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五屆亞太世界地質公園大會,已於9月19日在貴州織金隆重開幕。來自亞太地區25個成員國的世界地質公園代表及地質地學專家學者參與盛會,共同探討加強地質遺蹟保護、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分享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的經驗意義。
大會將通過5場主題報告和6場專題報告開展研討。在相關專題報告和論壇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理事會主席、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執行局秘書長Guy Martini,在有關報告中分享了自己對世界地質公園發展的一些思考,認為地質公園網絡在不斷擴大,需要創新並提高地質公園可視度;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執行局主席Nickolas Zouros,在大會上回顧了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的起源,還提出了「人是網絡的核心,網絡為人服務」的觀點;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巡視員柳源在「中國地質公園發展回顧與展望」的報告中指出,通過地質公園的建設,實現精準扶貧,極大帶動農民增收,形成了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貴州省國土資源廳也發表了「以地學景觀促進生態旅遊助力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主題報告,指出擬將貴州打造成一個全域全景、世界知名、國際一流的山地旅遊目的地和休閒度假康養勝地。
除此之外,張家界砂巖峰世界地質公園、香港世界地質公園、日本山陰海岸世界地質公園等中外景區代表也分享了成功的經驗和有效方法。織金洞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局局長安太敏在大會上作了「地質旅遊助推喀斯特山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題報告,圍繞交通、開發、喀斯特石漠化現象等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做了專題分析報告。貴州作為舉世公認的沉積巖王國、古生物王國、喀斯特王國,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歲月殼幔作用和板塊運動中,鑄就了紛繁複雜的地質圖像,形成了千巖競秀、萬水爭流、山青水秀的獨特自然景觀。
織金洞地質公園是2004年2月經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的貴州省第一批國家地質公園,2015年9月19日,成為貴州首家世界地質公園。它由織金洞園區、綺結河園區(大峽谷)和東風湖園區(烏江源百裡畫廊)三個部分組成,總面積170平方公裡。公園內奇山、秀水、飛瀑、溶洞比比皆是;峽谷、天坑、天生橋處處成景,是貴州高原喀斯特地貌演化的傑出範例,在巖溶地貌、巖溶水文地質構造、第四紀地質環境及古氣候變化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
如今的織金洞,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個世界級平臺,實現了與世界旅遊品牌網絡的連接,許多中外遊客慕名而來,推動了當地人脫貧致富,旅遊線路也越來越多樣,不斷滿足不同遊客的需要。
織金洞十條精品旅遊線路:
1.織金洞、織金大峽谷、烏江源百裡畫廊及博物館「地質科普之旅」;
2.織金洞、織金大峽谷、織金古城財神廟「美廟泉城之旅」;
3.織金洞、織金大峽谷「地久天長之旅」;
4.織金洞、織金大峽谷、烏江源百裡畫廊、織金瀑布「水月洞天之旅」;
5.織金洞、百裡杜鵑「金花之旅」;
6.黃果樹、織金洞「黃金之旅」;
7.織金洞、多彩貴州風「金彩之旅」;
8.織金洞、黃果樹、興義、南江大峽谷、西江千戶苗寨、多彩貴州風「黔景無限之旅」;
9.織金洞、織金大峽谷、烏江源百裡畫廊、織金古城、百裡杜鵑、慕俄格古城、油杉河、九洞天、威寧草海、阿西裡西景區「花海畢節·洞天福地之旅」;
10.織金洞、織金大峽谷、織金古城、野玉海、百裡大草原「磅礴烏蒙之旅
來源:貴州省旅發委
(責編:陳晶晶(實習)、陳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