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洞,位於貴州省織金縣官寨苗族鄉,地處烏江源流之一的六衝河南岸,距省城貴陽120公裡。1980年4月,織金縣人民政府組織的旅遊資源勘察隊發現此洞。織金洞現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地質公園。織金洞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旅遊洞穴」之首;「中國最美的旅遊勝地——「中國十大奇洞」之首。[2] 中科院下轄的《中國國家地理》等國家級地理研究部門也給予高度讚譽,稱其為「中國溶洞之王」,「黃山歸來不看嶽,織金洞外無洞天!」2015年9月19日,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質公園。填補了貴州沒有世界地質公園的空白。成為貴州省第一個世界地質公園。
織金洞規模宏大,形態萬千,色彩紛呈,是織金洞景觀的顯著特色。察洞內長度達12.1公裡,相對高差150多米,已勘最寬跨度175米,一般寬高在60米一100米,總面積達70多萬平方米,堆積物平均高度為40米左右,最高的達70米,囊括了全世界溶洞堆積物類別的40多種堆積形態,呈現出萬幹氣象,無限風光。雄偉壯觀的「地下塔林」、虛無縹緲的「鐵山雲霧」、一望無涯的「寂靜群山」、磅礴而下的「百尺垂簾」、深奧無窮的「廣寒宮」、神秘莫測的「靈霄殿」、豪邁挺拔的「銀雨樹」、纖細玲成的「捲曲石」、栩栩如生的「普賢騎象」、「婆媳情深」……一幅幅大畫卷,一處處小場景,令人心魄震驚,嘆為觀止。據專家考察比較,織金洞規模體量、形態類別、景觀效果都比譽冠全球的法國和南斯拉夫的溶洞更為宏大、齊全、美觀。
對織金洞,過去雖然不是一無所知,但實在知道得太少,突出的印象就是一個字:大。織金洞已勘察的長度為12.1公裡,洞內總面積70萬平方米。只有這一點還不足以動我的遊興。喀斯特地貌的洞穴過去也見過一些,無非是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洞子大一點,這些東西多一點,並不能具備強烈的吸引力。我還曾幫助貴州省做過一套貴州風光的光碟,其中就有織金洞的介紹。從屏幕上看,雖然也覺得美,但也許是由於燈光和拍攝技巧的不足,還沒有達到動人心弦的程度。 這次下決心去織金洞看看,是由於聽說這個號稱「天下第一洞」的名勝,一年的遊客只不過1萬多人。如此巨大的反差,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覺得應當實地考查一下。 我在洞裡用了3小時,沿著修築好的道路,走了6.6公裡,出洞後的感覺,凝結為一個字:值!織金洞決不是浪得虛名。 織金洞的大,不是「傻大」,而是包容豐富的大。全洞包括高高低低11個大廳47個廳堂,以蜿蜒曲折的通道相連,步轉景移,一廳一個特色,雖然人在洞中行走比較慢,仍然有目不暇給之感。
織金洞中熔巖堆積物品種齊全,有40多種形態,被稱為巖溶博物館。有的一柱擎天,高達20米,也有手掌一般大的小石筍、小石蘑菇,更有茸茸的石針,倒插在石田裡,宛如新栽秧的稻田。那些石柱,有的如原子彈爆炸後的蘑菇雲,有的如層層傘蓋的雪松,有放大千倍的松球,有迎風招展的石旗,有一道道石邊壩再現黃龍勝景的小溪,有向四外捲曲生長的玉玲瓏,有高達17米的霸王盔,有根根中空的石管,有透明的石指,有聲音清脆的石琴石鼓,有在水塘中展開的片片蓮葉,至於各種唯妙唯肖的擬人擬獸形態更是數不勝數。從大尺度看:講經堂中佛祖端坐在高20米的山頭說法,木魚置於手邊,山下眾羅漢姿態各異,有的已經呼呼睡去。塔林洞有金塔30餘座,最高的30餘米。4萬多平方米的天都街,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十萬大山景區,層巒疊翠,一望無際。最令人叫絕的是洞中的大壁畫,在寬170米、高60—70米的大石壁上,畫出了形形色色的天然美景,再加上一系列的浮雕,令人不能不嘆為觀止。
織金洞奇景是天地造化鬼斧神工的傑作。自從地球形成以後,這一片地區經歷過多少次滄海桑田的變化,終於逐漸從大海中隆起成為高山。又經過多少萬年的洪水衝刷,淘空了山的肚子,形成了巨大的空洞。大約從26萬年前開始了巖溶滴水沉澱製造鐘乳石景觀的過程。據工作人員介紹,洞裡的鐘乳石每年只能生長1—2毫米。要造出這儀態萬千的驚人巨作,大自然年復一年地辛勤勞動,毅力更是驚人的。然而要破壞這種歷經數十萬年才能形成的美景卻是很容易的。我們在水晶宮前看到有的玲瓏剔透的倒掛鐘乳石已被遊人折斷帶走,以至不得不在水晶宮前裝上帶鎖的鐵門,沒有導遊陪同不得入內。從織金洞出來,陪同的同志問我的感受。我說,人的一生不過短短幾十年,享受著天地億萬年造成的種種成果,有的人卻不加愛惜,也不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為這世界多少增添一分美麗,卻總想做種種破壞的事,真是太可惜了。
織金洞處於苗族聚居地區,舊名打雞洞,傳說是苗族殺雞祭神的地方。我們在洞中看到有一塊小型的鐘乳石形成的石獅。據說曾有人從洞中抱回家中,以後全家不安,老幼皆病,此人趕緊把石獅送回洞中,全家才得太平。這當然是神話。多少年來,少數民族兄弟,正是利用這樣的神話傳說保護了祖國的自然資源。這樣的精神應當是值得今人學習的。 到織金洞參觀旅遊的人數,1998年已恢復至4萬餘人,並仍有上升之勢,但畢竟還是太少太少。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路途太遠,交通不便。我們清晨從貴陽出發,只遊了一個織金洞,回到貴陽已是萬家燈火時分了。旅行社對安排這條線路的積極性也不高,以至於使這人間奇景仍然「養在深閨人未識」。然而,「天生麗質難自棄」,總該有點辦法讓更多的人能夠有機會領略才好。也許,發展直升飛機交通是個投資不高的辦法。這在中國又是一件新事。沒有做過的事做起來是會有許多困難要克服的。 織金洞的現名取的是所在縣的名稱。織金的縣名取的是秋收季節,穀物如金,把大地織成一片金黃之意。開發織金洞旅遊,應該可以為織金織成更燦爛的金色明天。
根據不同的景觀和特點,織金洞分為迎賓廳、講經堂、雪香宮、壽星宮、廣寒宮、靈霄殿、十萬大山、塔林洞、金鼠宮、望山湖、水鄉澤國等景區,有47個廳堂、150多個景點。最大的洞廳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洞內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石柱、石幔、石花等,組成奇特景觀,身臨其境如進入神話中的奇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