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溼地花海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廣州首個非遺街區落戶永慶坊 羊城晚報記者 李煥坤 攝
2020廣東旅博會在廣州開幕 羊城晚報記者 鄧勃 攝
改造提升後的廣州北京路步行街 羊城晚報記者 陳秋明 攝
珠海鬥門區鬥門舊街騎樓 羊城晚報記者 黎存根 攝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陽江市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旅遊和外事僑務局供圖
文/羊城晚報記者 黎存根
雖然2020年文旅市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但廣東省發展全域旅遊步伐不減。
11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公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的公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韶關市仁化縣、深圳市鹽田區等3個縣(區)入選名單,廣東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有望增至5個。
此前,10月27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三批20個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至此,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增至47個。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汪一洋表示,廣東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在推出三批共47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基礎上,將培育更多國家級和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廣東將專門制定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工作方案,提出一批市場化程度高、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加快培育「文旅+」新業態、新模式,聯合將港珠澳大橋打造成為世界級地標景區景點,創建新一批5A和4A級景區,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廣東文旅復甦態勢凸顯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全面復工復產復業新階段,國慶中秋假期廣東文旅市場成績單喜人。國慶中秋假期的8天時間裡,全省共接待遊客4998萬人次,同比恢復81.2%(按可比口徑,下同);旅遊總收入356.7億元,同比恢復68.6%。納入監測的150家重點景區累計接待遊客1327.6萬人次,同比恢復79.1%。全省A級景區復工復產率達到94.6%。紅色旅遊、歷史文化遊、研學旅遊、鄉村旅遊等旅遊方式受到廣大遊客歡迎。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旅遊經濟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對各地假日旅遊接待人次進行的專題測算,國慶節、中秋節假期遊客接待規模廣東位居省域第一。廣東文旅復甦態勢凸顯。
不僅如此,9月11—13日,2020廣東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旅博會」)成功舉辦。作為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廣東首場重大國際文旅盛會,本屆旅博會總展覽面積3萬多平方米,設置4大主題展館,共吸引40多個國家及地區駐華及駐穗機構代表、20多個省市自治區、省內21個地市文旅代表團、18家旅行社及多家大型景區景點、文旅集團參展參會。加強了文旅市場的連結與合作,促進文旅消費市場復甦振興,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國內大循環。
為更好地展示廣東文化旅遊產品和形象,促進後疫情時期粵澳旅遊交流合作,在文化和旅遊部指導下,11月6日廣東組派了第八屆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最大的省級參展規模,文化和旅遊部張旭副部長親臨廣東展臺。
本次參展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汪一洋率隊,廣州、深圳、珠海、汕頭、佛山、韶關、梅州、惠州、東莞、中山、江門、陽江、湛江、肇慶、清遠等15個地市的文化和旅遊部門及89家文旅企業參展,共設立540平方米主題特裝展臺,廣州、珠海、惠州等地還組織當地企業搭建了旅遊特色產品街區。
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增至47個
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主導產業,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和全社會共同參與,通過旅遊業帶動乃至於統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旅遊發展理念和模式。
