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蹲守藍眼淚出現(圖自@福建星野攝影師餘民)
連日來,平潭藍眼淚火爆各大網絡平臺,依靠其強大的流量,在這個疫情過後迎來的第一個小長假裡,掀起了一股「追淚」的熱潮,不僅促進旅遊市場逐漸回暖,帶動旅遊消費明顯增長,還大大提升了平潭旅遊的知名度、關注度和美譽度。
當下,藍眼淚已經成為平潭旅遊的核心吸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平潭旅遊順應趨勢、借勢而為、乘勢而上,融入藍眼淚IP,帶動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藍眼淚吸引攝影愛好者來嵐拍攝(圖自@湯珺琳)
藍眼淚首飾
藍眼淚火爆全網 吸引大批「追淚人」
「朋友們,我們現在平潭!你們看,這就是傳說中的藍眼淚。」5月1日凌晨,在漁嶼村的海邊,南平「90後」小夥謝超把自己遇見藍眼淚的喜悅,通過視頻聊天分享給了各地的朋友。
藍眼淚十分尋常。目前在海洋中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海上發光、形成藍眼淚現象的較常見的有兩種浮遊生物,一種是希氏彎喉海螢,另一種是夜光藻。
「潮流和風速促進了海水作用,使得底層大量的營養物質被帶到表層。在缺少捕食壓力的情況下,這種水體富營養化促進了夜光藻餌料(主要是硅藻等)的大量繁殖。」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陳淳介紹,如果遇上適宜的鹽度及溫度,夜光藻就會以極快的速度自我繁殖,最後在合適的風向下大量聚集,形成人們肉眼所見的藍眼淚。
藍眼淚又是個奇蹟。今年平潭藍眼淚出現以來,上央視、上微博熱搜、上抖音熱門,一度霸屏抖音熱門榜第一名,一時間「追淚遊」成為平潭旅遊新的引爆點。4月中旬起,實驗區旅遊與文化體育局聯合驢媽媽、拼多多、梨視頻、去哪兒等平臺,圍繞平潭藍眼淚這一奇觀,推出了平潭趕海「追淚」直播和「超話」活動。據不完全統計,累計超2億人次線上圍觀,300餘萬人參與話題互動。
在直播的熱度加持下,「五一」小長假,大批「追淚大軍」來嵐打卡。「這次『追淚』很順利,雖然沒有看到藍眼淚大爆發,但是有星星點點的螢光,我們很滿意,不虛此行。期待下一次平潭之旅,希望能遇見更多的藍眼淚。」遊客歐陽瑾珊說。
據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平潭藍眼淚百度搜索指數的峰值達6611,遠超省內熱門景點鼓浪嶼(2852)、武夷山(2633)。
漁船與藍眼淚相互映襯(圖自@福建星野攝影師餘民)
如夢如幻的螢光海 黃曙傑攝
借東風突破困局 旅遊市場回暖明顯
借著藍眼淚火熱的東風,壓抑數月的平潭旅遊市場,正在持續復甦回暖——一度陷入困境的民宿迎來了小高峰、藍眼淚旅遊路線火爆、漁民的腰包鼓起來、藍眼淚新興產業崛起等等,這些給平潭文旅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動力。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五一」小長假中,實驗區多家民宿因為藍眼淚受益,解憂雜貨鋪民宿就是其中一家。「許多遊客告訴我們,他們就是衝著藍眼淚來平潭。」解憂雜貨鋪民宿負責人念勤告訴記者,為此,閒暇之餘,他嘗試當了一回主播,直播「追淚」線路,宣傳自家民宿,推介平潭風景。而不少遊客正是看了他的直播而入住解憂雜貨鋪民宿,這給了念勤很大的經營信心。
不少旅行社也以藍眼淚為契機,制定相關旅遊方案,吸引遊客來嵐。「小長假前,我們制定了很多遊平潭的路線,包括體驗石頭厝、遊玩東海仙境、海邊垂釣、出海賞景等,其中藍眼淚主題線路受到很多遊客追捧。」福建海壇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斌說,「我們希望通過藍眼淚作為一個招牌、一個亮點,吸引省內外遊客來平潭旅遊。」
這個IP除了帶火「追淚」旅遊線路,也帶出了一條藍眼淚直播新業態。當夜幕降臨,漫步在嵐島海邊,常常會看到一些主播舉著手機在各大平臺直播他們的「追淚」之旅。「我就是看見網友在群裡通知有藍眼淚的消息,就趕緊過來。」遊客張彬說,這是他「追淚」的第三年,也是遇見藍眼淚的第一年。「今年有了藍眼淚直播群,終於讓『追淚』變得容易了。」他說。
