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周雲峰通訊員劉候峰
1月13日上午,參加市人大六屆五次會議的安化縣代表團討論組傳出一曲動聽的安化山歌,緊張嚴肅的會場頓時活躍起來。唱山歌的女代表來自安化縣茶旅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名叫黃葉利。
「發展全域旅遊,需『紅』『綠』相融,增強我市旅遊的內涵和吸引力。」當天上午,黃葉利接受記者採訪,向記者分享了她的《關於進一步推進益陽市紅色旅遊發展的建議》。
黃葉利說,益陽紅色旅遊資源極其豐富,點多面廣,特色資源鮮明。近年來,我市宣傳(文旅)系統注重以紅色研學旅行為主線,將紅色文化融入黨日活動、工會活動和工青婦活動,積極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紅色基地,保護紅色土壤,弘揚紅色文化。
「紅色旅遊不能搞成說教式的模式,綠色旅遊也不是空泛的遊玩。」黃葉利認為,雖說我市紅色旅遊發展態勢良好,但因處於起步階段,仍存在著發展規劃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前瞻性,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等問題。
黃葉利建議,全域旅遊要突出主題形象,打響紅色旅遊發展品牌。建議市委、市政府將其納入「十四五」規劃,出臺相關文件或決議,統籌自然生態環境、洞庭湖文化和梅山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的綜合開發,形成集休閒、養生、度假、觀光、會議、培訓為一體的特色文化旅遊產品。注重「紅」「綠」有機結合,即把紅色旅遊與生態旅遊相融,打造獨具特色的旅遊品牌。
她還認為,要加大旅遊資源整合力度,將紅色旅遊景點串聯起來,形成以點帶線、以點帶面、多景區抱團式發展的文化旅遊發展格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遊接待能力,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加強對紅色導遊員和解說員的培訓,讓旅遊「紅」「綠」相融、「紅」「綠」相依,激發益陽文化旅遊體驗的新活力。
【來源:益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