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烏龜並不會縮頭,古生物學家找到證據,2億年前它們長相怪異

2021-01-15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相信大多數朋友都見過烏龜,無論是什麼品種,無論它們的體型是大是小,現代的烏龜都會通過收縮自己的四肢和頭部來應對外界突如其來的刺激。一直以來,古生物學家就對烏龜這種動物的祖先感到好奇,想知道是什麼古生物能夠進化出烏龜這樣的奇特物種。雖然這個問題至今仍然是個謎題,但有古生物學家發現了烏龜進化過程中的另一個秘密。

根據外媒報導,近期阿根廷的古生物學家成功復原了生活在三疊紀時期的烏龜,這對科學家研究三疊紀時期地球生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參考。早在2015年的時候,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就在西北部的聖胡安省發現了20種古生物化石,經過鑑定它們都是生活在三疊紀時期的古生物,這次復原的遠古烏龜就是從那一批化石中發現的。

研究人員復原了遠古烏龜的樣貌之後,發現它那時候已經長出了龜殼,但是四肢和頭部無法縮進龜殼裡面,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烏龜會進化出龜殼?

在深入了解該發現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烏龜會長出龜殼來。由於目前古生物學界對烏龜的起源還沒有確切的說法,因此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採用結果反推的方法來探索其中的原因。龜殼最重要的作用是保護烏龜的身體,堅實的龜殼一般可以承受住天敵的攻擊,在烏龜意識到危險出現的瞬間會立刻將頭和四肢都縮進龜殼裡,好將自己保護起來。

有說法認為,烏龜的祖先原是在海中生活的動物,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一部分海龜開始爬到陸地上生活,那時候的海龜群體中大多數個體都未長出龜殼。由於陸地上的天敵實在是太多了,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陸龜開始進化出龜殼來保護自己。而沒有選擇登陸的海龜同樣面臨著海洋裡天敵的威脅,因此它們也進化出了龜殼。

古生物學家在化石中發現了什麼?

據了解,古生物學家在那批古生物化石中發現了四隻遠古烏龜的化石,從外形上看和如今的烏龜十分相似。烏龜化石出土之後,聖胡安國立大學的考古團隊花了兩年的時間對它進行樣貌復原,最終他們做出了遠古烏龜的三維復原圖。從復原圖來看,遠古烏龜在身體構造上和現代烏龜幾乎一致,不同的是它們的四肢和脖子伸得很長。

如果你平日裡有觀察烏龜的姿勢,就會發現它們的脖子和四肢不會伸得很直,因為它要時刻保持警惕的狀態。而遠古烏龜伸直的脖子和四肢讓研究人員認為它很可能不會收縮,後來他們對遠古烏龜的構造進行了分析,更加證明了這一觀點。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在龜殼上發現了一些空洞,這是現代龜殼所沒有的。

至於這些空洞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用處?目前古生物學家也無法給出確切的解釋。裡卡多·馬丁內斯是此次研究的主要參與者,他認為這次發現的遠古烏龜很可能是現代烏龜的初級形態,這表現為雖然遠古烏龜長出了龜殼,但依然無法借用龜殼來保護自己。

這次在遠古烏龜化石上得到的新發現說明了什麼?

生物界一直認為烏龜起源於三疊紀時期,這次發現的遠古烏龜化石再一次證實了這一說法。更重要的是,古生物學家這次發現了不會縮頭縮腳的烏龜,這說明烏龜在進化出龜殼之後並非一下就適應了有龜殼的生活,這為古生物學家研究烏龜進化過程提供了重要的佐證,同時也為古生物學家研究三疊紀生物提供了重要支撐。