有人氣,就有商機。「現在不少遊客對於出海『追淚』有了需求,問的人多了,索性我就制定藍眼淚出海遊等行程,也讓家裡的漁船發揮作用。」漁民林海生說。
星軌下的藍眼淚(圖自@福建星野攝影師餘民)
「石頭會唱歌」民宿開設藍眼淚首飾手工課
文創坊應運而生 讓遊客「帶淚」回家
有數據說,發達國家旅遊購物佔旅遊收入的比例在60%至70%,而目前我國旅遊購物的比重還不到40%。這說明,旅遊紀念品市場潛力巨大,大有可為。但另一方面,旅遊紀念品市場「同質化」「低端化」甚至「地攤化」屢屢受人詬病。怎麼樣才能在這些千篇一律的旅遊紀念品中脫穎而出,讓遊客愛不釋手並充滿文化、創意內涵?對平潭而言,藍眼淚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當前平潭藍眼淚熱度逐年攀升,形成獨特的文化記號。越來越多旅遊從業者嗅出了藍眼淚這一商機,發掘平潭特色,提取文化元素,設計開發藍眼淚文創產品,讓旅客不但能「追淚」,而且能「帶淚」回家,同時彌補了實驗區旅遊六大要素中「購」的一環。
「五一」假期,「石頭會唱歌」民宿開設藍眼淚首飾手工課,讓遊客可以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平潭特色文創品。「顧客可以搭配自己想要的零件,例如,項鍊、耳環、手鍊、掛墜,進行製作藍眼淚元素的首飾,不管是送給情侶還是朋友,都十分適宜。」「石頭會唱歌」北港運營負責人墨小五說,此外遊客還能直接購買店主製作的成品,所有的樣式都是獨一無二的手工製作。
這種形式小眾且做法新穎的文創產品,深得遊客喜愛。「我們是兩日遊,5月2日夜裡沒有追到藍眼淚,今天我們就要離開平潭,看到這裡有賣藍眼淚元素的飾品,趕緊買幾個留作紀念。」遊客陳玫說。
無獨有偶,位於北港村的「海螢·畫舍」,店主黃燕瓊以藍眼淚主題作為營銷賣點,讓遊客可以體驗藍眼淚丙烯畫和手繪藍眼淚石頭畫。「藍眼淚非常漂亮,是平潭一個大熱IP。站在遊客的角度考慮,藍眼淚帶不走,會不會想要畫下來保存起來呢?於是我就開了這家小店。」黃燕瓊說。
手繪藍眼淚石頭畫
創作藍眼淚畫(採訪對象供圖)
做好融合大文章 推動文旅創新發展
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藍眼淚,不僅成了平潭旅遊的燙金名片,還帶動了周邊相關產業發展,進一步帶動實驗區旅遊業態的繁榮和旅遊品質的提升。單單2019年,藍眼淚音樂節、藍眼淚帳篷節等圍繞藍眼淚做文章的旅遊活動便不下10場。
據了解,實驗區旅遊與文化體育局擬招募「平潭藍超級旅行團」,招募對象涵蓋網紅KOC、KOL、旅遊攝影師、全球旅行家等行業網紅達人,邀請來嵐深度旅遊採風並創作藍眼淚元素的短視頻、遊記攻略、採風照片等,活動後以廣告、信息流等投放形式在境內外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等進行傳播,讓平潭藍眼淚IP更加深入人心。
實驗區旅遊與文化體育局宣傳交流處負責人張逸星說:「我們將不斷豐富『追淚』服務配套,通過在景區設置藍眼淚觀測點、打卡點,舉辦藍眼淚主題露營季活動,研發藍眼淚文創產品等方式,進一步豐富遊客『追淚』消費要素。」
另外,藍眼淚的形成是複雜的過程,需要物理、化學、生物、氣象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使其出現了不確定性,讓不少前來「追淚」的遊客撲了空。「為讓遊客不虛此行,我們可以通過打造平潭藍眼淚品牌及系列配套產品,多元深挖平潭藍眼淚的旅遊價值。」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鄧雲成說。
鄧雲成認為,平潭可運用旅遊學中地方營造和島嶼感等海島旅遊前沿理論,加強深入研究和頂層設計,抓住藍眼淚元素,做好做大文章。「比如,藍眼淚的第一印象是藍色,可以依託藍色元素打造一個石頭厝版藍眼淚特色村落或主題公園,給遊客帶來置身於藍色世界的體驗。同時,還可以結合平潭濱海資源,選劃優質潛水點,在水下打造諸如水下『藍宮』等獨一無二的旅遊景點,促進平潭海島潛水產業的發展,讓『追淚族』少留遺憾,也盼再來。」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讓平潭文旅在「藍色星海」徜徉。
來源:平潭時報 鄭也 林映樹
責編:馬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