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億年前海洋生活著一種怪異爬行動物:脖子是軀幹3倍長 鼻孔朝天...

2020-11-28 前瞻網

圖片來源:YouTube視頻截圖

一項3D頭骨重建顯示,2.42億年前,海洋中生活著一種爬行動物,詭異的是,脖子是軀幹長度的三倍,堪稱水中長頸鹿!

科學家們將這種奇怪的生物和它那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頸鹿般的脖子描述為「古生物學上的荒謬之處」。這種生物屬於長頸龍屬(Tanystropheus),它的化石早在1852年就被發現了,從那以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 

如果這種生物在三疊紀中期在陸地上遊蕩的話,專家們不知道它是如何支撐起它那滑稽的長脖子的。但瑞士蘇黎世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這種身長近20英尺(6米)的生物生活在水中,而且「適應性驚人」。

這種生物的鼻孔在鼻子頂部,有著彎曲的牙齒,非常適合捕捉光滑的獵物,比如魚和烏賊。新研究得出結論,Tanystropheus進化成兩個不同的物種,一個比另一個大。

「我研究Tanystropheus已經超過30年了,所以看到這些生物被揭開神秘面紗是非常令人興奮的。」論文作者、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奧利維爾·瑞佩爾說。

Tanystropheus看上去像一條短粗的鱷魚,但脖子很長很長。「這種脖子在陸地環境中沒有意義——它只是一個笨拙的攜帶結構。弄清它的分類是了解這個群體及其進化過程的重要第一步。」

2.42億年前,當恐龍剛開始出現在陸地上時,海洋被巨大的爬行動物統治著。據測量,體型較大的褐背龍總長度剛剛超過16英尺(約4.8米)——脖子長7.5英尺(約2.3米),身體長2.2英尺(約0.67米),尾巴長6.5英尺(約1.98米)。  

古生物學家一度認為Tanystropheus是一種會飛的翼龍,就像翼手龍一樣,它長長的中空骨頭是手指上的指骨,用來支撐翅膀,後來才發現這些骨頭是細長的頸骨。 

在現今的瑞士,許多發現了Tanystropheus化石的同一地區,還有一些長相相似的動物化石,它們只有大約4英尺(1.2米)長。科學家們不確定這些是陸棲動物還是海洋動物,也不確定這些較小的標本是幼年動物,還是一個單獨的物種。

奇怪的是,這種長脖子的動物只有13根細長的頸椎。在這個意義上,Tanystropheus有點像長頸鹿,長頸鹿只有七根頸骨,就像人類一樣。此外,Tanystropheus的脖子相當堅硬,用一根叫做頸肋骨的額外骨頭加強支撐。

科學家們仍然不確定它是生活在陸地上還是生活在水裡,他們也不知道更小的標本是幼年動物還是完全不同的物種。這些巨大的Tanystropheus化石的頭骨已經被壓碎,但研究人員對化石進行了計算機斷層掃描,並生成了其中骨骼碎片的3D圖像。

利用同步輻射微計算機斷層掃描(SR CT)——一種極其強大的CT掃描形式,顱骨被以前所未有的細節重建。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蘇黎世大學的Stephan Spiekman說:「CT掃描的威力讓我們能夠看到化石中無法觀察到的細節。」 

「從一個被嚴重壓碎的頭骨,我們能夠重建一個幾乎完整的3D頭骨,揭示了重要的形態細節。」

通過對掃描結果進行數位化重組,研究人員發現了這些動物是水棲動物的證據。這些頭骨具有一些關鍵特徵,包括鼻子頂部有著像鱷魚一樣的鼻孔,這表明長頸龍屬生活在水中。

這種細長的野獸可能會埋伏起來,等待魚和烏賊類的動物遊過,然後用它長長脖子的優勢,彎曲的牙齒一口把它們咬斷。

研究人員還認為,Tanystropheus可能是來陸地產卵的,但大部分留在了海洋中。 

為了了解這些小標本是幼體還是單獨的物種,研究人員檢查了這些骨頭,以尋找生長和衰老的跡象。骨骼上的年輪幫助他們確定,大的和小的Tanystropheus是不同的物種,它們可以生活在一起而不會競爭,因為它們捕食的是不同的獵物。 

不同的體型,再加上大的物種的錐形牙齒和小的物種的冠狀牙齒,意味著它們可能不是在為同一種食物而競爭。

「這兩個親緣關係很近的物種已經進化到在相同的環境下使用不同的食物來源。」Spiekman說。

「小型物種可能以蝦等小型甲殼動物為食,而大型物種則以魚和烏賊為食。」「這真的很了不起,因為我們原以為Tanystropheus怪異的脖子只適合一種任務,就像長頸鹿的脖子一樣,但實際上,它可以適應多種生活方式。」