越來越多古生物的出現證明了進化論的正確性,因此人類應該把握好這一規律,利用它來研究遠古生物,同時利用它來保護現代生物。

資料來源

環球網 8月26日 《2億年前 烏龜竟不會將頭縮進龜殼》

相關焦點

  • 2億年前烏龜不會縮殼,科學家找到它的祖先,樣貌跟現在差別很大
    研究發現2億年前烏龜並不會縮殼讓古生物學家們驚訝的是,這次研究的遠古烏龜化石顛覆了此前人們對於烏龜的一個認知:烏龜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會將頭縮進烏龜殼裡。古生物學家認為,在遠古時期,雖然烏龜的烏龜殼已經和現代烏龜很相似,但是,通過標本復原卻表明,無論是它們的頭還是它們的四肢,都不能夠縮進殼裡。同時,古生物學家還發現,2億年前的烏龜殼上,竟然還存在著奇怪的空洞,它們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呢?這也讓古生物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烏龜的祖先是誰?
  • 2.42億年前海洋生活著一種怪異爬行動物:脖子是軀幹3倍長 鼻孔朝天...
    圖片來源:YouTube視頻截圖一項3D頭骨重建顯示,2.42億年前,海洋中生活著一種爬行動物2.42億年前,當恐龍剛開始出現在陸地上時,海洋被巨大的爬行動物統治著。據測量,體型較大的褐背龍總長度剛剛超過16英尺(約4.8米)——脖子長7.5英尺(約2.3米),身體長2.2英尺(約0.67米),尾巴長6.5英尺(約1.98米)。
  • 它們曾經是地球的霸主,長相怪異,如今卻淪為食物鏈的底層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早在40億年前,地球就誕生了簡單的生命。後來經過漫長的進化演化,才有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在漫長的數十億年歲月裡,到底誕生過多麼種生物,相信沒有一個人知道確切答案。雖然我們不知道整個生命史出現過哪些生命,但是科學家通過一些考古發現的化石,仍然能夠看到一部分生命的歷史。
  • 世界上最怪異的七大化石 遠古烏龜的致命交配
    世界上最怪異的七大化石 遠古烏龜的致命交配時間:2016-07-17 15:2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上最怪異的七大化石 遠古烏龜的致命交配 化石,是我們研究歷史最重要的一個證據,從化石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
  • 【新華網】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中國科學院
    【新華網】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2020-12-01 新華網 王珏玢 【字體: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三葉蟲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它們的身體表面長著堅固的甲殼,好像身穿盔甲的武士。從5.2億年前出現,到2.5億年前滅絕,三葉蟲在地球上生存了約2.7億年,可見生命力之頑強。  新發現的耳形範特西蟲體長約4釐米,長相奇特。它的頭部狹長,長度接近身體總長的一半。
  • 發現怪異土堆群 地球生命34億年前源於澳洲?
    科學家一直在孜孜以求尋找生命起源的證據。近日,散布在澳大利亞西部的眾多怪異土堆再次成為輿論中心,有科學家稱,這些土堆便是地球生命始祖的化石。    最新研究發現,散布於澳洲西部一處廣大區域的怪異形狀土堆,可能就是地球最古老生命的化石,系由三十多億年前的數十億個微生物構成。這些土堆正是天體生物學家正在火星等其他星球尋找的生命形態。
  • 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
    原標題: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耳形範特西蟲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
  • 科學家發現3.5億年前「條狀」化石,看起來像鰻魚,其實是鯊魚
    在地球46億年的發展歷程中,有太多我們未知的生物,它們曾經生活在這個藍色星球上,而現在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只有依靠古生物化石,我們才能看到已經消失了的「鄰居」。最近,摩洛哥的柏柏爾人在阿特拉斯山脈(Atlas Mountains)找到了一塊保存相當完好的「條狀」魚類化石,當他們把化石帶到蘇黎世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時,古生物學家琳達·弗雷(Linda Frey)和克裡斯蒂安·克魯格(Christian Klug)意識到,這並非一般的魚類化石,而是相當罕見的遠古鯊魚化石。
  • 古生物學家發現2.5億年前「植物分解師」
    新華社南京10月2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發現,我國新疆地區的化石木材內部,存在大量微生物和節肢動物降解木材的證據。這是古生物界首次在中緯度地區有此類發現。
  • 新發現1.3億年前駝背恐龍:背部突起似駝峰
