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發現最古老羽毛恐龍,生活在1.5億年前!

2020-12-04 手機鳳凰網

北美洲發現最古老羽毛恐龍,生活在1.5億年前!

侏羅紀的北美洲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巨龍的世界,古生物學家發現了體型巨大的梁龍、雷龍、腕龍、劍龍、蠻龍、異特龍等等。似乎在侏羅紀的北美洲沒有小型恐龍,不過最近古生物學家命名了一種新恐龍,它成為北美洲發現的體型最小的侏羅紀食肉恐龍。

躺在超龍身上

新恐龍的發現要從一條巨大超龍(Supersaurus)化石談起:2001年,來自泰特博物館(Tate Museum)的一支考察隊進入懷俄明州道格拉斯鎮。在附近的金博採石場(Jimbo Quarry),考察隊發現了一具超龍的化石,經過初步分析測量,這具超龍的化石長度達到了34米!

圖註:泰特博物館,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超龍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為了發掘超龍的化石,古生物學家們開始清除覆蓋在化石上的巖石和土壤,他們並不知道一具小型恐龍的化石就在這些巖石之中,因此清除工作破壞了這具化石。

2003年,古生物學家才從巖石中分辨出了這具小型食肉恐龍的化石。化石被稱為「洛麗」(Lori),這個暱稱來自於參與發掘工作的志願者洛麗·浩克莫瑞(Lori Hockemeyer)。

圖註:發現的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洛麗」的標本編號為WYDICE-DML-001,包括了:部分頭骨,下顎,五塊頸椎骨,第一背椎骨,尾椎骨,肋骨,肩胛骨,右肱骨,股骨,左下肢及右腳上的骨骼。所有的骨骼保持著連接狀態,分析表明該個體已經成年。

「洛麗」的化石在2005年被捐贈給了大角盆地基金會,起初人們認為這隻一具翼龍化石,因此沒有引起關注。2008年,古生物學家洛馬克斯(Lomax)第一次見到了這具化石,並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5年,對化石念念不忘的洛馬克斯終於通過眾籌的方式獲得足夠的資金將化石送到了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進行了全面的研究。

2019年7月10日,古生物學家在《PeerJ》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來自北美洲晚侏羅世一新近鳥類恐龍支持鳥類飛行起源的獲得》(A new paravian dinosaur from the Late Jurassic of North America supports a late acquisition of avian flight)的論文正式,命名了西似鳥龍。

西似鳥龍的屬名為「Hesperornithoides」,來自於希臘語的「Ἑσπερίς」(意為「西部」)、「ὄρνις」(意為「鳥」)及拉丁語的「eides」(意為「形態」),意思是「來自西面具有鳥類的形態」。西似鳥龍的模式種名為米氏西似鳥龍(Hesperornithoides miessleri),種名想給米斯樂(Miessler),以感謝他對於研究的支持。

傷齒龍的侏羅紀遠親

西似鳥龍是一種體型非常小的肉食性恐龍,它的體長不足1米,體重大約2公斤。儘管西似鳥龍體型小,但是卻非常的靈活。

圖註:西似鳥龍與老鼠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西似鳥龍的骨骼線圖,圖片來自網絡

西似鳥龍的腦袋不算大,但是卻長著一雙出奇大的眼睛,證明其具有非常好的視力,可能是夜行性動物。在西似鳥龍的嘴巴中,長有兩排鋒利彎曲的小牙齒,這是食肉性動物的典型特徵。

圖註:西似鳥龍的牙齒,圖片來自論文

西似鳥龍的脖子細,身體健壯,身後有一條細長的尾巴。西似鳥龍的四肢發達,它的前肢長有三指,每一個手指的末端都有彎曲的小爪子。與前肢相比,西似鳥龍的後肢長而健壯,表明它們是一種能夠飛速奔跑的恐龍。在西似鳥龍的腳上,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那就是第二趾高高翹起,上面的爪子也比另外三個腳趾都要大,這是典型的傷齒龍類的特徵。高高翹起的爪子也是捕獵的利器,可以用來刺殺。

西似鳥龍的化石並沒有保存羽毛的痕跡,但是古生物學家普遍認為它是長有羽毛的,因為它的近親們都長有羽毛,所以我們看到的關於西似鳥龍的復原圖就像一隻長了長尾巴的鳥一樣。

莫裡森組的小獵手

西似鳥龍的化石發現於著名的莫裡森組(Morrison Formation),時間是距今1.5億年前的挽侏羅世時期。莫裡森組代表了最偉大的侏羅紀恐龍化石群,在該地層中發現了眾多著名的巨型恐龍。其中包括了體長可達30米的梁龍、超龍、極巨龍,身高近10米的腕龍,比公共汽車還要大的巨型肉食性恐龍蠻龍、食蜥王龍、異特龍等等

圖註:莫裡森組的生態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充滿巨型恐龍的莫裡森組卻很少發現小型食肉性恐龍,在西似鳥龍被發現之前,古生物學家僅發現了體長2米的嗜鳥龍(Ornitholestes)。西似鳥龍的發現,大大豐富了莫裡森組肉食性恐龍的品種和生態位。

