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縉雲甲龍! 「浙江恐龍」大家族又多一員

2020-11-25 浙江在線

   圖片由浙江自然博物館提供

  昨天,浙江自然博物館報來消息——浙江研究的具尾錘新種甲龍,有了正式命名,叫中國縉雲甲龍!

  對它正式命名的是昨天的《科學報告》,這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旗下的開放獲取雜誌,在上面成功發表論文,就相當於是「蓋章通過」,有了「正式身份」。

  新加入「浙江恐龍」家族的中國縉雲甲龍,是一種怎麼樣的恐龍?

  甲龍類,可能起源於中侏羅世。目前確認最早的甲龍類化石。發現於晚侏羅世(距今1.5億多年前)。而有尾錘的甲龍化石,此前只發現於晚白堊世末的坎潘期和馬斯垂克期(距今約8360-6600萬年前)。

  浙江,可以說是「恐龍之鄉」。麗水縉雲縣,是浙江恐龍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之一。據《浙江省區域地質志》記載,縉雲縣壺鎮在20世紀70年代,就發現了甲龍化石,但大部分丟失,也沒進行科學研究。

  2008年6月,在縉雲縣壺鎮的一個工地上,當地化石愛好者李美雲發現了部分恐龍化石。縉雲博物館和浙江自然博物館,立即搶救性挖掘,發現了甲龍類部分頭後骨骼化石。

  2010年開始,浙江自然博物館聯合縉雲博物館、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進行持續的野外考察。

  到了2013年3-4月,在工地現場發現不少恐龍骨骼化石,搶救性挖掘了大量甲龍類化石。其中,包括恐龍頭骨、背椎、尾錘、骨化腱、肋骨、肱骨、腸骨、坐骨、股骨、脛腓骨、趾骨等;另外,還有一些恐龍蛋、獸腳類恐龍牙齒。

  在縉雲找到的這些甲龍,至少是5個個體,是目前在中國南方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甲龍類化石,已發現的化石基本覆蓋全身所有部位。這些化石當時從縉雲運到杭州時,裝滿了一輛9.6米長的大卡車,送到浙江自然博物館進行修理、復原。幾年下來,研究人員對它進行復原裝架,復原後總長約5米,高約1.3米。

  浙江自然博物館研究院鄭文杰說,算上中國縉雲甲龍,目前已正式命名的浙江恐龍有7種,其餘6種為麗水浙江龍、楊巖東陽盾龍、浙江吉蘭泰龍、天台越龍、中國東陽龍、禮賢江山龍。

