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共商共建共治:廈門踐行全民參與生態...

2020-12-07 中國經濟網

  

  風光秀麗的篔簹湖。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鍾義見)「一湖銀水映碧空,兩岸花草更香濃。萬木蔥蘢棲白鷺,時而飛鳴天宇中。」這是記者隨中央媒體採訪團在廈門篔簹湖調研採訪時看到的真實景象。

  為生態治理構建科學完善法治體系

  然而,早在20世紀80年代,這裡一度汙染嚴重,魚蝦絕跡。

  1984年,廈門市編制了中國地方政府最早的戰略規劃《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對篔簹湖治理提出具體要求。1988年3月,廈門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綜合治理篔簹湖」專題會議。此後,廈門市各級政府持續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完善湖長(河長)制。從1984年至2016年共開展四期綜合整治,從實現「湖水基本不臭」,到「截流新增汙水,保證防汛排洪安全」、「清淤整治,截流新增汙水,改善篔簹湖生態環境」,再到2016年實現「晴天汙水不入湖」的目標。2018年3月,廈門市實行雙總河長制,市委書記、市長共同擔任市級總河長,強化「治水」工作黨政同責,同年9月,提升為全市唯一市級湖泊,由分管副市長任湖長,逐步形成黨政齊抓、部門協同、市區共管的保護機制。1988年以來,廈門市人大先後修訂頒布多部法規。2020年5月1日修編的《廈門經濟特區篔簹湖區保護辦法》正式施行。同時,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湖區治理機構建設,先後成立市篔簹湖管理處、篔簹湖城監中隊、市篔簹湖管理中心(2019年更名為「篔簹湖保護中心」),為湖區的生態治理構建了科學完善的法治體系和保障體系。

  依託制度治理是篔簹湖生態治理的有效法寶,更加彰顯廈門市委市政府為生態文明建設敢於創新體制機制的使命擔當精神。

  

  篔簹湖畔的篔簹書院。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共商共建共治推動篔簹湖全民治理

  根據1983年「綜合治理篔簹湖」會議紀要中明確要求,各方對篔簹湖的治理工作獻計獻策,體現共商、共建、共治篔簹湖理念。廈門市委市政府積極發動市直機關、科研機構和媒體,組織專家、幹部、群眾等建言獻策,推動多方共治。湖區保護機構多年來與高校、科研院所及環保治理企業合作,開展湖區水體良性運行模式等科研,探索湖區水環境生態修復的創新治理。同時發動沿湖居民積極參與湖區志願治理,倡導「同愛一片湖,共建一個家」的治湖理念,打造湖區公園的「市民園長」管理模式,實現共治、共管、共享。2017年國家公園協會將湖區創新管理方式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推廣;2020年4月啟動「市民湖長」海選,進一步推動篔簹湖水環境的全民治理。

  共商共建共治作為篔簹湖生態治理成功經驗,充分體現廈門從管理到保護,不僅僅是體制機制的創新,更是理念的轉變。透過篔簹湖生態治理,廈門市委市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及「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得到切實體現。

  通過30多年生態治理,如今的篔簹湖水質顯著改善,水體復氧能力增強,生物多樣性不斷增加,多種珍稀保護生物在湖區頻繁出現。截至目前,湖區共發現69種的遊泳生物,浮遊植物5門48種,底棲藻類3門41種,還有粗皮魨、中華鱟等珍稀保護動物。並且,篔簹湖還累計發現9目30科71種的鳥類在此棲息繁衍。2019年,篔簹湖綜合治理工作經驗被中央環保督察組表揚,被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工作小組辦公室將其列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第三批改革成果複製推廣案例並向全省推廣。2020年得到中央環保督察組「成為城市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實踐範例」之美譽。並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評為「東亞海域汙染防治和管理」示範工程。

