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成生物多樣性科普基地

2021-01-08 雲南網

2021年元旦期間,每天有數千名來自省內外的觀眾來到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人們在觀看之際,紛紛讚譽點評,該館已成為生物多樣性的科普基地,成為各年齡層次了解地球生物進化的學習大教室。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于澄江動物群古生物國家地質公園內,投資6.3億元,佔地面積近20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該館以「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地球生命宏大的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重要的位置。

遊客在博物館外合影留念  項目包含博物館主館、球幕影院和遊客接待中心、科研中心、研學中心、文化創意中心等。館內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化石標本和現生動物標本6萬餘件。採用VR、智能體感互動等手段,展示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生動場景,為參觀者提供了有趣的視覺體驗。該館的建成及運營將助力澄江建設「國際旅遊城市、國際健康養生城市、國際會議中心城市」。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目前,該館作為開展生命科學教育、自然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陣地,努力打造科考研學體驗基地、文化旅遊精品目的地。隨著博物館的建成,寒武紀小鎮等文旅項目持續推進,該館將成為世界一流的古生物化石科研基地、全球知名的大眾科普旅遊地,帶動玉溪旅遊文化產業提檔升級。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標本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標本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標本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標本

野外記錄本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標本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標本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標本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標本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標本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標本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標本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標本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標本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標本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標本

