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印度洋深海發現恐龍時期遠古微大陸

2021-01-14 搜狐網
聲納探測到的印度洋深海微大陸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科學家宣稱,在印度洋深海區域發現恐龍時代沉沒的遠古大型陸地。

  這兩個大陸分段,叫做微大陸塊,是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和澳洲板塊從岡瓦那古陸分離時形成的殘留部分。最新發現的沉沒微大陸塊面積相當於美國西佛吉尼亞州,之前曾被測繪師認為是巴達維亞海峰,但當時除了獲悉所在位置之外,並未掌握其他任何特徵,所在區域位於澳大利亞佩斯市以西1600公里海域。

  令人吃驚的深海島嶼發現

  為了填補這一理解空缺,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最新繪製了該海床結構,並從2500米深海底捕撈巖石樣本。

  科學家吃驚地發現多數海床不僅有正常的玄武巖,他們還打撈上來大塊的花崗巖、片麻巖和砂巖,這些巖石都通常發現於大陸地形。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海洋地球物理學家希伯來-魏塔克說:「一些樣本甚至包含著化石,很明顯這兩個微大陸塊是岡瓦那古陸從澳洲板塊移動至印度洋板塊時的殘留部分。」

  遠古微大陸曾是起伏地形?

  科學家最初認為這種微大陸塊結構表面平坦,這是海平面長時間侵蝕所致。但是最新的地形繪圖結果顯示,很明顯該微大陸具有起伏表面結構,隆起部分大約1000米,凹陷部分大約2500米。

  科學家在微大陸塊還發現一些生物化石,它們是海洋雙殼類動物,這是無脊椎軟體動物的一種類型,表明當時生命形式生活在淺水域,並不是在陸地上。

  這些生物化石還發現於微大陸塊的較深區域,並不是最高的高地,表明該大陸上曾存在著島嶼。希伯來說:「目前還不能完全斷定這裡的島嶼存在性,但看上去具有該跡象。」

  希伯來和同事們試著用鄰近地質特徵的巖石與該巖石樣本進行匹配,她說:「這將有助於精確地揭示微大陸的來源,未來更深入的研究將揭開大約1.3億年前岡瓦那古陸如何分裂形成印度洋。」

  依據年代推測,當時這種微大陸處於恐龍時代,至於恐龍是否曾經漫遊在這兩塊微大陸上,主要取決於未來從海底勘測的巖石樣本,發現是否存在著恐龍化石。(卡麥拉)

