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發現新種類恐龍化石 廣西自然博物館展出(圖)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一隻身長18米、頭高6米的「何氏六榜龍」已在廣西自然博物館露天恐龍園中亮相.

人民網北京1月26日電(記者 劉然)中法古生物學家在我國廣西所發現的恐龍化石,被證實為1.3億年前的真蜥腳類恐龍當中的一個新屬種——「何氏六榜龍」,這一發現被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地質學報》(英文版)中。一隻身長18米、頭高6米的「何氏六榜龍」也已在廣西自然博物館露天恐龍園中亮相。

新恐龍的發現和命名者、廣西自然博物館研究館員莫進尤介紹說,新化石發現於扶綏縣山圩鎮平搞村六榜屯龍草嶺的甘蔗地裡,由於化石線索是當地村民何文堅提供的,所以命名為「何氏六榜龍」。這些恐龍的五節背椎椎弓表現出許多與其他蜥腳類完全不一樣的特徵,如神經脊較低,分叉,頂端向兩側膨大等。這些特徵表明「六榜龍」可能代表了一種真蜥腳類恐龍。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Eric Buffetaut研究員認為,「何氏六榜龍」的發現,說明中國的白堊紀早期蜥腳類恐龍具有較高的分異度和複雜的演化關係。

《地質學報》(英文版)評論說,廣西扶綏「何氏六榜龍」的發現不僅給那派盆地蜥腳類恐龍演化的多樣性提供了確切的古生物化石證據,同時也彌補了我國南方地區白堊紀早期蜥腳類恐龍化石研究的薄弱環節,這對研究我國南方地區白堊紀早期恐龍動物群的組成,恢復我國南方地區該時期的古地理、古氣候及古環境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

知識連結:

真蜥腳類恐龍是一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較巨龍形類恐龍原始的蜥腳類恐龍,如我國發現的著名的馬門溪龍和峨嵋龍等。中國發現的白堊紀蜥腳類恐龍種類較多,但這些恐龍分布在不同的地區,年代也從1.4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橫跨到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而且這些恐龍都無一例外的屬於巨龍形類或者更進步的屬種。