10月27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第三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廣州市越秀區、廣州市海珠區、深圳市南山區、珠海市鬥門區、珠海市金灣區、汕頭市南澳縣、韶關市南雄市、韶關市始興縣、肇慶市封開縣、梅州市平遠縣、梅州市蕉嶺縣、河源市東源縣、陽江市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陽江市陽西縣、清遠市陽山縣、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東莞市樟木頭鎮、中山市南朗鎮、中山市古鎮鎮等20個縣(市、區、鎮)入圍。
此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已先後公布兩批共27個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至此,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增至47個。
此外,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韶關市仁化縣、深圳市鹽田區等3個縣(區)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目前正在進行公示,加上已建成的2個國家全域示範區(廣州市番禺區、江門市臺山市),廣東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有望增至5個。
全省各地積極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全省各地對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加深,積極創建。如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表示,廣州將進一步推廣番禺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經驗做法,支持4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持續做好整改提升,爭創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同時,還將組織動員荔灣區、花都區等條件相對成熟的區做好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創建申報。
全省各地除了積極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對於新一批國家5A和4A級景區的創建工作同樣重視,激發文旅消費潛力。今年8月,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就評定公布了廣州市西關永慶坊旅遊區、廣州市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景區、韶關市滿堂客家大圍旅遊區、河源市恐龍文博園景區、湛江市鼎龍灣國際海洋旅遊區、茂名市信宜竇州古城景區、肇慶市封開龍山景區、清遠市英德積慶裡仙湖旅遊區等8家旅遊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其中,作為融合了廣州歷史文化傳承與當代都市生活的城市更新示範項目,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充滿廣州百年老街市井氣息,匯聚了廣彩、廣繡、琺瑯、骨雕、欖雕、醒獅、餅印、簫笛、古琴等項目的非遺大師工作室,是集體驗互動、展示和銷售於一體的主題街區。
隨著大眾旅遊、全域旅遊時代的到來,保護利用好各類資源發展,大力發展各類旅遊業態,實現了廣東旅遊發展全域化、旅遊供給品質化、旅遊效益最大化,滿足遊客探索、拓展旅遊空間的多元需求,打造了廣東全域旅遊的新亮點。
今年下半年以來,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正式發布20條廣東省工業旅遊精品線路,體現了廣東省工業旅遊和工業文化培育工作取得的成績。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林業局聯合公布100條森林旅遊特色線路和100個森林旅遊新興品牌地,各森林旅遊地間的旅遊資源能良好組合互補。
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下,廣東省旅行社行業協會、廣東省景區行業協會、廣東省鄉村旅遊協會聯合主辦的「暢遊廣東,心悅誠服」廣東省內誠信品質遊線路推薦活動,經旅遊同行和遊客投票評選出「最受歡迎的十條省內遊線路」。這些線路既符合文旅融合的趨勢,又頗具市場吸引力。
連結 第三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廣州市越秀區
深挖文旅資源稟賦,激活千年中軸線上歷史文化資源活力,將新河浦老東山片區打造為新型「活態街區」,通過升級改造擦亮北京路文化旅遊區「世界優秀旅遊目的地」品牌,用好廣府廟會、西湖花市等文旅節慶活動平臺,在全國率先開發推出全域旅遊智慧導覽系統,營造「無處不旅遊」的城市形象,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老城區全域旅遊發展新路徑。
廣州市海珠區
以宜居宜業宜遊為中心,依託(廣州)塔、(廣交會)展、(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海珠)溼地四大名片,著力生態休閒、創新研發、文旅融合、都會商務等發展。