相關焦點

  • 南極848米下,科學家發現「龐然大物」,或是遠古時期的天外來客
    ,與北極齊名,同為極地地區,不僅是人類發現最晚的一處大陸,同時也是地球上唯一一處沒有人類定居的大陸。南極這片大陸的總面積為1390平方千米,其面積是位於世界各洲的第五位,由於氣候寒冷,這片大陸入眼都是白雪皚皚的場景,被一片片的冰雪所覆蓋。
  • 恐龍名聲在外,但你可知地球遠古時期兇獸橫行?遠比恐龍更加可怕
    說到遠古時期比較可怕的動物,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恐龍,確實恐龍相對於我們現在的動物來說體型龐大,而且有一些恐龍的種類屬於食肉動物,可以說是當時地球上當之無愧的統治者。在地球上幾乎沒有任何的天敵,恐龍在遠古時期的名聲也是響噹噹的。
  • 南極冰層下方發現巨物,直徑超過56公裡,遠古時期的天外來客?
    南極冰層下方發現巨物,直徑超過56公裡,遠古時期的天外來客? 現如今科學技術在不斷的進步,人們對於地球的探索也是越來越深入了,在地球的南北兩極有著厚厚的冰川,而且常年低溫。如今人們探索的腳步也涉及到了這裡。
  • 科學家成功「打撈」遠古遺失大陸
    ,也有很多大陸板塊從海底升起來,造就了今天地球表面的樣子。現在的科學家並不明確究竟有多少大陸板塊沉到海底去了。一塊名為「來瑟雷克遜」(Resurrection,意為「復活」)的大陸板塊就是其中一塊。一些科學家提出,遠古時期在現在北加拿大地殼的邊上、相當於今天阿拉斯加州和華盛頓州的旁邊,存在這麼一個「來瑟雷克遜」板塊,但是這個理論在地質學家中存在爭議,有的學者認為從來不存在這個板塊。
  • 藏身印度洋底的雷姆利亞大陸
    梁二平 一手製造了「亞特蘭蒂斯消失之謎」的柏拉圖一定想不到,2000多年以後,又有人製造了新的「消失」:印度洋裡有一個沉沒的古大陸——雷姆利亞。 印度旅行時,我對古陸「沉沒」之說沒有什麼感受。但到了印度南邊的斯裡蘭卡,尤其是馬爾地夫,「沉沒」似乎變得觸手可及了。小小的馬爾地夫,全國的平均海拔高度僅為1.2米。
  • 新疆奇臺恐龍溝發現將為大陸漂移說提供力證
    中科院古脊椎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星教授告訴記者,大型蜥腳類恐龍頭骨化石的出現,將為研究不同大陸恐龍的親緣關係和大陸漂移學說提供有力的證據。  中科院古脊椎生物研究所技術室工程師王海軍說,蜥腳類恐龍的頭骨由於輕薄很難保留,而且相對於其他部位的骨骼而言,頭骨包含的信息更加豐富,對考古科研具有更大的價值。頭骨和劍龍尾棘化石的出土,令此次恐龍大型發掘活動顯出了輕鬆氣氛。
  • 遠古時期最兇悍的海洋霸主,體長12米,一口能咬死鯊魚!
    遠古時期有很多我們未知的生物,隨著科學的發展,很多未知的生物化石也陸續被科學家們挖掘出來。其中有一具遠古海洋生物化石,於2009年10月28日在英國多塞特郡海灘被人類所發現,當時也被英國《每日郵報》所報導。
  • 遠古時期, 隴原大地溫暖溼潤,森林密布
    蘭州市紅古區出土的「中華第一龍」馬門溪龍復原圖 遠古時期的甘肅大地到距今2.7億年的二疊紀,甘肅一帶所處大陸開始上升。至侏羅紀(距今1.8億年)今甘肅全部地區的海洋環境已不復存在,植被茂盛,氣候溫暖,恐龍類普遍出現。 1.5億年前的晚侏羅紀,地球上最龐大的動物恐龍活躍在甘肅黃河兩岸。
  • 和恐龍同時代!科學家在南極發現遠古海洋生物遺骸
    中新網6月11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1日援引《國家地理》雜誌報導,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歷經十年努力,在南極洲的一個小島上挖掘並識別出了人類目前已知質量最重的遠古海洋生物遺骸。據報導,此前,科學家們在南極發現了該動物的遺骸,但因惡劣的天氣條件,挖掘工作直到2017年才完成。此後,研究人員又花了很長時間來識別該動物。據悉,研究人員找到了它的大部分骸骨,但卻沒有頭骨。這個還沒有命名的動物遺骸重11.8至14.8噸,從頭到尾身長約12米。目前,它是在考古工作中所發現的最重的動物。
  • 世界上最恐怖動物 遠古時期就存在 - 中國網要聞 - 中國網 • 山東
    據國外某機構統計,每年科學家都會發現約1.5萬個新物種,其中很多的新物種都是奇形怪狀,加上一些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它們恰巧也是最恐怖的動物,它們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遠遠比人類要長。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世界上最恐怖的動物有哪些。
  • 印度洋海溝內,科學家發現新物種,網友:蒼蠅拍?