「這完全改變了我們對這種動物的看法!」

研究人員將較大的命名為Tanystropheus hydroides,取自希臘神話中「九頭蛇」,較小的一顆命名為Tanystropheus longobardicus,這是之前研究人員使用的原始名稱。

「多年來,我們一直懷疑Tanystropheus有兩種,但在我們能夠對更大的標本進行CT掃描之前,我們沒有確鑿的證據。」該研究的合著者、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的尼克·弗雷澤說。

這項研究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8599831/Long-neck-helped-242-million-year-old-reptile-hunt-underwater.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奇聞:堪稱史前海洋中的長頸鹿!脖子是身體的3倍長,頭部像鱷魚
    現在已經可以證明在2.42億年前,有一類動物,堪稱水中的長頸鹿,脖子的長度竟然是身體總長的三倍,這要得益於古生物學家的一種3D頭顱骨骼分析重造技術,使我們可以看到這類動物的真容。它那匪夷所思的超長脖子卻是古生物學歷史上最荒誕的構造。
  • 化石之謎被解開:脖子超長的長頸龍生活在海洋,而不是陸地
    在《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裡,我們常可以看到脖子超長,漫步悠閒的身形巨大恐龍,那可能是梁龍或馬門溪龍,它們生活在距今一億年前的侏羅紀,但是它不是這篇文章的主角,這篇文章給大家帶來的是它們生活在2.42億年前的祖先——長頸龍。
  • 「長脖怪龍」身份確定,科學家:脖子佔身體一半,長頸龍的一種
    2.5億年前,地球還不是現在的模樣,當時地表只有一塊大陸,叫盤古陸(Pangaea)。盤古陸周圍的海洋裡,生活著一種「長脖怪龍」,它們的脖子不僅佔體長的一半,而且十分僵硬,看上去就像一臺生鏽的大吊車,科學家將其命名為Tanystropheus hydroides(T·H)。
  • 【化石Q&A】為什麼長頸龍的長脖子被稱為「生物力學噩夢」
    靈活的脖子拉長了頭和軀幹的距離,在捕食時能很好地隱藏自己的軀體,在較遠處就可以對魚類和菊石等獵物發起攻擊。由於爬行動物的頸椎數量不固定,變異很多,因此產生了一些十分奇異的長脖怪獸。19世紀中後期,古生物學家在歐洲的三疊系地層中陸續發現了一些奇特化石,其中一些零散的竹節狀骨骼被認為是某種類似翼龍、可以飛翔的爬行動物的前肢骨。
  • 中國科學家復原海洋爬行動物化石「錐子頭海怪」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學家昨天在科學期刊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論文,準確復原了兩年前在我國發現的奇特海洋爬行動物化石「錐子頭海怪」的形象,其外貌與所有已知物種大相逕庭。  2014年初,一種奇特的海洋爬行動物化石在我國西南腹地被發現。
  • 2.1億年前的海生爬行動物長什麼樣?
    ▼ 貴州龍動物群中已研究定名的海生爬行動物和魚類列表 發現貴州龍 1957年5月,地質部陳列館(中國地質博物館前身)的胡承志先生從雲南到貴州,在今興義市頂效鎮大寨村浪慕山發現一種類似於蜥蜴的小型爬行動物化石。這種神秘的古生物化石引起了他濃厚的興趣。
  • 三疊紀的長脖怪獸,脖子3米長,鼻孔朝天牙彎曲,百年之謎被解開
    三疊紀,可以說是爬行動物的天下,也就是所謂的「蜥形盛世」。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事件,導致全球近9成的生物滅絕,因此冉冉升起的蜥形綱動物迅速接過前輩們的權力真空。它們一部分演化成恐龍,一部分則重回海洋。其中演化過程中不乏有一些劍走偏鋒的生物,如長頸龍。
  • 三疊紀的長脖怪獸,脖子3米長,鼻孔朝天牙彎曲,百年之謎被解開!
    它們一部分演化成恐龍,一部分則重回海洋。其中演化過程中不乏有一些劍走偏鋒的生物,如長頸龍。  需要注意的是,長頸龍不是蛇頸龍,雖然兩者都有一個長長的脖子,但它們屬於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而長頸龍也被譽為「生物力學噩夢」,並且持續了100多年。因為除了知道它脖子很長外,關於它是生活在陸地上還是在水中?它們如何與環境中的其他物種相互作用?
  • 看一看,2.4億年前的魚龍最後一餐吃的啥?