雲南網記者 張彤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之二 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採訪活動現場 記者 李悅春 攝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昆明魚」化石標本......這些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的6萬餘件珍稀化石和現生動植物標本,集中收藏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裡,採用VR、AR、OLED 柔性屏幕等現代聲光電和先進的多媒體展示技術,鮮活地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起源及演化,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位置。
  • 回到寒武紀:雲南澄江展出2萬多件古生物化石
    暑假期間去博物館參觀學習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僅能重溫歷史,還能增長知識、陶冶情操。8月10日,位於雲南澄江市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展示了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在雲南玉溪澄江市境內的澄江化石地遺址上,這個遺址是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
  • 雲南澄江: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古生物化石展出
    原標題:雲南澄江: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古生物化石展出央視網消息:暑假期間去博物館參觀學習是不錯的選擇,不僅能重溫歷史,還能增長知識、陶冶情操。8月10日,位於雲南澄江市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展示了2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在雲南玉溪澄江市境內的澄江化石地遺址上,這個遺址是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內展出的2萬多件化石,大部分發掘自澄江化石地,這些化石是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
  • 科普雲南丨化石筆記·鬃毛狀海綿
    原標題:科普雲南丨化石筆記·鬃毛狀海綿  編者按:在七彩雲南的中部,有一個被世人稱為「琉璃萬頃」的高原湖泊,她就是撫仙湖。其北岸就是世界聞名的澄江化石地,它是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也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遺址,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澄江生物化石群自1984年7月1日發現以來,已發現了20個門類、280餘種的寒武紀珍稀動植物化石,且80%屬於新種,幾乎所有現生動物門類的祖先都能在這裡找到,被國際科學界譽為「古生物聖地」。
  • 雲南澄江5億年前古生物化石展出 VR再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8月10日,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這也是我國首個建在化石遺址上的大型自然博物館,館內展示了6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化石,通過「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了地球生命「從魚到人」的宏大演化故事。
  • ​雲南澄江5億年前古生物化石展出 VR再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8月10日,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這也是我國首個建在化石遺址上的大型自然博物館,館內展示了6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化石,通過「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了地球生命「從魚到人」的宏大演化故事。
  • 科普雲南|化石筆記·異形網面蟲
    原標題:科普雲南|化石筆記·異形網面蟲  編者按:在七彩雲南的中部,有一個被世人稱為「琉璃萬頃」的高原湖泊,她就是撫仙湖。其北岸就是世界聞名的澄江化石地,它是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也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遺址,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澄江生物化石群自1984年7月1日發現以來,已發現了20個門類、280餘種的寒武紀珍稀動植物化石,且80%屬於新種,幾乎所有現生動物門類的祖先都能在這裡找到,被國際科學界譽為「古生物聖地」。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啟動
    新華網發  新華網昆明12月1日電(張淑婷)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2021年5月將在雲南昆明舉辦。30日下午,「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明海埂會堂啟動,標誌著雲南省、昆明市迎接COP15大會的宣傳工作全面展開。
  • 撫仙湖這個世界級的博物館快開放了,來雲南旅遊不可錯過的打卡地又...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大廳內矗立著一整塊寒武紀時期化石牆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正式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這也是中國13個世界自然遺產中唯一的化石類遺產。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實景:陳列著各個時期的恐龍化石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是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為一體的大型自然博物館,以寒武紀化石為主,結合地球生命進化各階段的典型化石,闡釋了生命起源、演化和生物多樣性等豐富內容,展示了來自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的珍貴生物化石及標本3000餘件,完全可以說在這座博物館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正式啟程
    新華網發(供圖)  3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啟程儀式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舉行。當天,採訪團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實地採訪,接下來還將深入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採訪。
  • 「澄江小蟲蟲」引熱議 聞名世界的古生物化石地
    對於網友們的不同看法,9號下午,記者也來到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了解情況。工作人員介紹,標語上所說的澄江小蟲蟲,其實是指聞名世界的澄江化石。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 陳泰敏:「是5億多年前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見證,澄江化石裡發現了16個門類,200多個物種,因為個體比較小,所以我們叫他澄江小蟲蟲。」
  • 寒武紀化石頻出的雲南撫仙湖北岸
    距達爾文預言時間過去150多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侯先光院士在雲南撫仙湖北岸澄江境內的帽天山發現了「納羅蟲」化石,隨後又發現距今5.18億年前大量的寒武紀原始多細胞生物化石,這些化石有力地證明了地球生物進化史上著名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存在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啟動
    為迎接COP15大會,做好迎接盛會的宣傳動員,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11月30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在昆明啟動,活動將持續至12月6日。啟動儀式由反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曼妙舞蹈《雀之靈》拉開帷幕。
  • 從昆明到西雙版納 媒體行探秘雲南生物多樣性
    掌上春城訊 12月3日,由雲南省委宣傳部、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媒體行活動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啟動。在為期四天的活動中,中央駐滇、省、市媒體將到昆明、澄江和西雙版納,探秘雲南生物多樣性,為明年COP15大會的召開營造良好宣傳輿論氛圍。啟動儀式圓滿舉行後,媒體一行開啟了第一站的採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資源庫裡2萬餘種質資源引發了媒體記者們的好奇心,不斷提出問題請專家進行解答。
  • 展示古老的生物多樣性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 「五千載中華文明史,五億年澄江化石地。作為集中展示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魅力的博物館,展示的不僅是一組不朽的生命密碼、一本神秘的無字天書,更是一部關於地球生命演化的壯麗史詩。」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啟程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12月3日下午,「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啟程儀式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舉行。當天,採訪團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實地採訪。
  • 第6屆昆明科博會開幕 生物多樣性展區引關注
    本次展會全新升級,無論是參展單位數量,還是展會面積,都創歷屆新高;而且,為迎接明年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本次科博會特設了1200平米的生物多樣專題展區,尤其引人關注。  本屆昆明科博會設立了生物多樣專題展區、新基建亮點展示區、主題形象展示區、科普助力精準扶貧成果展示區等七大內容展區,用科技見證推動雲南經濟新發展。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魅力何在?
    2001年5月10日,玉溪市人民政府決定設立「澄江動物化石群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2004年4月,玉溪市成立申遺機構,正式啟動澄江化石地申遺工作,踏上了一條漫長而艱辛坎坷的申遺之路。聖彼得堡時間2012年7月1日下午6點22分(北京時間22點22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大會執行主席埃萊奧諾拉·米特羅法諾娃敲響了手中的小錘,標誌著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填補了化石類世界遺產在中國遺產領域的空白。2017年7月1日,雲南省人大常委會正式頒布實施《雲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
  • ...國際研討會在雲南澄江召開 百餘名專家學者共話我國寒武紀動物...
    2019年寒武紀大爆發國際研討會現場(王寧生 攝)2019年寒武紀大爆發國際研討會現場(王寧生 攝)2019年寒武紀大爆發國際研討會現場(王寧生 攝)11月12日,2019年寒武紀大爆發國際研討會在雲南澄江召開。
  • 雲南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啟動儀式由反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曼妙舞蹈《雀之靈》拉開帷幕。中共雲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趙金向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頒發了「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大使」榮譽證書,楊麗萍講述了她的舞蹈創作靈感來源,倡導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雲南廣播電視臺發布了為迎接COP15大會召開精心製作的大型系列紀錄片《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