    地球上經歷過很多任霸主,昆蟲,恐龍,而如今的地球的霸主,無疑就是人類。雖然人類已經在地球上制霸多年,但是地球上還有很多人類未曾到達的地方。位於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是目前發現的,最深的海溝。從這裡人類可以達到地球的最深處。對於擁有超強求知慾的人類來說,這種好地方怎麼會放過呢?在幾次的探索中,都能發現一些從未見過的海洋生物。
  • 「老王說隴史」遠古時期,隴原大地溫暖溼潤,森林密布
    【老王說隴史】遠古時期,隴原大地溫暖溼潤,森林密布蘭州市紅古區出土的「中華第一龍」馬門溪龍復原圖遠古時期的甘肅大地到距今2.7億年的二疊紀,甘肅一帶所處大陸開始上升。至侏羅紀(距今1.8億年)今甘肅全部地區的海洋環境已不復存在,植被茂盛,氣候溫暖,恐龍類普遍出現。1.5億年前的晚侏羅紀,地球上最龐大的動物恐龍活躍在甘肅黃河兩岸。
  • 印度高止山脈發現「恐龍時代」紫色青蛙(圖)
    南方網訊 目前,科學家在印度喀拉拉邦高止山脈西部發現一隻長得很奇怪的蛙類動物,這隻蛙呈亮紫色,嘴與豬十分相似,看起來像一個飽滿的李子。根據科學家分析,這隻蛙屬於生活在遠古恐龍時期的一種特殊蛙類的分支種類。這個「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對於科學家來說,高止山脈是研究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
  • 與亞特蘭蒂斯齊名,或是最早最高級文明,人類發現它竟要感謝猴子
    在20世紀,有幾個潛水員發現了百慕達附近的秘密。他們看到了水下奇觀,一座沉睡的海底古城,城中有房屋,角鬥場,花園等多樣設施,由此揭開了亞特蘭蒂斯的研究。至今,亞特蘭蒂斯的傳說還在廣泛流傳。不過,在遠古時期,這一文明同樣神秘,待人發掘。它與亞特蘭蒂斯齊名,被科學家稱為「遠古地球上僅有的兩大超級文明」。亞特蘭蒂斯就不用說了,這一文明就是利莫利亞文明。
  • 大型恐龍真的都滅絕了嗎?或許他們就生活在極地的深海之中
    ,除了極少的小型恐龍倖存下來之外,可能還有一些大型恐龍也倖存了下來,而他們極有可能就生活在海洋之中。有朋友可能會問,如果真的有大型恐龍倖存下來,為什麼人類始終未能發現?可見,「龍」可能並非僅僅是傳說中的形象,而更有可能是真實存在過的生物,或許遠古時期的人們見到過這樣的
  • 遠古南極區域發現白堊紀早期「怪異恐龍」殘骸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一處遺址發現1.1億年前外形怪異的恐龍物種,它被命名為「伊拉夫羅龍(elaphrosaur)」,遠古時期該地區位於南極區域。這是在澳大利亞境內首次發現蜥腳類恐龍的證據,也是迄今全球發現第二具白堊紀時期蜥腳類恐龍化石。
  • 在遠古時期,神秘的遠古巨人是否真的存在呢?
    在世界各地大量考古發現中,都發現了大量的疑似遠古巨人的「人形骨頭化石」,我們不禁會問:在遠古時期,到底有沒有神秘的遠古巨人存在呢?關於神秘的遠古巨人是否真實存在的問題,是世界考古界不敢公開的秘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神秘的遠古巨人。大量的考古發現,指向了遠古巨人。
  • 遠古大雨下了100多萬年,它沒導致物種大滅絕,還造就了恐龍
    引言:一直以來恐龍的起源對人類來說是自然界的一大謎題,我們實在難以想像這種曾經遍布世界的動物是從哪一種動物開始發跡的。但是有研究表明恐龍的發跡與一場遠古大雨存在聯繫,這場大雨一下就是一百多萬年。那麼這一發現是怎麼被提出來的呢?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有科學家在義大利、阿根廷等沿海地區發現了大量紅色的沉積巖,經過研究驗證這些沉積巖應該是三疊紀時期獨有的一種砂石。而這種砂石的形成是因為那時候地球大陸還是完整的一塊,來自海洋的水汽很難到達大陸的內陸,因此在極為乾旱少雨的情況下紅色的沉積巖形成了。那麼曾經位於內陸的沉積巖又是如何來到如今的沿海地區呢?
  • 恐龍的簡介,恐龍生活的時期和恐龍的分類
    看了《我是恐龍》,原聲中英文雙語字幕的動畫片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喜歡上了恐龍。現在來分享一下有關恐龍的知識。沒有人見過恐龍,最早的人類開始出現在地球上時,恐龍都已經滅絕好幾千年了!人類是從化石中發現恐龍的。
  • 遠古時期戰力非凡的五種生物,圖三如今有望被重新「復活」
    美洲擬獅,冰河時期的頂尖掠食者之一,極可能是地球史上最大的貓科動物,美洲擬獅的體重約達半噸。它們曾經在美洲地區廣泛分布,食譜幾乎涵蓋當代陸地多數生物,直到後來氣候劇變美洲擬獅才逐步走向滅絕。巨型短面熊,曾經生存在美洲大陸上令人望而生畏的掠食者之一,大約在兩百多萬年前,巨型短面熊主要獵食與自身體型相當的美洲野牛,故而被稱之為「噬牛熊」。巨型短面熊的體型比現代的棕熊還要大上35%,體重高達2噸左右,並且直立身高足足有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