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龍和劍龍——疊甲流and劍背流

2020-08-30 動物解說員

相信大家在科教片都看過霸王龍或異特龍被甲龍或劍龍一尾巴打廢的情節吧。

這就如同定律一般,幾乎每次的故事都是那樣。不知大家是否懷疑過:他們真的那麼厲害嗎?看完今天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心中就明白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雖然甲龍和劍龍長的八桿子對不著,但按血緣關係來說他們還真就是近親。

按照時間線來說我們應該先說劍龍。

劍龍家族的鼎盛王朝是侏羅紀,而劍龍差不多也是那個時候最常見的中大型草食恐龍。

而它們也算少有的擁有背帆的草食恐龍。只不過沒太進化好,型號進化錯了。不過這倒也沒啥缺點,看起來倒也還可以,畢竟肉食動物要是跳上它的背那可是慘不忍睹呀。不過作為防禦武器,它的防禦範圍不行,別說身體兩側了,如果遇上個大點的對手,連自己的後背都防不住。而劍龍家族真正的必勝法寶在於尾巴尖那幾個大尖刺。這幾根尾刺便是在科教片中擊敗無數異特龍的法寶。不過吧,你別說,這還真有科學依據的。在美國還真有出土了的一塊被劍龍擊傷的異特龍化石。但是沒有證據證明劍龍能打死異特龍,而異特龍被打傷後無法捕獵被淘汰倒是有可能。其實,劍龍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智商低,最直接的例子:你看看它那小的不能再小的小腦袋就知道了。

可雖然劍龍家族在侏羅紀十分繁盛,但到了白堊紀卻一跌不振,險些退出歷史舞臺。

而這時它的大表弟甲龍類正式上線了。

沒錯,白堊紀便是甲龍的主場。可是雖說是「一個媽生的」,可劍龍和甲龍的演化思路完全不同。劍龍家族吧,主要看顏值,背帆便是最好的證明。而甲龍家族吧,不玩這花裡胡哨的,壓根就不要顏值,選擇了很醜的甲。在這澄清一下,雖然科教片中的甲龍尾巴後面都有一個標誌性大尾錘,可實際上多數甲龍尾後都沒有這個尾錘,相反盔甲上的尖刺其實更加突兀。

甲龍家族雖然在很多的地方演化思路和它的大表哥劍龍完全不一樣,比如身材,一個是「薄餅型」,一個是「橢圓形」,但是看待智商這個技能點上甲龍和劍龍的思路那完全一樣。雖然甲龍腦袋比劍龍要大,可是拋去那層骨板,再減個顱蓋骨的厚度,大家可想而知它的大腦有多小了。

另外,在科教片中甲龍一尾錘打死霸王龍的場面現實中不可能出現。因為甲龍疊甲有個反向buff,那就是體型增大不了。甲龍家族平均體型頂多和一頭犀牛差不多。而和那些七八噸重的哥斯拉比,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而且我覺得事實上甲龍的尾錘真沒啥用。畢竟,對於靠速度取勝的掠食者基本不可能被尾錘這麼個笨重的東西打中,對於靠體型取勝的狂戰士,尾錘的力量則顯得九牛一毛了。而甲龍真正的防禦措施應該就是蹲在地上裝慫,奈何你怎麼饞我的身子也咬不開我外面那層硬皮。

甲龍如同犀牛般大的體型雖然在當時的恐龍中不算太大,但想躲過6500萬年的大滅絕,它的體型還是太大了,因此甲龍家族毫無疑問也消聲滅跡於這場災難。

最後就請你給我點個讚,收個藏,投個幣吧!