    圖源:FABIO MANUCCI 撰文:JASON BITTEL 大約2.4億年前,一隻巨型海洋爬行動物吞下了另一隻略小的爬行動物,不久即死亡。體型較大的那隻形似海豚,是一隻魚龍,它和肚子裡的那隻較小的動物一起變成了化石。
  • 十三大怪異遠古動物
    歐巴賓海蠍是如此怪異,以致科學家推測其也許是蝦類的遠親,也許和現代存活的任何生物都無關。歐巴賓海蠍生活於大約5.3億年前的海洋之中,大概位於現在加拿大所處的位置。它們看起來很像是科幻電影中的怪異動物,長約1.2米。它們利用14對像槳一樣的腮來遊泳。最奇怪之處還在於它們的頭部。歐巴賓海蠍頭上頂著5隻帶柄的眼睛,並伸出象鼻狀的嘴巴,在這些眼睛的前端還有一個柔軟的長嘴,而且在嘴的頂端還長有一個爪子。
  • 長著蛇頭的史前海洋怪物,在3.5億年前的海洋中愜意生活
    但非常遺憾的是我們現在所找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這些所找到的痕跡可以說固定了我們的想像力,而那些沒有找到的海洋生物,我們無法去描述它究竟長成什麼樣子,甚至可以想像在遠古海洋之中,或許生活著很多的原始野獸,而這樣的野獸真的是難得一見,比如說科學家所發現的這種長著蛇頭的史前海洋怪物。
  • 地球10大最怪異的史前動物,鄧氏魚第十,翼龍第四,怪誕蟲榜首
    10、鄧氏魚:鄧氏魚是一種活於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約3.6億至4.3億年前)的大型古生物,身體長約11米,重量可達6噸,咬合力可達5
  • 在地球上,曾經生活著的10大巨型海洋巨獸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海洋不僅很神秘,而且充滿著未知和可怕。如果說到恐怖的海洋生物,很多人會說鯊魚、巨型章魚、有毒水母等等。但是,現代海洋中不管是哪一種可怕生物,似乎也無法與曾經生存在地球上但已滅絕的巨型生物相提並論,特別是恐龍時代的巨型海洋生物們。而這次,擼哥就要為你帶來在地球上,曾經生活著的10大巨型海洋巨獸。
  • 生活在1.6億年前的恐龍,是一種什麼生物?它們是如何誕生的?
    恐龍大約出現在三疊紀的中晚期,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時遍布全球,這個時期在地質學上被叫做中生代,因為恐龍是這個時期的地球霸主,所以說中生代又常常被人們稱為恐龍時代或者是爬行動物時代,由此可見恐龍它是一種爬行動物,而爬行動物又是脊椎動物家族中的一員,恐龍生活的地域是非常廣泛的,他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非洲中國,這些地方都曾經是恐龍的故鄉,而我國非常有名的恐龍具有好幾種。
  • 已經滅絕的遠古動物,一個生活在1.4億年前,脖子就12.1米長
    第3名:巨型羽翅鱟這個傢伙生活在距今約4.5億年前,它體長1到2米,有6條腿,是第一種能從水中移居到陸地上,並且還知道如何蛻殼的動物,:馬門溪龍這個傢伙生活在距今約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是一種食草性動物,它的外貌長得與雷龍還有幾分相似。
  • "海洋暴龍"可吞下轎車 北極發現1.5億年前龍化石
         一個挪威科研小組2月27日稱,他們在北極島嶼上發現的1.5億年前的海洋爬行動物化石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上龍,這種生活在恐龍時代兇猛異常的「海怪」體長約15米,牙齒巨大,撕咬力驚人,可一口吞下一輛小轎車。
  • 十三大怪異遠古動物:雕齒獸形似甲殼蟲汽車
    歐巴賓海蠍是如此怪異,以致科學家推測其也許是蝦類的遠親,也許和現代存活的任何生物都無關。歐巴賓海蠍生活於大約5.3億年前的海洋之中,大概位於現在加拿大所處的位置。它們看起來很像是科幻電影中的怪異動物,長約1.2米。它們利用14對像槳一樣的腮來遊泳。最奇怪之處還在於它們的頭部。歐巴賓海蠍頭上頂著5隻帶柄的眼睛,並伸出象鼻狀的嘴巴,在這些眼睛的前端還有一個柔軟的長嘴,而且在嘴的頂端還長有一個爪子。
  • 科學家發現一種2.5億年前的魚龍,牙齒呈鵝卵石狀
    在最近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從一種2.5億年前的遠古海洋爬行動物的化石中,發現了鵝卵石般的牙齒。這種遠古海洋爬行動物名叫柔腕短吻龍,學名叫Cartorhynchus lenticarpus,是魚龍的一種,在2.5億年前的三疊紀已經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