  湖區優美的環境已成為廈門一張亮麗的明信片和最美「城市會客廳」,吸引市民遊客在此休閒,期間龍舟賽、世界高力F1摩託艇、兩岸高校賽艇比賽等在此舉辦。篔簹湖綜合治理直接有力推進流域產業和城市轉型,城市空間布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提升,人居環境極大改善。首期綜合整治後,新建或改善用地約70萬平方米,隨著環境持續改善,湖區周邊土地價值顯著提升,為優質企業總部落戶,高端現代服務業聚集創造有利條件,逐漸發展成廈門市標誌性的行政、金融、商貿、旅遊、居住中心。

  制度創新是經濟特區敢闖敢試的鮮明特徵。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何建華研究員認為,與深圳一樣,廈門在興辦經濟特區之初,城市規模、經濟總量、生態環境等處於工業化初期,在經濟社會民生治理等方面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鑑複製。伴隨著經濟特區建設的推進,新情況新問題新課題層出不窮,需要以大無畏的制度創新破局難題。正是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經濟特區走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在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發揮了先行先試、示範引領的功能作用。

(責任編輯:苗蘇)

相關焦點

  • 從多維度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特徵
    總的來看,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是指,黨委、政府、社會組織、公眾等多元治理主體共同打造社會事業的平臺,治理社會事務、提供公共產品。我們可以從多維度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特徵:架構維度: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是在社會事業平臺建設、社會事務治理、社會公共產品提供、社會利益共享的過程中,呈現出黨委、政府、社會組織和公眾等立體多維、多元互補的新局面。
  • 城市社區治理的主體困境和協商進路——基於「黨政群共商共治」的...
    關 鍵 詞:協商民主/社區協商/基層治理/黨政群共商共治作者簡介:孫照紅,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 100101標題注釋:本文為作者主持的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首都政治生態與協商民主互動研究」(項目批准號:16JDKDA007)的階段性成果。 社區是城市社會的基本單元。
  • 陝西構建全民共治汙染治理體系 超過兩千人參與環境監督
    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近日,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從陝西省生態環境廳獲悉,通過開展「大氣汙染公眾監督員」培訓、生態環境科普宣傳與大氣環境汙染監督,一年多以來,陝西致力於提高公眾生態環境意識,促進構建全民共治共享大氣汙染環境治理格局,一批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得到解決。
  •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改革開放不停步!成為基因植根血脈和...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前不久,「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主題宣傳活動就來到這個不斷創造奇蹟的地方。  從敢闖敢試到先行示範,深圳正在推出一系列務實創新的改革舉措,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在深圳南山區粵海街道,23平方公裡的區域分布了212個產業園區,有超過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而在40年前,這裡是一片空曠的爛泥塘。1980年,黨和國家作出興辦經濟特區的重大決策,深圳經濟特區率先建立。
  • 【學思踐悟·十九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問題,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高度,對社會治理問題進行了闡述,明確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舉措,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
  • 陳一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社會治理、「一網通辦」、人工智慧、城鄉融合、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陳一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指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要積極發揮優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首先,探索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團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共治同心圓,增強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向心力,橫向構建共治同心圓。
  • 深圳40年慶典!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總結十大深圳經驗,提出六點希望...
    習近平還表示,經濟特區建設40年的實踐離不開世界各國的共同參與,也為各國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分享了發展利益。歡迎世界各國更多地參與中國經濟特區的改革開放發展,構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贏新格局。  在講話中,習近平再次詮釋了新發展格局。習近平指出,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來看報導!  深圳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
  • 建設音視頻行業健康內容生態,比心陪練呼籲各方聯手共建共治
    建設音視頻行業健康內容生態,比心陪練呼籲各方聯手共建共治 2020年12月2日,「2020音視頻直播行業綠色內容生態共建峰會」在北京舉辦,峰會聚焦「音視頻行業內容健康安全、保護未成年人」的話題,來自政府主管部門
  • 全省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
    10月18日,省委在廣州召開全省幹部大會,認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對全省學習宣傳貫徹工作進行全面動員部署。
