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撫遠市人民檢察院為鱘鰉魚維權

2020-12-05 東北網

 東北網7月8日訊(魏巍 記者 佘雨桐)近日,黑龍江省撫遠市人民檢察院對一起非法捕殺販賣野生鱘鰉魚案件提起公訴及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這是該院公益訴訟「為鱘鰉魚維權」的第2起案件。

庭審現場。

公訴現場。

公安機關將這起案件於2020年5月13日向撫遠市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檢察機關審查查明,2019年5月22日上午,王某某、劉某某和程某某在黑龍江撫遠水域九龍灘附近江面獵捕一條重達140斤的鰉魚,於13時左右將該魚以每斤55元的價格出售給鮑某某,所得共計7900元人民幣。當日王某某等3人被群眾舉報,次日鮑某某向公安機關自首。經司法鑑定,這條雄性達氏鰉魚剛剛成年,年齡在18--20歲之間,按照基準價值標準計算,價值在25000元左右。

「為謀私利損害公益,頂風作案難逃法網!」公益訴訟起訴人在發表出庭意見時言辭懇切、擲地有聲。被告人王某某等4人為牟取非法利益,獵捕、殺害、販賣珍貴的野生鱘鰉魚,不僅對這一瀕危物種造成傷害,更對黑龍江流域水體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破壞,損害的是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自2019年以來,撫遠檢察機關就開展了打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違法犯罪專項活動,對漁業生產、魚品市場、漁具市場和相關從業人員,以及相關管理機構的執法行為都進行了一系列的宣傳教育、檢查監督,並且2019年已經有一起相似的案件,3名被告受到法律的嚴懲。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天這起案件的再次發生,顯得更加令人痛心和氣憤。檢方要求4名被告承擔生態損害賠償責任,日後通過增殖放流鱘鰉魚苗,為補償受損水體生態環境出一份力。同時也希望通過這起案件,使從事漁業生產、銷售人員和廣大消費者都能從中吸取教訓,共同為維護黑龍江水生態環境盡到社會責任,為子孫後代留下珍貴財富。

王某某等4人當庭認罪悔罪,自願接受處罰。公訴人從案件事實和王某某等4人到案以來的一貫表現綜合考量,提出了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量刑建議。

7月3日,撫遠法院對王某某等4人進行宣判,被告人王某某犯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四千元。被告人劉某某犯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二千元。被告人程某某犯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二千元。被告人鮑某某犯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四千元。王某某等4人於判決生效後立即交付了25000元生態損害賠償金。