圖註:兇猛的嗜鳥龍,圖片來自網絡

長著羽毛,敏捷靈巧的西似鳥龍生活在靠近水邊的森林環境之中,它們是敏捷而聰明的小獵手,捕食蜥蜴、哺乳動物和其他的小型恐龍,同時也要躲避其他大型肉食性恐龍的襲擊。

北美洲最早的傷齒龍類

西似鳥龍的發現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150多年來莫裡森組發現的體型最小,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小型肉食性恐龍化石。

西似鳥龍的研究者認為,這種恐龍的發現不僅豐富了北美洲早期似鳥恐龍的信息,同時也顯示鳥類很可能是由陸地直接飛上藍天的,並沒有經過樹棲的過程,而那些發現於中國的樹棲恐龍很可能是與鳥類的直系祖先分開演化的。(僅從一種恐龍就得出這個結論真的是太不慎重嚴密了)

西似鳥龍的發現增加了我們對於鳥類起源的認知,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西似鳥龍的發現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將北美洲傷齒龍類生存的時間向前推進了幾千萬年,讓莫裡森組具有了一種全新的小型肉食性恐龍。

相關焦點

  • 「最古老的眼睛」:5.3 億年前動物如何看世界
    12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一枚距今約5.3億年的化石上發現了最古老的眼睛痕跡。該化石屬於一種早已滅絕的三葉蟲,其古老的眼睛形態在今天的許多動物身上還能見到,包括螃蟹、蜜蜂和蜻蜓等。(科學家在一枚距今約5.3億年的化石上發現了最古老的眼睛痕跡。
  • 外媒:中國發現1.307億年前鳥類最古老祖先
    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導 外媒稱,一個新發現的物種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今鳥型類(所有現生鳥類的祖先)實例,並將現代鳥類的起源時間向史前推進了近600萬年。英國《自然·通訊》5日刊文公布了這種名為彌曼始今鳥的古老鳥類。
  • 1億年前的精子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精子,並且非常巨大
    Myanmarcypris hui介形蟲交配復原圖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近,研究人員在一塊琥珀中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精子。這塊琥珀來自地球仍未被棘龍這些龐然大物統治著的時代。
  • 揭秘1億年前,最古老的活化石,是如何進行有性繁殖
    介形蟲,這個從早奧陶世就已出現,在地球上已生存了將近5億年,迄今依舊相當繁榮的古老活化石。最近,又為自然界動物的有性繁殖,其起源與演變歷史,提供許多有趣且值得研究的「史料」證據。通過高解析度的顯微CT,用足足1年的時間,還原了這39隻年份歷史已有足足1億年、個頭卻不足0.6毫米的小傢伙的殼體和軟軀體的特徵形態。
  • 人類最古老祖先:5億年前蠕蟲生物皮卡蟲(圖)
    據英國《鏡報》5日報導,科學家們日前宣布,人類最古老的祖先是生活在5億年前的一種形似蠕蟲的生物。這種微小的生物名叫皮卡蟲,有著最原始的脊骨和骨骼肌,是已知的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皮卡蟲現已滅絕,平均體長為5釐米,僅見於伯吉斯頁巖化石中。  1909年,美國古生物學家查爾斯·D·沃爾克特在加拿大的落基山脈發現了伯吉斯頁巖。頁巖中有成千上萬種化石,許多都保存得相當完好。有些化石清晰到肌肉腸道和神經索都可以辨認的程度,成為研究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一個重要窗口。  皮卡蟲首次發現於1911年,當時被歸為水蛭或蚯蚓類的無脊椎生物。
  • 亞洲最古老蜥腳類恐龍足跡驚現大足 恐龍在重慶生活至少1億年
    該成果指出,中國重慶發現了亞洲最古老的蜥腳類恐龍形跡,其成果也表明,恐龍在重慶地區至少生存了1億年並留下了大量的化石。這是華龍網記者今(20)日從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獲得的獨家消息。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代輝說,大足郵亭這處恐龍足跡保存於距今約2億年的下侏羅統珍珠衝組地層中,是已知的亞洲最古老的蜥腳類恐龍足跡,表明重慶地區從2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就已經是恐龍生存的家園。
  • 南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銀杏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王永棟供圖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  王永棟介紹,之前,古生物學家在距今2.5億年左右的地層中發現了不少類似的銀杏葉片化石;而與現代銀杏有關的銀杏屬葉子和果實化石,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但是,銀杏木化石,也就是莖幹化石之前的記錄是1.2億年的白堊紀早期。「相比於保存較多的葉片化石,銀杏的樹幹化石發現得最少,所以非常稀有。」  不過,這次王永棟他們的發現,刷新了紀錄。
  • 「巨精」封存琥珀1億年!科學家發現世上最古老精子
    古生物學團隊表示,發現了他們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就藏在1億年前封存於緬甸琥珀中的小型甲殼類動物體內。古生物學團隊表示,發現了他們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就藏在1億年前封存於緬甸琥珀中的小型甲殼類動物體內,科學家以「巨大」描述這個精子,因為長度最大可達該動物雄性個體的4.6倍。
  • 科學家發現距今1.74億年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 科學家找到6億年前最古老動物,人類卻用它洗碗!