相關焦點

  • 縉雲甲龍:要論「耍大錘」,我可是鼻祖
    「每天一隻中國龍」之縉雲甲龍 恐龍兵器發明家 看我縉雲軍 電影《長城》中的五色軍(來源:網絡) 這可是一支來自我國南方沿海省區——浙江的部隊,成員清一色都是地地道道的「南方yin」——中國縉雲甲龍(Jinyunpelta sinensis)!屬名代表化石產地浙江麗水市縉雲縣,種名則是響噹噹的國字號。
  • 科學家命名「中國縉雲甲龍」 它生活在約1億年前,長約5米高約1.3米
    浙江在線3月1日訊 (浙江在線記者 劉慧 俞吉吉) 2月27日,英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雜誌《科學報告》報導了發現於浙江省縉雲縣壺鎮的新種類甲龍類化石研究成果,這種恐龍被正式命名為「中國縉雲甲龍」。
  • 浙江發現最古老具尾錘新種甲龍
    該研究成果由浙江自然博物館鄭文杰和金幸生、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縉雲縣博物館王瓊瑛以及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東洋一等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縉雲甲龍生活的時代距今約1億年前,比之前發現的具有尾錘的甲龍類化石早了1000多萬年。
  • 縉雲恐龍博物館開館,一起走進侏羅紀的世界
    而有尾錘的甲龍化石,此前只發現於晚白堊世末的坎潘期和馬斯垂克期(距今約8360-6600萬年前)。浙江,可以說是「恐龍之鄉」。麗水市縉雲縣,是浙江恐龍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之一。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該縣已經多次挖掘出恐龍化石,並引起了國內外古生物專家和學者的高度關注,多次親臨指導和挖掘。
  • 浙江發現最古老的長有尾錘的甲龍
    浙江發現最古老的長有尾錘的甲龍圖註:縉雲甲龍復原圖,作者:張宗達2018年2月27日,英國《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報導了來自中國浙江省的甲龍類恐龍化石,這種恐龍被命名為縉雲甲龍,它是已知最早長有尾錘的甲龍類恐龍。
  • 縉雲恐龍博物館開館啦!一起走進侏羅紀的世界吧!
    而有尾錘的甲龍化石,此前只發現於晚白堊世末的坎潘期和馬斯垂克期(距今約8360-6600萬年前)。浙江,可以說是「恐龍之鄉」。麗水縉雲縣,是浙江恐龍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之一。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我縣已經多次挖掘出恐龍化石,並引起了國內外古生物專家和學者的高度關注,多次親臨指導和挖掘。
  • 縉雲恐龍館真面目被揭開!原來館裡有...
    而有尾錘的甲龍化石,此前只發現於晚白堊世末的坎潘期和馬斯垂克期(距今約8360-6600萬年前)。  浙江,可以說是「恐龍之鄉」。麗水縉雲縣,是浙江恐龍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之一。據《浙江省區域地質志》記載,縉雲縣壺鎮在20世紀70年代,就發現了甲龍化石,但大部分丟失,也沒進行科學研究。
  • 浙江有多少恐龍? 宜興法藏寺地宮有哪些文物?兩位考古大咖推出講座
    都市快報訊 有不少人對恐龍,有謎一樣的熱愛。尤其浙江,絕對稱得上是「恐龍之鄉」。這些年,浙江自然博物院的恐龍研究團隊,通過大量野外實地觀察、化石修理和鑑定,以及資料收集、綜合研究,已查明浙江有恐龍化石產地18個縣市、82處、316個化石點。目前,已正式命名的浙江恐龍,甲龍類有3種:麗水浙江龍、楊巖東陽盾龍和中國縉雲甲龍。
  • 恐龍的足印,為啥能保留一億年?我們研究了一下,還挺有意思
    金幸生和鄭文杰給我們盤點了一下,光浙江發現的新恐龍類別,就有7種,包括楊巖東陽盾龍、浙江吉蘭泰龍、天台越龍、中國東陽龍、禮賢江山龍、麗水浙江龍和縉雲甲龍。6】讓我們來還原一下浙江的恐龍地圖:★楊巖東陽盾龍發現地:東陽市馬宅鎮楊巖村時代:白堊紀種類:鳥臀類、甲龍類、結節龍類保存地點:東陽博物館化石保存了甲龍椎體、骨化腱、肋骨、甲板、腸骨、股骨和趾骨等部位化石共70多塊,其中保存最多的是甲板化石,是浙江發現的甲板化石保存最多也是最好的甲龍化石。
  • 麗水有個恐龍博物館開館啦,一起走進侏羅紀世界吧
    而有尾錘的甲龍化石,此前只發現於晚白堊世末的坎潘期和馬斯垂克期(距今約8360-6600萬年前)。  浙江,可以說是「恐龍之鄉」。麗水縉雲縣,是浙江恐龍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之一。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縉雲縣已經多次挖掘出恐龍化石,並引起了國內外古生物專家和學者的高度關注,多次親臨指導和挖掘。
  • 那些以「中國」為名的恐龍,都長什麼樣?
    中國的恐龍研究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早在上世紀的30、40年代,古生物學家就開始以「中國」命名中國境內發掘到的恐龍化石,這一趨勢一直延續下來,至今仍維持著高度不變的熱忱。5.中國縉雲甲龍(Jinyunpelta sinensis)最後,您將看到來自白堊紀的裝甲車部隊。它們是來自中國浙江省的中國縉雲甲龍。甲龍類可謂是中生代的坦克,它們不但身披堅硬鎧甲,有些尾部還演化出了尾槌作為防衛武器。
  • 樂高甲龍MOC圖紙分享,恐龍小分隊6隻集齊
    甲龍是甲龍科的模式屬。甲龍科是甲龍下目的成員,當中包括了結節龍科。
  • 諸城恐龍再添新成員——諸城中國甲龍
    近日,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地質通報》刊登了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陳軍等撰寫的《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一文,一種新的甲龍類恐龍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 恐龍之甲龍亞目,甲龍簡筆畫
    甲龍亞目Ankylosauria,屬於鳥臀目的一個演化支。甲龍亞目包含了大部分有著骨鱗片形式裝甲的恐龍。甲龍亞目都是有著短而壯的腿的笨重四足動物。甲龍亞目已知最早出現在早侏羅紀的中國,直到在白堊紀滅絕。甲龍亞目和劍龍亞目歸為裝甲恐龍類,他們身上有很多骨板尖刺等結構,身體結構導致極速可能少過每小時10公裡。
  • 我的恐龍甲龍介紹 我的恐龍遊戲裡面的恐龍介紹
    導 讀 我的恐龍甲龍由小編為你介紹。甲龍意為「堅固的蜥蜴」,是甲龍科下的一屬,稱為大面甲龍。在我的恐龍手遊中,甲龍有什麼技能?其屬性偏向是如何的?
  • 山東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諸城恐龍化石家族添新屬種 現已正式命名「諸城中國甲龍」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9日訊 諸城因其境內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而被譽為「中國龍城」。近日,中國古生物專家基於在諸城臧家莊化石點上採集的甲龍類右側腸骨化石,判斷其代表了一個甲龍類新種,將其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恐龍的學名裡居然有漢語拼音,生物命名有哪些玄機?
    恐龍的學名裡居然有漢語拼音,生物命名有哪些玄機? 2018年2月27日,由中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的浙江省縉雲縣恐龍化石,已經被正式命名為中國縉雲甲龍(Jinyunpelta sinensis),並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這是中國這個古生物化石出土大國的又一項偉大傑作。
  • 堅強的存活到恐龍大滅絕的後期的恐龍——甲龍,你對它了解多少?
    不管怎樣,這隻恐龍都不會介意,因為它已經滅絕6500萬年了。甲龍的皮膚上覆蓋著骨痂甲龍最顯著的特徵是堅硬的多節盔甲,覆蓋著它的頭、頸、背和尾巴——除了它柔軟的下腹部,幾乎什麼都有。尚不清楚的是甲龍是否會擺動尾巴來阻止迅猛龍和霸王龍,或者這是否是一種性別選擇的特徵——也就是說,尾巴較大的雄性恐龍有機會與更多的雌性恐龍交配。甲龍的大腦非常小甲龍的大腦非常小,和它的近親劍龍一樣大,幾乎和核桃一樣大。劍龍一直被認為是所有恐龍中最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