持續推進環島路碧道建設,策劃推出了「1314(一生一世)幸福海珠旅遊線」、黃埔古港古村「海絲遊」等一批「主題+體驗」新線路。
推動以「夜景、夜娛、夜演、夜購、夜宴」為主的文旅夜間新業態發展,實現騎樓街區微改造煥發歷史新貌,率先在全市成立了旅遊糾紛聯合訴調中心,著力打造都市生態文旅品牌,探索出多元、和諧、共融的現代都市可持續發展之路。
深圳市南山區
逐步完成了從傳統工業區到創新之都、宜居之城、魅力之灣的蝶變。作為深圳的旅遊產業基地,南山擁有豐富的濱海資源,目前已形成集主題公園遊、都市觀光遊、歷史古蹟遊、度假休閒遊、郊野生態遊等多種產品互補、並存的旅遊格局。
以國家5A級景區華僑城旅遊度假區(包括歡樂谷、世界之窗、錦繡中華),4A級景區野生動物園、青青世界等為代表的主題公園集表演藝術和遊客參與、園林藝術和文化展示於一體,打造出現代都市的激揚動感和快樂。
珠海市鬥門區
以發展特色鄉村旅遊為抓手,逐步構建村景交融、村景合一、處處是景、處處可遊的鬥門特色全域旅遊格局。
鬥門鄉村旅遊獲得國家級榮譽17個、省級榮譽10個,其中鬥門區獲評「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蓮江村、南門村獲評「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十裡蓮江等8家企業獲評「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鬥門生態農業體驗線路獲評「全國十大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白蕉鎮、蓮洲鎮、鬥門鎮獲評「廣東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此外,鬥門還有著名的御溫泉度假區,珠海·宋城演藝谷項目亦已動工建設。
珠海市金灣區
打造了金山公園、金灣「情侶路」、大門口溼地公園、金灣中心河溼地公園、觀音山郊野公園等一批網紅打卡點,在「旅遊+工業」「旅遊+航空」「旅遊+文化」「旅遊+體育」等旅遊模式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湯臣倍健透明工廠(4A級旅遊景區)、愛飛客航空科普研學基地等已成為工業旅遊、研學旅遊的新熱點。
汕頭市南澳縣
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也是目前全國14個海島縣(區)中唯一的全島域國家4A級旅遊景區。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山、海、史、廟、島」特色旅遊資源和獨特的文化,豐富旅遊業態,延伸產業鏈條,走出了「旅遊+體育」「旅遊+鄉村」「旅遊+文化」的產業發展新路子,形成了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南澳持續鞏固全域旅遊發展成果,將推動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
韶關市南雄市
是原中央蘇區縣,全國休閒農業與生態旅遊示範縣,擁有4A級旅遊景區1家、3A級旅遊景區2家,國家重點鄉村旅遊村1個。
南雄市入選2017—2018年度省旅遊綜合競爭力「十強」,被推介為「全國4大賞梅基地之一」「全國9個最美銀杏觀賞地」之一,「銀杏染秋」被評為省最具影響力旅遊品牌,珠璣巷姓氏文化旅遊節是「最具影響力的廣東縣域民俗文化節慶」。
韶關市始興縣
曾榮獲「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最美小城」「中國綠色名縣」 「中國圍樓之鄉」等稱號。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隘子滿堂客家大圍景區,國家3A級旅遊景區——馬市鎮紅梨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車八嶺,其餘景點14個,旅遊內容涵蓋了溫泉、徒步登山、戶外騎行等。
始興全境鄉村公路都已經換成了柏油路,全域旅遊暢通無阻。構建了以生態休閒、圍樓觀光、溫泉養生和人文旅遊為核心的旅遊產業鏈群。
肇慶市封開縣
兩廣門戶,既有大美山川,也有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觀。目前龍山景區已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千層峰、大斑石、廣信文化園、臺洞溼地公園、勵志碧道公園等5個特色景點成功創建為國家3A級景區。
除了景區升級改造外,封開縣還通過高標準建設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範帶,重點推進扶來旅客接待中心、大洲鎮農旅小鎮等項目建設,圍繞「吃、住、行、遊、購、娛」要素,引進發展特色民宿和星級農家樂,打響賀江碧道畫廊品牌。
梅州市平遠縣
以打造灣區「最美後花園」為目標,突出龍頭景區引領,推動五指石、松溪河、相思谷、金穗、曼佗等A級旅遊景區提檔升級;重點打造差幹旅遊特色小鎮、八尺酒業特色小城鎮、南臺森林康養小鎮、一抹禾香工業旅遊區等旅遊新亮點。
梅州市蕉嶺縣
深入挖掘長壽文化、紅色文化、客家文化資源,構建了黨管旅遊為重點的現代旅遊治理體系,建立了全域旅遊優先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完善了便捷化為特點的公共服務體系,打造了以鄉村旅遊、紅色旅遊為特色的供給體系,營造了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環境,擦亮了「世界壽鄉·富美蕉嶺」的品牌形象。
河源市東源縣
可感受「萬山成一綠,萬綠成一湖」的詩意,美景有碧波萬綠湖、秀美桂山、缺牙山、蘇家圍客家鄉村、黃龍巖畲族風情旅遊區、南園古村、仙坑八角樓等,還有康泉十八國際生態旅遊城、葉園溫泉旅遊區,文化有畲族傳統文化捕魚節、民俗藝術活動香火龍等。
