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鎧甲」的重裝武士——甲龍

2021-01-15 新華網科普

甲龍生活在恐龍時代的晚期,它們被稱作為食草恐龍裡勇猛的「重裝武士」。甲龍的鎧甲勝過鱷魚,它的顯著特徵莫過於近乎完美的「裝甲體系」。

 

甲龍皮膚底層的皮骨板大小似一元硬幣,數量可達成千上萬個;皮骨板上的甲板大小從幾釐米到數十釐米不等;堅韌的角質層覆蓋於這些甲板的表面,甲板彼此鑲嵌著。這足見它鎧甲結構的複雜程度非同一般。

 

甲龍的頸部、背部及臀部整齊地排列著較大的甲板,而用來保護大型甲板之間空隙的則是細小的甲板,甲板甚至都披在了眼瞼上,這可算是極致的武裝了。

 

河南中原龍的甲板有:空心的圓錐體形、四邊形、屋脊形、亞圓形、腎臟形等。而堅固且輕便的甲板就是屋脊形了,這種甲板的結構是不規則淺溝狀的表面,中空的內部。

 

德國古生物學家發現:甲龍的甲板具有複雜的顯微組織,組成顯微組織的膠原蛋白在動物身體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床墊」或「水泥」。甲龍甲板化石上的膠原質顯微結構在億年後還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甲龍之所以能和白堊紀殘暴的肉食恐龍戰鬥到底,憑藉的就是完美的「裝甲體系」。

