得一看的展品。而且,這次你能看到一雄一雌兩隻達爾文翼龍一起展出,鄭文杰說,這在全世界也是第一次。
翼龍不是恐龍,而是恐龍的近親,它們和恐龍幾乎同時產生於晚三疊世末期,在地球上生活了近1.6億年,在白堊紀末期滅絕。
其中,達爾文翼龍是目前已知的惟一由原始類群向進步類群演化的過渡類型。這次展出的達爾文翼龍標本,是在遼寧發現的,這對翼龍可能生活於侏羅紀時期。
是雄翼龍,還是雌翼龍,也蠻好辨認。雄性翼龍有小小的腰帶和頭骨脊;雌性翼龍的腰帶大一些,而且沒有頭骨脊。
天台鐮刀龍
發現時間:2003年-2005年之間挖掘
發現地:天台
屬於獸腳類恐龍。骨骼很奇特,恥骨指向後下方,一般這是鳥類的特徵。不過,現在所發現的鐮刀龍化石都不是很完整,所以專家對它的認識還不是很多。只能推斷,它可能生活在晚白堊世早期,雜食。
麗水浙江龍
發現時間:2000年3月
發現地:麗水白前村
麗水浙江龍只在浙江有發現,當時發現的化石裡,有椎體、腰帶、後肢、甲板等部位。它們屬於甲龍類,生活在晚白堊世早期,四腳行走,食草性鳥臀類。
據都市快報 記者 劉雲 通訊員 蘭國英 攝影 朱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