  • 代表委員熱議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良治善治 讓城市更宜...
    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我國市域治理體系經受了一次全面檢驗,展現了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治理能力的強大優勢。在會場、在駐地,來自浙江的代表委員圍繞如何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討論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讓「中國之治」的浙江風景更加動人。
  • 代表委員熱議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良治善治,讓人民過...
    在會場、在駐地,來自浙江的代表委員圍繞如何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展開熱烈討論,建議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讓「中國之治」的浙江風景更加動人。更科學促進共建共治共享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內容,不少代表委員將其與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講話緊密聯繫了起來。
  • 四個關鍵詞解讀《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
    (本報記者王火炎航拍器攝)  到2020年  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更加健全,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位居全國前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基本形成,建成美麗中國典範城市  到2035年  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全面提升,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上海「減塑」在行動:到2023年全市將形成全民參與的塑料汙染多元共...
    上海將通過漸進方式,遏制塑料製品的過度消費,加強循環利用,治理塑料汙染。記者昨天獲悉,今年內,全市商場超市等將不再提供(包括不再銷售)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全市餐飲行業將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到2023年,全市將形成全民參與的塑料汙染多元共治體系。
  • 聲納| 真抓實幹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真抓實幹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經濟特區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聚焦到這個目標上來。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 雲南紅河蒙自:全民吹哨齊治理 多元響應解難題
    蒙自市以街道析置破解原文瀾街道轄217平方公裡、服務40萬人的「小馬拉大車」難題,文瀾、觀瀾、文萃三個街道於今年6月掛牌成立,城區新增派出所1個、司法所2個,街道工作人員新增79名。推進基層治理隊伍建設。蒙自市踐行「一線工作法」,將住建、綜合執法、市場監督、公安等「4+N」執法力量下沉街道統一調度。
  • 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下多元主體邊界如何界定
    其中,如何把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落到實處,更需要進一步探索和思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延續,城市成為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原有的社會調節機制遭遇解體,農村群體在城市不能再依賴鄉土中國的規則行事,城市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既脆弱又短暫,社會轉型和變化使得人們渴望自由,但又逃避自由,從而在心理上產生不適應感,社會多元主體間的利益紛爭也逐漸加劇。
  •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
    記者今天獲悉,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為表彰先進、鼓舞鬥志,進一步激發乾事創業熱情,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深圳市委和市政府發布關於表彰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的決定,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董事長馬明哲等40名優秀代表入選。
  • 皖浙毗鄰五市「抱團」成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聯盟
    中國長安網訊皖浙毗鄰的黃山、宣城、杭州、湖州、衢州5市建設平安邊界論壇暨第十四次聯席會議近日在黃山市歙縣召開,發出共建五市社會治理現代化聯盟的倡議,深化相互間的政策措施融合、平臺載體融合、資源力量融合、服務保障融合,推動風險隱患共防、突出問題共治、惠民便民共享、平安建設共創,構建「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下)共建、共治、共享——綜合實施視角下...
    >2020年11月20日下午,清華二十年冠禮暨第八屆清華同衡學術周之分論壇「共建·共治·共享:綜合實施視角下的規劃創新(下)」如期舉行。在實施層面,建議深入貫徹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廣泛納入利益相關主體的訴求。深圳進一步限制了顛覆式的城市更新,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有機更新,並充分考慮租住人的支付條件,更注重將租住人的聲音和訴求納入城市更新規劃的公眾參與中。更新如何讓超大城市更宜居。
  • 決戰水汙染治理 | 深圳水環境實現歷史性轉折 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匯聚50多家國內一流機構組成深圳市治水技術聯盟;委託清華大學等12家單位制定九大流域水系綜合治理方案;會同「兩院」院士團隊編制「深圳水戰略2035」;組建702名志願者河長和12萬名「河小二」的志願護河隊伍……深圳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形成開門治水、全民護水的良好氛圍,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