相關焦點

  • 甲龍傳奇:中生代的重裝武士
    奧萊恐龍展進入福利發放倒計時了今天小編再為你科普一種長相霸氣的恐龍——甲龍甲龍和三角龍一樣,也生活在7000萬~6500萬年前的美洲大陸,以植物為食,沒有食肉恐龍的尖牙利爪,如果說三角龍是美洲大陸草原上的統治者,那麼甲龍則是這片廣袤大地的森林霸主。
  • 諸城恐龍再添新成員——諸城中國甲龍
    近日,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地質通報》刊登了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陳軍等撰寫的《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一文,一種新的甲龍類恐龍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 縉雲甲龍:要論「耍大錘」,我可是鼻祖
    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些威武霸氣的「恐龍武士」卻都是素食主義者,為了抵禦捕食者的攻擊,它們成群結隊,全副武裝,仿佛一支支時刻準備著的裝甲軍團。 今天,我們就再帶大家認識一支來自咱們中國的遠古鎧甲軍團——縉雲軍!縉雲,多麼古風又帶點詩意的名字。「縉」還有紅色的含義,讓人一聽就聯想到那身披赤甲、威武霸氣的軍中將士!
  • 我省古生物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左雲晉地甲龍亮相
    ▲目前發現的最完整的鋸齒龍類頭骨▲目前發現的集群式保存最多的「擇義王氏鱷」化石▲發現新屬種——「左雲晉地甲龍」山西地質博物館舉行古生物研究成果發布會(記者 張曉敏 通訊員 郭鋒)5月13日,山西地質博物館舉行古生物研究成果發布會。
  • 恐龍家族發現新屬種——晉地甲龍
    山西地質博物館日前召開的古生物研究成果發布會上,「左雲晉地甲龍」化石、「擇義王氏鱷」化石和鋸齒龍類化石三項古生物研究成果首次公開亮相。目前發現的最完整的鋸齒龍類頭骨。圖片由山西地質博物館提供特別是2011年發現於大同市左雲縣白堊紀地層中的一具近乎完整的「左雲晉地甲龍」化石,是恐龍家族的一個新屬種。
  • 披著一身鎧甲的南非犰狳蜥,養一隻這樣的寵物可太拉風了
    從外形上來看南非犰狳蜥就像一個渾身披著鎧甲的怪獸一樣,如果做成等比例的手辦,把南非犰狳蜥和一眾數碼寶貝放在一起也將毫無違和感。相比較普通的蜥蜴來說,南非犰狳蜥身上的鱗片要大得多,顏色倒是比較低調的暗黃色,看起來就像土的顏色一樣。這有利於南非犰狳蜥在野外更好地隱匿自己的身影,以避免獵食者的襲擊。
  • 甲龍化石為啥大多是四腳朝天? 終於找到答案了!
    甲龍化石為啥大多是四腳朝天? 終於找到答案了!時間:2018-04-13 12:08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甲龍化石為啥大多是四腳朝天? 終於找到答案了! 甲龍看起來很奇怪,即使按照恐龍的標準來看也是如此:它們都是矮胖的,背部生有鎧甲,通常還有尾部的棍棒。
  • 方舟生存進化甲龍Ankylosaurus 礦石開採好苦力
    這隻體型碩大,外表堅韌的恐龍名為甲龍Ankylosaurus。其擁有十足的防禦力,還有巨型的尾巴進行攻擊,讓掠食者頗為頭疼。 方舟生存進化甲龍Ankylosaurus圖鑑   常用名:甲龍(Ankylosaurus)   種類:Ankylosaurus crassacutis
  • 恐龍之甲龍亞目,甲龍簡筆畫
    甲龍亞目Ankylosauria,屬於鳥臀目的一個演化支。甲龍亞目包含了大部分有著骨鱗片形式裝甲的恐龍。甲龍亞目都是有著短而壯的腿的笨重四足動物。甲龍亞目已知最早出現在早侏羅紀的中國,直到在白堊紀滅絕。甲龍亞目和劍龍亞目歸為裝甲恐龍類,他們身上有很多骨板尖刺等結構,身體結構導致極速可能少過每小時10公裡。
  • 神秘強大的終極白色鎧甲!——魔神壇鬥士第19集
    這個自稱為「阿拉哥」的魔王身披著一副究極的魔王戰甲向人類發起了攻擊。(不容易啊,彈丸之地的倭國國土上好不容易有了一個規模相對大一點的戰爭,硬是在各類作品中被大書特書。其實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參戰人員與其說是士兵,倒不如說是農民兼職的戰士更為貼切,打個仗居然還有「春秋不打仗,雨雪不打仗」的規矩存在。
  • 浙江發現最古老的長有尾錘的甲龍
    縉雲甲龍的屬名為「Jinyunpelta」,來自「Jinyun」(縉雲的漢語拼音)和「pelta」(以為「盾」),意思是「縉雲的盾」。縉雲甲龍的模式種名為中國縉雲甲龍(Jinyunpelta sinensis),模式種名非常好理解,因為化石發現地位於中國。
  • 中國鐵鎧甲的代表之作!為什麼說明光鎧影響了幾百年鎧甲設計
    國外復原的商代武士盔甲,注意皮甲上的圓形青銅片進西周以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制甲工藝的改進,中國鎧甲的形態發生了重大轉變。鎧甲工匠們發明了更加靈活、覆蓋面更廣的「組合甲」。所謂「組合甲」,就是把整塊皮革裁剪成一塊塊小的甲片,然後再用皮條將其編串起來,組合成一副完整的鎧甲。
  • 1.1億年前的悲傷故事,一隻甲龍遭遇意外,留下整個胃給人類研究
    看過《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的朋友應該對其中的甲龍有印象,這種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恐龍被認為是「最堅硬的恐龍」,因為它們的背部長出了類似鎧甲的結構。經過科學研究發現,甲龍背部的凸起實際上是硬化皮膚,它們的堅硬程度高到連霸王龍也不敢輕易招惹它們,因此它們曾經在地球上有廣泛的分布。
  • 為什麼古代日本士兵裝備的主要武器,是長槍而不是武士刀?
    對日本文化稍有了解的都知道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象徵,也是目前世界三大名刀之一,其刀鋒利、快、狠具有許多優點,但就是這樣著名的刀在日本古代的戰場並沒有發揮的太大的作用,甚至並沒有配備軍隊,並非日本軍隊的主力武器,看過有關日本戰爭題材的電影都會發現,在古代日本戰國時期軍隊大規模作戰主要是士兵用長槍進行衝鋒,最主要的武器就是長槍、弓箭
  • 每天認識一種南美魚|(14)黃紋大理石鐵甲武士
    黃紋大理石鐵甲武士學名:Rhinodoras dorbignyi分布:巴西、秘魯全長:30mm
  • 影馳全新30系列顯卡 披著金屬鎧甲來了_影馳 GeForce RTX 3080...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影馳全新30系列顯卡 披著金屬鎧甲來了http://diy.zol.com.cn/752/7528752.html http://diy.zol.com.cn/752/7528752.html
  • 方舟生存進化甲龍怎麼抓 甲龍圖鑑
    方舟生存進化甲龍怎麼抓?甲龍能騎嗎?掉落什麼?
  • 方舟生存進化甲龍怎麼馴服 甲龍屬性圖鑑
    方舟生存進化甲龍怎麼馴服?甲龍是前期採集小能手,那麼甲龍喜歡吃什麼呢?甲龍應該怎麼馴服,來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