陽江市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旅遊+度假」重點打造國家5A級景區大角灣海上絲路旅遊區,3A級景區北洛秘境旅遊度假區、敏捷歡樂黃金海岸景區;「旅遊+文化」重點打造「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成為廣東最大的海絲文化體驗基地;」旅遊+生態+研學「主推海陵島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旅遊+農業重點打造山海經農業大觀園;」旅遊+鄉村振興「 主要打造以谷寮大宋漁村、山底古村為代表的海島特色村落;「旅遊+漁業」重點打造全國首批六大國家級中心漁港之一的閘坡漁港,廣東省十二大節慶活動之一南海(陽江)開漁節;「旅遊+體育」重點打造環島國際馬拉松賽事、國家帆船帆板賽基地等。
陽江市陽西縣
擁有「山、海、泉、林、湖、島」資源優勢。高標準、高水平規劃建設白沙灣、藍袍灣、月亮灣和鹹水礦溫泉等,將沙扒建設成為縣域副中心、旅遊強鎮和國家級濱海旅遊度假區。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在四條紅色風景道沿線建設一批特色公路驛站、濱海棧道、景觀平臺,將主要景區景點串珠成鏈,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旅遊康養避寒度假勝地。
清遠市陽山縣
位於廣東省西北部,南嶺山脈南麓,連江中遊,境內森林覆蓋率達73%,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省唯一的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美。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4A級景區各1個,星級酒店5家,以及一批鄉村旅遊示範點和旅遊融合示範項目,形成古邑文化、江景觀光、戶外休閒、溶洞探險、特色美食五大旅遊產品體系。
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
榮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縣」「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全國最美麗縣」稱號,民族文化和生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而獨特,民風民俗原始而古樸,是世界經典樂曲《瑤族舞曲》的故鄉,有耍歌堂、長鼓舞、瑤族婚俗等3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國家級4A景區南崗千年瑤寨、中國瑤族博物館,國家3A景區瑤頌·瑤族舞曲等。
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我國唯一的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山壯瑤風情獨冠南粵。森林覆蓋率達86.3%,居廣東省之首,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廣東首批省級生態縣,連續多年入選「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2019年先後獲授「中國森林氧吧」「中國天然氧吧」「嶺南避暑之都」等稱號,被譽為「嶺南翡翠綠洲」。
有4A級景區金子山,3A級景區壯瑤山城、皇后山茶莊園、鷹揚關景區、歐家梯田等著名景區景點。
東莞市樟木頭鎮
生態資源豐富,是東莞綠肺之一,擁有國家4A 級景區和森林公園,為市民遊客提供舒適的登山健身、遠足觀光、休閒遊憩的活動場所。
文化底蘊深厚,有淳樸的客家文化,蔡氏宗祠及三家巷客家建築群、鳳山古廟、客家碉樓是客家文化的代表景點;有廣東省旅遊特色鎮、麒麟文化藝術之鄉等稱號,麒麟文化享譽全球,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樟木頭鎮旅遊商品結構豐富,擁有特色旅遊手信體系。
中山市南朗鎮
注重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模式。一、打造地域文化特色,依託孫中山文化和5A景區品牌,打造出翠亨大道步行街,為當地居民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二、創建宜居宜遊優質生活圈,在犁頭尖山上新增1萬平方米景觀綠地,在孫中山故裡旅遊區中字廣場定期舉行看電影、廣場舞、登山、文藝表演等文娛活動,讓遊客和居民既能享受美好的自然風光,又能滿足精神文化需要;三、拓展旅遊共享富民空間,以旅遊推動就業,實現農業由一產向三產升級,提高農業收入;盤活農民閒置建築和土地,改造升級為特色民宿、農家樂等,豐富旅遊接待功能。
中山市古鎮鎮
「中國燈飾之都」、「中國特色小鎮」。全鎮共有6家A級旅遊景區、1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六坊雲龍舞」、2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實現「旅遊+文化」、「旅遊+體育」、「旅遊+工業」等產業深度融合。
成功舉辦中國燈都(古鎮)國際燈光文化節、曲藝文化周、半程馬拉松等特色活動,並通過燈飾DIY、茶藝鑑賞、盆景DIY、國學研學遊等項目,讓燈飾文化、花卉苗木文化、傳統文化實現內容創新,讓燈都旅遊更加深入人心。
猜你喜歡
按以下步驟
原標題:《【資訊】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打造全域旅遊新亮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