    今年9月澳大利亞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是5.58億年前的狄更遜水母,全球各地地層裡都有它們的化石,像一塊攤開的橢圓形煎餅。而通過對活體動物DNA分子鐘的研究,科學家們認為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應該還要在此之前1億年。
  • 意外:世界最古老皮屑竟出現在有羽恐龍身體上
    小盜龍是生活在1.2億年前食肉性、類似烏鴉的恐龍物種,它們的四肢都長有翅膀,身體覆蓋彩虹光澤黑色羽毛,喜好整個吞食鳥類,簡而言之,它們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恐龍。目前,科學家發現小盜龍的皮屑化石,將有助於我們更深入了解恐龍物種。
  • 1.6億年前「五彩冠龍」(圖)
    有獎評新聞 「五彩冠龍」  身長:3米  歷史:1.6億年前  科學家推斷:可能是暴龍祖先這一發現填補了恐龍研究的一大空白。  科學家8日在華盛頓宣布,研究人員發現約1.6億年前的兩具恐龍化石。  最古老暴龍化石  化石出土地點在中國新疆五彩灣。按其特徵與出土地點,科學家將其命名為「五彩冠龍」。恐龍化石頭部「戴冠」,應屬暴龍科中的冠龍。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暴龍。
  • 中國發現1.6億年前侏羅紀具膜質翅膀恐龍
    中國發現1.6億年前侏羅紀具膜質翅膀恐龍 原標題: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5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通過對一件採集於遼寧、距今1.63億年並命名為「長臂渾元龍」的善攀鳥龍類帶羽毛恐龍化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恐龍向鳥類演化時,飛行器官除了羽毛外,還有像蝙蝠一樣的膜質翅膀。
  • 英國科學家發現最古老蜘蛛網 距今1.4億年(圖)
    世界上最古老的蜘蛛網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美國媒體報導,一名英國科學家12月15日表示,他在一塊史前琥珀裡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蜘蛛網。他指出,這個1.4億年前的蜘蛛網為蜘蛛綱動物從恐龍時期就開始結網誘捕獵物提供了證據。他還說,這些蛛絲彼此相連,基本上和現在花園裡的圓形蛛網一樣。  這位科學家是牛津大學古生物學家馬丁·布拉塞爾。他介紹說,這個蜘蛛網是在一小塊琥珀中發現的,而這塊琥珀又是一名化石愛好者約兩年前在英國南部海岸的沙灘上發現的。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結在樹液和植物化石中的蛛絲約1毫米長。
  • 日福井縣發現世界最古老鳥類卵化石 距今1.2億年
    圖為日本福井縣立大學恐龍學研究所於1990年在日本福井縣勝山市發現的卵化石【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NHK電視臺3月18日報導,日本福井縣立大學恐龍學研究所近日宣布,1990年在日本福井縣勝山市發現的卵化石,經證實為1.2億年前一種鳥類的卵殼。該研究所還表示,此卵化石也是當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鳥類的卵化石。
  • 中國發現最古老恐龍蛋化石 距今1.97億年
    最近一期的《自然》雜誌刊登文章表示,古生物學家在中國境內尋獲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恐龍蛋化石,而這項發現將有助於研究人員解開這種史前生物的進化史。文章描述提到,這顆最古老的恐龍蛋化石是由多倫多大學的古生物學教授Robert Reisz和他的團隊在中國廣東省陸豐縣境內的一處底層中找到的,其生長年代被認為是在距今1.97億至1.9億年間的侏羅紀早期。同時,研究者們還在同一地層中找到了200多塊骨頭和其種類的蛋殼化石。
  • 4.25億年前的生物被發現,腿多到數不清,它或是最古老陸地動物
    4.25億年前的生物被發現,腿多到數不清,它或是最古老陸地動物眾所周知,最早的地球上陸地上並沒有動物,甚至連植物也沒有,最早的地球生命出現在海洋之中,此後伴隨著演化,才逐漸從海洋走向陸地,一直演化到今天的模樣。
  • 中國發現最古老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 距今15.6億年 (1/3)
    中國發現最古老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距今15.6億年 (1/3) "← →"翻頁
  • 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世界最古老動物精子,距今1億年
    一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這些精子1億年前被永久保存在緬甸琥珀中的介形蟲體內。其大小可達介形蟲整個體長的三分之一,被稱為「巨型精子」。研究發現,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這讓已知最古老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研究成果於9月16日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部分人員參與了這項研究。
  • 日本發現1.2億年前的遠古鳥類化石
    新華社東京11月16日電 日本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通訊-生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在日本福井縣發現了距今約1.2億年的鳥類化石,它擁有之前發現的類似時期鳥類化石中沒有的尾綜骨,有助於人們了解早期鳥類演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