相關焦點

  • 恐龍知識:侏羅紀劍龍背上的骨板是空調麼(圖)
    生存在晚侏羅世的劍龍(Stegosaurus) 給人最深刻的影響應該就是背上兩排大大的骨板,有不少人認為這些骨版式用來調節體溫。因為骨板的表面有分支狀的凹溝,可能是脈絡溝。骨板內部有許多穿孔構成分支管道,這樣就可以控制血液的流量,調節體溫。但是最近,科學家對劍龍骨板的化石組織學進行仔細研究後發現,劍龍骨板並無此用途。
  • 1.5億年前防禦高手,背插寶劍尾帶尖刺的劍龍,它到底有多可怕
    他是侏羅紀時期的防禦高手,背插寶劍為帶尖刺,讓掠食者望而生畏。 名字意思是屋頂的蜥蜴,大約在1.5億年前出現在地球上。從重型鎧甲到可怕的每次種全副武裝的野獸重達7噸,成年的劍龍身長可達9米,長錐形的頭部又大又彎的背部,短小的前腿,長長的後腿,背部的骨板使他和如今的任何生物都大為不同。這些骨板的高度從十釐米到一米不等,劍龍獨一無二的外觀。一些生物學家認為,骨板有調節溫度的功能,能讓劍龍升溫或散熱,在一定程度上有防護的功能。
  • 堅強的存活到恐龍大滅絕的後期的恐龍——甲龍,你對它了解多少?
    甲龍的皮膚上覆蓋著骨痂甲龍最顯著的特徵是堅硬的多節盔甲,覆蓋著它的頭、頸、背和尾巴——除了它柔軟的下腹部,幾乎什麼都有。這種甲冑是由密實的骨皮或「盾」組成的,骨板深深嵌在甲龍的骨頭上,上面覆蓋著一層厚厚的角蛋白,角蛋白與人類頭髮和犀牛角中含有的蛋白質相同。
  • 方舟生存進化:TLC3更新,猛獁和劍龍重做,節肢動物和飛龍可繁殖
    ,劍龍的尾巴沒啥用,還不如肯氏龍。這波重做之後,劍龍的尾巴也能像肯氏龍一樣把小型生物吊起來錘了,而且官方給劍龍的骨板做了三種模式,通俗來說就是:能打模式、抗揍模式、能抗能打模式,三種模式下劍龍骨板的造型和顏色會有明顯不同。C鍵可以來回切換模式(切換的時候劍龍像在抖身上的落葉一樣),沒有冷卻限制,遊戲界面右上角會提示玩家劍龍處在何種模式下。
  • 羅弗巧樂卡超輕粘土「恐龍奇遇記」——溫順的劍龍,你喜歡嗎?
    溫順的劍龍,你喜歡嗎?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生存在侏羅紀晚期。劍龍也是侏羅紀中數量眾多的著名恐龍,大約7-9米長,2.35米至3.5米高,2至4噸重。外觀上最大的特徵就是背部有一整排的三角形骨板及尾巴上的四枝尖刺,雖然劍龍有著大象一樣的體型,但它的頭部非常小,腦容量甚至比小狗還小,因此科學家認為它們是一種很笨的恐龍。劍龍長著個像鳥一樣的尖喙,它們居住在平原上,並以群體遊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龍)等食草動物一同生活。劍龍看起來溫順了很多,你喜歡劍龍嗎?
  • 樂高甲龍MOC圖紙分享,恐龍小分隊6隻集齊
    甲龍是甲龍科的模式屬。甲龍科是甲龍下目的成員,當中包括了結節龍科。
  • 透明件真好看,52toys猛獸匣新品劍龍公開
    這次一起來看一下2020最後一個月的產品,劍龍斷鋼齒。配色以紫色為主,身上的尖刺用到了大量的透明零件。整體造型在兇猛中帶了一些可愛,很戳我的審美。看這個匣子形態,感覺會有一些結構和之前的青龍很像。可能也是透明件在身體內部,通過翻折打開讓透明件呈現在匣子狀態上,使得細節更加豐富,顏值也更高。
  • 甲龍傳奇:中生代的重裝武士
    奧萊恐龍展進入福利發放倒計時了今天小編再為你科普一種長相霸氣的恐龍——甲龍甲龍和三角龍一樣,也生活在7000萬~6500萬年前的美洲大陸,以植物為食,沒有食肉恐龍的尖牙利爪,如果說三角龍是美洲大陸草原上的統治者,那麼甲龍則是這片廣袤大地的森林霸主。
  • 劍龍簡筆畫,包括常見劍龍
    劍龍,是一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恐龍,特點是背部有背板,和尾巴後面通常有2對尖刺。劍龍屬於鳥臀目的劍龍亞目,分為2個主要的科,華陽龍科,和劍龍科。劍龍的背板的作用目前存在爭議,可能用作調節體溫,或者吸引異性等作用,防禦的作用可能性比較小,尾巴末端的尖刺是用來防禦的。
  • 暴錘刀哥,《方舟生存進化》新版劍龍成為最強食草恐龍
    可是就是這樣的強悍存在,卻被《方舟:生存進化》的新版劍龍給制服了,從這點來看,《方舟:生存進化》新版劍龍可以被視作新最強食素恐龍了。     之所以《方舟:生存進化》的新版劍龍那麼厲害,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新版劍龍被添加了一個名叫重板模式的特殊模式,在這個模式之下,劍龍可以降低敵人90%
  • 異特龍VS劍龍,誰更厲害?
    異特龍和劍龍都是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到白堊紀早期的恐龍,而且它們的生存空間在北美洲是有重合的。從食性上看,異特龍是一種大型的食肉恐龍,而劍龍則是一種大型的草食性恐龍,按照食物鏈的關係,這兩種動物是存在衝突的。那麼,異特龍和劍龍誰更厲害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兩種恐龍的基本數據。
  • 粘土教程丨恐龍系列:長頸龍、劍龍、翼龍
    劍龍為一種巨大的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和白堊紀早期的食草性動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翼龍又名翼手龍,翼龍類是第一種飛行的脊椎動物,翼龍的翼是從位於身體側面到四節翼指骨之間的皮膚膜衍生出來的;有巨大的尖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