相關焦點

  • 黑龍江邊地,瀕臨滅絕的「水中大熊貓」——鱘鰉魚重生記
    黑龍江省的鱘鰉魚肉含有比其他魚類高出3~5倍的不飽和脂肪酸和造血維生素葉酸,而且赫赫有名的魚子醬就來自其卵,經濟價值很高,出口價格每斤高達近300美元。巨大的經濟價值驅使「兩江」流域漁民競相捕撈,鱘鰉魚的數量逐年遞減。黑龍江省撫遠是鱘鰉魚之鄉,捕魚曾是撫遠的富民之路。撫遠市水產工作者李師傅回想過去感慨不已。他說,現在200條船的產量還不如那時一條船的產量。
  • 中國最東端的撫遠,和俄羅斯兩國一島,是鱘鰉魚和大馬哈魚之鄉
    東極廣場上的東極寶塔塔身高81米,為漢唐風格,九層八角形樓閣式塔身,是最早迎接太陽的寶塔,可謂紫氣東來。東極廣場是我國陸地領土最東端的地標性景觀。在東極廣場還可以清楚看到對面的俄羅斯哨所。生態在這裡如同一張白紙,從未被玷汙,從奔騰不息的兩江,到綠樹成蔭的河岸,撫遠利用自身的發展在其中點綴,從不過分索取,使之生態保持了平衡。撫遠被譽為中華鱘鰉魚之鄉、大馬哈魚之鄉、三江之地,這裡的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所以這裡也修建了一座魚博館,是撫遠必去的景點之一。它靠近撫遠口岸,是俄式風格鮮明的大型建築,暗紅色的外牆,墨綠色的尖頂,宏偉壯觀且美輪美奐。
  •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中新網消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公安邊防支隊10日發布消息,當日12時許,黑龍江撫遠市漁民在中俄界江(撫遠市境內)捕魚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重達450斤的雌性鱘鰉魚。 據了解,10日中午當地邊防派出所接到漁民周某、張某報警稱   原標題: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 「中國鰉魚之鄉」漁業產值21億元
    「6月初,黑龍江省水產良種引育種中心從撫遠市運回「施氏鱘」活體胚胎」「7月12日,中國北疆首次在黑龍江上遊放流12萬尾施氏鱘」「7月20日,615萬尾魚苗放流松花江」……黑龍江省多年來一直人工繁育魚苗,每年向黑龍江、松花江等流域裡放流。
  • 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過的一種江魚——黑龍江鰉魚
    黑龍江鰉魚學名為達氏鰉,俗稱;鰉魚、東亞鰉魚、牛魚(古名),是鱘魚的一種。黑龍江裡有兩種鱘魚:施氏鱘和達氏鰉魚,故現黑龍江本地魚民統稱為鱘鰉魚。達氏鰉魚是一種大型的不洄遊入海的魚類,是我國淡水魚類中個體最大的魚類.
  • 黑龍江撫遠漁民誤捕一條待產的20歲野生達氏鰉!幸虧民警及時救助
    龍頭新聞訊(記者 孫海穎)5月27日,黑龍江佳木斯邊境管理支隊沿江邊境派出所接到灘地警務室民警反饋,在黑龍江72公裡處有漁民誤捕一條達氏鰉,該條魚在捕撈過程中受傷,急需救助。民警立即到達現場,並同時聯繫了當地的漁業部門,在漁船上經技術人員鑑定,這條鱘鰉魚為雌性達氏鰉,捕撈過程中魚尾和背部受了傷,但不嚴重,需要送往撫遠市鱘鰉魚放流站進行救治。隨後,民警與技術人員用布包裹鱘鰉魚,將它送到救治站水池內。經檢查測量,這條達氏鰉體重88斤,年齡在20歲以上,雌性,腹內有籽,正在待產期。
  • 漁民捕獲罕見鱘鰉 「水中活化石」被賣86000元(組圖)
    網絡配圖  近日,一則漁民捕獲罕見鱘鰉的新聞引發社會熱議,5月10日消息,漁民捕獲罕見鱘鰉:重達450斤,是有記錄以來,體型最大的鱘鰉,此消息一出,引無數釣魚愛好者神往。  據了解,此次被捕獲的鱘鰉魚也是街津口地區今年捕撈上的第一條過百斤的鱘鰉魚。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公安邊防支隊10日發布消息,當日12時許,黑龍江撫遠市漁民在中俄界江(撫遠市境內)捕魚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重達450斤的雌性鱘鰉魚。
  • 10萬尾鱘鰉魚幼魚放歸黑龍江幹流
    生活報8月12日訊 近日,記者從省水生動物資源養護中心獲悉,我省在蘿北縣肇興鎮舉行了2020年黑龍江幹流蘿北段鱘鰉魚增殖放流活動,10萬尾鱘鰉魚幼魚放歸黑龍江。據了解,此次增殖放流的鱘鰉魚分別是體長16釐米以上施氏鱘幼魚4萬尾、體長7.8釐米以上達氏鰉幼魚6萬尾。其中,增殖放流的達氏鰉幼魚,「母親」是今年6月10日黑河市愛輝區漁民誤捕的一尾體長2.9米、體重約300斤的雌性達氏鰉,這條「母魚」經省水生動物資源養護中心專家救治救護,並進行人工輔助催產、孵化、培育成功繁衍,此次放流的是其後代的一部分。
  •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黑龍江撫遠赫哲族魚文化系統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列科普微動漫  ——黑龍江撫遠赫哲族魚文化系統  【精彩內容】  今天,我們來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黑龍江撫遠赫哲族魚文化系統。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撫遠水富魚豐的資源優勢。這裡的鱘鰉魚發源於白堊紀時期,和恐龍一樣古老!這裡盛產鱘鰉魚、大馬哈魚,也養育了以魚為生、與魚為伴的赫哲人,他們特別會打魚。傳統的捕魚方式有小網掛魚,操羅子撈魚,「蹶搭鉤」釣魚,冬季「鈴鐺網」捕魚。是不是很稀奇?讓我們去探索一下吧!
  • 愛輝區多舉措保護鱘鰉魚
