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隻中國龍」之縉雲甲龍
恐龍兵器發明家
看我縉雲軍
縉雲甲龍
May 16, 2020
歌曲「龍的傳人」火遍中國,但估計作詞人侯德健也沒想到,黃河腳下竟睡有真龍!
甲龍類恐龍的外觀特點非常鮮明,辨識度極高。身披厚甲的它們霸氣外露,而楞次分明的甲刺則更增添了一份不可侵犯的威嚴!它們是恐龍家族中粉絲最多的當紅明星之一。
加拿大博物館展出的保存完整的甲龍化石,其裝甲甚是壯觀(來源:網絡)
甲龍其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從侏羅紀一直興盛到了白堊紀末期,種類繁多,其化石的發現地也遍布世界各處。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些威武霸氣的「恐龍武士」卻都是素食主義者,為了抵禦捕食者的攻擊,它們成群結隊,全副武裝,仿佛一支支時刻準備著的裝甲軍團。
今天,我們就再帶大家認識一支來自咱們中國的遠古鎧甲軍團——縉雲軍!縉雲,多麼古風又帶點詩意的名字。「縉」還有紅色的含義,讓人一聽就聯想到那身披赤甲、威武霸氣的軍中將士!
電影《長城》中的五色軍(來源:網絡)
這可是一支來自我國南方沿海省區——浙江的部隊,成員清一色都是地地道道的「南方yin」——中國縉雲甲龍(Jinyunpelta sinensis)!屬名代表化石產地浙江麗水市縉雲縣,種名則是響噹噹的國字號。
(來源:網絡)
縉雲軍的成員體型在世界範圍來說屬於中等水平,平均身高1.3米,看似也就和咱們小朋友一般高,但是體長卻達到了驚人的5米。看來排兵布陣時,咱們今天熟悉的前後半臂距離可站不下咯!
身材寬矮的它們背部覆蓋著一排排骨質的甲板,組成了禦敵的看門本領——「鐵盔厚甲」!但要說和其他甲龍軍團比起來,縉雲軍真正的過人之處,在於它們對恐龍「軍事」史的獨特貢獻:「研發」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獨門武藝——耍大錘!
雙錘李元霸(來源:網絡)
錘,可是我國傳統的十八般武藝之一,在南北朝和隋唐時期,這種冷兵器的應用達到了一個小高潮。還記得《說唐》中「天下第一好漢」李元霸麼,力能扛鼎的他就是靠著一對重達八百斤的巨錘橫掃隋唐猛將!據考證,唐代的一斤相當於現在的660克(如今一斤是500克)。這得有多大的力氣才能耍起來這樣重的大錘呀!
李元霸可沒想到,最早將「耍大錘」用於實戰的,還得說咱1億年前的縉雲軍!縉雲甲龍每龍裝備一把特製的骨質尾錘,它由尾部末端的脊椎骨和骨板癒合而成。更令人讚嘆的是,縉雲軍可不屑於從小錘子練起,這一來就直接上大傢伙!巨大的尾錘最寬處可以達到接近半米!可謂個個都是「李元霸」!
(來源:網絡)
當遇到來犯之敵時,它們會熟練地先伏下身體,再順勢一轉,向敵人甩出敦實的致命一擊!
(來源:網絡)
同一時期的裝甲軍團還有麗水浙江龍和楊巖東陽盾龍等其他甲龍類,可惜它們都屬於結節龍類甲龍,沒有這麼威武的尾錘,只能羨慕地「望錘興嘆」了。
縉雲軍這一獨門秘籍在白堊紀早期名聲鵲起!直到1000多萬年之後,世界各地的甲龍軍團們才開始紛紛效仿,裝備了上了這麼一個先進武器,但就像火藥是我們發明的一樣,我們要自豪地告訴世界:
要論耍大錘
我是世界鼻祖
鬥轉星移,龍軍團也早已隨著古戰場一起沉寂了億萬年。直到2013年,科學家們才第一次在浙江麗水市縉雲縣找到了這支傳奇軍團的蹤跡。
縉雲甲龍挖掘現場(來源:網絡)
有空可以去浙江自然博物院和縉雲恐龍博物館一趟,追尋中國最早的恐龍武器專家——縉雲甲龍,聽它們揮舞著大錘,講述那段白堊紀的江湖往事!
這就是我!縉雲甲龍!
每周六19:30直播課堂
微信掃碼登錄
或者電腦網頁登錄
https://live.polyv.cn/watch/1466813
(直播間名額有上限,不用報名,先到先得)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進行刪除。
活動策劃
指導單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
主辦方:中國古動物館
協辦方:睿宏文化院士專家工作站
北京微創博志教育·W博士玩科學
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科普委員會
明日預告
巨盜龍——
巨盜巨盜,我可不是江洋大盜
(我們明天十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