    新發現1.3億年前駝背恐龍  據國外媒體報導,西班牙發現一種新的大型食肉恐龍化石,其身體結構與眾不同,背部長有一個尖尖的駝峰狀突起,腿部肌肉非常發達。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的研究論文指出,這種「駝背」恐龍的發現為地球上一些最先出現的羽毛提供了證據。  這種恐龍被稱之為「Concavenator corcovatus」(意為來自昆卡的駝背獵手),生活在1.3億年前,棲息地位於現在的西班牙昆卡。
  • 蜘蛛、蠍子……它們最早的祖先生活在5億年前 復原之後萌呆了
    它們是什麼時候起源的?古生物學家們一直想回答這個問題。 直到莫裡森蟲化石的發現。「莫裡森蟲最早是一個世紀前,由美國著名古生物學家查理斯 沃科特在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巖發現的。不過,之前這類動物只有外骨骼被發現。」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課題組博士後塞德裡克 阿里亞(Cedric Aria)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 十三大怪異遠古動物
    歐巴賓海蠍是如此怪異,以致科學家推測其也許是蝦類的遠親,也許和現代存活的任何生物都無關。歐巴賓海蠍生活於大約5.3億年前的海洋之中,大概位於現在加拿大所處的位置。它們看起來很像是科幻電影中的怪異動物,長約1.2米。它們利用14對像槳一樣的腮來遊泳。最奇怪之處還在於它們的頭部。歐巴賓海蠍頭上頂著5隻帶柄的眼睛,並伸出象鼻狀的嘴巴,在這些眼睛的前端還有一個柔軟的長嘴,而且在嘴的頂端還長有一個爪子。
  • 恐怖的寄生蟲,縮頭魚蝨:讓我成為你的舌頭,魚類的夢魘
    今天講的是一種會寄生在魚舌頭上的寄生蟲,它就是縮頭魚蝨,也被稱為魚舌蟲。縮頭魚蝨的寄生很詭異,通常它會先找到一隻魚,用自己的勾狀足狠狠的掐住魚舌,保證自己不會脫落。你以為這時候縮頭魚蝨會尋找下一個宿主嗎?你錯了,這時的它不會離開宿主,而是會繼續附著在原先舌頭的位置。
  • 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兔耳朵蟲」
    新華社南京11月30日電 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 史前巨齒鯊曾辦過「託兒所」,證據已被找到,難道它們已有智慧?
    比方說在距今2300萬年前,海洋中曾經生活著一種名叫「巨齒鯊」的頂級掠食者,它的體長是大白鯊的3倍,咬合力是大白鯊的5倍。而且在前段時間,研究者們還發現,「巨齒鯊」還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它們竟然還會開「託兒所」。巨齒鯊辦起託兒所研究者們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來的呢?這就需要將時光倒流,從2010年開始說起了。
  • 十三大怪異遠古動物:雕齒獸形似甲殼蟲汽車
    歐巴賓海蠍是如此怪異,以致科學家推測其也許是蝦類的遠親,也許和現代存活的任何生物都無關。歐巴賓海蠍生活於大約5.3億年前的海洋之中,大概位於現在加拿大所處的位置。它們看起來很像是科幻電影中的怪異動物,長約1.2米。它們利用14對像槳一樣的腮來遊泳。最奇怪之處還在於它們的頭部。歐巴賓海蠍頭上頂著5隻帶柄的眼睛,並伸出象鼻狀的嘴巴,在這些眼睛的前端還有一個柔軟的長嘴,而且在嘴的頂端還長有一個爪子。
  • 古生物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大烏龜,活在約1000萬年前,龜殼巨大
    來自蘇黎世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們一直正在研究一個新發現的物種遺骸,他們說,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烏龜」,大約1000萬年前,它曾在如今的哥倫比亞沼澤般的環境中漫步。英國《每日郵報》2月13日報導,這隻「有史以來最大的烏龜」重達一噸多,有一個八英尺長(約2.5米)的角狀龜殼,龜殼可能在一千萬年前用於戰鬥,對付其他海龜。研究人員表示,在巴西、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發現的幾隻巨型海龜的遺骸有助於更好地了解這種大型爬行動物。
  • 史前螞蟻被發現,它們1億年前已懂得謀略,會設陷阱捕食獵物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2008年,一名來自美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考察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種生活於地層之中的小螞蟻,這種螞蟻非常的小,身體不過2-3毫米長,身體呈現金黃色,通過追根溯源,
  • 2.5億年前的故事,一場大滅絕降臨地球,鳥類的祖先「中頭獎」
    據報導,在2.5億年前,第四次生物大滅絕降臨地球,當時多達95%的生物喪命,其中受損最嚴重的是海洋生物,僅有4%的物種倖存下來,其餘的倖存者是30%的陸地脊椎動物,不過,災難過去後的世界卻並不樂觀,這也讓倖存者開始被迫快速進化,以此來適應氣候環境的變化。
  • 雲南發現4.23億年前古魚 長相怪異為人類遠祖
    本報訊 (記者許琦敏)一條4.23億年前的古魚,讓人臉上最重要的骨骼———頜骨,第一次擁有了完整的演化路線圖。今天凌晨,美國 《科學》雜誌發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的這一發現,並配發評論稱,這一關鍵突破「掃除了我們在脊椎動物頜演化認識上一個大的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