由於化石材料的零星和破碎,早白堊世蜥腳類恐龍的研究過去一直是恐龍研究中的一個薄弱環節。近年來,我國遼寧、甘肅和河南等地相繼發現了許多較為重要的白堊紀早期蜥腳類恐龍化石材料,如東北巨龍、黃河巨龍和大廈巨龍等。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發現早白堊紀真蜥腳類恐龍化石
    中法古生物學家的一項合作研究證實,在廣西扶綏縣、年代大約為1.3億年前的那派組地層中發現的恐龍化石,是真蜥腳類恐龍的一個新屬種——「何氏六榜龍」,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白堊紀早期真蜥腳類恐龍。它的發現為研究此類恐龍演化的複雜性提供了化石證據,也對研究我國南方地區該時期的古地理、古氣候及古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
  • 廣西打造動漫IP《白堊紀》恐龍文創產品
    圖為《白堊紀》恐龍漫畫。卡斯特動漫供圖廣西新聞網南寧10月12日訊(記者黃新躍)廣西自然博物館與廣西卡斯特動漫有限公司11日在南寧舉行動漫IP《白堊紀》恐龍文創產品合作開發籤約儀式,雙方將以動漫IP《白堊紀》為依託,聯合打造廣西白堊紀恐龍超億元衍生產品產業鏈,首期將開發精品恐龍模型和白堊紀恐龍科普讀物,然後向兒童玩具、手機周邊、日用品、學習教育、食品飲料、服裝鞋帽、遊戲應用等領域拓展。
  • 近50年來浙江發現的恐龍化石在浙江自然博物館開展
    根據這些發現,浙江已命名了5種恐龍,分別是:浙江吉蘭泰龍、禮賢浙江龍、麗水浙江龍、中國東陽龍,和剛剛命名的天台越龍,也就是說這5種恐龍都是在浙江首先發現的新屬種。  昨天,《龍行浙江——浙江出土恐龍化石》在浙江自然博物館開展。不僅展出了近百件恐龍、恐龍蛋和恐龍腳印等化石標本,還能看到根據化石等復原的6件恐龍骨架。
  • 圍觀丨中國唯一恐龍木乃伊化石亮相南寧
    恐龍也有木乃伊。在廣西自然博物館,不少市民對恐龍復原模型充滿興趣昨日,由廣西自然博物館與北京自然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恐龍木乃伊——濃縮的生命」在廣西自然博物館正式開展。在兩個月的展期內,觀眾不僅能夠近距離觀察中國唯一的恐龍木乃伊化石,還可以透過多件珍貴的古生物動物化石展品,重返古生物活躍的白堊紀時期。恐龍究竟長什麼樣?
  • 浙江自然博物館發現我省最早的恐龍足跡化石
    記者19日獲悉,浙江自然博物館的金幸生團隊最近在化石愛好者吳立功、黃力等協助下,對諸暨、永康和建德等地的魚化石點進行野外調查,在建德和浦江交界的魚化石層位發現足跡化石,經初步鑑定為小型獸腳類恐龍足跡化石。這是在杭州市域首次發現恐龍生活痕跡。
  • 新發現「泰坦巨龍」首展出 高14米重如十頭象(圖)
    新發現「泰坦巨龍」首展出 高14米重如十頭象(圖) 2016-01-15 03:44:221月15日向公眾正式展出的「泰坦巨龍」骨架長約37.2米,將成為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永久展品。
  • 廣西出版古生物化石書籍揭秘「隱藏的風景」
    10月26日,在2019廣西書展上,廣西美術出版社舉辦了《隱藏的風景:廣西古生物化石記》專題講座暨讀者見面會。該書作者、古生物化石愛好者曾廣春帶領讀者走近了廣西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資源,揭秘了數億年化石背後的生物演化歷史,以及關於這些化石不為人知的故事。
  • 日科研機構在蒙古發現新種類恐龍化石(圖)
    日科研機構在蒙古發現新種類恐龍化石(圖) 2011-08-26 16:58:00     作者: 趙文杰
  • 昆蟲化石展9月上旬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
    「恐龍時代的小精靈——昆蟲化石展」9月上旬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約400件產自燕遼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的珍貴昆蟲化石和現生昆蟲標本等配合詳盡圖板同時展出。    化石是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史的最直接物證。
  • 中國修復世界首次在吉林發現的新種恐龍化石(圖)
    中新社長春三月十二日電(記者 吳兆飛)記者今日獲悉,經過近半年時間的修復,現存吉林大學博物館的一具在長春境內發現的新種恐龍化石已基本恢復本來面目。經國內權威專家鑑定,這極有可能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一個新種恐龍,並初步將它歸類為古角類恐龍。
  • 江西發現的新種恐龍化石屬於哪個是時代的?
    江西發現的新種恐龍化石屬於哪個是時代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江西現新種長鼻子恐龍化石 被命名匹諾曹王 來源:中國江西網 鼻子長達9米 其化石骨架計劃半年後展出 經典童話名著《木偶奇遇記》裡長著長鼻子的匹諾曹,給許多人留下童年記憶。
  • 十大備選 古生物博物館介紹
    博物館主館內不僅展出種類眾多的恐龍及伴生動物骨架、大量完整的恐龍頭骨和其它珍稀標本,而且有非常壯觀的恐龍遺址現場和地層剖面,特別是面積達1300多平米的恐龍遺址現場化石橫陳交錯、層疊堆積、場面宏大、氣勢壯觀,富集程度堪為世界之最,被譽為「恐龍群窟,世界奇觀」。
  • 美國西部最大自然歷史博物館 恐龍展驚豔!
    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最值得說的當然是巨大的恐龍博物館展廳。其規模可以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相媲美。國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主題的則相對較少,或者有也不精緻,甚至很多博物館的恐龍主題無非是展示幾根恐龍骨架、恐龍蛋而已,毫無系統和觀賞啟發感。例如,黑龍江自然歷史博物館。
  • 南非恐龍化石叫錯名數十年?研究者認定為新的恐龍種類
    一具在南非的博物館陳列多年的「巨椎龍」恐龍化石,近日被證實是一種新的恐龍種類。然而,當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和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研究者們重新研究這一化石時,發現它其實屬於一種全新的恐龍種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恐龍專家保羅巴雷特(Paul Barrett)和博士生金伯莉夏佩爾(Kimberley Chapelle)負責這一新種類的鑑定。巴雷特稱:「巨椎龍是起源於南非的一種非常常見的恐龍。
  • 泰國發現一種新食草恐龍化石 命名「詩琳通龍」
    日本研究人員15日說,此前在泰國東北部發現的一種恐龍化石被確認為禽龍類的新種類。為了向支持古生物學研究的泰國詩琳通公主表示敬意,這種恐龍被命名為「詩琳通龍」。
  • 美國將展出37米長「泰坦巨龍」 系最大恐龍化石
    美國將展出37米長「泰坦巨龍」 系最大恐龍化石 (1/4) "← →"翻頁
  • 全美七大值得一去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圖)
    今天,「自然母親網絡」為您傾情搜羅出全美七大值得一去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在這裡,您既可以欣賞到數量浩瀚的自然歷史遺蹟,感受奇妙的古生物世界,又避免了令人抓狂的浩浩蕩蕩的參觀人潮。這七大自然歷史博物館都藏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並配備了詳盡的解說資料;同時,每個博物館又各具特色,對於少數不那麼熱衷於恐龍化石的參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次不容錯過的博物館精彩之旅哦!
  • 奧地利自然歷史博物館對2.1億年前板龍化石進行修復
    近日,奧地利維也納,奧地利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者修復一個2.1億年前的板龍化石。該恐龍骨骼化石由瑞士弗裡克恐龍博物館(Dinosaur Museum Frick)永久租借給,奧地利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者對其進行修復組合,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對公眾展出。
  • 諸城恐龍化石探秘(圖)
    結果顯示:在龍都街道庫溝村和臧家莊,發現的恐龍化石數量之多、富集度之高、種類之豐富,是目前世界上任何地區所無法比擬!  經專家論證,諸城地區晚白堊世地層發育齊全,化石的典型性、稀有性、代表性非常突出,是以大型鴨嘴龍類為代表的晚白堊世恐龍聚居地。當地地質和恐龍化石對於研究白堊紀晚期恐龍大滅絕至關重要,對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古環境也有重要科研意義和現實意義。
  •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為自貢第161個恐龍化石發現點
    這好像一根恐龍的腿骨化石喲!」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李飛急忙走近細看,發現眼前正是一塊恐龍化石。據專家事後考證,這確是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12月2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將帶著專業設備前往現場進行發掘,以確定周圍是否還有相關聯的骨骼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