    從今年禁漁期結束至今,愛輝區漁民每天捕獲小體鱘鰉魚10餘條,目前已累計捕獲300多條小體鱘鰉魚,都立即放歸黑龍江,有效保護了鱘鰉魚資源。  鱘鰉魚是施氏鱘和達氏鰉兩種魚類的統稱。鱘鰉魚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遊性特產魚類。據史料記載,鱘鰉魚為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稱,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屬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
  • 1128斤的大鰉魚長啥樣?體長3.6米108歲,堪稱淡水魚王
    在位於「華夏東極」的黑龍江省撫遠市的魚文化體驗館內,設有活魚館和標本館及赫哲民俗漁獵文化館。目前館內有100多條活鱘鰉魚、70餘種魚類標本、100餘件各種漁獵文物等 主要展示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水生物、生態環境等內容。
  • 黑龍江大叔不當局長 13年成鱘魚大王身家上億
    鱘鰉魚是撫遠的特產,撫遠街頭這座鱘魚雕塑寄託著撫遠人的財富夢。但從上世紀農墾時代直到本世紀初,撫遠人卻沒有因為鱘鰉魚而富裕過,甚至戴了很多年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守著「金魚」過土日子?李國志不能接受——這就是他辭官的主要原因。
  • 農博園「水中活化石」鱘鰉魚 祖先曾與恐龍共生
    原來,這三條鱘鰉魚是從黑龍江運來長春的,已在農博園的漁業館生活了9年。它們可是妥妥的東北老鄉啊。  如今這三個「大傢伙」,年齡最大的已經20歲了,體重達到60公斤以上,其餘兩條也已經有15歲了,體重也在50公斤左右。在這個大魚池的角落裡,還有幾十條小鯽魚。
  • 那條體長3.59米,重達1028斤的大鰉魚,最後怎麼了?
    那條體長3.59米,重達1028斤,年齡逾百歲的大鰉魚,最後怎麼了?19日上午,撫遠漁民馬紅軍和另兩個漁民駛入黑龍江開始打漁。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尾鰉魚為雌性,體長3.59米,重達1028斤,年齡逾百歲,是撫遠市40多年首次捕撈到的體重超過千斤的鰉魚。運到活魚車間後,鰉魚專家對其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它並沒有被鉤子傷及臟器,只是表面有傷。
  • 大鱘鰉返江,託了科技聯姻生態保護之福
    「千斤鱘鰉魚返江記」既為北鬥系統應用如何打通「最後一公裡」這個課題增加了一個生動案例,又給北鬥衛星應用產業找到了「天然育場」和「試驗田」——生態保護領域。 ■ 謝仕亮 據報導,5月21日,黑龍江撫遠市的漁民捕獲了一條重達1028斤的野生鱘鰉魚,這條罕見的大魚被捕撈不到一個小時,便被當地放流站以22萬元的價格收購,並送至該市水產局,由科研人員對它做進一步養護。 按往常,「魚事」一般到了這裡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這次不一樣,「看點」還在後頭。
  • 60歲的達氏鰉魚現身黑龍江!「身高」2米9,觀察後將放歸自然
    10 日,黑河市愛輝區幸福鄉長發村漁民在黑龍江正常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被稱為 " 水中熊貓 " 珍貴魚種——大鰉魚。記者從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了解,近年來,我省流域水質明顯提升,許多與大鰉魚一樣的水生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回歸。
  • 3米長,1028斤的鰉魚只是中國紀錄,國外還有這3種超級大魚
    一周前,黑龍江省撫遠市的幾位漁民在黑龍江捕獲了一條千斤重的野生鰉魚,經測量這條鰉魚為雌性,長達3米,準確重量1028斤。撫遠市本來就有鱘鰉魚之鄉,大馬哈魚之鄉,淡水漁都等美譽,漁業資源非常豐富,過去幾年這裡就曾有漁民捕獲到超過500斤,接近1000斤的多條大魚,這一次突破了千斤這道坎,確實可喜可賀。據悉這條魚已經被撫遠市水產部門收購,將在人工孵化(魚卵)後進行增殖放流,近些年撫遠市一直非常注重漁業生態的保護,也是因為保護的力度足夠大,漁民們才有這樣的超級大魚可以捕撈。
  • 鰉魚、中華鱘傻傻分不清 ,「天價魚」背後其實是魚販子的詭計
    真的野生鰉魚即便在古代也十分珍貴。說到鰉魚的珍貴,還有一個作家鬧過笑話。按照曹雪芹的說法,賈寶玉他們家應該是吃過鰉魚的,烏莊頭給賈府送來的年禮這樣寫道:「鱘鰉魚二個」,這裡面說的「鱘鰉魚」,推測便是黑龍江的鰉魚(達氏鰉)或鱘魚(施氏鱘)。
  • 黑龍江漁民捕千斤大鰉魚 重達1028斤價值20萬元
    據在現場的同江市江魚一商店葛星延、許宏晨介紹,漁民馬先生等三人,今天下午在黑龍江灘頭用了一個多小時,捕獲了這條大鰉魚。上岸後,這條大腹便便的母鰉魚引來近百人圍觀。這是同江、撫遠十幾年來捕獲的最大的一條大鰉魚,去年,黑龍江裡捕獲過一條九百多斤重大鰉魚。
  • 佳木斯美食,鱘鰉魚卵,統體墨綠,故有綠寶石、黑珍珠的美稱
    佳木斯市,是黑龍江省地級市,黑龍江省域副中心城市,黑龍江省東北部區域中心城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祖國東北邊陲的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匯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是中國陸地最東端的地級行政區;由南而北,蜿蜒起伏,直至松花江邊,地形呈南高北低之勢;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熱同期。